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翻身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91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翻身护理床,包括床架(1)、床板和控制系统,所述床板位于床架(1)上方;控制系统设于床架(1)任意位置,用于控制护理床中各部分动作;所述床板包括中间床板、床尾板和床头板,所述床头板分为床头板a(211)、床头板b(215)和床头板c(219),床尾板分为床尾板a(214)、床尾板b(218)和床尾板c(222),中间床板分为中间床板a(212)、中间床板b(213)、中间床板c(216)、中间床板d(217)、中间床板e(220)和中间床板f(221);其特征在于:中间床板、床尾板和床头板之间通过活动铰接装置连接,组成一矩形整体床,所述活动铰接装置包括圆柱螺栓(33)、凸台(32)和凹台(31),凸台(32)与凹台(31)通过圆柱螺栓(33)卡接,所述凸台(32)处设有螺纹孔a,凹台(31)上与凸台(32)螺纹孔相对位置设有螺纹孔b,所述圆柱螺栓(33)横穿螺纹孔a和螺纹孔b,固定中间床板、床尾板和床头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上还设有床垫(4),床垫(4)包括若干个囊腔(411),床头板、中间床板和床尾板底部的中央位置各设有囊腔(411),囊腔(411)内设有气囊(412);所述床头板a211底部囊腔(411)中设有气囊A,气囊A从床头板b215中心线向外侧逐渐变大;床头板b215设有气囊B,气囊B以床头板b215中心线为基线相两侧逐渐变大,床头板c219设有气囊c,所述气囊A、气囊B和气囊C顶部点组成一条曲线,所述曲线符合人体背部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腔(411)底部设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依次设于囊腔(411)底部四周,所述进气口连接进气管(413),出气口连接出气管,进气管(413)和出气管上均设有阀门a(414)。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13)和气泵(418)之间还设有主进气管(415),主进气管(415)连接床板中所有囊腔(411)底部的进气管(413)和出气管,主进气管(415)上设有气泵(418),通过气泵(418)将空气打入气囊(412)内,使气囊(412)膨胀。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418)采用充气吸气泵,主进气管(415)也是主出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腔(411)底部还设有进水管(419)、出水管(423)和水箱(421),进水管(419)与各囊腔(411)的进水口通过分进水管(417)连接,出水管(423)与各囊腔(411)的出水口通过分出水管连接,进水管(419)和出水管(423)之间设有水箱(421);分进水管(417)和分出水管上同样设有阀门b(416),所述进水管(419)上设有循环泵(420),出水管(423)与水箱(421)之间设有回抽装置(4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床还设有翻身机构,所述翻身机构包括气站、气缸(51)、固定板(52)和导轨(6),气缸(51)设于固定板(52)上,且与气站相连,所述气站可同时给多个护理床中气缸(51)提供气源;固定板(52)与导轨(6)连接,固定板(52)可在导轨(6)上前后移动;导轨(6)安装于床板与床架(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6)分为导轨A和导轨B,所述导轨A位于床头板a211中心线的正下方位置,导轨A前后两端与床架(1)连接;所述导轨B位于床头板c219中心线的的正下方位置,且导轨B前后两端与床架(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a211、中间床板a212、中间床板b213、床尾板a214、床头板b215、中间床板c216、中间床板d217、床尾板b218各板底部均设有气缸(51)和固定板(52),所述固定板(52)中间设有矩形通孔,通孔前后侧壁中间位置设有转轴(53),气缸(51)与转轴(53)铰接,气缸(51)可以转轴(53)为圆心进行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振动器、压力传和角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设于中间翻转部底部任意位置,且振动器、压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与控制器分别相连;振动器位于气囊(412)和囊腔(411)之间;压力传感器设于气囊(412)顶部;角度传感器设于中间翻身部底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