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197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手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神经剥离器只是简单的由剥离头、手柄以及连接剥离头和手柄的剥离杆组成。在做手术时,剥离头用于剥离神经或其周围组织。

神经剥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原先的剥离头部平头(直面)剥离神经时形成弓弦状两端受力易造成神经牵拉伤,同时在剥离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刀具将剥离开的组织剪断,需要将剥离器拿开记住另外的刀具进行剪断,操作不便利,另一方面在组织剪断的时候会有血液溢出,需要借助负压装置将血液抽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神经剥离器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剥离器拿开记住另外的刀具进行剪断,操作不便利,另一方面在组织剪断的时候会有血液溢出,需要借助负压装置将血液抽取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被剥离的神经受力均匀,功能多样化的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左端的内螺纹与刀体右端的外螺纹螺旋连接,手持部右端的内螺纹与剥离杆左端的外螺纹螺旋连接,剥离杆的右端与剥离头固定连接;

剥离头的圆心在剥离头的右侧,剥离杆与剥离头垂直焊接;抽吸管由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构成,剥离杆为中空结构,第二导管套装在手持部的内腔中;第二导管的左端与第一导管连通,且第一导管的末端设置在手持部的外侧,剥离头为中空结构,剥离头的顶部侧面中心处开设有与第二导管连通的连通孔,剥离头的凹槽面上开设有多个抽吸孔。

进一步,所述刀体的外侧套设有保护套。

进一步,所述手持部上设置有防滑纹络。

进一步,所述剥离头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剥离杆靠近剥离头处设置有2cm-3cm的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的剥离头形状具体为弧形,剥离头剥离神经时均匀对被剥离的神经用力,使得剥离神经时神经的两端不会造成神经牵拉伤,安全性能高;刀体和剥离杆分别与手持部通过螺纹紧密连接,拆卸安装方便;利用刀体可进行组织剪断;利用抽吸管、连通孔和抽吸孔的配合使用,可以进行血液的清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被剥离的神经受力均匀,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的剥离头的左视图。

图中,1、手持部;2、刀体;3、保护套;4、剥离杆;5、防滑纹络;6、剥离头;7、抽吸管;8、第一导管;9、第二导管;10、连通孔;11、抽吸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一种新型弧形神经剥离器,包括手持部1,所述手持部1左端的内螺纹与刀体2右端的外螺纹紧密连接,所述手持部1右端的内螺纹与剥离杆4左端的外螺纹紧密连接,所述剥离杆4的右端与剥离头6固定连接,所述剥离头6的形状具体为弧形,所述剥离头6的圆心在剥离头6的右侧,所述剥离杆4与剥离头6垂直相交,所述剥离杆4与剥离头6为一体结构,所述抽吸管7由第一导管8和第二导管9构成,所述剥离杆4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导管9设置在手持部1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导管9的左端与第一导管8连通,且第一导管8的另一端设置在手持部1的外侧,所述剥离头6为中空结构,所述剥离头6的顶部侧面中心处开设有与第二导管9连通的连通孔10,所述剥离头6的凹槽面上开设有多个抽吸孔11,所述刀体2的外侧套设有保护套3,所述手持部1上设置有防滑纹络5,所述剥离头6采用不锈钢材料构件制成。

下面结合工作原理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使用时,利用剥离头6进行神经组织的剥离,剥离头6的形状具体为弧形的刀片结构,剥离头6的圆心在剥离头6的右侧,剥离头6剥离神经时均匀对被剥离的神经用力,使得剥离神经时神经的两端不会造成神经牵拉伤,利用刀体2可进行神经周围组织的剪断,操作便利,在神经周围组织剪断之后会出现血液等液体,通过抽吸管7中的第一导管8、第二导管9和连通孔10与抽吸孔11的配合使用将液体抽出,实用性能高,功能多样化。剥离杆4靠近剥离头6处设置有2cm-3cm的刻度线,方便手术的过程进行深度测量。

剥离头6剥离神经时均匀对被剥离的神经用力,使得剥离神经时神经的两端不会造成神经牵拉伤,安全性能高;刀体2和剥离杆4分别与手持部1通过螺纹紧密连接,拆卸安装方便;利用刀体2可进行组织剪断;利用抽吸管7、连通孔10和抽吸孔11的配合使用,可以进行血液的清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被剥离的神经受力均匀,功能多样化。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