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38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



背景技术: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影响骨折愈合多种因素中,以骨折局部力学环境和血液供应最为重要。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接骨板的置入势必会引起骨折环境中的生物学反应(如应力和血供),扰乱骨折愈合所必需的生物学环境。因此,接骨板对骨折局部血供和力学环境的影响成为衡量接骨板质量及设计是否合理等的重要参数。如何既保证骨折段稳定,又能使骨折端承受一定的应力刺激,同时, 又尽可能减少接骨板置入对骨折局部血供的损害,一直是人们针对接骨板内固定研究和探索的热点。

为了解决血供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钢板靠近侧面的位置处设置数条供血槽,该种方案只能解决宽度较窄型钢板的血供问题,对于宽度较宽型钢板,该种方案还是无法解决钢板中间位置的血供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带有供血槽的钢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促进骨骼愈合的带有供血槽的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包括:钢板正面、钢板反面及钢板侧面,所述钢板反面设有网状供血槽,所述网状供血槽与钢板侧面相连通。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状供血槽为蜂窝网状供血槽。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血槽的槽深为0.3mm。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板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凸伸的头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设有数个第一螺纹孔,所述主体部的下方设有数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网状供血槽设置于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之间。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螺纹孔呈三角形排布,所述第二螺纹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二螺纹孔呈三角形排布。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的孔壁上均开设有3~6个切口,所述切口沿螺纹孔的轴向延伸。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口的形状为圆弧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板的头部设有椭圆形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钢板通过在钢板的反面设置与钢板侧面相通的网状供血槽,血液可通过网状供血槽流向钢板下的各个位置,从而使钢板下的各个位置都血供充足,进而有利于骨骼的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板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1及图2中:1、钢板正面,2、钢板反面,20、蜂窝网状供血槽,3、钢板侧面,4、主体部,40、第一螺纹孔,41、第二螺纹孔,400、410、切口,5、头部,50、椭圆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供血槽的钢板包括:钢板正面1、钢板反面2及钢板侧面3,所述钢板反面2 设有蜂窝网状供血槽20,所述蜂窝网状供血槽20与钢板侧面3 相连通,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供血槽也可以不呈蜂窝状设置,而呈格子网状或其他的网状,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蜂窝网状供血槽20的槽深为0.3mm。所述钢板包括主体部4及自主体部4凸伸的头部5,所述钢板的头部5设有椭圆形孔50,所述主体部4的上方设有三个第一螺纹孔40,三个第一螺纹孔40呈三角形排布,所述主体部4的下方设有三个第二螺纹孔41,三个第二螺纹孔41呈三角形排布。所述蜂窝网状供血槽 20设置于第一螺纹孔40与第二螺纹孔41之间。所述第一螺纹孔 40及第二螺纹孔41的孔壁上均开设有4个圆弧状切口400、410, 4个切口在孔壁的圆周上均匀排布,所述切口沿螺纹孔的轴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螺纹孔40及第二螺纹孔41的结构可满足固定螺钉的多方向拧入需求,当固定螺钉拧入螺纹孔内时,无论拧向哪个方向,总有一段孔壁的内螺纹与固定螺钉的外螺纹相旋合,其余几段孔壁对固定螺钉进行挤压,从而实现多方向锁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钢板通过在钢板的反面设置与钢板侧面相通的蜂窝网状供血槽20,血液可通过蜂窝网状供血槽20 流向钢板下的各个位置,从而使钢板下的各个位置都血供充足,进而有利于骨骼的愈合。另外钢板反面的蜂窝网状供血槽还可起到防滑的作用。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