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矫正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422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矫正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之后用于辅助矫正斜颈的帽子。



背景技术: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矫行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发病率约0.3~0.5%。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的颈部偏斜,头和颈不对称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纤维化,随后发生挛缩。但引起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具体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由于先天性肌性斜颈50~70%见于臀位产或难产,因此很早就有人们想到该病与产伤有关。甚至认为产伤引起肌肉出血,形成血肿,继而血肿机化,肌纤维变性挛缩而出现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明确后宜尽早开始治疗。1岁以内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 就诊较晚年龄在1~1.5岁以上或非手术治疗无效可施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以后,需要采用斜颈帽对患儿进行辅助治疗。现有斜颈帽结构为一个半圆形的布帽上附加有一到两根固定带,布帽尺寸无法调节,由于患儿体型差别较大,布帽通用性差。另外,现在的固定带较窄,而且在缠绕后变得更细,这就使得固定带与患者身体接触部位压强较大,容易造成患儿皮肤疼痛甚至局部磨破,增加患儿痛苦,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原有斜颈帽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矫正帽,在帽子尺寸调整和固定带两方面进行了改进设计。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矫正帽,包括矫正帽本体和连接在矫正帽本体上的两根固定带,所述矫正帽本体包括圆弧形的帽顶和连接在帽顶下方的帽围,所述帽围上设有纵向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所述固定带包括与矫正帽本体连接的固定细带和套在固定细带上的固定宽带,所述固定宽带宽度大于固定细带,固定宽带能够在固定细带上来回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宽带至少为两层,固定宽带上设置有开口,固定细带通过开口穿过固定宽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宽带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与固定细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宽带内还设置有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宽带内还设置有定型层。

一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矫正帽,包括矫正帽本体和连接在矫正帽本体上的两根固定带,所述矫正帽本体包括圆弧形的帽顶和连接在帽顶下方的帽围,所述帽围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细带和固定宽带,所述固定宽带宽度大于固定细带,所述固定细带与矫正帽本体连接,所述固定宽带连接在固定细带远离矫正帽本体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宽带内还设置有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宽带内还设置有定型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魔术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固定带分为不同宽度,接触孩子身体的部分较宽,减小固定带的压强,有效避免患儿皮肤疼痛甚至局部磨破;此外,固定带宽带部分还可以在细带上滑动,从而实现固定宽带的位置的灵活调节,能够应用于不同高度、体型患儿;固定带的宽带部分中设有缓冲层和定型片,能够起到减压和定型效果,此外宽带部分能够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细带上,避免在调整好位置后宽带随意滑动。同时,矫正帽的帽围设置有开口,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能够调整帽围大小,适应不同患儿头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矫正帽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宽带部分剖面示意图,不包括可能穿过其中的固定细带。

图3为为实施例二提供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矫正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矫正帽,包括矫正帽本体1,矫正帽本体1上连接有两根相同的固定带2,矫正帽本体1包括圆弧形的帽顶11和连接在帽顶1下方的帽围12,帽围12宽6cm左右,帽围12上设有纵向开口13,开口13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14,本例中第一连接部件14采用魔术贴,帽围12开口一侧设置有子贴,另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母贴,通过调节子贴与母贴粘合的位置,能够方便地调节帽围大小。魔术贴也可替换为其他能够快速开闭的连接部件,如纽扣、摁扣、系带等。固定带2包括与矫正帽本体连接的固定细带21和套在固定细带21上的固定宽带22,固定宽带22为两层,上面设置有开口24,固定细带通过开口穿过固定宽带22,这样固定宽带22能够在固定细带21上来回滑动。上述固定宽带和细带的滑动仅为优选示例,我们也可以在固定宽带22上设置固定环,让固定细带穿过固定环来实现固定细带和宽带之间的相对滑动。为了在调整好固定宽带位置后对固定宽带进行固定,固定宽带还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部件24与固定细带连接。第二连接部件可采用魔术贴、纽扣、摁扣、系带等能够快速开闭的常规部件。

为了增加固定宽带部分的舒适度,在固定宽带22内还设置有缓冲层25,缓冲层25可采用太空棉等柔软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材料。由于固定宽带在缠绕过程中容易旋转后变细,因此作为改进,在固定宽带内还设置有定型层26,定型层可采用具有韧性和一定形变能力的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聚丙烯、或某些合金材料。定型层制成薄片状,与缓冲层形状相同,置于缓冲层上方,用于保持固定宽带的形状。如图2所示,固定宽带为双层,内部由上而下设置有缓冲层25和定型层26。

其中,固定细带的宽度为2cm,固定宽带的长度为80cm,宽度为5cm。

使用本矫正帽时,将矫正帽本体1套在患儿头上,根据患儿头围调节帽围12上开口13处子母贴的粘合,将两固定带置于患儿身后,根据患儿身高体型调整固定宽带22的位置,使固定带上与患儿接触的部位都较宽,然后连接第二连接部件,固定固定宽带的位置,随后将固定带缠绕在患儿身体上并进行打结固定。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矫正帽,包括矫正帽本体1和连接在矫正帽本体1上的两根相同的固定带2,矫正帽本体1包括圆弧形的帽顶11和连接在帽顶下方的帽围12,帽围12上设有开口13,开口13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件14,本例中第一连接部件14采用魔术贴,帽围12开口一侧设置有子贴,另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母贴,通过调节子贴与母贴粘合的位置,能够方便地调节帽围大小。魔术贴也可替换为其他能够快速开闭的连接部件,如纽扣、摁扣、系带等。固定带包括固定细带21和固定宽带22,固定宽带22宽度大于固定细带21,固定细带21一端与矫正帽本体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宽带22连接。

为了增加固定宽带部分的舒适度,在固定宽带22内还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可采用太空棉等柔软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材料。由于固定宽带在缠绕过程中容易旋转后变细,因此作为改进,在固定宽带内还设置有定型层,定型层可采用具有韧性和一定形变能力的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聚丙烯、或某些合金材料。定型层制成薄片状,与缓冲层形状相同,置于缓冲层上方,用于保持固定宽带的形状。此时,固定宽带剖面参见图2。

其中,固定细带21的宽度为2cm,长度为20cm左右,固定宽带的长度为80cm,宽度为5cm。

使用本矫正帽时,将矫正帽本体1套在患儿头上,根据患儿头围调节帽围12上开口13处子母贴的粘合,将两固定带置于患儿身后,随后将固定带缠绕在患儿身体上并进行打结固定。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