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扩挫回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362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口腔科扩挫回收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口腔科扩挫回收盒。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如图9所示,外筒容纳有消毒液,内筒底部开设有多个小孔,内筒插入在外筒中,使得消毒液可以经由小孔进入内筒,对内筒中放置的扩挫进行浸泡消毒。然后医护人员会将内筒取出放进超声装置中进行超声清洗,经过超声清洗后再将内容用清水冲洗。

图9所示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具有几个缺陷。1.扩挫散放,扩挫尖端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物理刺伤;2.内筒外周封闭,降低了超声清洗效果;3.冲洗时容易造成扩挫自内筒中飞溅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口腔科扩挫回收盒,其能规则第放置扩挫,提高超声清洗效果,同时能够避免冲洗时扩挫的飞溅。

本实用新型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其包括:外筒、内筒、盖体;

外筒形成为筒状,顶端开口,底端封闭,内部用于容纳消毒浸泡液;

内筒形成为筒状,顶端开口,底端为网眼,内筒的深度对应于扩挫手柄的长度;网眼的直径小于扩挫的最大直径,网眼用于插入扩挫,使得扩挫的手柄位于内筒中,扩挫的本体自网眼延伸并暴露在内筒下方;内筒底端向下延伸地形成有至少三个支撑腿,支撑腿的长度大于扩挫本体暴露在内筒下方的长度;

盖体设置在内筒的顶端,用于打开或关闭内筒;盖体形成为网眼状。

优选地,盖体与内筒可拆卸地结合在一起或通过枢轴可转动地结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至少三个支撑腿沿着内筒底端外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通过将内筒的底端向上提(即内筒的深度对应于扩挫手柄的长度),使得扩挫可以方便地插入到内筒中,规则摆放,不容易对操作者造成物理伤害;扩挫本体暴露在内筒下方,没有遮挡,超声清洗时效果更好;内筒顶端设置盖体,有效阻止冲洗时飞溅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的盖体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的内筒的主视图;

图5为图1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的内筒的俯视图;

图6为图1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的内筒的仰视图;

图7为图1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去除盖体后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去除外筒后的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口腔科扩挫回收盒,其包括:外筒30、内筒20、盖体10。

外筒30形成为筒状,圆筒、方筒均可。顶端开口,底端封闭,内部用于容纳消毒浸泡液。

内筒20也形成为筒状,最好是对应于外筒30的形状。内筒20顶端开口,底端为网眼23,内筒20的深度对应于扩挫40手柄的长度。内筒20的外周20a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网眼形式的。网眼23的直径小于扩挫40的最大直径,以防止扩挫漏下。网眼23用于插入扩挫,使得扩挫的手柄位于内筒20中,扩挫的本体自网眼23延伸并暴露在内筒20下方。内筒底端向下延伸地形成有至少三个支撑腿22,支撑腿的长度大于扩挫本体暴露在内筒20下方的长度;支撑腿用于在放入超声清洗装置中时支撑内筒,使得扩挫的尖端免于与超声清洗装置的底部接触。内筒上端还可以水平延伸地形成有支撑沿21,以方便地将内筒20支撑在外筒10的顶端。

盖体10设置在内筒20的顶端,用于打开或关闭内筒;盖体10形成为网眼状。具体可以是具有下凹的部分10a,以插入到内筒20上端,盖体10还可在其上端形成有水平延伸的盖沿11,以方便地支撑在内筒20上端。

盖体10与内筒20可以是可拆卸地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是通过枢轴(图中未示出)可转动地结合在一起。

支撑腿22沿着内筒底端外周均匀分布或者等夹角分布。

使用时,首先除去盖体或者打开盖体,如图7所述,将使用过的扩挫插入到内筒的网眼中,扩挫的本体被浸泡在外筒的消毒浸泡液中。内筒装满后,盖上盖体,然后自外筒取下内筒,如图8所示,然后将盖有盖体的内筒作超声清洗以及冲洗。由于扩挫的本体暴露在下方,超声清洗的效率得到提高。由于内筒上设置盖体,冲洗时避免了扩挫飞溅出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