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82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公开一种口腔矫治器,尤其涉及一种与牙齿之间的固定部形成于下颌的下颌固定式口腔矫治器。



背景技术:

在睡觉期间,舌头在口腔中向后悬,这给气道压力而使气道变窄。

在这种状态下,吸入的空气不会全部进入窄的气道,相反会保留在口腔中。另外,剩余的空气使气道周围的软组织振动而产生响声,这就是所谓的打鼾。

打鼾会经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为了防止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在睡觉期间可使用cpap(恒定气道正压通气装置)迫使将空气供应至气道。然而,虽然这种cpap可对于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有效,但是其不便于使用并且昂贵,有时候cpap产生副作用。

另外,可考虑外科干预来去除周围下垂的软组织,例如,腭咽、咽和软腭,但是由于常见的复发和预料的副作用,因此其不利于被接受。

此外,存在一种安装在口腔中的上颌和下颌的牙列中的口腔矫治器(oralappliance),来防止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在通过口腔矫治器迫使下颌保持向前的同时,附着到下颌的舌头向前伸出,由此减轻由舌头施加到气道的压力,使气道变宽以允许空气顺畅地流动。

口腔矫治器包括一体式口腔矫治器和分体式口腔矫治器。一体式口腔矫治器通过将包括在上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其中的上颌牙齿插入部和包括在下颌的牙列中的牙齿插入其中的下颌牙齿插入部一体化而形成。另外,分体式口腔矫治器通过将上颌牙齿插入部和下颌牙齿插入部分离而形成。

如上所述,一体式口腔矫治器具有一体化的上颌牙齿插入部和下颌牙齿插入部。因此,当使用一体式口腔矫治器时,在睡觉期间,在通过一体式口腔矫治器使下颌向前移动预定距离之后,下颌不会移动。因此,tmj(颞下颌关节)、周围肌肉或韧带会僵硬,或者可能出现疼痛。

此外,如上所示,在分体式口腔矫治器的情况下,上颌牙齿插入部和下颌牙齿插入部是分开的,以允许在睡觉期间下颌移动。

另外,上颌牙齿插入部和下颌牙齿插入部通过连接构件相连以允许下颌移动。

然而,即使在分体式口腔矫治器的情况下,下颌的移动也被连接构件制约,上述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者曾获得一项编号为第10-1463021号的关于固定在上颌牙齿而使用的口腔矫治器的专利。

然而,根据患者的口腔状态及牙列状态,可能存在因上颌的臼齿亏损等原由而无法将口腔矫治器固定于上颌牙齿的情形。

在此情况下,如果单纯将用于固定口腔矫治器的部分从上颌牙齿(臼齿)变更为下颌牙齿(臼齿),则会将莫大的不便及疼痛带给患者。

因此,对一种如下的口腔矫治器的创造的要求已臻于切实的地步:可固定于下颌牙齿,并允许下颌的运动,从而防止颞颌关节、相关肌肉及韧带的僵硬,并使下颌的前方推进得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响应如上所述的需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穿戴固定于下颌牙齿的口腔矫治器又能够使下颌自然运动的口腔矫治器。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固定于下颌牙齿的口腔矫治器:因下颌的前进而引发的相关肌肉及韧带的僵硬允许下颌的运动,从而可以松弛。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则是提供一种如下的固定于下颌牙齿的口腔矫治器:即使穿戴口腔矫治器,也不会引发疼痛、咬合不正或颞颌关节障碍。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如上所述之目的,根据一个示例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包括:主体,具有对应于牙列的形状;下齿槽,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下部,以使下颌牙齿插入;上齿槽,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上部,以使上颌牙齿插入并使所述上颌后退预定距离;以及上颌牙齿引导部,从所述主体延伸而形成,以与所述上颌牙齿的侧面相向,其中,所述下齿槽还包括:下颌臼齿固定槽,使所述下颌牙齿中左右臼齿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摩擦力而强力咬合;以及下颌前齿槽,形成为放置除了所述左右臼齿之外的其余下颌牙齿。

在此,所述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还可以包括:舌尖放置部,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一部分,以用于放置用户的舌头。

并且,所述下颌臼齿固定槽与所述下颌前齿槽的交界可以是犬齿。

而且,所述上颌牙齿引导部形成为上颌臼齿区域的延伸长度长于上颌前齿区域的延伸长度。

进而,所述上颌牙齿引导部从所述主体朝向用户的脸颊与所述上颌牙齿之间的空间延伸而形成,以与所述上颌牙齿的外侧面相向。

或者,所述上颌牙齿引导部朝向用户的口盖方向延伸而形成,以与所述上颌牙齿的内侧面相向。

或者,所述上颌牙齿引导部包括:第一上颌牙齿引导部,从所述主体向用户的脸颊与所述上颌牙齿之间的空间延伸而形成,以与所述上颌牙齿的外侧面相向;以及第二上颌牙齿引导部,沿朝向用户的口盖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以与所述上颌牙齿的内侧面相向。

并且,所述主体由医疗用树脂或其他对人体安全的材料构成。

或者,所述下颌前齿槽可形成为与所述下颌前齿相隔,以免与下颌前齿接触。

而且,所述上齿槽可形成为与所述上颌牙齿相隔,以免与所述上颌牙齿强力咬合。

并且,所述上齿槽和所述下齿槽可形成为比起用户未穿戴所述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之时而言所述下颌牙齿更加前进。

而且,所述下齿槽可形成为深度不大于所述下颌牙齿的暴露面的高度。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牙齿被插入的上齿槽或下齿槽中形成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相隔的间距,因此即使佩戴口腔矫治器,也能够使下颌自然运动。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因下颌前进而发生的相关肌肉及韧带的僵硬允许下颌的运动,从而可以实现舒展。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即使穿戴口腔矫治器,也与现有的口腔矫治器不同地,并不会发生疼痛、咬合不正或颞颌关节障碍。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经由气道的空气的流动变得顺畅,从而可以治愈打鼾、睡眠呼吸暂停、鼻炎或者鼻窦炎。

附图说明

图1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透视图,其中,(a)是顶部透视图,(b)是底部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中的a-a’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被戴在口腔中的视图,其中,(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图4是图3的(b)的剖面图和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使用状态的剖面图和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佩戴状态的剖面图和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佩戴状态的剖面图和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透视的剖面图剖面立体图。

图9a为示出关于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9b为示出根据图9a的实施例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侧面图。

图10是从后方观察根据图9a的实施例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底面的图。

图11是从后方观察根据图9a的实施例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上表面的图。

图12至图14为示出根据图9a的实施例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臼齿部剖面图。

图15是从右前方观察根据图9a的实施例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上表面的图。

图16为示出图15所示剖切面中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前齿部截面及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和舌头与牙齿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帮助理解本公开的前面的特征,将详细描述关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公开可以以很多不同的形式被例证,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在阐述于此的具体的实施例。更确切地讲,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放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且相同的标号将始终用于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通过针对图1至图8及与之相关的内容的详细说明,记载关于上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实施例。

通过针对图9a至图14及与之相关的内容的详细说明,记载关于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实施例。

图1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透视图,其中,(a)是顶部透视图,(b)是底部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a)中的a-a’线截取的剖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被戴在口腔中的视图,其中,(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图4是图3的(b)的剖面图和局部放大剖面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使用状态的剖面图和局部放大剖面图。

如图1与图2所示,口腔矫治器100可包括主体200、上齿槽300、下齿槽400和引导部500。

如图1中所示,主体200可具有与齿列us和ls对应的形状。即,如图所示,主体200可具有马蹄状。因此,表示“上颌部”的上颌uj的齿列us和表示“下颌部”的下颌lj的齿列ls可对应于主体200。

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在上颌uj的齿列us中的牙齿ut可插入到形成于主体200的上部的、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上齿槽300中,包括在下颌lj的齿列ls中的牙齿lt可插入到形成于主体200的下部的、将在下文中描述的下齿槽400中。

主体200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任何材料,只要在由该材料形成的主体200应用到口腔时,形成该材料不造成危害即可。

作为制造包括主体200的口腔矫治器100的方法,可使用任何已知的方法,例如,形成使用者的牙齿ut和lt的模型,然后适当地成型口腔矫治器100,或者通过使用三维(3d)打印机制造口腔矫治器100等。

上齿槽300可形成于主体200的上部中。如图3至图5中所示,包括在上颌uj的齿列us中的牙齿ut可插入到上齿槽300中。为此,上齿槽300整体上可具有与上颌uj的齿列us对应的形状,即,如上所述的马蹄状;另外,上齿槽300可具有与包括在上颌uj的齿列us中的每个牙齿ut对应的形状。

用于在主体200的上部中形成上齿槽300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任何方法,例如,形成使用者的牙齿ut的模型,然后成型与牙齿对应的上齿槽300,或者通过使用3d打印机形成上齿槽300等。

上颌uj的牙齿ut可通过摩擦固定到上齿槽300。即,如上所述,上齿槽300可形成为具有与上颌uj的牙齿ut对应的形状,从而在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ut之间没有间隙。

因此,上颌uj的牙齿ut可紧紧地插入到上齿槽300中并通过摩擦固定到上齿槽300。除非施加了大于上颌uj的牙齿ut与上齿槽300之间的摩擦力的外力,否则,上颌uj的牙齿ut不会与上齿槽300分离。

下齿槽400可形成于主体200的下部中。如图3至图5中所示,包括在下颌lj的齿列ls中的牙齿lt可插入到下齿槽400中。为此,下齿槽400整体上可具有与下颌lj的齿列ls对应的形状,即,如上所述的马蹄状;另外,下齿槽400可具有与包括在下颌lj的齿列ls中的每个牙齿lt对应的形状。

用于在主体200的下部中形成下齿槽400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任何方法,例如,形成使用者的牙齿lt的模型,然后成型与牙齿对应的下齿槽400,或者通过使用3d打印机形成下齿槽400等。

当下颌lj的牙齿lt插入到下齿槽400中时,下颌lj可向前移动预定距离。

即,如图3和图4中所示,下颌lj可向前移动预定距离,从而下颌lj的前牙位于上颌uj的前牙之前预定距离。因此,如图所示,附着到下颌lj的舌头to也可沿着下颌lj向前移动。

因此,如图3和图4中所示,舌头to不会堵住气道th。另外,如图3的(b)中所述,空气可顺畅地流过气道th。因此,可防止在睡觉期间由于舌头to堵住气道th而导致的打鼾。另外,可防止伴随打鼾所发生的睡眠呼吸暂停。另外,可缓解鼻炎或鼻窦炎。

为此,如上所述,下齿槽400可形成在主体400中,从而在下颌lj的牙齿lt插入时,下颌lj的牙齿lt相对于自然状态的位置向前移动,使得下颌lj的前牙位于上颌uj的前牙之前预定距离。

同时,如图4中所示,当下颌lj的牙齿lt插入下齿槽400中时,下颌lj的牙齿lt可与下齿槽400在其间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隙d1和d2。

由于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间隙d1和d2的存在,如图5中所示,在需要时,下颌lj的牙齿lt可从下齿槽400释放并且向下移动;因此,下颌lj也可向下移动。

因此,由于下颌lj可自然地向下移动,所以可解决由于例如在睡觉期间下颌lj的向前移动和这种状态的保持而导致的附近肌肉和韧带的僵硬问题,并使肌肉和韧带放松。

另外,下颌lj的前述的向下的移动可在引导部500接触到下颌lj的舌粘膜时停止。而且当保持这种状态时,附近的肌肉和韧带会再次僵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颌lj可自然地向上移动,即,可返回到移动之前的位置,在该位置中,下颌lj的牙齿lt插入到下齿槽400中并且下颌lj向前移动。

例如,在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100睡觉时,可进行用于将有关肌肉和韧带的僵硬解除的上述的下颌lj往返运动。

因此,即使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100持续一段时间,口腔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也不会僵硬。另外,由于口腔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僵化造成的疼痛、咬合不正或tmj紊乱不会发生。另外,由于流过气道的空气增加,所以可缓解鼻炎或鼻窦炎。

在下颌lj的牙齿lt与下齿槽400之间的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的范围可以为从0.5mm至2mm。

根据已经发表的研究,上颌uj的牙齿ut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自然间隙,例如,在睡觉期间的间隙,范围大约从2mm至4mm。

同时,在上齿槽300与下齿槽400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5mm。因此,如果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小于0.5mm,则上颌uj的牙齿ut与下颌的牙齿lt之间的距离会小于2mm至4mm的自然间隙。

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将插在上颌uj的牙齿ut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主体200误以为是食物,从而导致通过相关的肌肉和韧带产生咀嚼运动。通过咀嚼运动施加的力可通过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装置100传递至上颌uj的牙齿ut和下颌lj的牙齿lt。

传递至牙齿ut和lt的力可使牙齿ut和lt破坏或将在牙龈的边界部保护牙龈的牙周韧带断裂,从而破坏牙槽骨。另外,牙齿ut和lt可能会脱落,或者会发展成牙周炎。即,牙齿ut和lt会被损坏。

此外,由咀嚼运动施加的力会扩散到其中安装有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的口腔周围的肌肉、韧带和tmj,破坏肌肉和韧带。结果,会发生伴随疼痛的咬合不正或tmj紊乱。

同时,如果在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超过2mm,那么上颌uj的牙齿ut与下颌的牙齿lt之间的距离会大于4mm的自然间隙。

因此,会加重相关肌肉和韧带的负担并使相关肌肉和韧带僵硬。另外,会发生疼痛、咬合不正和tmj紊乱。

因此,在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2的范围在0.5mm至2mm是合适的。

同时,在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间隙d2的范围可从0.3mm至0.5mm。由于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水平方向上在下齿槽400的一侧的间隙d2的范围是从0.3mm至0.5mm,因此,在两侧的总间隙的范围可以是从0.6mm至1.0mm。

如果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在下齿槽400的一侧的间隙d2小于0.3mm,那么下颌lj的牙齿lt会通过摩擦偶尔被固定到下齿槽400。另外,会妨碍在需要时下颌lj的牙齿lt从下齿槽400释放和向下移动。

因此,不会使因下颌lj的向前移动而导致的僵硬的相关肌肉和韧带放松,从而造成疼痛、不适、咬合不正或tmj紊乱。

同时,当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在下齿槽400的一侧的间隙d2大于0.5mm时,下颌lj的牙齿lt可在下齿槽400中自由地移动,但是下颌lj的牙齿lt会从下齿槽400彻底释放并与下齿槽400分离。

因此,下颌lj不会保持在位于向前预定距离的状态,失去了防止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的能力。

因此,在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在下齿槽400的一侧的间隙d2的范围在0.3mm至0.5mm是合适的。

可根据每个使用者的咬合平面的倾斜角、牙齿突出的程度、牙齿沿前/后方向和内/外方向的倾斜状态,或牙齿偏离整个牙列的程度而从部分或整个下齿槽400的标准值增加或减去一定的值,由此修正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间隙d1和d2的范围以使其被个性化地应用。

另外,如图4中所示,下齿槽400可与下颌lj的牙齿lt在水平方向上前后分隔开。此外,下齿槽400还可与下颌lj的牙齿lt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分隔开。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引导部500可从主体200向下延伸。例如,引导部500可从主体200向下延伸3mm至5mm。然而,从主体200延伸的引导部500的长度可不被特别地限制,可根据个人的口腔状态应用任何长度。

如上所述,由于下颌lj的牙齿lt如图5所示地从下齿槽400向下移动而使因下颌lj向前移动并保持在前面预定距离所导致的僵硬的肌肉和韧带放松,下颌lj还可向下自然地移动预定距离。

下颌lj的这种移动可在引导部500接触到下颌lj的舌粘膜时停止,并且下颌lj可被保持在这种状态下。

如上所述,当下颌lj移动或保持在移动的状态下以使僵化的肌肉和韧带放松时,其它正常的肌肉或韧带会僵硬。为了使其它僵硬的肌肉和韧带放松,如图5中所示,下颌lj可自然地向上移动,下颌lj的牙齿lt可插入到下齿槽400中。

这时,引导部500可引导下颌lj的牙齿lt容易并正确地插入到下齿槽400中。

为此,引导部500可从主体200的内侧延伸,如图1和图2所示。另外,引导部500可延伸以覆盖下颌lj的牙齿lt之中的臼齿的牙龈的一部分。

然而,引导部500的形状不被特别地限制,并且只要引导部500具有上述功能,其可具有任何形状。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佩戴状态的剖面图和局部放大剖面图。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与以上参照图1至图5描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不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下颌lj的牙齿lt通过摩擦固定在下齿槽400中,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ut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引导部500从主体200向上延伸。

因此,将主要描述不同的部件和组件,其它的组件可简单地返回参考以上参照图1至图5的描述。

如图6中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中,下颌lj的牙齿ut可固定在下齿槽400中。即,下齿槽400可形成为与下颌lj的牙齿lt相对应,使得在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没有间隙。

因此,下颌lj的牙齿lt可紧紧地插入到下齿槽400中并通过摩擦固定。另外,除非施加了大于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的摩擦力的外力,否则,下颌lj的牙齿lt不会与下齿槽400分离。

上齿槽300可与上颌uj的牙齿lt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

引导部500可从主体200向上延伸。

通过这种构造,由于上颌uj的牙齿lt从上齿槽300释放并相对地移动,以使因下颌lj的向前移动而僵硬的相关肌肉和韧带放松,下颌lj可自然地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一起向下移动。

在下颌lj与口腔矫治器100一起向下移动时,如果引导部500接触到从上齿槽300释放的上颌uj的牙齿lt之中的臼齿,则下颌lj可停止移动并保持在相同的状态下。

在这种状态下,为了使其它僵硬的肌肉和韧带放松,下颌lj可自然地向上移动至释放之前的位置处,在此位置,上颌uj的牙齿lt被插入到上齿槽300中并且下颌lj向前移动。这时,引导部500可引导上颌uj的牙齿lt,以使上颌uj的牙齿lt容易地并准确地插入到上齿槽300中。

使用者在睡觉期间佩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时,下颌lj的往复移动可重复进行。

因此,如上所示,可放松因下颌的向前的移动和下颌的移动造成僵硬的相关肌肉和韧带,因此,即使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也不会发生疼痛、咬合不正或tmj紊乱。另外,由于利于气流通过气道,所以可缓解鼻炎或鼻窦炎。

同时,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的范围可从0.5mm至2mm。另外,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lt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一侧的间隙d2的范围可从0.3mm至0.5mm。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佩戴状态的剖面图和局部放大剖面图。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与以上参照图1至图5描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不同,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中,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ut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ut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引导部500从主体200向下和向上延伸预定距离。

因此,将主要描述不同的部件和组件,其它的组件可简单地返回参考以上参照图1至图5的描述。

如图7中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中,上齿槽300可与上颌uj的牙齿ut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下齿槽400可与下颌lj的牙齿lt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分隔开预定间隔d1和d2。

另外,引导部500可从主体200向上延伸并向下延伸预定距离。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可用于这些情况:上颌uj的牙列us和下颌lj的牙列ls的状态或者包括在其中的牙齿ut和lt的状态很差,使得如果通过摩擦固定到上齿槽300或下齿槽400,那么牙齿可能会脱落的情况、上颌和下颌的牙冠的长度太短而不能获得足够的摩擦力的情况。

在这种构造中,当上颌uj的牙齿ut和下颌lj的牙齿lt中的任何一个根据睡觉期间的体位被更紧地附着到上齿槽300或下齿槽400时,附着较轻的一侧可在上齿槽300或下齿槽400中移动。因此,下颌lj可自然地移动以使僵硬的肌肉和韧带放松。

例如,如果上颌uj的牙齿ut更紧地附着到上齿槽300,则下颌lj可以以与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的移动相同的方式进行往复移动;如果下颌lj的牙齿ut更紧地附着到下齿槽400,则下颌lj可以以与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的移动相同的方式进行往复移动。

当使用者佩戴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睡觉时,下颌lj的往复移动可重复进行。

因此,如上所示,可放松因下颌的向前的移动和下颌的其它移动造成的僵硬的相关肌肉和韧带,因此,即使使用者佩戴口腔矫治器,也不会发生疼痛、咬合不正或tmj紊乱。另外,由于利于气流通过气道,所以可缓解鼻炎或鼻窦炎。

在这种情况下,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1以及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d2的范围均可从0.5mm至2mm。

另外,上齿槽300与上颌uj的牙齿lt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一侧的间隙d2以及下齿槽400与下颌lj的牙齿lt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一侧的间隙d2的范围均可从0.3mm至0.5mm。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的透视的剖面图剖面立体图。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与以上参照图1至图5描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不同,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中,通气孔210形成于口腔矫治器100的主体200中。

因此,将主要描述不同的部件和组件,其它的组件可简单地返回参考以上参照图1至图5的描述。

如图8中所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中,通气孔210可形成于口腔矫治器100的主体200中。通气孔210可形成于主体200的上齿槽300与下齿槽400之间的中央部中。

因此,使用者在佩戴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口腔矫治器100时可通过主体200的通气孔210用其嘴呼吸。

图9a为示出关于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前面在图1至图8中,对固定于上颌的牙齿(臼齿)的口腔矫治器进行了说明。然而,如图9a所示,也可以适用固定于下颌牙齿(臼齿)的口腔矫治器。

如图9a所示,对于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60而言,从牙齿的正面观察时的形态与上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100大同小异。然而,如下所述,具有区别于上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100的多种特征。

图9b为示出根据图9a的实施例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侧面图。

如图9b所示,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60的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口腔矫治器60固定于用户的下颌牙齿lt部分。尤其,在用户的下颌牙齿lt中,亦尤其在左右侧的臼齿区域中借助于摩擦力而使至少一个下颌臼齿固定于下颌臼齿固定槽810。

另外,上颌的牙列us并不固定于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60。因此,上颌牙列us可在预定范围内自由移动。然而,上颌牙齿引导部710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使上颌牙列us移动,也能够在主体600的上齿槽700内找回原位。上颌牙齿引导部710形成为能够与上颌牙齿的侧面接触。

图10是从后方观察根据图9a的实施例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底面的图,而且是从后方观察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上表面的图。

利用图10和图11而对构成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60的各个部分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利用医疗用树脂及其他对人体安全的材料等而形成主体600,从而构成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60。主体600还包括上齿槽700、上颌牙齿引导部710、下齿槽800、舌尖放置部900。

另外,下齿槽800还包括:下颌臼齿固定槽811、812,用于安置下颌牙齿中的臼齿部;下颌前齿槽820,用于安置下颌牙齿中的前齿部。

在下颌臼齿固定槽811、812中,下颌的左右臼齿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摩擦力而强力咬合。相反地,在下颌前齿槽820中,虽然安置下颌的前齿部分,然而防止前齿咬合于下颌前齿槽820的内侧。

下颌臼齿固定槽811与下颌前齿槽820的交界成为左侧犬齿,下颌臼齿固定槽812与下颌前齿槽820的交界成为右侧犬齿。

此外,上齿槽700和下齿槽800分别安置上颌牙齿ut和下颌牙齿lt的前齿区域。此时,为了使穿戴口腔矫治器60的用户的下颌牙齿lt比起穿戴口腔矫治器之前向前移动,下齿槽800形成为比起用户的正常咬合面位于前方。用户的下颌牙齿lt向前方移动,从而让用户的气道的截面积变宽,因此具有呼吸时空气的流动改善的效果。这在用户睡眠中,对防止或缓解打鼾有所帮助。而且,对于用户的鼻炎或鼻窦炎等炎症的改善也有所帮助。

上颌牙齿引导部711、712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使上颌牙列us移动,也能够在主体600的上齿槽700内回归原位。

如前所述,在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60中,上颌的牙列us并不强力咬合于上齿槽700,或者并不固定于上齿槽700的内侧面。因此,上颌牙列us可脱离上齿槽700而在预定范围内自由移动。据此,即使长时间穿戴口腔矫治器60,口腔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也可以并不僵硬。另外,可避免发生由口腔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僵硬所致的疼痛、咬合不正或颞颌关节障碍。

然而,上颌牙列us需要在上齿槽700内回归原位,因此上颌牙齿引导部711、712在与上颌牙齿ut的侧面接触的部分处从主体600延伸。在此,上颌牙齿引导部711、712可形成为上颌的臼齿区域的延伸长度长于前齿区域的延伸长度。

并且,舌尖放置部900作为在口腔矫治器60内可供用户的舌尖稳定地安置于口腔前方的空洞部而形成。

在现有的防打鼾用口腔矫治器等各种口腔矫治器中,并未提供用于收容用户的舌头的空间。因此,用户无法稳定地放置舌头,于是存在舌头偏向原位后侧的后方位置等针对口腔矫治器的适应性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60中布置舌尖放置部900,以供用户的舌尖能够稳定地被放置于前方。

图12至图14示出根据图9a的实施例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臼齿部剖面图的三种类型。

图12至图14的剖面图为如下的剖面图:在包括图11中的连接用户的左侧臼齿区域(a′地点)与右侧臼齿区域(a地点)的直线的平面中,将以法线方向对应于用户的正面的平面予以图示的剖面图。

如图12所示,下颌左侧臼齿被安置于下颌臼齿固定槽811的内侧面,下颌右侧臼齿被安置于下颌臼齿固定槽812的内侧面。而且,下颌臼齿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摩擦力而强力咬合于下颌臼齿固定槽811、812的内侧面,从而防止口腔矫治器60过于容易地从用户处脱落的情况。

如前所述,上颌的臼齿被安置于上齿槽700,然而不同于下颌的臼齿,却并不与上齿槽700的内侧面强力咬合。并且,为了使上颌的臼齿可从上齿槽700中脱离并又再安置于上齿槽700内的固有原位,在主体600的上齿槽700的左右侧分别形成有上颌牙齿引导部711、712。

或者,如图13所示,为了使上颌的臼齿可从上齿槽700中脱离并又再安置于上齿槽700内的固有原位,可在主体600的上齿槽700的左右侧分别形成上颌牙齿引导部713、714。

即,上颌牙齿引导部713、714形成为与上颌牙齿的内侧面相向,并从主体600处朝向用户的口盖而延伸。

或者,如图14所示,为了使上颌的臼齿可从上齿槽700释放并又再安置于上齿槽700内的固有原位,可沿主体600的上齿槽700左右分别形成上颌牙齿引导部715、716、717、718。

即,布置成与上颌牙齿的外侧面相向的第一上颌牙齿引导部715、718形成为从主体600朝向用户的脸颊与上颌牙齿之间的空间延伸。此外,布置成与上颌牙齿的内侧面相向的第二上颌牙齿引导部716、717形成为从主体600朝向用户的口盖延伸。

图15是从右前方观察根据图9a的实施例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上表面的图,图16为示出图15所示剖切面中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的前齿部截面及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和舌头与牙齿的关系的图。

图16的剖面图为如下的剖面图:在包括图15中的连接上颌前齿区域(b地点)与下颌前齿区域(b′地点)的直线的平面中,将包括用于连接用户的前后方的直线的平面予以图示的剖面图。

如图16所示,上颌前齿ut被安置于上齿槽700内,下颌前齿lt被安置于下颌前齿槽820内。

上齿槽700和下颌前齿槽820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与牙齿强力咬合。并且,如同前面通过参考图10和图11而说明的那样,上齿槽700和下颌前齿槽820分别安置上颌前齿ut和下颌前齿lt。此时,为了使穿戴口腔矫治器60的用户的下颌牙齿lt比起穿戴口腔矫治器之前而言更向前方移动,下颌前齿槽820形成为比起用户的正常咬合面更靠向前方。用户的下颌牙齿lt向前方移动,从而让用户的气道的截面积变宽,因此发生呼吸时的空气的流动得到改善的效果。

而且,用户的舌头放置于形成在主体600的舌尖放置部900。为了防止对用户造成不方便感或不舒适感,舌尖放置部900的表面优选被加工成光滑。并且,优选地,与舌尖的曲线相匹配而使舌尖放置部900呈现曲面。

如果使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下颌牙齿固定式口腔矫治器,则具有可实现如下的口腔矫治器的技术效果:即使穿戴固定于下颌牙齿的口腔矫治器,也能够使下颌自然运动。

并且,具有可实现如下的固定于下颌牙齿的口腔矫治器的技术效果:因下颌向前方移动而发生的有关肌肉及韧带的僵硬允许下颌的运动,从而可以实现舒展。

进而,具有可实现如下的固定于下颌牙齿的口腔矫治器的技术效果:即使穿戴口腔矫治器,也不会发生疼痛、咬合不正或者颞颌关节障碍。

据此,使流经穿戴者的气道的空气的流动更加顺畅,从而具有可改善打鼾、睡眠呼吸暂停、鼻炎或鼻窦炎等症状的技术效果。

如上所述的口腔矫治器中,上述实施例的构成要素并非局限地应用,可按实现所述实施例的多样的变形的方式将各个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选择性地组合而加以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