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215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存在大量大便失禁,或反复腹泻液体、半液体大便的卧床病人,这类患者一直是临床治疗、护理的难点。首先,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并大排失禁,排出的粪便十分不易处理,给护理人员带来巨大困难;同时,卧床的姿势排便会导致粪便沾染在肛门周围,难以清理,患者容易形成溃烂、脓疮等;此外,暴露的粪便不可避免的沾染到床铺其他部位以及房间的其他角落,这将污染病房、家庭的生活环境,容易诱发患者感染或其他病人的交叉感染;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窘境将使病人的尊严完全丧失,不利于患者治疗信心的建立,甚至让他们产生轻生的念头。

因此需要一种大便管理器,然而,公知的大便管理器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如病人佩戴不舒适、护理人员操作不方便,功能单一等。类似的发明有:(1)单向固定类产品,其特点是,十分容易滑动,造成直肠黏膜机械损伤,粪便也容易从管道与肛门的缝隙中漏出,如专利公开号CN203915185;(2)双向固定类产品,其特点是,材料多为硬质橡胶,在置入肛门时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且两个固定环的距离一定,管子固定的也不牢靠;如专利公开号CN204971786U;(3)长管道类产品,其特点是肛门塞和大便收集袋之间设计有较长的管道,病人较舒适,但管道内残留的粪便难以清洗;(4)多数针对液体、半液体大便的管理器并不涉及负压抽吸功能,无法解决直肠残留粪便,无法解决管道阻塞情况。如果使用针对便秘患者的大便管理器,负压抽吸功能所需的装置又占据大量的空间,十分笨重。

故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大便管理器存在以下缺点:(1)佩戴时,患者的不适感过于明显;(2)现有发明容易在直肠内滑动,容易造成直肠黏膜机械损伤,大便也容易从肛门中漏出;(3)护理人员给患者佩戴时操作不方便;(4)长管内的残余粪便十分难以冲洗处理;(5)无法解决管道阻塞的情况;(6)不能在佩戴时实现肛门给药。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携带轻便、佩戴舒适、易于管理、价格低廉,且能够更好地针对大便失禁患者的一种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包括肛门置管和大便收集袋,所述肛门置管包括管头、管身和管尾,所述管头包含第一水囊、与管身贯通的连接管以及能够在连接管上进行滑动的胶塞,所述第一水囊设于连接管的管口的外侧,在连接管上固定有一根与第一水囊相通的第一传输管,在第一水囊外侧设有一个与第一水囊内部不相通的注药管道出口,所述注药管道出口处连接有第二传输管,所述胶塞的内侧设有放置在连接管内部的第二水囊,第二水囊15为一个以上个数,所述第二水囊是当其内部充盈后,能够将管身与连接管隔离开的第二水囊,所述第二水囊上连通有第四传输管,所述管身为一个中空长管,所述管身的起始部与连接管贯通,且在管身的起始部处连通有第三传输管,所述第一传输管、第二传输管、第三传输管和第四传输管上均设有使对应传输管的管口打开或关闭的夹子,所述管身的下部与管尾贯通,且管尾与大便收集袋相通,管尾与大便收集袋螺纹连接。

优选的,为了将管头快速的带入肛门,给护理人员的操作带来了很大便利,所述第一水囊内侧下端并紧贴着连接管处设有能够将手指伸入的弹性缝隙。

优选的,为了便于安放,所述大便收集袋为长方形袋。

优选的,为了方便操作,所述大便收集袋的左侧设有提手。

优选的,为了方便拆卸,便于快速清洗大便收集袋,所述管尾设有硬质中空的螺纹旋帽,所述大便收集袋的上面设有硬质中空的螺纹旋钮,所述螺纹旋钮与所述螺纹旋帽旋紧配合。

优选的,为了实现了在不拔管的情况下注药的功能,且有效防止了注药内口的粪便阻塞等问题,所述注药管道出口是当的第一水囊充盈后,能够将注药管道出口压迫关闭的注药管道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能够降低佩戴时患者的不适感;防止肛门管在直肠内滑动造成直肠黏膜机械损伤,防止大便从肛门漏出;方便护理人员给患者佩戴;便于冲洗长管内的残余粪便;便于解决管道阻塞的情况,实现在佩戴同时肛门给药,从而具有操作简便、携带轻便、佩戴舒适、易于管理、价格低廉并能够更好地针对大便失禁患者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管头的纵向切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管头在第一水囊充盈时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管头在第一水囊未充盈时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2的一种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水囊;2.管头;3.胶塞;4.管身;5.管尾;5-1.螺纹旋帽;6.提手;7.大便收集袋;8.夹子;9.螺纹旋钮;10.弹性缝隙;11.第一传输管;12.第二传输管;13.第三传输管;14.第四传输管;15.第二水囊;16.注药管道出口;17.连接管;17-1.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包括肛门置管和大便收集袋7,所述肛门置管包括管头2、管身4和管尾5,所述管头2包含第一水囊1、与管身4贯通的连接管17以及能够在连接管17上进行滑动的胶塞3,所述第一水囊1设于连接管17的管口17-1的外侧,在连接管17上固定有一根与第一水囊1相通的第一传输管11,在第一水囊1外侧设有一个与第一水囊1内部不相通的注药管道出口16,所述注药管道出口16处连接有第二传输管12,所述胶塞3的内侧设有放置在连接管17内部的第二水囊15,第二水囊15为一个以上个数,所述第二水囊15是当其内部充盈后,能够将管身4与连接管17隔离开的第二水囊15,所述第二水囊15上连通有第四传输管14,所述管身4为一个中空长管,所述管身4的起始部与连接管17贯通,且在管身4的起始部处连通有第三传输管13,所述第一传输管11、第二传输管12、第三传输管13和第四传输管14上均设有使对应传输管的管口打开或关闭的夹子8,所述管身4的下部与管尾5贯通,且管尾5与大便收集袋7相通,并用螺纹连接配合。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囊15为2个,其具体结构是:在胶塞3的内侧设有两个第二水囊15,两个第二水囊15相互对称设置,当给第四传输管14输液体时,该液体会通过胶塞3流入到所有的第二水囊15内,使得所有第二水囊15慢慢充盈,直至两个第二水囊15相互顶住,从而将连接管17与管身4进行隔离,放置液体流入人体肛门内,在本实施例中胶塞3如何在连接管17外侧滑动,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具体描述。

为了将管头快速的带入肛门,给护理人员的操作带来了很大便利,所述第一水囊1内侧下端并紧贴着连接管17处设有能够将手指伸入的弹性缝隙10。

为了便于安放,所述大便收集袋7为长方形袋。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拆卸,便于快速清洗大便收集袋7,所述管尾5设有硬质中空的螺纹旋帽5-1,所述大便收集袋7的上面设有硬质中空的螺纹旋钮9,所述螺纹旋钮9与所述螺纹旋帽5-1旋紧配合。

为了实现了在不拔管的情况下注药的功能,且有效防止了注药内口的粪便阻塞等问题,所述注药管道出口16是当的第一水囊1充盈后,能够将注药管道出口16压迫关闭的注药管道出口16。

使用前,将产品拿至床边,抽尽第一水囊1中的空气和水,用手将连接管17下的手指套入弹性缝隙10内,将第一水囊1轻轻放入肛门中,打开第一传输管11上的夹子8,用注射器通过第一传输管11注水,充盈第一水囊1,关闭第一传输管11上的夹子8;调整可滑动胶塞3的位置,使之贴合肛门外皮肤即可。

患者排便后,可打开第四传输管14上的夹子8,用注射器将第二水囊15冲水,然后关闭第四传输管14上的夹子8,再打开第三传输管13上的夹子8,用注射器将清水注入官腔冲洗,冲洗结束后关闭第三传输管13上的夹子8。

患者需要直肠给药时,打开第一传输管11上的夹子8,用注射器抽出第一水囊1中的水,然后关闭第一传输管11上的夹子8,打开第二传输管12夹子8,向直肠内注入药物,药物从注药管道出口16进入直肠,结束后关闭第二传输管12上的夹子8,然后打开第一传输管11上的夹子8,用注射器充盈第一水囊1,最后关闭第一传输管11上的夹子8防止流入管身4,实现给直肠灌药。

本实施例的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具有以下优点:

1、采取内置第一水囊1、可滑动胶塞3联合的方式。相比环状突起位置固的设计,可充分贴合皮肤,固定管头2,防止管头2滑动带来的大便漏出、直肠黏膜机械损伤的问题。相比非水囊头,可使护理人员操作更容易,避免患者佩戴时肛门过分扩张带来的损伤和不舒服;

2、在第一水囊1下侧,紧贴着管身设有弹性缝隙10,可将手指伸入,将管头2带入肛门,给护理人员的操作带来了很大便利;

3、在胶塞3内设有第二水囊15,实现了不返流入直肠而冲洗管道的功能,避免了管道更换过勤的浪费,避免了不更换管道带来的感染与细菌滋生以及管道被粪便阻塞问题;

4、在第一水囊1侧面设有注药管道出口16,注药管道出口16可被充盈的第一水囊1压迫关闭,实现了不拔管的情况下注药的功能,且有效防止了注药内口的粪便阻塞。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囊四管大便失禁管理器的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为了方便操作,所述大便收集袋7的左侧设有提手6。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