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灸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714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灸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灸筒。



背景技术:

艾灸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艾灸作用途径包括艾燃烧过程对穴位的温热刺激、艾绒燃烧时的挥发物的药理作用等多个环节。传统的艾灸主要分为两类:艾柱灸和艾条灸。但是,不论是艾柱灸还是艾条灸,施灸时释放的烟雾非常大,为患者和医生难以接受。同时,艾灸过程中存在燃烧着的灰烬散落烫伤患者的危险。此外,由于艾柱或艾条没有容器包覆,艾绒和火力大部分被浪费;而且艾灸过程中温度不稳定,影响疗效,操作也不方便,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艾灸的推广应用。

目前,市场上存在无烟艾灸、艾灸盒等产品。最常见的无烟艾灸是无烟艾条,这种艾条主要由碳化的艾绒和木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点燃后产生的烟不大,使用比较方便,但由于其所用材料已经不是传统艾灸所用的艾绒,自然也就丧失了传统艾灸所具有的灸疗效果,因此,这种无烟艾灸已经不能传统意义上的艾灸。关于艾灸,中医几千年前就有论述和比较,艾绒的灸疗效果最为突出,为其他的材料所不及。正因如此,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才选用了艾绒作为施灸的材料并固定下来,才有了“艾”灸。因此艾灸必须选用艾绒作为施灸的材料,才能称为“艾”灸,除此以外均不能称为艾灸。

参阅专利号为CN 202605294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艾灸装置,包括灸筒和灸筒盖,灸筒盖以插装或套装方式封盖在灸筒上,并且沿灸筒轴线方向与灸筒部分重叠,在所述重叠部位处设置有同时贯穿灸筒和灸筒盖的出气口,在所述灸筒侧壁上靠近其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进气口,所述灸筒盖内通过艾柱安装座悬置有艾柱,通过灸筒盖与灸筒的相对转动可对出气口开口大小进行调节从而调节艾柱的燃烧速度,通过灸筒盖与灸筒的相对插拔可调节艾柱与人体施灸部位的距离从而调节对人体的施灸温度。

上述专利给出了一种艾灸装置,由于灸筒和灸筒盖均是由硬纸板制成的,相对插拔或转动调节出气口的大小较为困难,且易于因移动灸筒盖而使得艾柱抖动甚至脱落,并不能够方便的调节施灸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方便的调节出风口开口的大小的灸筒,以便利的控制灸筒内部空气的流通量,进而解决控制艾柱的燃烧速度和调节艾灸温度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灸筒,包括相套装的上燃烧筒和下燃烧筒,所述上燃烧筒内设有用以悬置固定艾柱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燃烧筒的顶壁,所述固定座内具有向所述上燃烧筒的下端延伸的导磁针,且所述导磁针穿插入艾柱内,

所述顶壁上贯穿开设有贯穿顶壁的多道环向分布的出风口,所述上燃烧筒的上端还盖合连接有可相对所述上燃烧筒周向转动的筒形封盖,且所述筒形封盖上环状开设有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多道出风调节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出风调节口均呈条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出风口的数量共有八道,并呈内四道外四道的两圈同心布置在所述顶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出风调节口的数量也为八道,并呈内四道外四道的同心布置在所述筒形封盖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固定座包括一固定磁环,所述固定磁环的上端由多根固定针固装在所述顶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固定磁环的内径与所述艾柱的外径相配,所述艾柱固装在固定磁环内,且所述导磁针穿设于所述艾柱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下燃烧筒的下端敞口设置,且所述下燃烧筒的下端敞口处安装有隔物板,所述隔物板上开设有多个孔道。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灸筒还包括一片防敏胶布,所述防敏胶布中设置有与所述下燃烧筒相配的圆形通孔,且所述防敏胶布通过所述圆形通孔套装在所述下燃烧筒外。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隔物板的外周具有凸缘,所述防敏胶布通过压靠在所述凸缘上表面上而将所述下燃烧筒固定在患者施灸部位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上燃烧筒的外侧壁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并于所述外侧壁上形成有一台阶,且所述台阶抵接所述下燃烧筒的上边沿。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灸筒包括相套装的上燃烧筒和下燃烧筒,上燃烧筒内设有悬置艾柱的固定座,固定座的上端连接上燃烧筒的顶壁,固定座内具有穿插入艾柱内的导磁针,上燃烧筒的顶壁上贯穿开设有多道出风口,上燃烧筒的上端盖合连接可相对上燃烧筒周向转动的筒形封盖,且筒形封盖上环状开设有与出风口相对的多道出风调节口,从而能够方便的通过筒形封盖相对于上燃烧筒相对转动调节出风口开口的大小,控制灸筒内部空气的流通量,进而控制艾柱的燃烧速度,达到调节艾灸温度的目的;

(2)固定座包括一固定磁环,固定磁环由多根固定针固装在上燃烧筒的顶壁上,固定磁环的内径与艾柱的外径相配,艾柱固装在磁环内,导磁针穿设于艾柱内,从而在艾柱燃烧时形成磁场,磁场通过导磁针被引导出灸筒本体下端而作用到人体施灸部位处,使得对人体施灸部位同时进行灸疗和磁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灸筒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灸筒的分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灸筒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灸筒的上燃烧筒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灸筒具体应用时的磁场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灸筒的下燃烧筒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5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作具体阐述。

参阅图1,为灸筒的整体结构图;结合图2,为灸筒的分体结构图;以及图3,为灸筒的纵剖面结构图;如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筒包括相套装的上燃烧筒6和下燃烧筒7,上燃烧筒6内设有用以悬置固定艾柱5的固定座,固定座的上端连接上燃烧筒6的顶壁3,固定座内具有向上燃烧筒6的下端延伸的导磁针13,且导磁针13穿插入艾柱5内。其中,上燃烧筒6的顶壁3上贯穿开设有多道环向分布的出风口2,上燃烧筒6的上端还盖合连接有可相对上燃烧筒6周向转动的筒形封盖1,且筒形封盖1上环状开设有与出风口2相对的多道出风调节口15,用以通过筒形封盖1相对于上燃烧筒6相对转动以调节出风口2开口的大小,从而控制灸筒内部空气的流通量,进而控制艾柱5的燃烧速度,达到调节艾灸温度的目的。

具体的,下燃烧筒7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进风口8,进风口8呈菱形结构,且进风口8的数量为四到六个并环状分布在下燃烧筒7的周侧壁上,并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出风口2和出风调节口15均呈条弧形,且大小相同。出风口2的数量共有八道,且呈内四道外四道的两圈同心布置在上燃烧筒6的顶壁3上。相对应的,出风调节口15的数量也为八道,且呈内四道外四道的同心布置在筒形封盖1上。实际应用中,通过旋转筒形封盖1,使得出风调节口15与出风口2完全相对,即位于同一垂线上时,风量最大,旋转调节后,逐渐降低相对开口的大小,可一直到完全封闭状态。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参阅图4,为灸筒的上燃烧筒6的结构图,结合图5,为灸筒具体应用时的磁场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上述的固定座包括一固定磁环4,且固定磁环4的上端由多根固定针14固装在上燃烧筒6的顶壁3上。进一步的,固定磁环4的内径与艾柱5的外径相配,艾柱5固装在磁环内,且导磁针13穿设于艾柱5内,从而在艾柱5燃烧时形成如图5中所示的磁场,磁场通过导磁针13被引导出灸筒本体下端而作用到人体施灸部位处,使得对人体施灸部位同时进行灸疗和磁疗。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3和图6中所示,其中图6为灸筒的下燃烧筒7的结构图,如图中所示,下燃烧筒7的下端敞口设置,且下燃烧筒7的下端敞口处安装有隔物板9,隔物板9上开设有多个孔道12,艾柱5燃烧时所产生的灸疗作用可透过隔物板9上的孔道12施加到人体施灸部位。进一步,为方便灸筒使用,灸筒还包括一片防敏胶布11,防敏胶布11中设置有与下燃烧筒7相配的圆形通孔,且防敏胶布11通过圆形通孔套装在下燃烧筒7外。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隔物板9的外周具有凸缘16,防敏胶布11通过压靠在凸缘16上表面上而将下燃烧筒7固定在患者施灸部位处。进一步的,隔物板9的下侧面上安装有呈圆环状的底垫10,用以将隔物板9及下燃烧筒7与人体皮肤有效隔离,避免出现烧伤或烫伤,另外,隔物板9的孔道12孔径不可过大,以防止艾柱5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穿过孔道12掉落到人体皮肤上而造成烫伤或烧伤。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3和图4中所示,上燃烧筒6的外侧壁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并于外侧壁上形成有一台阶17,且台阶17抵接下燃烧筒7的上边沿。具体的,上燃烧筒6的下部的外径不大于下燃烧筒7的内径,上燃烧筒6的上部的外径不小于下燃烧筒7的外径。从而在上燃烧筒6插装入下燃烧筒7后,气体能够经由进风口8自由进入灸筒内部。此外,也可以在上燃烧筒6的侧壁上开设与进风口8相对的进气口,不局限于此。进一步的,如图2中所示,防敏胶布11的一侧具有连通圆形通孔与外侧的缝隙,使得能够通过打开缝隙方便的拆装防敏胶布11。固定针14与固定磁环13是一体的,上燃烧筒6、下燃烧筒7、筒形封盖1均由硬纸板制成。

具体使用时,通过防敏胶布11将下燃烧筒7安置在使用者的施灸部位,点燃艾柱5并将上燃烧筒6插装入下燃烧筒7中,盖上筒形封盖1并旋动调节出风口2的大小,气体由进风口8进入灸筒内并由出风口2流出,并在导磁针13及固定磁环4作用下对施灸部位同时进行灸疗和磁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灸筒包括相套装的上燃烧筒6和下燃烧筒7,上燃烧筒6内设有悬置艾柱5的固定座,固定座的上端连接上燃烧筒6的顶壁3,固定座内具有穿插入艾柱5内的导磁针13,上燃烧筒6的顶壁3上贯穿开设有多道出风口2,上燃烧筒6的上端盖合连接可相对上燃烧筒6周向转动的筒形封盖1,且筒形封盖1上环状开设有与出风口2相对的多道出风调节口15,从而能够通过筒形封盖1相对于上燃烧筒6相对转动调节出风口2开口的大小,控制灸筒内部空气的流通量,进而控制艾柱5的燃烧速度,达到调节艾灸温度的目的;固定座包括一固定磁环4,固定磁环4由多根固定针14固装在上燃烧筒6的顶壁3上,固定磁环4的内径与艾柱5的外径相配,艾柱5固装在磁环内,导磁针13穿设于艾柱5内,从而在艾柱5燃烧时形成磁场,磁场通过导磁针13被引导出灸筒本体下端而作用到人体施灸部位处,使得对人体施灸部位同时进行灸疗和磁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