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内科用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374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内科用护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临床内科用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内科临床上,呕吐是患者较为常见的现象,患者在呕吐时,医护人员往往采用塑料袋、痰盂或塑料桶盛接,盛接后需要立刻倒掉,不然异味较容易扩散,并且病人呕吐时常伴有脱力现象,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搀扶,因此,呕吐物经常会溅到医护人员手上活衣服上;并且患者呕吐后常常需要漱口,由于患者口内有残留呕吐物,其呕吐物常常有异味,直接用水杯漱口会导致水杯被污染,用一次性水杯会造成水杯的浪费,也给医护人员带来许烦恼。

因此,基于上述缺陷,在医疗器械领域,对于新型内科用呕吐辅助装置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医疗器械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床内科用护理装置,患者呕吐时可以手扶壳体站立,不需要医护人员搀扶,通过壳体使收集桶与外界隔离,呕吐后可以使用出水管直接漱口,避免水杯被污染或浪费。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临床内科用护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收集桶,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抽拉板,所述抽拉板上设置与收集桶相配合的呕吐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水袋,所述水袋的上方设置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水袋上设置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伸出壳体并设置单向阀,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出水口之间设置连接管,所述壳体内设置用于安装连接管的出水通道。

所述出水管包括“L”型管,所述“L”型管的竖管可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所述“L”型管的水平管的端部设置斜管,所述斜管上设置出水开关。

所述抽拉板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与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小于第一滑槽的长度。

所述第一滑槽对应位于抽拉板的上下两侧设置滚珠。

所述抽拉板的前端设置挡块。

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自锁滚轮。

对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患者呕吐时可以手扶壳体站立,不需要医护人员搀扶,通过壳体使收集桶与外界隔离,呕吐后可以使用出水管直接漱口,避免水杯被污染或浪费。

2、本实用新型出水管包括“L”型管,所述“L”型管的竖管可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所述“L”型管的水平管的端部设置斜管,所述斜管上设置出水开关,斜管向上倾斜,直接将水斜向上送入患者口中,方便患者漱口。

3、本实用新型抽拉板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与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小于第一滑槽的长度,第二滑槽将第二滑块限制在第二滑槽内,防止滑动抽拉板时将抽拉板全部抽出。

4、本实用新型第一滑槽对应位于抽拉板的上下两侧设置滚珠,有利于抽拉板在第一滑槽内滑动。

5、本实用新型抽拉板的前端设置挡块,方便医护人员抓握抽拉板进行滑动。

6、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底端设置自锁滚轮,方便移动壳体。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抽拉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第一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壳体;11、第一滑槽;2、抽拉板;21、呕吐口;22、第二滑块;23、第二滑槽;24、滚珠;25、挡块;3、水袋;31、单向阀;4、压板;41、弹簧;5、连接管;6、“L”型管;7、斜管;71、出水开关;8、自锁滚轮;9、收集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临床内科用护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高100-150cm,患者呕吐时可以手扶壳体1站立,不需要医护人员搀扶;所述壳体1内设置收集桶9,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11内设置抽拉板2,所述抽拉板2上设置与收集桶9相配合的呕吐口21,抽拉板2将壳体1的开口封住,优选在呕吐口21处设置盖板,将呕吐口21密封,呕吐时将盖板打开,通过壳体1使收集桶9与外界隔离,防止异味扩散,呕吐后通过抽拉板2、盖板等将异味隔离在壳体1内,不用每次呕吐都立刻倾倒,呕吐物全进入收集桶9内,便于清理;另外患者在病床上不方便移动时,可以将壳体1移动至病床边,直接将抽拉板2抽出,将抽拉板2置于病床上方,然后将塑料袋固定在抽拉板2上,呕吐后直接将塑料袋封口放入收集桶9内,方便患者呕吐。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水袋3,所述水袋3的上方设置压板4,所述压板4上设置弹簧41,所述弹簧41的另一端与壳体1连接,所述水袋3上设置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伸出壳体1并设置单向阀31,通过单向阀31将水充进水袋3,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出水口之间设置连接管5,连接管5为软管用于连接出水口和出水管,所述壳体1内设置用于安装连接管5的出水通道,水袋3充满水后压板4下压水袋3形成压力,打开出水管水可以直接从出水管出来,呕吐后可以使用出水管直接漱口,不需要使用水杯,避免水杯被污染或浪费。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包括“L”型管6,所述“L”型管6的竖管可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呕吐时将出水管旋转至远离呕吐的地方,避免呕吐时呕吐物沾到出水管上,所述”L”型管6的水平管的端部设置斜管7,所述斜管7上设置出水开关71,斜管7向上倾斜,直接将水斜向上送入患者口中,方便患者漱口。

优选的,所述抽拉板2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滑块22,所述第一滑槽11内设置与第二滑块22相配合的第二滑槽23,所述第二滑槽23的长度小于第一滑槽11的长度,第二滑槽23将第二滑块22限制在第二滑槽23内,防止滑动抽拉板2时将抽拉板2全部抽出,导致抽拉板2从壳体1上端掉落地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11对应位于抽拉板2的上下两侧设置滚珠24,有利于抽拉板2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抽拉板2的前端设置挡块25,方便医护人员抓握抽拉板2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自锁滚轮8,方便移动壳体1。

实施例:

一种临床内科用护理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自锁滚轮8,壳体1高110cm,患者呕吐时可以手扶壳体1站立,不需要医护人员搀扶;所述壳体1内设置收集桶9,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11内设置抽拉板2,所述第一滑槽11对应位于抽拉板2的上下两侧设置滚珠24,所述抽拉板2的前端设置挡块25,所述抽拉板2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滑块22,所述第一滑槽11内设置与第二滑块22相配合的第二滑槽23,所述第二滑槽23的长度小于第一滑槽11的长度。所述抽拉板2上设置与收集桶9相配合的呕吐口21,抽拉板2将壳体1的开口封住,优选在呕吐口21处设置盖板,将呕吐口21密封,呕吐时将盖板打开,通过壳体1使收集桶9与外界隔离,防止异味扩散,呕吐后通过抽拉板2、盖板等将异味隔离在壳体1内,不用每次哦呕吐都立刻倾倒,呕吐物全进入收集桶9内,需要倾倒时打开抽拉板2,将收集桶9从开口处取出,可以在收集桶9上设置挂耳,将呕吐物倒掉,便于清理;另外患者在病床上不方便移动时,可以将壳体1移动至病床边,直接将抽拉板2抽出,将抽拉板2置于病床上方,然后将塑料袋固定在抽拉板2上,呕吐后直接将塑料袋封口放入收集桶9内,方便患者呕吐。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水袋3,所述水袋3的上方设置压板4,所述压板4上设置弹簧41,所述弹簧41的另一端与壳体1连接,所述水袋3上设置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伸出壳体1并设置单向阀31,通过单向阀31将水充进水袋3,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出水口之间设置连接管5,所述壳体1内设置用于安装连接管5的出水通道,所述出水管包括“L”型管6,所述“L”型管6的竖管可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L”型管6的水平管的端部设置斜管7,所述斜管7上设置出水开关71,水袋3充满水后压板4下压水袋3形成压力,打开出水管水可以直接从出水管出来,呕吐后可以使用出水管直接漱口,不需要使用水杯,避免水杯被污染或浪费。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出水管包括“L”型管6,所述“L”型管6的竖管可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L”型管6的水平管的端部设置斜管7,所述斜管7上设置出水开关71,斜管7向上倾斜,直接将水斜向上送入患者口中,方便患者漱口;第二滑槽23的长度小于第一滑槽11的长度,第二滑槽23将第二滑块22限制在第二滑槽23内,防止滑动抽拉板2时将抽拉板2全部抽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