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80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担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担架,尤其涉及一种急救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伤员救治中常用的辅助设备之一。危重伤员经现场抢救后,须安全、迅速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如果搬运方法不得当,可能前功尽弃,造成伤员的二次受伤,甚至危及生命。而目前传统的担架,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当运送伤员过程中,外部出现较大晃动时,因传统的担架不具备相应减震缓冲功能,从而大大增加了伤员身体的颠簸,给伤员身体患处带来影响,甚至造成二次伤害,此外,传统的担架普遍不具备医疗物品收纳功能,从而不便医护人员拿取医疗物品,延误了伤员的急救时间,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急救担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急救担架,来解决目前传统的担架,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具备有效减震以及医疗物品收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急救担架,包括底座、储存盒、固定套、第一弹簧、减震棒、底板、第二弹簧、床板、限位板、弹性绑带,所述的储存盒位于底座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储存盒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套位于底座底部四角处,所述的固定套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固定套内部上端,所述的第一弹簧与固定套焊接相连,所述的减震棒位于第一弹簧底部,所述的减震棒与第一弹簧焊接相连,且所述的减震棒与固定套滑动相连,所述的底板位于减震棒底部,所述的底板与减震棒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二弹簧从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底座内部中端,所述的第二弹簧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床板位于第二弹簧顶部,所述的床板与第二弹簧活动相连,且所述的床板与底座滑动相连,所述的限位板位于底座内部中端左右两侧,所述的限位板与底座螺纹相连,所述的弹性绑带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弹性绑带位于底座后端,所述的弹性绑带与底座铆钉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左右两侧还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与底座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前端从左至右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挂环,所述的挂环与底座铆钉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床板顶部还设有弹性垫,所述的弹性垫与床板活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弹性绑带顶部还设有自锁挂钩,所述的自锁挂钩与弹性绑带铆钉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储存盒前端还设有遮布,所述的遮布与储存盒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遮布中端还设有拉链,所述的拉链与遮布缝合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急救担架,医护人员预先拉开拉链,使遮布打开,再将相应医疗物品如止血带、创口贴、消炎药等放入储存盒内,然后将拉链拉起,使遮布关闭,急救时,医护人员首先将伤员抬到该担架内,即使伤员背部贴合弹性垫,同时,因弹性垫材质为海绵,具备良好的弹性效果以及柔软性,使其与伤员背部皮肤软接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伤员使用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然后医护人员再拉动弹性绑带,使弹性绑带从伤员身前穿过,再将自锁挂钩勾住挂环,即通过自锁挂钩与挂环连接固定的作用,使得弹性绑带对伤员身体进行有效的固定,因弹性绑带材质为弹力棉,具备良好的弹性效果以及柔软性,能够根据伤员身材胖瘦进行拉长与收缩,然后医护人员可根据伤员伤病状况,若伤员需要对伤员伤口进行止血时,医护人员便可拉开拉链,使遮布打开,再将相应医疗物品如止血带、创口贴等取出,然后便可对伤员进行止血,当医护人员对伤员初步急救完后,便可握住把手抬起该担架,将伤员送往救护车或医院,同时,在运送伤员过程中,医护人员身体会在行走过程中带动担架进行上下晃动,此时通过第二弹簧的作用,使得床板顺着底座内壁进行上下减震缓冲,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伤员身体出现的上下晃动,同时,当担架底部与外界发生碰撞时,底板便会带动减震棒顺着固定套进行上下滑动,此时,通过第一弹簧的作用,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减震,降低伤员身体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了伤员使用的安全性,该急救担架,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担架在运送伤员过程中出现的振动,提高伤员使用的舒适性,还能够方便的收纳医疗物品,便于医护人员拿取及时对伤员进行救治,此外,当担架底部与外界发生碰撞时,也能够进行有效的减震,从而降低了伤员受到的冲击力,极大的保护了伤员使用的安全性,限位板是为了对床板滑动进行限制,使床板能够在所需范围内上下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急救担架的主视图;

图2是急救担架的俯视图;

图3是急救担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急救担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固定套部位剖视放大图。

底座1、储存盒2、固定套3、第一弹簧4、减震棒5、底板6、第二弹簧7、床板8、限位板9、弹性绑带10、把手101、挂环102、遮布201、拉链202、弹性垫801、自锁挂钩10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急救担架,包括底座1、储存盒2、固定套3、第一弹簧4、减震棒5、底板6、第二弹簧7、床板8、限位板9、弹性绑带10,所述的储存盒2位于底座1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储存盒2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套3位于底座1底部四角处,所述的固定套3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4位于固定套3内部上端,所述的第一弹簧4与固定套3焊接相连,所述的减震棒5位于第一弹簧4底部,所述的减震棒5与第一弹簧4焊接相连,且所述的减震棒5与固定套3滑动相连,所述的底板6位于减震棒5底部,所述的底板6与减震棒5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弹簧7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二弹簧7从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底座1内部中端,所述的第二弹簧7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床板8位于第二弹簧7顶部,所述的床板8与第二弹簧7活动相连,且所述的床板8与底座1滑动相连,所述的限位板9位于底座1内部中端左右两侧,所述的限位板9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弹性绑带10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弹性绑带10位于底座1后端,所述的弹性绑带10与底座1铆钉相连,所述的底座1左右两侧还设有把手101,所述的把手101与底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底座1前端从左至右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挂环102,所述的挂环102与底座1铆钉相连,所述的床板8顶部还设有弹性垫801,所述的弹性垫801与床板8活动相连,所述的弹性绑带10顶部还设有自锁挂钩1001,所述的自锁挂钩1001与弹性绑带10铆钉相连,所述的储存盒2前端还设有遮布201,所述的遮布201与储存盒2胶水相连,所述的遮布201中端还设有拉链202,所述的拉链202与遮布201缝合相连。

该急救担架,医护人员预先拉开拉链202,使遮布201打开,再将相应医疗物品如止血带、创口贴、消炎药等放入储存盒2内,然后将拉链202拉起,使遮布201关闭,急救时,医护人员首先将伤员抬到该担架内,即使伤员背部贴合弹性垫801,同时,因弹性垫801材质为海绵,具备良好的弹性效果以及柔软性,使其与伤员背部皮肤软接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伤员使用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然后医护人员再拉动弹性绑带10,使弹性绑带10从伤员身前穿过,再将自锁挂钩1001勾住挂环102,即通过自锁挂钩1001与挂环102连接固定的作用,使得弹性绑带10对伤员身体进行有效的固定,因弹性绑带10材质为弹力棉,具备良好的弹性效果以及柔软性,能够根据伤员身材胖瘦进行拉长与收缩,然后医护人员可根据伤员伤病状况,若伤员需要对伤员伤口进行止血时,医护人员便可拉开拉链202,使遮布201打开,再将相应医疗物品如止血带、创口贴等取出,然后便可对伤员进行止血,当医护人员对伤员初步急救完后,便可握住把手101抬起该担架,将伤员送往救护车或医院,同时,在运送伤员过程中,医护人员身体会在行走过程中带动担架进行上下晃动,此时通过第二弹簧7的作用,使得床板8顺着底座1内壁进行上下减震缓冲,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伤员身体出现的上下晃动,同时,当担架底部与外界发生碰撞时,底板6便会带动减震棒5顺着固定套3进行上下滑动,此时,通过第一弹簧4的作用,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减震,降低伤员身体受到的冲击力,提高了伤员使用的安全性。同时,限位板9是为了对床板8滑动进行限制,使床板8能够在所需范围内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