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90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血液净化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血液净化器。



背景技术:

血液灌流是血液净化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与血液净化器内的吸附剂接触,以吸附的方式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并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治疗目的。血液灌流不仅可用于治疗药物中毒、尿毒症、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而且可用于许多慢性、顽固性、疑难性疾病的治疗,且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加,血液灌流作为一种疾病治疗方式,已被广泛接受,且每年使用量呈增加的趋势。

血液净化器为内部填充有吸附剂的血液净化耗材,如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一次性使用内毒素吸附器、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DNA免疫吸附柱等,吸附剂可为树脂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天然高分子载体吸附剂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血液净化器在完成装配后的储藏及运输环节中需要良好的密封保存,以避免空气环境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净化器中,保证其有效性。

为了达到在储藏及运输环节能够良好的密封,当前应用的血液净化器通常是包括吸附柱及安装在吸附柱两端上的螺纹锁紧密封盖结构组成,然而该螺纹锁紧密封盖结构通常是采用单线螺纹连接的方式,单线螺纹的锁紧力通常会集中在螺纹起端或末端,使得密封盖的压紧力分布不均匀,且锁紧力不大,密封的效果不好,高温杀菌时易产生变形,且传统的螺纹结构螺纹起端或末端的牙形均为逐渐缩小的三角形或锥形结构,密封盖旋转时,易在螺纹起端或末端产生断裂,使得密封失效,若想避免断裂,则要把锁紧力矩设置为一较小的值,则影响密封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326388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新型锁紧结构的血液灌流器,该血液灌流器是一种血液净化器,其包括灌流器主体,灌流器主体包括一个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过滤室及设置在过滤室两端的封口装置,封口装置包括有能够与外部管件连接的出口组件,还包括能够把出口组件压紧密封至过滤室端部开口的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与过滤室端部通过至少两线的螺纹结构锁紧连接,过滤室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母对应的限位台阶,锁紧螺母把出口组件压紧密封在过滤室端部开口时,锁紧螺母下端抵压在限位台阶上。由于血液净化器在组装生产工序过程中会存在误差,当锁紧螺母下端抵压在限位台阶上时, 锁紧螺母存在未锁紧或不能拧紧的情况。并且使用两线的螺纹结构进行锁紧连接,两线螺纹在旋合过程中形成的摩擦力较小,不具备自锁能力。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血液净化器在储藏及运输过程中,锁紧螺母易松动且不具备自锁能力,导致产品泄漏的风险。若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泄漏,会对病人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自锁能力的血液净化器,大大提高产品的密封性,从而避免存在对患者造成损伤的隐患,同时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液净化器包括吸附柱和分别密封吸附柱轴向两端口的封端装置,封端装置包括端盖和锁紧螺母,端盖通过锁紧螺母固定于吸附柱上,其中,吸附柱的端口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止进件及第一止退件,第一止退件为第一止退卡扣或第一止退槽,锁紧螺母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二止进件及第二止退件,第二止退件为第二止退槽或第二止退卡扣,内螺纹与外螺纹在耦合的状态下,第一止进件与第二止进件抵接,第一止退卡扣嵌合入第二止退槽内/第二止退卡扣嵌合入第一止退槽内。

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一止进件与第二止进件抵接,第一止退卡扣嵌合入第二止退槽内,或是第二止退卡扣嵌合入第一止退槽内。通过在吸附柱和锁紧螺母上分别设置自锁结构,达到实现端盖与吸附柱密封的同时,防止锁紧螺母与吸附柱之间的耦合松动,使血液净化器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有效期内吸附柱和锁紧螺母不发生相对位移,保证血液净化器在运输和临床使用过程中锁紧螺母与吸附柱的耦合紧密不松动,大大提高产品的密封性,从而避免存在给患者造成损伤的隐患。同时提高产品组装的方便性及良品率,使血液净化器在装配过程中两端的锁紧螺母可同时耦合且精准到位。

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一止退件为第一止退卡扣,第一止进件为外螺纹的起始端面,第一止退卡扣设置在外螺纹末端,第二止退件为第二止退槽,第二止退槽设置在内螺纹的起始端,第二止进件为第二止进凸起,第二止进凸起设置在内螺纹末端,外螺纹的起始端面与第二止进凸起抵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一止进件为外螺纹的起始端面且与第二止进凸起抵接,第一止退卡扣设置在外螺纹末端,第二止退槽设置在内螺纹的起始端,使得锁紧螺母在拧紧过程中,锁紧螺母的内螺纹起始端可产生微小变形,易于第一止退卡扣拧入第二止退槽内,方便工人操作,并且提高产品的密封性。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一止退件为第一止退槽,第一止进件为第一止进凸起,第一止退槽设置在外螺纹的起始端,第一止进凸起设置在外螺纹的末端,第二止退件为第二止退卡扣,第二止进件为内螺纹的起始端面,第二止退卡扣设置在内螺纹的末端,第一止进凸起与内螺纹的起始端面抵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一止退槽设置在外螺纹的起始端,第二止进件为内螺纹的起始端面,第二止退卡扣设置在内螺纹的末端,第一止进凸起设置在外螺纹的末端,易于第二止退卡扣拧入第一止退槽内,方便工人操作,并且提高产品的密封性。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一止退槽的宽度大于第二止退卡扣的宽度,第二止退槽的宽度大于第一止退卡扣的宽度,易于止退卡扣拧入止退槽内,方便工人操作。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一止退槽沿吸附柱径向由外螺纹的顶面凹进至外螺纹的根部,第二止退卡扣从内螺纹的根部向外凸起,沿锁紧螺母径向方向,第二止退卡扣的高度小于外螺纹的高度,第二止退槽沿锁紧螺母径向由内螺纹的顶面凹进至内螺纹的根部,第一止退卡扣从外螺纹的根部向外凸起,沿吸附柱径向方向,第一止退卡扣的高度小于内螺纹的高度。便于产品的开模,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易于止退卡扣拧入止退槽内,方便工人操作。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与内螺纹的起始端面抵接的第一止进凸起端面为第一止进面,第一止进面与吸附柱穿过第一止进面根部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与0度至10度,与外螺纹的起始端面抵接的第二止进凸起端面为第二止进面,第二止进面与锁紧螺母穿过第二止进面根部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至10度。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一止退槽在靠近外螺纹的起始端面为第一止回面,与第一止回面在外螺纹的圆周方向相对地设置有第一引导面;第二止退卡扣在远离内螺纹的末端面为第二止回面,与第二止回面在内螺纹的圆周方向相对地设置有第二引导面;第一止回面与第二止回面抵接,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抵接;第一止回面与吸附柱上穿过第一止退槽底部中点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至45度;第一引导面与吸附柱上穿过第一止退槽底部中点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5度至60度;第二止回面与锁紧螺母上穿过第二止退卡扣底部中点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0至45度;第二引导面与锁紧螺母上穿过第二止退卡扣底部中点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5至60度。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二止退槽在靠近内螺纹的起始端面为第三止回面,与第三止回面在内螺纹的圆周方向相对地设置有第三引导面;第一止退卡扣在靠近外螺纹的末端面为第四止回面,与第四止回面在外螺纹的圆周方向相对地设置有第四引导面;第三止回面与第四止回面抵接,第三引导面与第四引导面抵接;第三止回面与锁紧螺母上穿过第二止退槽底部中点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至45度;第三引导面与锁紧螺母上穿过第二止退槽底部中点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5度至60度;第四止回面与吸附柱上穿过第一止退卡扣底部中点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0至45度;第四引导面与吸附柱上穿过第一止退卡扣底部中点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5至60度。

由以上方案可见,在锁紧螺母与吸附柱耦合的过程中,止退卡扣以较小的力嵌合入止退槽内,而需较大的力才可克服止退槽的止回面的阻力而使锁紧螺母与吸附柱分离,从而使锁紧螺母与吸附柱稳定配合并处于自锁状态,避免相对位移,保证血液净化器的密封性。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第一止退卡扣和第二止退槽的数量分别为两个,第二止退卡扣和第一止退槽的数量分别为两个,随着止退卡扣和止退槽数量的增加,会增加锁紧螺母与吸附柱耦合的旋进力和旋出力,保证血液净化器在运输和临床使用过程中锁紧螺母与吸附柱的耦合紧密不松动,大大提高产品的密封性,从而避免存在给患者造成损伤的隐患。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远离外螺纹末端的第四引导面与吸附柱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靠近外螺纹末端的第四引导面与吸附柱径向之间的夹角;近内螺纹起始端的第二引导面与锁紧螺母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远离内螺纹起始端的第二引导面与锁紧螺纹径向之间的夹角。易于止退卡扣拧入止退槽内,方便工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和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和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和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和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和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和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和锁紧螺母配合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血液净化器中吸附柱和分别密封吸附柱轴向两端口的锁紧螺母之间的耦合自锁结构进行改进,可保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锁紧螺母与吸附柱的耦合紧密不松动,大大提高产品的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血液净化器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血液净化器1包括有吸附柱5、置于吸附柱5过滤腔内的吸附剂及安装在吸附柱5端部上的封端装置,封端装置包括滤网7、密封平垫6、端盖3、锁紧螺母4以及盖帽2,通过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两端的螺纹耦合而将端盖3固定在吸附柱5的两端。

参见图3、图4和图5,锁紧螺母4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三段式单线内螺纹41、一个第二止退槽42以及第二止进凸起43,三段式单线内螺纹41沿锁紧螺母4内周均匀分布,便于开模的同时满足锁紧螺母4在生产过程中的快速地排出残留的水分。第二止退槽42设置在内螺纹41的起始端,并沿锁紧螺母4径向由内螺纹41的顶面凹进至内螺纹41的根部,第二止退槽42在靠近内螺纹41的起始端面为第三止回面46,与第三止回面46在内螺纹41的圆周方向相对地设置有第三引导面45,第三止回面46与锁紧螺母4穿过第二止退槽42底部中点的直径D1之间的夹角α为20度,第三引导面45与D1之间的夹角β为60度。第二止进凸起43设置在与外螺纹51耦合的内螺纹41槽的末端下游侧,第二止进凸起43在靠近内螺纹41的末端面为第二止进面44,第二止进面44与锁紧螺母4穿过第二止进面44根部的直径D2之间的夹角为0度至10度。

吸附柱5的端口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51、第一止进件53以及一个第一止退卡扣52,第一止进件53设置在外螺纹51的起始端面,第一止退卡扣52设置在与内螺纹41耦合的外螺纹51槽末端,第二止退槽42的宽度大于第一止退卡扣52的宽度,第一止退卡扣52从外螺纹51槽的根部向外凸起,沿吸附柱5径向方向,第一止退卡扣52的高度小于外螺纹51的高度。第一止退卡扣52设置于外螺纹51槽末端,从而减少第一止退卡扣52与内螺纹41之间的摩擦,提高安装操作方便性,同时避免第一止退卡扣52与内螺纹41之间的摩擦而产生吸附柱5材料粉末而影响产品良品率。第一止退卡扣52在靠近外螺纹51的末端面为第四止回面54,与第四止回面54在外螺纹51的圆周方向相对地设置有第四引导面55,第四止回面54与吸附柱5上穿过第一止退卡扣52底部中点的直径D3之间的夹角θ为16度,第四引导面55与D3之间的夹角γ为60度。

锁紧螺母4的轴线和吸附柱5的轴线共线,在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耦合的过程中,第一止退卡扣52以较小的力嵌合入第二止退槽42内,而需较大的力才可克服第二止退槽42的第三止回面46的阻力而使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分离,从而使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稳定配合并处于自锁状态,避免相对位移,保证血液净化器1的密封性。第三引导面45与第四引导面55配合,对锁紧螺母4和吸附柱5之间的相互滑动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同时第二止进凸起43的第二止进面44与吸附柱的外螺纹51起始端抵接,共同作用保证锁紧螺母4不会出现过拧情况。

血液净化器第二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器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6、图7和图8,第三止回面46与锁紧螺母4上穿过第二止退槽42底部中点的直径D1′之间的夹角α′为5度,第三引导面45与D1′之间的夹角β′为60度,第四止回面54与吸附柱5上穿过第一止退卡扣52底部中点的直径D3′之间的夹角θ′为16度,第四引导面55与D3′之间的夹角γ′为60度。

在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耦合的过程中,第一止退卡扣52以较小的力嵌合入第二止退槽42内,而需较大的力才可克服第二止退槽42的第三止回面46的阻力而使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分离,从而使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稳定配合并处于自锁状态,避免相对位移,保证血液净化器1的密封性。

血液净化器第三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器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9、图10和图11,锁紧螺母4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止退槽421和422,吸附柱5的端口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止退卡扣521和522。

第二止退槽421的第三止回面461与锁紧螺母4上穿过第二止退槽421底部中点的直径D1'''径向之间的夹角α'''为16度,第二止退槽421的第三引导面451与D1'''之间的夹角β'''为16度,第一止退卡扣521的第四止回面541与吸附柱5上穿过第一止退卡扣521底部中点的直径D3'''之间的夹角θ'''为16度,第一止退卡扣521的第四引导面551与D3'''之间的夹角γ'''为30度。

第二止退槽422的第三止回面462与锁紧螺母4上穿过第二止退槽421底部中点的直径D1''之间的夹角α″为16度,第二止退槽422的第三引导面452与D1''之间的夹角β″为16度,第一止退卡扣522的第四止回面542与吸附柱5上穿过第一止退卡扣522底部中点的直径D3''之间的夹角θ″为16.5度,第一止退卡扣522的第四引导面552与D3''之间的夹角γ″为16.5度。

夹角γ'''为30度,当锁紧螺母4上的内螺纹41与吸附柱5的外螺纹51耦合,即第一止退卡扣521与第二止退槽422配合时,γ'''角度较大,从而减小第四引导面551与第三引导面452之间的摩擦,提高安装的操作方便性。在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耦合的过程中,第一止退卡扣521和522以较小的力分别嵌合入第二止退槽421和422内,而需较大的力才可克服第二止退槽421和422的第三止回面461和462的阻力而使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分离,从而使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稳定配合并处于自锁状态,避免相对位移,保证血液净化器1的密封性。

锁紧螺母4的内螺纹41起始端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止退槽,随着第二止退槽数量的增加,会增加锁紧螺母4旋进力和旋出力。

血液净化器第四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器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2和图13,第一止退槽502设置于吸附柱50外螺纹501的起始端,而第二止退卡扣402设置于锁紧螺母40内螺纹401的末端。第一止进凸起503设置于外螺纹501槽末端,锁紧螺母40上内螺纹401的起始端面为第二止进件403,第二止进件403与第一止进凸起503抵接,从而限制锁紧螺母40与吸附剂50的过拧。

第一止退槽502和第二止退卡扣402的数量也可为两个以上,当第二止退卡扣402的数量为两个时,靠近内螺纹401起始端的第二引导面405与锁紧螺母40上穿过第一止退槽502底部中点的直径之间的夹角大于远离内螺纹401起始端的第二引导面405与锁紧螺母40径向之间的夹角。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比如锁紧螺母的内周面上的内螺纹可选用二分段设置,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