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臂带式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1071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臂带式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温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臂带式体温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体温计一般是水银体温计、电子式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水银体温计一次测试周期大约需要五分钟,测试时间很长,同时水银体温计属于易碎品,而且水银为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电子式体温计产品解决了重金属污染的问题,现有电子式体温计多采用热敏电阻的检测方法,由热敏电阻组成的温度传感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其在生产过程中工艺上离散型大,检测温度的精度比较低(误差在±0.3℃),由于材质的关系,热敏电阻组成的温度传感器的性能会随时间及环境的变化,测试数据会产生漂移,因此采用热敏电阻的电子式体温计无法有效的保证温度检测的精度;红外线体温计具有无污染、检测快速等特点,但缺点是精度低、生产成本高。

目前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给患者测试体温并记录,利用这些数据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的变化,医护人员逐个对患者测量体温,浪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患者就医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时检测患者的防掉落的臂带式体温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臂带式体温计;包括套设在手臂上的臂带和挂在肩膀上的吊带,所述臂带中部的边缘固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吊带中部边缘固接,所述吊带近腋下处设置有感温探头,所述臂带上设置有与感温探头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臂带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吊带设置有搭扣组件。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固定组件由分别设置在臂带两端的第一毛面和第一勾面组成,所述第一毛面缝接在臂带外壁,所述第一勾面缝接在臂带内壁,所述第一毛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勾面的面积。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搭扣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吊带两端的固定环和第二勾面以及设置在固定环和第二勾面之间的第二毛面;所述固定环、第二勾面以及第二毛面均设置在吊带外壁上。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吊带内壁贴近肩膀处设置有多个防滑条,所述防滑条为硅胶防滑条。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吊带和臂带的基材都为棉布,所述棉布缝接有尼龙布。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吊带的宽度在2-8cm之间,所述吊带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宽。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感温探头为包括圆柱状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内设置有探头电路板,所述探头电路板上设置有探测芯片和两个传递探测芯片信号的引脚,所述探测芯片内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PN结温度传感器、OP放大器、AD转换模块,所述探头电路板与金属外壳之间填充有导热胶,所述探头电路板两侧平行设置有多个导热钉,所述导热钉两端与金属外壳连接。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控制装置为一长条型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沿臂带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感温探头之间设置有电性连接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运算处理模块、与手机通讯连接的蓝牙模块和电源模块。控制电路板能长时间通过蓝牙方式输出佩戴者体温即时数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臂带式,佩戴方便,挂在肩膀上的吊带防止臂带脱落,吊带上的感温探头时时监测人体的体温,并通过蓝牙模块上传到手机和搭建的数据平台中,便于查看体温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臂带;11、第一勾面;12、第一毛面;2、吊带;21、固定环;22、第二毛面;23、第二勾面;24、防滑条;3、连接片;41、感温探头;42、连接线;43、控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2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臂带1式体温计;包括套设在手臂上的臂带1和挂在肩膀上的吊带2,臂带1中部的边缘固接有棉布制成的连接片3,连接片3与吊带2中部边缘固接,吊带2近腋下处设置有感温探头41,臂带1上设置有与感温探头41电连接的控制装置,臂带1设置有固定组件,吊带2设置有搭扣组件。固定组件由分别设置在臂带1两端的第一毛面12和第一勾面11组成,第一毛面12缝接在臂带1外壁,第一勾面11缝接在臂带1内壁,第一毛面12的面积大于第一勾面11的面积。

如图1、2所示,搭扣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吊带2两端的固定环21和第二勾面23以及设置在固定环21和第二勾面23之间的第二毛面22;固定环21、第二勾面23以及第二毛面22均设置在吊带2外壁上。吊带2内壁贴近肩膀处设置有多个防滑条24,防滑条24为硅胶防滑条24。吊带2和臂带1的基材都为棉布,棉布缝接有尼龙布。吊带2的宽度在2-8cm之间,吊带2的宽度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宽。

感温探头41为包括圆柱状金属外壳(图中未示出),金属外壳内设置有探头电路板,探头电路板上设置有探测芯片和两个传递探测芯片信号的引脚,探测芯片内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PN结温度传感器、OP放大器、AD转换模块,OP放大器为Non-inverter Amp同相位放大电路,AD转换模块为AD公司出品的AD7705,将从PN结温度传感器接收到的很弱的输入信号直接转换成串行数字信号输出,采用Σ-Δ的ADC,实现16位无误码的良好性能。探头电路板与金属外壳之间填充有导热胶,探头电路板两侧平行设置有多个导热钉,导热钉两端与金属外壳连接。金属外壳的开口端设置有密封用的后盖,后盖开制有供引脚穿设的通孔;后盖与引脚之间绝缘。后盖为铜制后盖,铜制后盖的通孔内壁与引脚之间设置有绝缘环。金属外壳为铜制外壳,导热钉为铜制导热钉。金属外壳的直径为3-4mm,金属外壳的长度为5-6mm。探测芯片为0.35*0.52mm大小的长方形芯片。导热胶为导热硅胶。

控制装置为一长条型的控制电路板43,控制电路板43沿臂带1宽度方向设置,控制电路板43与感温探头41之间设置有电性连接线42,连接线42与检测探头电路板的两个引脚连接;控制电路板43上设置有运算处理模块、与手机通讯连接的蓝牙模块和电源模块,蓝牙模块为蓝牙发射器,电源模块为一纽扣电池。运算处理模块将感温探头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并通过蓝牙模块上传到手机的APP中。控制电路板43能长时间通过蓝牙方式输出佩戴者即时的体温数据。

本实用新型通过蓝牙模块实现和手机的物联,将感温探头41检测的每个医患的体温数据上传到手机中,通过手机的APP将体温数据上传到搭建的数据平台中,与数据平台通讯连接的医生或护士的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将对应的医患体温数据下载,医生或护士的手机或者电脑可以将医患的诊断信息上传到数据平台中,然后传送到对应的医患手机上。利用24小时的体温检测,实时反馈医患的体温数据和健康状况提供给医生和护士,方便医生实时了解医患详细的体温变化并即时处理,医患可以得到更好地照顾及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能同时监测所有需监测人员的体温数据,减轻了的工作量,减少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