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471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脊柱侧弯畸形手术矫正内置器械,尤其是一种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



背景技术:

脊柱侧弯(scoliosis)全球发病率约为1%左右,按人口基数统计,潜在患者以数千万计。出生后在生长发育中才逐渐表现出来,其危害是明显直观的躯干畸形,由此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自卑及心理伤害。如不加控制,相当一部分病例可持续发展,当超过90°时,可造成胸腹腔容积明显减少,心、肺、消化道功能受损、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导致患儿过早夭折。

对其致病原因,人类至今尚不明了,因此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根治及预防。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一旦发现,保守无效,在其发展到重度之前进行手术,用器械矫正畸形。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学者Paul Harrington结束了之前人类对此疾病束手无策的局面,首先开创了用器械进行手术矫正的先河。被后人称为“哈氏棒”的矫形棒(Harrington Rod),为一圆柱状金属棒,置于体内脊柱侧弯的凹侧,由上下两点将其撑开,减少弯曲度,矫正畸形,由此奠定了后来多种甚至结构复杂的矫形器械的力学理论基础。国际脊柱侧弯研究会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成立近四十年来,集中了世界各国在一线手术矫正治疗实践中所有名家,每年一次年会,就手术技术和不断发展的手术器械进行充分的交流,不断地突破一个又一个手术禁区,发展到了全脊柱无障碍手术,器械也随之不断进步,从单侧的哈氏棒,发展到多样化的双侧双棒;与脊柱的结合,从上下两点的金属钩,发展到多节段多平面的全脊柱椎弓根螺钉;矫正力学理论,从单一平面的支撑矫正,到三维旋转矫正,在矫正病理弯曲的同时重建生理弯曲。SRS由此成为了全球化的脊柱侧弯手术治疗和技术发展的最活跃的交流平台和最权威的学术组织。然而,在征服疾病的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哈氏棒及哈氏手术开创脊柱侧弯手术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手术技术及器械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最为纠结的突出问题是:迄今为止,从简到繁的矫正技术及器械,总是在脊柱后方一侧若干节段之间通过椎弓根螺钉为支点,纵向连接,再施加轴向撑开,横向对抗,三维旋转等矫正力后,均必须在纵向将矫形棒与螺钉锁固,并在另一侧再用矫形棒轴向固定锁固。因此,虽然获得脊柱侧弯矫正,但被矫正的脊柱由双棒牢牢固定并融合,从而彻底丧失生长、增加身高的能力,而接受手术者90%以上均为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因此,青少年在脊柱侧弯手术后丧失生长、增加身高的能力。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脊柱侧弯医疗器械使青少年在脊柱侧弯手术后丧失生长、增加身高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即具有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也称为中央单棒、椎弓根横向连接、三维旋转矫正、可生长脊柱侧弯矫正系统,以解决青少年在脊柱侧弯手术后丧失生长、增加身高的能力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所述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包括:

单根矫形棒,所述矫形棒的断面为矩形;

n个齿轮,套设在所述单根矫形棒上,n为大于1的自然数;n个齿轮沿所述单根矫形棒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的排布在所述单根矫形棒上;

n个拱形廊桥,沿所述单根矫形棒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的排布在所述单根矫形棒上;

每个拱形廊桥包括:具有侧向开口的圆环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圆环体的顶面上并向所述圆环体的外侧伸出的桥体,所述桥体的数目为两段,两段所述桥体垂直所述单根矫形棒的长度方向;两段所述桥体相交成150°-175°夹角;

所述圆环体具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并单向锁紧的齿状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齿状内壁之外并平行所述齿状内壁的锁紧槽;

对所述齿轮定位的插板,能拆卸的卡接在所述锁紧槽中;

椎弓根螺钉,设置在每段所述桥体的端部,两段所述桥体上设有两根椎弓根螺钉,两根椎弓根螺钉的轴线相交成5°-30°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矫形棒的断面为正方形。

进一步地,每段所述桥体的端部具有供所述椎弓根螺钉夹持的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为圆形,所述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矫形棒的中线一致,所述圆环体和两段所述桥体关于所述矫形棒的中线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槽距离圆环体的两端的距离均大于零。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还包括:连接在相邻两个拱形廊桥之间的内应力助生长柱,所述内应力助生长柱包括:套管、设置在所述套管中的两个伸缩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管中并抵压在两个伸缩杆之间的弹簧,两个伸缩杆分别在所述套管的两端伸缩。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伸缩杆上设有能够卡接所述桥体的夹钳。

进一步地,所述夹钳为U型。

进一步地,所述单根矫形棒和拱形廊桥的材质为医用钛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弹簧的材质为医用弹簧钢。

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还发现:虽然三维旋转矫正在纠正病理弯曲的同时重建生理弯曲,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理论和实践均得到证实;但迄今为止,均由圆柱状的棒将多节段各点的椎弓根螺钉纵向连接起来,在偏离后正中线的一侧实施三维旋转,圆柱状的棒沿轴向作90o的旋转,几乎不可能做到准确,只能凭借术者的肉眼观察和技巧、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将矫形棒预弯并适配病理弯曲时,还是因为圆柱状的棒,很难做到保持在一个平面,因为是圆柱状,很容易在折弯时发生滚动,尤其在改变弯曲方向时,故常常出现“麻花”状而不尽人意。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全球各国多种矫形棒均为清一色的圆柱状,其结果是虽然成功的证实了预弯的矫形棒沿长轴旋转90o后,可将其连接的脊柱冠状面的病理弯曲消除而转变为矢状面的生理弯曲,即人体侧面的自然曲线,但常常因为难以准确在同一平面预弯完全适配病理弯曲的圆柱状矫形棒,旋转时,也常常难以准确掌握由冠状面到矢状面夹角90°的转换,而效果常常达不到完美,并随操作者的眼力、手技和经验的差异而出现较大的差距,但对患者而言,却几乎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手术机会。

自上世纪末、世纪之交,椎弓根螺钉技术被广泛接受并在全球普遍开展以来,在脊柱侧弯手术中,完全取代了挂钩及钢丝捆绑,而成了各种圆柱状矫形棒的基本力学支点。虽然在人类每一椎节的椎弓根均为水平面左右各一的一对,并由椎板、横向连接形成中空的骨性椎管,椎板就好似一座拱桥,而椎弓根就是两端的桥墩,由此形成了一个横向稳定的力学构造;并且椎弓根的长轴与后正中线自上而下形成有规律的锐角夹角,逐渐加大,自上胸椎的5°,至下腰椎的30°,螺钉自后方经椎弓根进入椎体,完全埋于骨组织(图4),因此较挂钩和钢丝捆绑有了更理想的物理强度。但迄今为止的矫形技术均是在偏离中线的一侧将不同节段的椎弓根螺钉纵向连接起来,一对互成夹角的椎弓根在纵向矫正力过程中却成了一个单独的点,故当此椎体局部应力过载时,常常发生松动、直至被拔出,这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始终困扰着术者的常见问题,从而直接影响手术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本发明创新性的横向连接同一椎体的一对椎弓根,沿椎弓根解剖长轴进入椎体的两枚椎弓根螺钉互为夹角,形成与生理状态力学构造完全一致的最稳定的力学结构。当对其中一枚施加拔出力时,立即沿横向的廊桥传递到另一枚螺钉并转变为推进力,故几乎完全避免了被松动拔出的可能。以此独创方式,取代现行的通过纵向单侧椎弓根连接上下椎体并锁固,使脊柱丧失生长增高能力的模式。即使将每一节均横向连接后,上下椎体间仍可自由延长生长,完全保留了脊柱生长的生理功能。

另外,本发明独创性的单根矩形矫形棒,穿进多枚外圆内方的单向转动齿轮,在不同平面横向廊桥的中央部位,沿脊柱长轴中心线相互连接,在纵向最平衡的力线轴上,即实现了矫正脊柱侧弯畸形所必需的纵向旋转对抗的控制力,同时矩形矫形棒仍可在外圆内方轮的方孔中自由上下滑动,在实现纵向三维旋转矫正的同时,又完全消除了与脊柱生长相矛盾的纵向延长的限制力,不会影响人体生长,同时扬弃了必须使用两根矫形棒的观念。

进而,采用矩形例如为正方形的矫形棒特点:1)力学强度在正方形的每一边长等于圆形棒的直径时,其正方形内交叉对角线必然大于圆形矫形棒的直径,例如当边长等于直径,均为5mm时,对角线则为7mm,在没有明显增粗的情况下,力学强度必然优于圆形棒;2)正方形每旋转一个面,就是90°,分秒不差,需要预弯适配脊柱病理弯曲时,沿一个面用通用手术器械“三点折弯器”预弯时,因平面不会滑动,同样分秒不差,不会发生角度偏转,从而彻底消除手术中的“麻花”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单根矫形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单根矫形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单根矫形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单根矫形棒安装上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齿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齿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拱形廊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拱形廊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拱形廊桥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拱形廊桥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拱形廊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椎弓根螺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椎弓根螺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椎弓根螺钉与螺母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的矫形过程示意图,其中,单根矫形棒尚未安装到拱形廊桥中;

图18为本发明的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的矫形过程示意图,其中,单根矫形棒弯曲后安装到拱形廊桥中;

图19为本发明的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的矫形过程示意图,其中,单根矫形棒弯曲安装到拱形廊桥中后被矫正;

图20为上胸椎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上胸椎平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拱形廊桥横向连接椎弓根螺钉形成互为支点的稳定力学结构;

图22为下胸椎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内应力助生长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伸缩杆未伸出;

图24为本发明的内应力助生长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伸缩杆伸出;

图25为本发明的内应力助生长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矫形棒 2齿轮 3拱形廊桥 4椎弓根螺钉 5插板 6螺钉 7内应力助生长柱 8扳手 9脊椎

20安装孔 21外齿

30圆环体 31桥体 32桥体 301开口 303齿状内壁 305锁紧槽 320平台

40螺母

70套管 71伸缩杆 72伸缩杆 75弹簧 710夹钳

91上胸椎 92下胸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

如图16、图17、图18、图19所示,本发明的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包括:

单根矫形棒1,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矫形棒1的断面为矩形;矫形棒1的端部设有螺孔,可以安装螺钉6,用于紧固或连接到脊椎部位;

n个齿轮2,如图3和图4所示,套设在所述单根矫形棒1上,n为大于1的自然数;根据需要实际矫正的脊椎长度,n为多个,n个齿轮沿所述单根矫形棒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的排布在所述单根矫形棒上;如图5、图6和图7所示,齿轮2为外圆内方的单向齿轮,具有矩形的安装孔20以及沿圆形的圆周排布的外齿21;矫形棒1穿设在矩形的安装孔20中;

齿轮2为外圆内方单向齿轮,为中国古代“钱币”“乾龙通宝”等外圆内方构造,其内方为正方形,边长略大于方棒的边长,正负工差<0.5mm,如此,可方便无阻力的套入方棒,并由方棒将其穿成串,并以此为轨自由滑动,当方棒呈一面弯曲时,其滑动性与“币”的厚度与“棒”的弧度呈比例关系,在达到足够维持稳定的厚度时,只要棒不出现直角至锐角的弧,仍可自由滑行;当从矩形的相邻侧面转动当从a面向b面转动方棒,外圆单向齿轮必然实现精确90°旋转并且不可逆,达到精准矫形并随时锁定的目的棒,外圆单向齿轮必然实现精确90°旋转并且不可逆,达到精准矫形并随时锁定的目的;

n个拱形廊桥3,沿所述单根矫形棒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的排布在所述单根矫形棒上;

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每个拱形廊桥3包括:具有侧向开口301的圆环体30、以及连接在所述圆环体30的顶面上并向所述圆环体的外侧伸出的桥体,所述桥体的数目为两段,分别为桥体31和桥体32,两段所述桥体垂直所述单根矫形棒的长度方向;桥体31和桥体32相交成150°-175°夹角;以使椎弓根解剖长轴进入椎体的两枚椎弓根螺钉互为夹角,形成与生理状态力学构造完全一致的最稳定的力学结构;

所述圆环体30具有:与所述齿轮2相啮合并单向锁紧的齿状内壁303、以及设置在所述齿状内壁之外并平行所述齿状内壁的锁紧槽305;

对所述齿轮2定位的插板5,如图16所示,能拆卸的卡接在所述锁紧槽305中,以在齿轮2安装到拱形廊桥3中后,对齿轮2定位锁紧;

椎弓根螺钉4,设置在每段所述桥体的端部,两段所述桥体上设有两根椎弓根螺钉,如图16和图21所示,两根椎弓根螺钉的轴线相交成5°-30°夹角。采用横向水平连接同一椎体一对椎弓根的拱型桥梁结构,复制了生理状态下单一椎体一对椎弓根互为稳定支点的最合理力学构造,实现了在每一应力平面施加矫正力时,既平衡了椎体,又有效避免了松脱

本发明在实现精准矫形并维持足够稳定的前题下,仍允许脊柱自由的沿矫正后的长轴伸展延长,实现保留生长功能的重要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矫形棒1的断面为正方形。矫形棒1为正方形的方矫形棒特点:1)力学强度在正方形的每一边长等于圆形棒的直径时,其正方形内交叉对角线必然大于圆形矫形棒的直径,例如当边长等于直径,均为5mm时,对角线则为7mm,在没有明显增粗的情况下,力学强度必然优于圆形棒;2)正方形每旋转一个面,就是90°,分秒不差,需要预弯适配脊柱病理弯曲时,沿一个面用通用手术器械“三点折弯器”预弯时,因平面不会滑动,同样分秒不差,不会发生角度偏转,从而彻底消除手术中的“麻花”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每段所述桥体的端部具有供所述椎弓根螺钉4夹持的平台320,桥体的端部例如为矩形截面,以便椎弓根螺钉4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2为圆形,如图16,所述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矫形棒的中线一致,所述圆环体30和两段所述桥体关于所述矫形棒1的中线对称,以实现两侧受力均匀。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锁紧槽305距离圆环体30的两端的距离均大于零,以便固定插板5,防止插板5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单棒的脊柱侧弯矫正系统还包括:连接在相邻两个拱形廊桥之间的内应力助生长柱7,如图23、图24和图25所示,所述内应力助生长柱包括:套管70、设置在所述套管中的伸缩杆71和伸缩杆72、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管70中并抵压在两个伸缩杆之间的弹簧75,两个伸缩杆分别在所述套管的两端伸缩。通过弹簧的弹性作用,能够使两个伸缩杆伸出,辅助增加相邻两个拱形廊桥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人体长高。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伸缩杆上设有能够卡接所述桥体的夹钳710,以便卡在桥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钳710为U型,卡接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单根矫形棒1和拱形廊桥3的材质为医用钛合金,轻便、结实,力学性能好。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75为压缩弹簧,所述弹簧75的材质为医用弹簧钢,适合人体使用。

本发明中,如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和图22,拱形廊桥横3向连接同一椎体的一对椎弓根,其中点正对脊柱后正中线,桥面纵向开槽,仅允许方棒从表面纵向放入,与桥面垂直交叉,其侧面一侧为全圆形开设适配并容纳圆轮的空间,另一侧为直径大于正方形棒对角线但小于圆轮的圆形开放,有效阻止圆轮从一侧进入单向齿互相咬合被容纳后,又从另一侧脱出。将外圆内方单向齿轮沿已从表面开槽放入的方棒为轴心推入定位后,仅允许齿轮单向旋转,实现在三维旋转矫正时,有效随时对抗病理畸形的阻力,将人体冠状面的病理弯曲的脊柱向矢状面90°旋转的过程中,每一步进即刻锁定不可逆,由此实现从容、精细的步进,直至完成90°精细换面旋转,此时停止即固定不可逆,无需再做任何附加的锁定,彻底消除了圆棒对抗病理畸形阻力单向旋转时,加力的同时,必须努力维持原点,稍一松手,则逆向退回,如此反反复复,常常不是过头,就是不够,而当锁定时,动作稍不及时即发生逆转退回,度数丢失的尴尬局面。同时,廊桥横向连接一对椎弓根螺钉,提供了最稳定的力学支点,其中任何一颗螺钉,都几乎不可能被单独拔出,在矫正侧弯的同时,也必然通过方棒的换面旋转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弯曲。

如图20、图21和图22所示,实现了单棒于脊柱后正中线的中心力轴对脊柱进行三维旋转矫正,并且在旋转过程中,由病理弯曲不同曲度部位所必然导致的局部椎体在冠状面发生横向倾斜,也必然随着面的转换而回复到冠状面水平平衡。

椎弓根螺钉4,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采用万向云台椎弓根螺钉,如图20、图21和图22,对于上胸椎91和下胸椎92,可完全满足每一节段一对椎弓根自上而下5°-30°的夹角变化,旋入顶端螺帽(螺母40)后即锁定万向关节,使一对螺钉与横向廊桥以精准的夹角牢固结合。

内应力助生长柱7,由套筒内被压缩的弹簧实现,视患者年龄及个体情况,由医生选择使用,架于每一段上下横桥之间,位于中心柱原病理弯曲凹侧,可设不同的内应力强度(弹簧决定)和最终点长度,单根轴向中心方棒,本身已允许脊柱沿其固定的生理弯曲纵轴自由生长,但因轴向的升举力可进一步刺激生长,故可由医生酌情选择使用。

本发明优选正方形的矫形棒,但作为脊柱后正中线单棒矫正时,不排除端为其它任何形状的矫形棒。

本发明优选外圆内方单向齿轮及对应拱型廊桥。但不排除用于本领域实现同样目的的,即步进不可逆。既可完成单向圆周旋转,又可允许轴向自由滑动的其它任何结构。

本发明中,采用横向连接同一椎体一对椎弓根的横向廊桥。除此外,其它棍、板形状的横向连接同一椎体一对椎弓根的装置(现有技术中已有横向连接装置,但均无直接横连一对椎弓根,都是连接两侧纵向已连接不同平面单一椎弓根的棒)。

如图17至19所示,在侧弯的脊柱选择若干平面,在每一平面椎体植入一对椎弓根螺钉,将螺钉与拱形廊桥锁定。预弯与侧弯适配的矫形棒,穿入数量相等外圆内方的单向齿轮;将预弯适配好的矫形棒由顶面放入每一廊桥,将外圆内方单向齿轮沿已定位方棒滑动,由侧面推入拱形廊桥,采用扳手8使两端手柄持矫形棒90°旋转;完成中央矫形棒90°换面旋转后,人体冠状面(正面)病理弯曲得以矫正,同时重建了矢状面(侧面)生理弯曲,安装两端止滑螺钉,术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为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在不冲突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组合,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