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辐射胎心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3264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辐射胎心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胎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辐射胎心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胎心就是胎儿的心跳,一般在17-20周可以在腹部用一般的听诊器听到胎心。胎心在110--160次/分,有时还要快些,也不太规律,到怀孕末期就规律多了。有时会有短暂的停跳,或速度达到180次/分,属正常现象。但是若频繁、长期出现这种现象须及时就医问诊。

目前,家庭胎心监护方式主要有:听诊器、胎语仪、胎心仪。胎心仪和胎语仪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监测胎儿胎心,但利用超声波探测技术在长期使用及不正确使用时会对胎儿产生辐射,影响胎儿健康。而采用目前的听诊器存在胎心位不易找到、胸件不能与孕妇皮肤贴合紧密造成杂音多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无辐射胎心监测设备,具有杂音少、使用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辐射胎心监测设备,包括胸件、胶管、耳件、录音器,所述胸件为喇叭状,底端口直径为5~25cm,底端沿口处粘贴有一记忆海绵圈,上端连接有两根胶管,所述胶管中靠近胸件的一端中设有金属片,所述胶管分为胶管A、胶管B,所述胶管A远离胸件的一端连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两个支口各连接一耳件,所述耳件可以360旋转,所述胶管B远离胸件的一端连接有录音器,所述胸件内侧顶部安装有阀片,所述阀片上设有一贯穿胸件顶部的转轴,所述阀片上设有三个通孔,所述转轴的上端可有T型指示线。

优选的,所述胸件采用钛合金制成,外侧包裹一层隔音毡。

优选的,所述胸件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连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分为左右两段,中间通过粘刺连接。

优选的,所述耳件上套有与人耳形状相配合的挂钩。

优选的,所述底端口直径为18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喇叭状的胸件使之具有大的底端口可以收集更大面积区域传来的声音;在底端沿口处粘贴一记忆海绵圈使得胸件与孕妇皮肤贴合紧密,减少外部杂音传入;360旋转的耳件方便一人独听也可二人同时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胸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胸件、2-胶管A、3-胶管B、4-三通、5-耳件、6-录音器、 7-挂钩、8-固定带、9-粘刺、10-记忆海绵圈、11-阀片、12-转轴、13-通孔、14-T 型指示线、101-隔音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无辐射胎心监测设备,包括胸件1、胶管、耳件5、录音器6,胸件1为喇叭状,底端口直径为5~25cm,底端沿口处粘贴有一记忆海绵圈10,上端连接有两根胶管,胶管分为胶管A2、胶管B3,胶管A2 远离胸件1的一端连接有三通4,三通4的两个支口各连接一耳件5,耳件5 可以360旋转,胶管B3远离胸件1的一端连接有录音器6。设置喇叭状的胸件1使之具有大的底端口可以收集更大面积区域传来的声音;在底端沿口处粘贴一记忆海绵圈10使得胸件与孕妇皮肤贴合紧密,减少外部杂音传入;360 旋转的耳件5方便一人独听也可二人同时听。

其中,胸件1采用钛合金制成,外侧包裹一层隔音毡101,避免外部杂音传入。

其中,胸件1的左右两侧通过螺钉连有固定带8,所述固定带8分为左右两段,中间通过粘刺9连接,方便孕妇将其固定在腹部,不用长时间手持,以及避免自身的脉搏跳动而形成杂音。

其中,耳件5上套有与人耳形状相配合的挂钩7,方便耳件5固定在人耳上。

其中,胶管中靠近胸件1的一端中设有金属片,有效滤除部分杂音。

其中,胸件1内侧顶部安装有阀片11,所述阀片11上设有一贯穿胸件1 顶部的转轴12,所述阀片11上设有三个通孔13,所述转轴12的上端可有T 型指示线14,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手动调节使阀片11开启或关闭相应的传声通道,当通孔13正对胶管A2所对应传声通道,胶管B3所对应传声通道被阀片 11阻挡时,只能通过耳件5监测;当通孔13正对胶管B3所对应传声通道,胶管A2所对应传声通道被阀片11阻挡时,只能通过录音器录制;当有两个通孔13同时正对胶管A2和胶管B3所对应传声通道时,即通过耳件5监测,同时通过录音器6录制。

其中,底端口直径为18c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