耳温枪、用于耳温枪的抛弃式耳套及耳套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133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耳温枪、用于耳温枪的抛弃式耳套及耳套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耳套,尤指一种用于耳温枪的抛弃式耳套。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由于耳温枪可供对不同受测者的体温施行量测,因此,在执行耳温量测前,需在耳温枪的探测头上覆盖一抛弃式耳套,以达到维持探测头清洁及降低交叉感染的目的。

由于传统抛弃式耳套彼此直接叠合时,抛弃式耳套之间没有间隙,当使用者欲从多个相叠合的抛弃式耳套中取一干净的抛弃式耳套并将其安装至耳温枪上时,须以手部(如指甲)直接接触抛弃式耳套,才能分离抛弃式耳套,不仅提高手部污染耳套的机会,也拉长了抛弃式耳套的更换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温枪、用于耳温枪的抛弃式耳套及耳套组,不须通过手部接触抛弃式耳套,就能对抛弃式耳套进行更换,如此,不仅降低耳套受到污染的机会,也简化耳温枪对抛弃式耳套的更换程序,缩短抛弃式耳套的更换时间,借以解决先前技术所述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此种耳套组包含一容器及一耳套叠合结构。耳套叠合结构位于容器中,由多个抛弃式耳套所依序套合而成一柱状体。每一抛弃式耳套包含一透光套体、一凸缘与一分隔部。透光套体包含相对配置的入耳端与开口端。凸缘围绕开口端。分隔部凸设于透光套体上。如此,柱状体上的最末位二个抛弃式耳套中,其中一抛弃式耳套的分隔部抵靠另一抛弃式耳套,以致于此二个抛弃式耳套的凸缘之间分隔出一间隔空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此种抛弃式耳套包含一透光套体、一凸缘与一分隔部。透光套体包含相对配置的入耳端与开口端。凸缘围绕开口端。分隔部凸设于透光套体上。当二个相同的抛弃式耳套套合时,其中一抛弃式耳套的分隔部抵靠另一抛弃式耳套,以致于抛弃式耳套的该多个凸缘之间分隔出一间隔空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此种抛弃式耳套包含一透光套体、一第一环绕部与一第二环绕部。第一环绕部凸设于透光套体的一端,且围绕透光套体。第二环绕部凸设于透光套体上、介于透光套体的另端与第一环绕部之间,且围绕透光套体。故,当二个相同的抛弃式耳套彼此套合时,其中一抛弃式耳套的第二环绕部分离这二个抛弃式耳套的第一环绕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耳温枪包含一本体、一感测头及一替换模块。感测头连接于本体的一端。替换模块包含一底座、一滑动组件与一操作部。底座连接本体与感测头。滑动组件可滑动地位于底座上。操作部连接滑动组件,且外露于本体表面。如此,当感测头伸入上述此些抛弃式耳套的最末位者内,且滑动组件伸入上述之间隔空间时,滑动组件抵靠此抛弃式耳套的凸缘,进而限位抛弃式耳套于感测头上。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套组的示意图;

图2绘示图1其中二个相邻的抛弃式耳套沿线段A-A所绘制的局部剖视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二个相互套合的抛弃式耳套的纵向剖视图;

图3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二个相互套合的抛弃式耳套的纵向剖视图;

图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温枪的立体图;

图5绘示图4沿线段B-B所绘制的局部剖视图;

图6A绘示图4的耳温枪退开扣合部的操作示意图;以及

图6B绘示图4的耳温枪扣合抛弃式耳套的操作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耳套组

110:容器

120:耳套叠合结构

200、201、202:抛弃式耳套

210:透光套体

211:内腔室

212:入耳端

213:开口端

220:凸缘

230、231、232:分隔部

240:间隔空间

310、311、312:第一耳套

320、321、322:第二耳套

400:耳温枪

410:本体

420:感测头

421:外壳

421H:第一开孔

422:传感器

423:支撑套筒

423H:第二开孔

424:支撑件

430:替换模块

431:底座

440:滑动组件

441:第一滑块

442:第一斜面

443:第二滑块

444:第二斜面

445:扣合部

446:第一弹簧

447:第二弹簧

500:操作部

A-A:线段

B-B:线段

D1:第一方向

D2、D3:第二方向

h:高度

X、Z: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该多个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的。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图式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套组100的示意图。图2绘示图1其中二个相邻的抛弃式耳套沿线段A-A所绘制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耳套组100包含容器110及容纳于容器110中的耳套叠合结构120。耳套叠合结构120为由多个抛弃式耳套200所依序套合而成的柱状体。每一抛弃式耳套200用以个别套设于耳温枪上,且每一抛弃式耳套200包含透光套体210、凸缘220与分隔部230。透光套体210包含内腔室211、入耳端212与开口端213。入耳端212与开口端213分别位于透光套体210的二相对端,且入耳端212的面积小于开口端213的面积。内腔室211位于透光套体210内,连接入耳端212与开口端213。耳温枪的感测头可经由开口端213伸入透光套体210内的入耳端212。入耳端212为封闭状,用以随感测头伸入耳道中。凸缘220位于透光套体210的开口端213,且自开口端213朝外凸伸,且凸缘220围绕开口端21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凸缘220呈片状,且凸缘220连续地围绕开口端213,故,凸缘220可视为一种环绕部。分隔部230凸设于透光套体2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230凸设于透光套体210之外表面且介于入耳端212与该开口端213之间,特别是,分隔部230凸设于透光套体210之外表面,且接近凸缘220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抛弃式耳套200的分隔部230呈圆环状,且连续地围绕透光套体210,也可视为透光套体210之外表面的另种环绕部。此外,分隔部230的剖面亦具有弧状轮廓。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抛弃式耳套200的透光套体210、凸缘220与分隔部230为一体成形,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如图2所示,耳套叠合结构120的其中二相邻抛弃式耳套200中,由于其中一抛弃式耳套200的分隔部230直接抵靠另一抛弃式耳套200,使得此二相邻的抛弃式耳套200的二凸缘220之间可被分隔出一间隔空间240。

具体来说,为了方便了解本实施方式的抛弃式耳套200,参考图2,图2的二相邻抛弃式耳套简称为第一耳套310与第二耳套320。第一耳套310的入耳端212伸入第二耳套320的开口端213,意即,第一耳套310部分地受纳于第二耳套320内,且第一耳套310的分隔部230抵靠第二耳套320的凸缘220。如此,第一耳套310的凸缘220与第二耳套320的凸缘220之间便可分隔出间隔空间240。

图3A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二个相互套合的抛弃式耳套的纵向剖视图。如图3A所示,图3A的抛弃式耳套与上述图1的抛弃式耳套大致相同,其差异之一为,此实施方式中,每一抛弃式耳套331、321的分隔部231凹设于透光套体210且介于入耳端212与开口端213之间,特别是,分隔部231凹设于透光套体210之内表面,且接近入耳端212的位置。

具体来说,如图3A的二相邻抛弃式耳套简称为第一耳套311与第二耳套321。第一耳套311的入耳端212伸入第二耳套321的开口端213,意即,第一耳套311部分地受纳于第二耳套321内,且第二耳套321的分隔部231抵靠第一耳套311的入耳端212。如此,第一耳套311的凸缘220与第二耳套321的凸缘220之间便可分隔出间隔空间240。

图3B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二个相互套合的抛弃式耳套的纵向剖视图。如图3B所示,图3B的抛弃式耳套与上述图1的抛弃式耳套大致相同,其差异之一为,此实施方式中,每一抛弃式耳套的分隔部232凸设于透光套体210之内表面且直接连接入耳端212。

具体来说,如图3B的二相邻抛弃式耳套简称为第一耳套312与第二耳套322。第一耳套312的入耳端212伸入第二耳套322的开口端213,意即,第一耳套312部分地受纳于第二耳套322内,且第二耳套322的分隔部232抵靠第一耳套312的入耳端212,且分隔部232的高度h与间隔空间240的高度相同。如此,第一耳套312的凸缘220与第二耳套322的凸缘220之间便可分隔出间隔空间240。

除了分隔部以单体结构连续地围绕透光套体的实施手段,其他实施方式中,分隔部还包含多个彼此间隔配置的凸点(图中未示),该多个凸点位于凸设于透光套体之外表面且共同围绕透光套体。

图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温枪400的立体图。图5绘示图4沿线段B-B所绘制的局部剖视图。如图4与图5所示,耳温枪400包含一本体410、一感测头420及一替换模块430。本体410包含握把等已知结构。感测头420连接于本体410的一端。感测头420的剖面呈圆台状(或称截顶圆锥状),用以伸入上述抛弃式耳套200之内腔室211(图2)内,且大致填满于内腔室211内,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替换模块430包含一底座431、一滑动组件440与一操作部500(图4)。底座431连接本体410与感测头420。滑动组件440可滑动地位于底座431上。操作部500连接滑动组件440,且外露于本体410表面。

具体来说,滑动组件440包含一第一滑块441、二第二滑块443、一第一弹簧446与二第二弹簧447。第一滑块441可滑动地位于感测头420与底座431之间,且具有二相对的第一斜面442。第一滑块441连接操作部500(例如推钮或推杆),且连动操作部500。第一弹簧446抵接第一滑块441与感测头420。二个第二滑块443位于第一滑块441的二相对侧,且可滑动地位于第一滑块441与底座431之间,且每一第二滑块443具有一第二斜面444与扣合部445。第二斜面444匹配地接触其中一第一斜面442。扣合部445用以抵靠凸缘220。每一第二弹簧447抵接其中一第二滑块443与底座431。

如此,当移动操作部500以连动第一滑块441朝第一轴向(如Z轴向下)接近感测头420时,第一滑块441与感测头420压缩第一弹簧446,且该多个第一斜面442分别推动该多个第二斜面444,使得该多个第二滑块443沿第二轴向(如X轴的背对方向)分别背向地移动,以带动该多个扣合部445退开而远离感测头420,同时第二滑块443与底座431压缩第二弹簧447。

反之,当释放操作部500与第一滑块441时,第一弹簧446回复以推动第一滑块441沿第一轴向(如Z轴向上)远离感测头420,且第二弹簧447回复以推动第二滑块443沿第二轴向(如X轴的面对方向)接近第一滑块441,进而带动该多个扣合部445同时接近感测头420。

此外,感测头420包含一外壳421、一传感器422、一支撑套筒423与一支撑件424。外壳421呈中空状,以供抛弃式耳套直接套上。支撑套筒423呈中空状,位于外壳421内。支撑套筒423用以直接支撑外壳421。支撑件424位于支撑套筒423内,用以于支撑套筒423内支撑传感器422。外壳421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开孔421H。支撑套筒423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开孔423H。第二开孔423H接通第一开孔421H。第一开孔421H、第二开孔423H、支撑套筒423、支撑件424与外壳421同轴。传感器422位于支撑套筒423内,被夹合于支撑套筒423与支撑件424,且面向第一开孔421H与第二开孔423H,用以经由第一开孔421H、第二开孔423H发出光线。

图6A绘示图4的耳温枪400退开扣合部445的操作示意图。图6B绘示图4的耳温枪400扣合抛弃式耳套201的操作示意图。当使用者欲使耳温枪400从耳套叠合结构120中装上一干净的抛弃式耳套201时,如图6A所示,使用者首先移动操作部500(图4)以连动第一滑块441朝第一方向D1带动第二滑块443的该多个扣合部445退开(朝第二方向D2、D3)而远离感测头420;接着,使用者持续保持该多个扣合部445退开并将感测头420朝第一方向D1进入最末位的抛弃式耳套201之内腔室211。此时,最末位的抛弃式耳套201的凸缘220位于此二扣合部445之间;接着,如图6B所示,使用者释放操作部500(图4),使得第一弹簧446、第二弹簧447分别连动该多个扣合部445朝第二方向D3、D2对向地伸入此抛弃式耳套201与邻近抛弃式耳套202之间的间隔空间240内,进而抵靠最末位的抛弃式耳套201的凸缘220,以便只限位最末位的抛弃式耳套21。

如此,有鉴于传统的多个抛弃式耳套的凸缘彼此直接叠合在一起,凸缘之间没有空间,必须以手部(如指甲)加以分离,提高污染与损害耳套的机会,本实施方式通过透光套体210上的分隔部230,使得相互套合的抛弃式耳套200之间具有间隔空间240,可供本实用新型的耳温枪400可伸入抛弃式耳套201、202之间的间隔空间240,而迅速取走最末段的抛弃式耳套201,不须以手部(如指甲)接触抛弃式耳套201,即可将最末位的抛弃式耳套201脱离其余的该多个抛弃式耳套202,达到单手操作更换抛弃式耳套的目的,不仅降低干净的抛弃式耳套受到污染的机会,也简化耳温枪对抛弃式耳套的更换程序,缩短抛弃式耳套的更换时间。

最后,上述所揭露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实用新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