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无毒驱蚊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5075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日用化学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蚊露,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无毒驱蚊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奇痒难忍,出现疱疖,严重的引发乙型恼炎、疟疾、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对小儿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婴儿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差,一旦染上传染病,发病急,病情重,可出现高热、抽搐,严重的会留下终身难以挽回的后遗症,影响了健康和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防治蚊虫一般采用灭蚊剂和驱避剂。灭蚊剂是指通过与蚊虫的接触,达到直接杀死蚊虫效果的物质,灭蚊剂的主要成分是菊酯类,如胺菊酯、氯菊酯以及有机溶剂等;灭蚊剂的主要成分都具有一定毒性.虽然日常生活中这些化学物质使用量不大,一般不会直接对人体构成严重危害,然而,成年累月使用所导致的后果也不可小觑。驱避剂能使蚊虫远离或接触不到叮咬目标.较于杀虫剂在抗药性的产生和环境友好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优势。合成型驱蚊剂是由化学人工合成药物制成,虽然驱避害虫的高效性和持久性均超过天然驱蚊剂,但安全问题成为很大隐患。植物驱避剂是主要的天然驱避剂,驱避物质一般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花等,这些天然驱蚊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使用。

香茅,禾本科香茅属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共8种,分别是芸香草、高杆野香茅、扭鞘香茅(野香茅),柠檬草、亚香茅、枫茅、爪哇香。香茅草茎叶具有柠檬香气,故又称柠檬草、柠檬香茅、柠檬茅,是一种重要的草本香料,可从茎叶中提取精油。香茅草提取物中的香茅醛和香茅醇是一类挥发性植物油,具有驱蚊功效,安全无毒,可用作为一种天然驱蚊剂。但目前香茅草提取的方法多采用溶剂浸提法,效率低,功能性成分纯度不高,且驱蚊持久性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无毒驱蚊露,采用高纯度香茅草提取物作有效驱蚊剂,驱蚊时间长达8小时,对皮肤无刺激,适合各类人群使用。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安全无毒驱蚊露,由以下重量份数组分组成:15-20份香茅草提取物、乙醇5-8份、天然冰片2-4份、香精1-3份、助溶剂5-8份、水杨酸1-2份和去离子水40-60份;

所述茅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

(1)将优质香茅草洗净、晒干再经粉碎得香茅草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采用复合酶于50-65℃,PH4-6下,酶解5-7小时;

(2)将步骤(1)所得酶解液加热至沸腾,保温5-10分钟灭酶,再冷却至室温,离心得香茅草清液;

(3)将步骤(2)所得香茅草清夜倒入四氯化碳中,超声5-10分钟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经油水分离塔分离,油相即为香茅草提取物,所述油水分离的温度为45-55℃。香茅草中含有树兰烯、波旁烯、榄香烯、吉马烯等萜烯,对皮肤具有刺激性,不适合婴幼儿和敏感肤质人群使用,将香茅草清液采用四氯化碳萃取,进一步去除香茅草清液中的萜烯类物质,降低其对皮肤的刺激性。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复合酶由纤维素酶、羧酸酯酶和果胶酶组成,所述纤维素酶、羧酸酯酶和果胶酶的质量比为1:3:1。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香茅草粉末、去离子水与复合酶的质量比为1:15-20:0.2-0.5。采用复合酶协同酶解,相比于单种酶酶解,具有酶解温度低、时间短、效率高的优点。纤维素酶和羧酸酯酶通过其水解不断为果胶酶提供非还原末端,有效提高了其底物浓度,同时果胶酶又不断消耗纤维素酶和羧酸酯酶的产物,促进二者水解,从而提高酶解效率,提高产物纯度。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1200-1500r/min,离心时间为10-20分钟。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香茅草清夜与四氯化碳的质量比为1:8-10。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超声的功率为400-600w,采用超声辅助四氯化碳萃取能够提高萃取效率,加速萃取液分层,增加萜烯类物质的溶出率,提高香茅醛和香茅醇的纯度。

作为优选,所述助溶剂为乙二醇、丁二醇或三乙醇胺。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制备安全无毒驱蚊露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将天然冰片、香精和水杨酸溶于乙醇中,再加入香茅草提取物、助溶剂和去离子水于1200-1500r/min下搅拌15-20分钟即得所需驱蚊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纤维素酶、羧酸酯酶和果胶酶组成的复合酶酶解,具有酶解温度低、时间短、效率高的优点。

2、最后采用四氯化碳萃取法除去香茅草中萜烯类化合物,降低驱蚊露对皮肤的刺激性。

3、本发明所制备的驱蚊露天然无毒、有效成分含量高,驱蚊效果持久,适合各类人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将100g优质香茅草洗净、晒干再经粉碎得香茅草粉末,加入1500g去离子水中,采用10g纤维素酶、30g羧酸酯酶和10g果胶酶于60℃,PH5下,酶解6小时;

(2)将步骤(1)所得1650g酶解液加热至沸腾,保温8分钟灭酶,再冷却至室温,离心得130g香茅草清液;

(3)将步骤(2)所得香茅草清夜倒入1100g四氯化碳中,超声8分钟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经油水分离塔分离,油相26.8g,即为香茅草提取物,所述油水分离的温度为50℃;

(4)将3g天然冰片、2g香精和1g水杨酸溶于5g乙醇中,再加入20g香茅草提取物、6g丁二醇和50g去离子水于1200r/min下搅拌20分钟即得所需驱蚊露。

实施例2

(1)将100g优质香茅草洗净、晒干再经粉碎得香茅草粉末,加入1800g去离子水中,采用7g纤维素酶、21g羧酸酯酶和7g果胶酶于50℃,PH4下,酶解7小时;

(2)将步骤(1)所得1650g酶解液加热至沸腾,保温5分钟灭酶,再冷却至室温,离心得142g香茅草清液;

(3)将步骤(2)所得香茅草清夜倒入1150g四氯化碳中,超声5分钟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经油水分离塔分离,油相30.2g,即为香茅草提取物,所述油水分离的温度为45℃;

(4)将2g天然冰片、3g香精和2g水杨酸溶于6g乙醇中,再加入18g香茅草提取物、5g乙二醇和40g去离子水于1300r/min下搅拌16分钟即得所需驱蚊露。

实施例3

(1)将100g优质香茅草洗净、晒干再经粉碎得香茅草粉末,加入2000g去离子水中,采用4g纤维素酶、12g羧酸酯酶和4g果胶酶于65℃,PH6下,酶解5小时;

(2)将步骤(1)所得酶解液加热至沸腾,保温10分钟灭酶,再冷却至室温,离心得110g香茅草清液;

(3)将步骤(2)所得香茅草清夜倒入1100g四氯化碳中,超声10分钟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经油水分离塔分离,油相28.1g,即为香茅草提取物,所述油水分离的温度为55℃;

(4)将4g天然冰片、1g香精和3g水杨酸溶于8g乙醇中,再加入15g香茅草提取物、8g三乙醇胺和60g去离子水于1500r/min下搅拌15分钟即得所需驱蚊露。

比较例1

与实施例1操作相同,不同的是采用50g纤维素酶代替复合酶,制备玉驱蚊露。

比较例2

与实施例1操作相同,不同的是采用50g羧酸酯酶代替复合酶,制备驱蚊露。

比较例3

与实施例1操作相同,不同的是采用50g果胶酶代替复合酶,制备驱蚊露。

比较例4

(1)将100g优质香茅草洗净、晒干再经粉碎得香茅草粉末,加入1500g去离子水中,采用10g纤维素酶、30g羧酸酯酶和10g果胶酶于60℃,PH5下,酶解6小时;

(2)将步骤(1)所得1650g酶解液加热至沸腾,保温8分钟灭酶,再冷却至室温,离心得130g香茅草清液;

(3)将步骤(2)所得香茅草清夜超声8分钟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经油水分离塔分离,油相26.8g,即为香茅草提取物,所述油水分离的温度为50℃;

(4)将3g天然冰片、2g香精和1g水杨酸溶于5g乙醇中,再加入20g香茅草提取物、6g丁二醇和50g去离子水于1200r/min下搅拌20分钟即得所需驱蚊露。

测得所制驱蚊露中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采用复合酶酶解得的驱蚊露中香茅醇含量和香茅醛含量比单一酶酶解的产物中二者含量更高。

实施例4驱蚊试验

试验人数:50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30人,年龄15-45岁。

试验情况:受试者在有蚊虫的环境中,2小时内,试验情况见表2:

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采用复合酶酶解得的驱蚊露的驱蚊效果更好,采用四氯化碳萃取后的驱蚊露更温和,对皮肤无刺激,适合各类人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