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制耳穴压豆贴的压豆安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2835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制耳穴压豆贴的压豆安放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自制耳穴压豆贴的压豆安放器。



背景技术: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也是外治泌尿系统结石、胆囊炎、腰痛等多种外科疾病的疗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豆(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目前临床工作人员在自制耳穴压豆贴时通常是用手或镊子夹取豆(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后,再安放到胶布上,然后贴敷到耳穴上,由于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比较小,又比较圆滑,用手或镊子夹取后再安放到胶布上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能准确无误的将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安放在胶布预定部位的耳穴压豆贴的压豆安放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制耳穴压豆贴的压豆安放器,其特征是:包括顶盖、外筒、压杆、携豆板和外筒窗;顶盖与外筒的上口相匹配,顶盖上设有顶盖孔;外筒的侧壁上开有窗框和入孔,下部设有支撑柱和安放管,外筒的腔内上三分之二设有隔板,隔板的左边为装豆腔,装豆腔底上设有漏豆孔;隔板的右边设有控压杆板,控压杆板上设有下孔;压杆上设有撑盘,撑盘的下方穿有撑杆弹簧,压杆向上穿在顶盖孔内,向下穿在下孔内;外筒窗上设有插板,外筒窗内设有托板,托板的中部开有漏豆框;漏豆框的左侧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上开有轴孔;外筒窗通过插板插接在插孔内,被安装在外筒上;携豆板上右侧开有携豆板框,中部矩形板上开有携豆孔,携豆板的左侧设有携豆板轴;携豆板位于装豆腔底与托板之间,携豆板的上下面与装豆腔底的底面和托板的上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一个压豆或相接触。

所述的一种自制耳穴压豆贴的压豆安放器,其特征是:漏豆孔的大小与携豆孔的大小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2、 可将豆(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准确的安放在预定的位置;

3、此器具设计精巧,成本低廉,适合临床医务人员、个人自制耳穴压豆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线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去掉外筒窗、顶盖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去掉外筒窗、顶盖的另一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顶盖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外筒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携豆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外筒;2.顶盖;3.外筒窗;4.压杆;5.顶盖孔;6.携豆板;7.安放管;8.托板;9.漏豆框;10.携豆板轴;11.导向板;12.控轴弹簧;13.漏豆孔;14.携豆孔;15.撑盘;16.撑杆弹簧;17.控压杆板;18.下孔;19.入孔;20.隔板;21.支撑柱;22.轴孔;23.装豆腔底;24.插孔;25.插板;26.携豆板框;27.窗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一种自制耳穴压豆贴的压豆安放器,由PVC塑料造成,如图1~3所示,包括外筒1、顶盖2、压杆4和携豆板6。

如图1~3、图6所示,顶盖2与外筒1相匹配,可以牢固的扣接在外筒1上,顶盖2上开有顶盖孔5,使用时将顶盖2的顶盖孔5穿在压杆4上,然后再扣接在外筒1上。

如图2~5、图8所示,外筒1腔的上三分之二处设有隔板20,隔板20将外筒1的腔上三分之二分为左、右两个腔,左腔大于右腔;左腔为装豆腔,所要用的豆(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装在此腔内,装豆腔底23上设有漏豆孔13,漏豆孔13的大小微大于一个压豆,但仅允许一个豆通过;装豆腔的下面为携豆板6;将外筒窗3安装在外筒1的窗框27内后,托板8位于携豆板6的底面。

如图7所示,外筒窗3的侧壁、托板8、导向板11为一体结构,对携豆板6起到支托作用,托板8的右侧为一平面,此平面为携豆孔14的底,可以让豆(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储存在携豆孔14内,而不掉下去,携豆孔14的大小与漏豆孔13的大小相同;托板8的中部设有漏豆框9,由携豆孔14带过来的豆,由此处掉下去,最后落入到安放管7内;漏豆框9的左侧设有导向板11,导向板11上开有与携豆板轴10相匹配的轴孔22,可以让携豆板轴10在轴孔22内进行左右运动,携豆板轴10穿上控轴弹簧12后再穿接在轴孔22内;控轴弹簧12的直径微大于轴孔22的直径,控轴弹簧12的设计目的为:当将携豆板6向左按压,松开手后,可以将携豆板6直接弹回到原来的位置。当携豆板6被控轴弹簧12弹回时,携豆孔14恰好与漏豆孔13相对接或从漏豆孔13下经过,漏豆孔13内的豆可以进入到携豆孔14内,便于下一次的操作。隔板20的右侧设有控压杆板17,控压杆板17上设有下孔18;压杆4上设有撑盘15,撑盘15与压杆4为一体结构(参见图8),压杆4穿在顶盖孔5与下孔18内,顶盖孔5与下孔18共同控制压杆4被下压后的走向;撑盘15的下方,穿有撑杆弹簧16,撑盘15、撑杆弹簧16、控压杆板17共同支撑压杆4,使压杆4悬在外筒1的腔内,当豆(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落到安放管7内后,用手指下压压杆4可对豆施加压力,使豆牢固的粘接在预定的胶布上,当松开手指后撑杆弹簧16可以将压杆4弹起,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外筒1的壁上开有与携豆板6相匹配的入孔19,携豆板6在入孔19、轴孔22的控制和导向作用及托板8的支托下,能够准确无误的将携豆孔14内的豆(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带到漏豆框9的上方,使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从漏豆框9漏下去,最后落入到安放管7内。当不使用本发明时,携豆孔14位于漏豆孔13的下方或漏豆孔13的右侧,托板8的平面处,一个豆储存在孔内而不会掉下去。外筒1的下部设有支撑柱21,支撑柱21与安放管7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目的是保证使用此器械时的稳定性,支撑柱21、安放管7的底面均涂有硅油(离型纸的涂布成分),防止支撑柱21、安放管7与胶布发生粘连。

如图2、图3所示,安放管7、顶盖孔5、下孔18的中心位于同一竖轴线上,压杆14的粗细与安放管7的内直径相匹配,以确保压杆14向下运动时能进入到安放管7内。

如图2、图9所示,携豆板6上开有携豆板框26,携豆板框26的设计既不让携豆板6阻碍压杆4的向下运动,也不会让压杆4阻碍携豆板6的左右运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a.在使用前将顶盖2打开,将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装入到装豆腔内,扣好顶盖2;

b.将安放管7放于预定的位置,用手掌握住外筒1,用大鱼际按压携豆板6,当一个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掉入到安放管7内后松开手掌,用拇指去按压压杆4,一个王不留行籽便被安放好了。

c.安放下一个王不留行籽重复b动作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