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4131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引流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的一种医疗辅助工具,临床上使用引流管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但是传统的引流管容易发生局部弯折,弯折后容易堵管;在杂质堵管后需要将整根引流管全部拔出,然后再重新植入新的引流管,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内管和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所述套管前端与内管的前端对齐,所述套管的后端设有胶管,所述内管上穿设有与胶管适配的管帽,所述胶管与管帽卡合后,所述内管固定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内管的内腔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沿内管的轴向设置,所述弹簧与内管的内腔适配。

进一步,所述套管前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所述套管的前端端部为子弹头形状。

进一步,所述管帽与内管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胶管为硬质管,所述管帽为弹性材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管对患者进行引流时,先将套管套在内管上,将套管上的胶头卡合在管帽内,对内管进行固定,然后将套管和套在套管内的内管一同植入患者需要引流的位置,然后将套管2的后端固定在患者身体上,即可进行引流。由于内管的内腔设有弹簧,弹簧沿内管的轴向设置,弹簧与内管的内腔适配,弹簧在内管内,当内管受到弯折力时,弹簧对内管产生张力,使受到弯折力的内管不容易被局部弯折,从而内管不容易因为局部弯折而发生堵塞;当引流管被血块或其他杂质堵塞时,将管帽与胶头分离,即可取出内管,套管不动,将内管内的杂质清理过后又可以将内管沿套管插入,将管帽卡合在胶头上进行固定,即可继续进行引流,而不必将引流管整根拔出,再进行从新植入,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所述套管前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都能流出液体,使患者体内的废液引流得更加干净。

3、所述套管的前端端部为子弹头形状。子弹头形状圆滑,使前期引流管更容易植入,且不会伤害到患者的身体组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4、所述管帽与内管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没有接缝,套管内的废液不容易从管帽处流出,不会污染到患者的衣服和床单。

5、所述胶管为硬质管,所述管帽为弹性材料。弹性管帽套箍在硬质胶管上,更加稳固,且不容易漏出废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面图。

图中,1、内管;2、套管;3、胶管;4、管帽;5、弹簧;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管1和套管2,套管2套设在内管1上,套管2的后端设有胶管3,内管1上穿设有与胶管3 适配的管帽4,胶管3与管帽4卡合后,内管1固定在套管2内,内管1的内腔设有弹簧5,弹簧5沿内管1的轴向设置,弹簧5与内管 1的内腔适配。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管对患者进行引流时,先将套管2 套在内管1上,将套管2上的胶头3卡合在管帽4内,对内管1进行固定,然后将套管2和套在套管2内的内管1一同植入患者需要引流的位置,然后将套管2的后端固定在患者身体上,即可进行引流。由于内管1的内腔设有弹簧5,弹簧5沿内管1的轴向设置,弹簧5与内管1的内腔适配,弹簧5在内管1内,当内管1受到弯折力时,弹簧5对内管1产生张力,使受到弯折力的内管1不容易被局部弯折,从而内管1不容易因为局部弯折而发生堵塞;当引流管被血块或其他杂质堵塞时,将管帽4与胶头3分离,即可取出内管1,套管2不动,将内管1内的杂质清理过后又可以将内管1沿套管2插入,将管帽4 卡合在胶头3上进行固定,即可继续进行引流,而不必将引流管整根拔出,再进行从新植入,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如图1所示,套管2前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6。每个通孔6 都能流出液体,使患者体内的废液引流得更加干净。

如图1和图2所示,套管2的前端端部为子弹头形状。子弹头形状圆滑,使前期引流管更容易植入,且不会伤害到患者的身体组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如图1和图2所示,管帽4与内管1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没有接缝,套管2内的废液不容易从管帽4处流出,不会污染到患者的衣服和床单。

如图1和图2所示,胶管3为硬质管,管帽4为弹性材料。弹性管帽4套箍在硬质胶管3上,更加稳固,且不容易漏出废液。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