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905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1997年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现在得到迅速地发展,网塞补片是无张力疝修补术用到的材料,需要缝合到人体组织内部。现有网塞补片表面粗糙或不规则,可能刺激并损伤周围组织,引起感染。现有将多层网塞补片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是通过不可吸收的聚丙烯缝合线将多层网塞补片缝合在一起形成的,这种结构方式容易导致补片定位不准确;且缝合线的缝合端头留有较硬的打结接头,可能会刺激并损伤周围的人体组织;且缝合线无法吸收。努力提供使患者感觉更舒适,异物反应更小的网塞补片是市场长期以来的需求。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网塞补片之间的连接部定位准确,且连接部光滑、规则,降低对周围组织的刺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所述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包括至少两层网塞补片,至少两层网塞补片层叠在一起并能形成一端开口的锥形,锥形的顶部形成将所述网塞补片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焊接形成的平滑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平滑区域为圆形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的圆形平滑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包括圆形网塞补片和花瓣形网塞补片;所述圆形网塞补片叠置在所述花瓣形网塞补片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花瓣形网塞补片的中心为圆形部,所述圆形部的圆周均匀分布多个沿所述圆形部径向伸出的扇形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形网塞补片和所述花瓣形网塞补片同心叠置在一起,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圆形网塞补片和所述花瓣形网塞补片的中心,所述连接部为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的圆形平滑区域;所述圆形部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圆形平滑区域的面积。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中,将网塞补片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为焊接形成的平滑区域。优选采用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的圆形平滑区域。该连接结构连接牢固,各层网塞补片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蹿动,焊接部分及周围不会发生开裂、破损,保持了非常好的形状,且连接部分表面光滑、规则,可有效降低对周围组织的刺激。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中圆形网塞补片的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中花瓣形网塞补片的展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展开为平面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10,所述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10包括至少两层网塞补片,每个所述网塞补片层叠在一起并形成一端开口的锥形,通常为两层网塞补片层叠在一起。在锥形的顶部形成将所述网塞补片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1,所述连接部1为焊接形成的平滑区域。优选的,所述连接部1为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的圆形平滑区域。该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10通过超声波焊接的结构形式,将两层以上的网塞补片在锥形的顶部,也即在网塞补片展开后的圆心区域进行焊接,形成具有一定面积区域的平滑的连接部1。该连接结构连接牢固,各层网塞补片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蹿动,焊接部分及周围不会发生开裂、破损,保持了非常好的形状,且连接部1分表面光滑、规则,可有效降低对周围组织的刺激。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10由两层网塞补片构成,包括圆形网塞补片2和花瓣形网塞补片3;所述圆形网塞补片2同心叠置在所述花瓣形网塞补片3上,所述连接部1位于所述圆形网塞补片2和所述花瓣形网塞补片3的中心;形成锥形后,圆形网塞补片2罩在花瓣形网塞补片3的外部。所述花瓣形网塞补片3的中部为圆形部31,所述圆形部31的圆周均匀分布多个沿所述圆形部31径向伸出的扇形部32;展开后类似于花瓣形状。参见图4,圆形网塞补片2与花瓣形网塞补片3的连接部1为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的圆形平滑区域1;所述圆形部31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圆形平滑区域1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网塞补片的组合结构10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形式,也可以采用三层或四层网塞补片,网塞补片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未必是本实用新型所限制的解决手段,可以理解这些附加的构造特征以及操作改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结合使用。因此,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任何具体的特征或元件的结合,并且在此描述的任何期望的特征组合都能被实施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