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98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高效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血管内科引流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常常用到一些引流装置,通过引流装置能够将患者体内的一些淤血、积液等抽出体外,有助于患者的康复。然而传统的引流装置引流效果差强人意,其主要缺陷在于一方面不能进行持续引流,引流效率低,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次引流操作,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另一方面,在引流过程中容易发生积液回流现象,对患者造成伤害。为此我们公开了一种高效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其能够对患者进行持续引流,提高了引流的效率,而且能够避免积液回流的情况发生,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箱;引流箱右侧开口且开口处配合设置有抽吸装置;引流箱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的隔板;

所述的抽吸装置包括与引流箱右侧开口处密封固定连接的抽吸筒;抽吸筒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密封穿过抽吸筒后端且固定连接有把手;抽吸筒后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水平向后固定连接有支杆;支杆后端转动连接有套环;所述的套环与把手套接相连;所述的隔板右端与抽吸筒外壁密封固定连接;引流箱内,隔板的前后方分别为前引流室和后引流室;抽吸筒左侧上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开有气孔;所述的气孔分别与前引流室和后引流室连通;引流箱左侧设置有进液管;所述的进液管两端分别与前引流室和后引流室连通;进液管中部连通有支管;支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支管左端连通有引流管;引流管左端固定连通有引流针头;所述的引流箱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收集箱下端均匀分布有滚轮;所述的前引流室和后引流室下端均连通设置有出液管;所述的出液管均与收集箱连通;前引流室和后引流室内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进液管的两端和出液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相连,处理器分别与电动推杆和电磁阀相连。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高效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的引流管左端外壁套接固定有螺纹环;引流针头上套接有球头引流罩;球头引流罩与螺纹环螺纹连接;球头引流罩上均匀开有通孔。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高效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的收集箱外安装有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引流装置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引流针头能够扎进患者需要引流的部位;患者体内的积液能够经过引流针头、引流管、支管、进液管从而分别进入到前引流室和后引流室内;电动推杆能够带动支杆前后运动,支杆从而带动套环运动,套环带动把手运动,实现推杆推拉活塞的作用;活塞在抽吸筒内的前后运动能够对一端的气孔抽气,同时通过另一端气孔进气;气孔分别与前引流室和后引流室相连,活塞的前后滑动时,能够使前引流室和后引流室其中一个气压减小,同时另一个气压增大;气压减小时由于负压原理,人体内的积液即可进入到该部分,与此同时,气压增大的部分则能够使对应出液管上的单向阀打开,积液从而流入到收集箱内;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前引流室和后引流室内的压力变化,处理器检测到压力不正常时能够控制电磁阀关闭,控制电动推杆停止工作,起到保护作用。

2、球头引流罩能够伸入患者体内,积液能够通过通孔进入引流针头从而被抽出,球头引流罩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在患者体内进行引流操作时伤害到一些组织器官。

3、液位计能够检测收集箱内积液的液面高度,使医护人员能够直观的了解抽出积液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箱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抽吸筒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头引流罩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逻辑电路框图;

图中,1、引流箱;2、隔板;3、抽吸筒;4、活塞;5、推杆;6、把手;7、电动推杆;8、支杆;9、套环;10、前引流室;11、后引流室;12、气孔;13、进液管;14、支管;15、电磁阀;16、引流管;17、引流针头;18、收集箱;19、滚轮;20、出液管;21、压力传感器;22、单向阀;23、螺纹环;24、球头引流罩;25、通孔;26、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高效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箱1;引流箱1右侧开口且开口处配合设置有抽吸装置;引流箱1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的隔板2;

所述的抽吸装置包括与引流箱1右侧开口处密封固定连接的抽吸筒3;抽吸筒3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活塞4;活塞4上固定连接有推杆5;推杆5密封穿过抽吸筒3后端且固定连接有把手6;抽吸筒3后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水平向后固定连接有支杆8;支杆8后端转动连接有套环9;所述的套环9与把手6套接相连;所述的隔板2右端与抽吸筒3外壁密封固定连接;引流箱1内,隔板2的前后方分别为前引流室10和后引流室11;抽吸筒3左侧上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开有气孔12;所述的气孔12分别与前引流室10和后引流室11连通;引流箱1左侧设置有进液管13;所述的进液管13两端分别与前引流室10和后引流室11连通;进液管13中部连通有支管14;支管14上安装有电磁阀15;支管14左端连通有引流管16;引流管16左端固定连通有引流针头17;所述的引流箱1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18;收集箱18下端均匀分布有滚轮19;所述的前引流室10和后引流室11下端均连通设置有出液管20;所述的出液管20均与收集箱18连通;前引流室10和后引流室11内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1;进液管13的两端和出液管20上均安装有单向阀2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21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相连,处理器分别与电动推杆7和电磁阀15相连;引流管16左端外壁套接固定有螺纹环23;引流针头17上套接有球头引流罩24;球头引流罩24与螺纹环23螺纹连接;球头引流罩24上均匀开有通孔25;收集箱18外安装有液位计26。

首先,将引流针头17扎入患者身体需要引流的部位,之后启动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7带动支杆8前后运动,通过支杆8上套环9的作用推动把手6前后运动,从而使推杆5逐渐推动活塞4在抽吸筒3内往复前后滑动;当活塞4逐渐向抽吸筒3后端滑动时,抽吸筒3内前端气压减小,通过气孔12与抽吸筒3连接的前引流室10内气压减小,通过空气的负压原理,此时患者体内的积液即可经过引流针头17、引流管16、支管14、进液管13最终进入到前引流室10内,与此同时,抽吸筒3后端由于活塞4挤压,气压增大,气压达到一定值时,出液管20内的单向阀22打开,后引流室11内的积液即可经过出液管20进入到收集箱18内;反之亦然,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塞4的不断反复前后滑动,能够实现对患者持续不断抽吸引流的作用,而且能够使引流出的积液不断地流入到收集箱18内进行收集,保证了引流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能够避免积液回流的情况发生,正常情况下进液管13和出液管20内的单向阀22即可避免积液的回流情况,如果单向阀22出现故障,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时,那么此时前引流室10和后引流室11内的压力传感器21检测到的压力差值肯定出现较大偏差,与正常工作时相比压力值的变化出现偏差,此时与压力传感器21相连的处理器AT89C2051-24PU控制电动推杆7停止运动,支管14上的电磁阀15关闭,本实用新型即停止工作,对患者起到了保护作用,有效避免了积液回流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液位计26能够随时观察到收集箱18内的液面高度位置,随着引流过程的进行,收集箱18内的积液逐渐增多,医护人员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液面情况,当积液达到一定量时,方便及时将收集箱18内的积液排出,液位计26有翻板式、磁浮式、压力式等等,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合适的类型;有时需要直接将本实用新型与患者体内器官直接接触进行引流操作,比如在手术过程中,此时采用引流针头17与患者体内器官组织直接接触可能划伤器官,伤害到患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在引流针头17前端设置了球头引流罩24,只需将球头引流罩24螺纹连接在引流管16上的螺纹环23上即可使用,此时避免了引流针头17与患者的器官组织的直接接触,通过球头引流罩24与患者器官接触从而使积液经过通孔25被引流针头17抽走,起到了保护作用;电动推杆7上的套环9与支杆8转动连接,所以套环9可以从把手6上摘下,当电动推杆7由于发生故障等原因无法正常工作时,通过医护人员手动推动把手6同样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