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42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制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方便医护人员操作、防止交叉污染、稳定性高的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 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 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对于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于外科切除,目前,现有技术的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就是普通的通用型注射穿刺针,主要包括有针柄和针体两大部分,由于针柄的整体形式较为短小,在为病人进行肿瘤介入治疗时不方便捏持,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针体通常较普通的注射针长,在穿刺过程中的进针平稳度会受影响,操作人员手扶针头穿刺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针体的长度的关系,操作人员需要通过经验将针体插进皮下组织内,但是,插入过长或过短都会造成安全隐患,现有的在针体上标识刻度,但是针体细长,插入过程中还需观察针体,就更易造成插入晃动,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方便医护人员操作、防止交叉污染、稳定性高的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设有针柄和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柄和针体的外侧设有支撑护套,支撑护套包裹针柄和针体,支撑护套的下端封闭,上端呈开口状,所述的支撑护套的封闭端的端面中部设有针体穿过孔,针体可沿着针体穿过孔穿出进入皮下组织内,针柄可沿着支撑护套内侧滑动,所述的针柄内设有容药腔,容药腔内设有推药棒,推药棒的前端设有橡胶推塞,推药棒的后端设有推动把手,所述的针柄上设有给药量刻度槽,所述的支撑护套的外侧设有针体移动刻度槽,每5mm的针体移动刻度槽所在的支撑护套的圆周上设有插板穿进孔,插板穿进孔对应面的支撑护套的圆周上设有插板穿出孔,插板穿进孔和插板穿出孔内设有呈U型的插板,所述的U型插板的两臂之间的穿过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针体直径方便插板穿过针体方便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护套的内径与针柄的外径相配合,保证针体移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护套的下端设有出气孔,在针柄上移和下移的过程中,防止内部压力过大无法下压,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的针柄和针体的外侧设有支撑护套,支撑护套包裹针柄和针体,支撑护套的下端封闭,上端呈开口状,所述的支撑护套的封闭端的端面中部设有针体穿过孔,针体可沿着针体穿过孔穿出进入皮下组织内,针柄可沿着支撑护套内侧滑动,所述的针柄内设有容药腔,容药腔内设有推药棒,推药棒的前端设有橡胶推塞,推药棒的后端设有推动把手,所述的针柄上设有给药量刻度槽,所述的支撑护套的外侧设有针体移动刻度槽,每5mm的针体移动刻度槽所在的支撑护套的圆周上设有插板穿进孔,插板穿进孔对应面的支撑护套的圆周上设有插板穿出孔,插板穿进孔和插板穿出孔内设有呈U型的插板,所述的U型插板的两臂之间的穿过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针体直径方便插板穿过针体方便固定,所述的支撑护套的内径与针柄的外径相配合,保证针体移动的稳定性,所述的支撑护套的下端设有出气孔,在驱动装置的上移和下移的过程中,防止内部压力过大无法下压,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方便医护人员操作、防止交叉污染、稳定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设有针柄1和针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柄1和针体2的外侧设有支撑护套3,支撑护套3包裹针柄1和针体2,支撑护套3的下端封闭,上端呈开口状,所述的支撑护套3的封闭端的端面中部设有针体穿过孔,针体2可沿着针体穿过孔穿出进入皮下组织内,针柄1可沿着支撑护套3内侧滑动,所述的针柄1内设有容药腔4,容药腔4内设有推药棒5,推药棒5的前端设有橡胶推塞6,推药棒5的后端设有推动把手7,所述的针柄1上设有给药量刻度槽8,所述的支撑护套3的外侧设有针体移动刻度槽9,每5mm的针体移动刻度槽9所在的支撑护套3的圆周上设有插板穿进孔10,插板穿进孔10对应面的支撑护套3的圆周上设有插板穿出孔11,插板穿进孔10和插板穿出孔11内设有呈U型的插板12,所述的U型插板12的两臂之间的穿过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针体直径方便插板穿过针体方便固定,所述的支撑护套3的内径与针柄2的外径相配合,保证针体2移动的稳定性,所述的支撑护套3的下端设有出气孔13,在针柄的上移和下移的过程中,防止内部压力过大无法下压,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药液加入针柄1内,然后塞上带有橡胶推塞6的推药棒5,调节然后排出针体2内和针柄1内的空气,然后将针体2和针柄1放入支撑护套3内,根据针体所需要进入身体内的深度,找到所需刻度,然后在刻度处插入U型插板12,将该装置放在预定的皮肤上,然后移动针柄1至U型插板12处,挡住针体2移动,然后再按压推药棒5上的推动把手7将药液推进组织内,注入药液完成后,首先抽出针柄1,针体2伸进支撑护套3内再移走支撑护套3,进而完成注射药液,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的针柄1和针体2的外侧设有支撑护套3,支撑护套3包裹针柄1和针体2,支撑护套3的下端封闭,上端呈开口状,所述的支撑护套3的封闭端的端面中部设有针体穿过孔,针体2可沿着针体穿过孔穿出进入皮下组织内,针柄1可沿着支撑护套3内侧滑动,所述的针柄1内设有容药腔4,容药腔4内设有推药棒5,推药棒5的前端设有橡胶推塞6,推药棒5的后端设有推动把手7,所述的针柄1上设有给药量刻度槽8,所述的支撑护套3的外侧设有针体移动刻度槽9,每5mm的针体移动刻度槽9所在的支撑护套3的圆周上设有插板穿进孔10,插板穿进孔10对应面的支撑护套3的圆周上设有插板穿出孔11,插板穿进孔10和插板穿出孔11内设有呈U型的插板12,所述的U型插板12的两臂之间的穿过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针体直径方便插板穿过针体方便固定,所述的支撑护套3的内径与针柄2的外径相配合,保证针体2移动的稳定性,所述的支撑护套3的下端设有出气孔13,在针柄的上移和下移的过程中,防止内部压力过大无法下压,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方便医护人员操作、防止交叉污染、稳定性高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