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上套止血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20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上套止血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动上套止血钳,手术时使用该止血钳,胶圈可以在夹紧血管的同时,自动脱离止血钳,主动套到血管上,节省手术时间和人手(比如突然性、伤者较多的事件时),提高手术成功率。



背景技术:

进行外科手术时,止血钳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止血钳的作用,是夹紧血管。这一步操是随后扎紧血管操作的前提。

夹紧血管和扎紧血管,是手术进行过程中的两步操作。

夹紧血管后,扎紧血管的过程,需要将捆扎线绕过血管,进行打结。捆扎线绕过血管并扎紧打结的过程,大约需要2-5秒的时间。在手术过程中,几秒钟的时间,就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目前,缩短手术时间的方法,是提高医生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准确找到血管的能力和快速打结能力。但是人类的反应速度是有限的,当一个人的手速无法再提高的时候,应用新装备,就成了提高速度的不二法门。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主动上套止血钳,在处理创面外露血管时,将夹紧血管、扎紧血管两个动作,合二为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个动作扩大器,扩大止血钳夹片上的挂柱的动作,使得止血胶圈,可以在止血钳夹片张开时将胶圈撑开,夹紧时胶圈自动脱落,主动套到断裂的血管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主动上套止血钳,相对于传统止血钳(有齿、无齿、直形、弯型)来说,动作端夹片上多出了四根挂柱并增加了一个动作放大器。

其基本构造包括作用端、手柄端、动作放大器三部分(图1)。

作用端包括夹片、挂柱两部分。夹片的作用跟普通止血钳一样,是夹紧血管。挂柱的的作用是固定止血胶圈4,它的一端通过球接装置(图2)跟夹片连结在一起,可以以球形凹槽2的圆心为圆心,左右前后任意摆动。

动作放大器(图3)的作用是在止血钳的夹片0(图1)运动时,动作放大器以动作幅度大略大于夹片的动作,推动挂柱(5、6、7、8)运动,使得挂柱可以在止血钳张开时,向着挂柱连线组成的平面的中心反方向倾斜,因为胶圈本身的收缩力,使得胶圈不脱落。

当止血钳夹紧时,挂柱向着挂柱连线组成的平面的中心收缩,在胶圈本身的收缩力作用下,胶圈主动脱落,自动套到血管上。

球接装置(图2)是挂柱可以随着动作放大器动作的关键,其构造包括运动球1、球形凹槽2、挂柱3三部分。运动球嵌在球形凹槽内,因此可以以球形凹槽为圆心,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摆动。

动作放大器(图3)的理论依据,是杠杆的不等比运动差距原理(整个放大器,可以看作是一个跟止血钳共轴的剪刀)。从转轴到手柄2、手柄3末端这一距离,是动力臂。从转轴到夹片上最末端一个圆孔中心到转轴的距离,是阻力臂。

因为从转轴到夹片上任意一个球形凹槽的距离,都大于动力臂,因此动力臂的末端扫过的弧线长度,小于阻力臂末端弧线扫过的弧线长度。

动作放大器上的圆孔,用于套住跟夹片通过球接装置相连的挂柱,使得挂柱可以随着扩大器的运动而运动。

动作放大器的应用于止血钳上,除了跟止血钳夹片同轴(为了简化生产工艺采取了同轴设计,如果不考虑工艺的简化,也可以采用非同轴方式)固定外,其动力臂末端跟止血钳档位器相连,其动力来自档位器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其中:0——手柄;1——转轴;2——横杆;3——横杆;4——胶圈;5——挂柱;6——挂柱;7——挂柱;8——挂柱;9——夹片。

图2是球形凹槽与挂柱的球接构造图。

其中:1——球体端;2——球形凹槽;3——圆柱端。

挂柱的一端为圆柱端,一端为球体端。挂柱的球体端,嵌在球形凹槽中。

图3是动作放大器的构造图。

其中:1——转轴;2——手柄;3——手柄;4——圆孔。

动作放大器为双剪股构造,手柄2、手柄3通过转轴1固定在一起。手柄2、手柄3转轴向上的位置上有四个圆孔4。动作放大器的两个手柄,分别固定在跟止血钳相连的横杆2、横杆3上。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下文将论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止血钳张开时,动作放大器以动作幅度略大于夹片的动作,推动挂柱(5、6、7、8)运动,使得挂柱向着挂柱连线组成的平面的中心反方向倾斜。

因为胶圈本身的收缩力,使得胶圈不脱落。

当止血钳夹紧时,挂柱向着挂柱连线组成的平面的中心收缩。

在胶圈本身的收缩力作用下,胶圈主动脱落,自动套到血管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