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微创手术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096阅读:1026来源:国知局
膝关节微创手术机器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膝关节微创手术机器人。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目前广泛开展于外科手术治疗中,利用手术器械以及其它医疗设备,通过病人体表微笑创口探入到体内,通过观察图像显示器下的病灶新型进行手术操作。在膝关节治疗手术中,微创手术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国内的手术设备大多进口,价格昂贵,抑制了其推广应用。

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满足目前对微创手术机器人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膝关节微创手术机器人,结构简化、体积更小,夹持力强、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膝关节微创手术机器人,包括:操作部、连接杆和驱动底座,驱动底座通过连接杆驱动操作部。

进一步的,操作部包括左右两个钳体以及末端支撑体,由钢丝传动系统驱动,钢丝传动系统为闭环钢丝绳传动,器械自转自由度的两根钢丝绳一端固定在连接杆上,另一端固定在与电机M1相连的动力输出轴上。

进一步的,固定在驱动轮上的两根钢丝绳通过连接杆内部空腔,延伸至与电机M2相连的动力输出轴并固定于该轴形成闭环。

进一步的,驱动左右钳体转动的钢丝绳,在与电机M3、M4输出轴相连之前,先绕过俯仰自由度转轴。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导向轮,防止钢丝绳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以及从丝槽上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传动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底座结构示意图。

(注意:附图中的所示结构只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特征的示意,并非是要依据附图所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膝关节微创手术机器人,包括:操作部1、连接杆3和驱动底座2。

如图2所示,驱动底座2通过连接杆3驱动操作部1,操作部1对部位进行手术操作。

如图1所示,操作部1包括左右两个钳体以及末端支撑体6,该操作部1由钢丝传动系统驱动。钢丝传动系统为闭环钢丝绳7传动,器械自转自由度的两根钢丝绳7一端固定在连接杆3上,另一端固定在与电机M1相连的动力输出轴上,从而形成闭环。当电机M1转动时,连接杆3与固定在其上的操作部1在闭环钢丝绳7的牵引下相对于驱动底座2转动,完成器械自转自由度。

对于俯仰自由度,固定在驱动轮5上的两根钢丝绳7通过连接杆3内部空腔,延伸至与电机M2相连的动力输出轴并固定于该轴形成闭环。当电机M2转动时,在闭环钢丝绳7的牵引下,末端支撑体6与固定在其上的左右两个钳体相对于连接杆3转动,完成俯仰自由度的运动。

驱动左右钳体转动的钢丝绳7,在与电机M3、M4输出轴相连之前,先绕过俯仰自由度转轴。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导向轮4,以防止钢丝绳7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以及从丝槽上脱落。例如,对于左钳体,固定在驱动轮5上的两根钢丝绳7,一端直接绕至俯仰轴左后侧,再经下部导向轮4延伸至电机M3输出轴一侧,另一端首先绕至俯仰轴前侧,后经下部导向轮4再延伸至电机输出轴另一侧,形成左钳体的闭环钢丝传动系统。同样的,右钳体的钢丝传动系统的布局方式与左钳体相同。通过这种设计,当左右钳体沿着相同的方向运动时,可完成偏转自由度的动作;当左右钳体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可完成开合自由度的动作。

对于如图3所示的驱动底座2,其作用为:为操作部1各自由度的运动提供动力;定期预紧各自由度的钢丝传动系统以及集成自转自由度。其中,驱动底座2的常规结构包括底盘、动力接口装置、挡圈、端盖、传动轴承、导向轮、拆装按钮等,可根据需要重新设计尺寸或采用现有的器械底座的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膝关节微创手术机器人,与传统的膝关节微创手术机器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化,体积更小;(2)防止钢丝传动系统的交结和扭转;(3)开合自由度大,夹持力强。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