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温计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91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温计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体温计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现医院对体温计的消毒方式,一般为将多个体温计集中放入装有消毒水的容器中,虽然可以达到消毒效果。但是,多个体温计一起放入容器中,容易相互之间产生碰撞,导致体温计破碎,且破碎的体温计中的汞流出,导致消毒水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体温计消毒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体温计消毒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侧壁与底部封闭的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与水平面持平,所述池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池体的底部和侧壁密封连接,将所述池体分隔为浸泡区和风干区;所述浸泡区和所述风干区均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池体的底部的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沿轴向沿伸,形成垂直于所述支架板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尺寸与体温计的尺寸相匹配,用于插入体温计,所述套筒的顶部与所述池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体温计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体温计通过套筒插入池体内部,由于套筒具有一定的长度,体温计受套筒侧壁的限制,不易倾斜,从而使体温计相互之间分离,有效避免体温计相互之间产生碰撞而导致破碎;且具有浸泡区和风干区,体温计经浸泡区消毒后,可以转移至风干区使其表面消毒液风干,方便后期直接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沿轴向向下沿伸,形成所述套筒。

进一步,所述浸泡区的所述池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上安装有可拆卸密封塞。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不用取出体温计即可更换浸泡区内的消毒液。

进一步,所述风干区的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滤网。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风干区的通风,及体温计上残留消毒液的排出。

进一步,所述滤网的网格尺寸为0.5mmX0.5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网格尺寸,在利于通风和消毒液排除的同时,不易带入空气中的灰尘,有效避免体温计的再次污染。

进一步,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池体支撑起来,便于更换消毒液,且利于通风。

进一步,所述池体的侧壁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观察池体内情况。

进一步,所述池体上配设有上盖。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长时间放置时,盖上上盖,避免外界环境对池体内部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体温计消毒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体温计消毒装置的图1的正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池体,11、浸泡区,111、第二通孔,112、可拆卸密封塞,12、风干区,121、滤网,13、支撑架,3、支架板,31、第一通孔,32、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体温计消毒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侧壁与底部封闭的池体1,所述池体1的底部与水平面持平,所述池体1内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与所述池体1的底部和侧壁密封连接,将所述池体1分隔为浸泡区11和风干区12;所述浸泡区11和所述风干区12均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池体1的底部的支架板3,所述支架板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1,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31的侧壁沿轴向向下沿伸,形成垂直于所述支架板3的套筒32;所述套筒32的尺寸与体温计的尺寸相匹配,用于插入体温计,所述套筒32的顶部与所述池体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体温计的长度。

所述浸泡区11的所述池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11,所述第二通孔111上安装有可拆卸密封塞112。所述风干区12的所述池体1的底部设置有滤网121。所述滤网121的网格尺寸为0.5mmX0.5mm。所述池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3。所述池体1的侧壁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所述池体1上配设有上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