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63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外科手术的病人常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肌松药后的病人肌肉松弛,无法活动、呼吸,需要用呼吸机等辅助装置维持生命。若在肌松药作用未完全消除时患者脱离呼吸机等辅助装置,即会出现不能正常呼吸而危及生命,因此往往需要进行肌松药作用监测,以指导肌松药的临床应用,决定肌松药逆转的时机和拮抗药的用量以及减少术后肌松药残余引起的呼吸抑制。临床常用的肌松监测方法包括肌机械描记法、肌电描记法、肌音描记法和肌加速度描记法。其中肌加速度描记法所使用的肌松监测仪具有便于携带安装、价格相对低廉、监测结果较精确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监测方法。尺神经-拇内收肌是目前公认最准确、最方便的使用的肌松监测仪进行外周监测的部位,已成为监测肌松的金标准,通过电刺激该处神经引起肌肉颤动的程度来评价肌松程度。临床上用肌加速度描记法监测肌松时,需要将拟监测手掌进行固定以减少监测过程的手掌移动造成的测量误差,固定越好,测量精确性就越高。通常方法是将病人的一侧手臂放置在手术床搭手架上,使用配套固定装置固定,此装置手柄部为片状,可被食指与中指夹住,其上有一弧形支架可使拇指固定其上,通过固定带将固定装置与拇指以外的其他四指固定在掌面上,固定后手掌呈自然张开状态。连接好线路后通过加速度仪刺激体表神经并监测效应部位肌肉的运动幅度来反映肌肉松弛的程度。但这样的加速度仪配套固定装置仅仅是将拇指及手掌固定起来,对尺神经进行电刺激时都会不同程度的导致前臂、手掌及手指的晃动,从而影响肌松监测效果。为解决此问题,通常需要额外使用固定带将手掌、手臂与搭手架固定在一起。

故有必要对现有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它包括有两个固定板;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通过板距调节机构连接固定;所述两个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皮带锁定机构;所述皮带锁定机构由皮带和锁定机构组成;所述锁定机构由框体、弹簧、销钉导向座、销钉和手柄组成;所述框体与固定板一侧表面相固定连接;所述皮带一端与固定板另一侧面相固定连接;皮带另一端由上至下穿过框体的内腔;所述皮带的外侧壁设置有自锁齿牙组;所述自锁齿牙组由若干个齿牙组成;所述齿牙沿皮带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销钉导向座固定设置在框体的底部;所述销钉导向座设置有销钉导向孔;所述销钉一端依次穿过弹簧、销钉导向孔后与手柄相固定连接;所述销钉另一端抵压在其中两个齿牙之间;所述销钉上设置有凸环;所述弹簧一端抵压在凸环上;弹簧另一端抵压在销钉导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板距调节机构由导向固定座、导向杆、丝杆、旋钮、轴承、导向筒、螺母和轴承座组成;所述轴承座和导向固定座分别固定设置在同一个固定板的左右两侧面;所述螺母和导向筒分别设置在另一个固定板的左右两侧面;所述导向杆一端与导向固定座相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另一端插入到导向筒中;所述轴承座设置有轴承孔;所述轴承插设固定在轴承孔内;所述丝杆的杆身与轴承的内圈相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一端与旋钮相固定连接;丝杆另一端与螺母相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前臂放置在其中一个固定板上;手指放置在另一个固定板上;皮带绕过前臂后插入框体内;使前臂包裹在皮带与固定板之间;皮带拉紧,通过销钉插入其中两个齿牙之间,锁紧定位;同理手指被包裹在皮带与固定板之间;皮带拉紧,通过销钉插入其中两个齿牙之间,锁紧定位,操作简单,手指和前臂锁紧效果好,为医护人员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剖面图;

图3是图2中的B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板;2、导向固定座;3、导向杆;4、丝杆;5、旋钮;

6、皮带锁定机构;6-1、皮带;6-1-1、齿牙;6-2、锁定机构;

6-2-1、框体;6-2-2、弹簧;6-2-3、销钉导向座;

6-2-3-1、销钉导向孔;6-2-4、销钉;6-2-4-1、凸环;6-2-5、手柄;

7、轴承;8、导向筒;9、螺母;10、轴承座;10-1、轴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肌松监测仪手指及前臂固定装置,它包括有两个固定板1;所述两个固定板1之间通过板距调节机构连接固定;所述两个固定板1上均设置有皮带锁定机构6;所述皮带锁定机构6由皮带6-1和锁定机构6-2组成;所述锁定机构6-2由框体6-2-1、弹簧6-2-2、销钉导向座6-2-3、销钉6-2-4和手柄6-2-5组成;所述框体6-2-1与固定板1一侧表面相固定连接;所述皮带6-1一端与固定板1另一侧面相固定连接;皮带6-1另一端由上至下穿过框体6-2-1的内腔;所述皮带6-1的外侧壁设置有自锁齿牙组;所述自锁齿牙组由若干个齿牙6-1-1组成;所述齿牙6-1-1沿皮带6-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销钉导向座6-2-3固定设置在框体6-2-1的底部;所述销钉导向座6-2-3设置有销钉导向孔6-2-3-1;所述销钉6-2-4一端依次穿过弹簧6-2-2、销钉导向孔6-2-3-1后与手柄6-2-5相固定连接;所述销钉6-2-4另一端抵压在其中两个齿牙6-1-1之间;所述销钉6-2-4上设置有凸环6-2-4-1;所述弹簧6-2-2一端抵压在凸环6-2-4-1上;弹簧6-2-2另一端抵压在销钉导向座6-2-3上;前臂放置在其中一个固定板1上;手指放置在另一个固定板1上;皮带6-1绕过前臂后插入框体6-2-1内;使前臂包裹在皮带6-1与固定板1之间;皮带6-1拉紧,通过销钉6-2-4插入其中两个齿牙6-1-1之间,锁紧定位;同理手指被包裹在皮带6-1与固定板1之间;皮带6-1拉紧,通过销钉6-2-4插入其中两个齿牙6-1-1之间,锁紧定位。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板距调节机构由导向固定座2、导向杆3、丝杆4、旋钮5、轴承7、导向筒8、螺母9和轴承座10组成;所述轴承座10和导向固定座2分别固定设置在同一个固定板1的左右两侧面;所述螺母9和导向筒8分别设置在另一个固定板1的左右两侧面;所述导向杆3一端与导向固定座2相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3另一端插入到导向筒8中;所述轴承座10设置有轴承孔10-1;所述轴承7插设固定在轴承孔10-1内;所述丝杆4的杆身与轴承7的内圈相固定连接;所述丝杆4一端与旋钮5相固定连接;丝杆4另一端与螺母9相螺纹连接;转动旋钮5;使丝杆4发生转动,其中一个固定板1沿导向杆3滑动,改变两个固定板1的间距;可以适合不同手臂长度的患者使用。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前臂放置在其中一个固定板上;手指放置在另一个固定板上;转动旋钮;使丝杆发生转动,其中一个固定板沿导向杆滑动,改变两个固定板之间的间距;皮带绕过前臂后插入框体内,使前臂包裹在皮带与固定板之间;皮带拉紧,通过销钉插入其中两个齿牙之间,锁紧定位;同理手指被包裹在皮带与固定板之间;皮带拉紧,通过销钉插入其中两个齿牙之间,锁紧定位;除了可以适应不同人臂展的人群外,手指和前臂锁紧效果好,为医护人员工作展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