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颚维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5062发布日期:2018-09-14 22:0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关于一种医疗器材,尤其是一种装设在患者口中,用以将牙齿朝外推动的齿颚维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牙齿矫正器,大多采用牙套搭配矫正线来对牙齿进行矫正,但矫正线只能对牙齿施予拉力,对于牙齿凹陷于齿列内的乱齿而言,其矫正效果相当有限且缓慢,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齿颚维持装置,可装设在患者口腔中,将内凹的牙齿外推,后续再搭配矫正线以拉力矫正定位。

本发明以下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上(顶)”、“下(底)”、“左”、“右”、“内”、“外”、“侧面”等,主要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发明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齿颚维持装置,包括:一个套筒,一端设有一个第一螺孔,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二螺孔,该第一螺孔与该第二螺孔的螺旋方向相反;一个第一螺杆,具有一个第一螺纹部及一个第一组装部,该第一螺纹部螺合于该第一螺孔,该第一组装部裸露在该套筒外;一个第二螺杆,具有一个第二螺纹部及一个第二组装部,该第二螺纹部螺合于该第二螺孔,该第二组装部裸露在该套筒外;及两个推齿件,分别结合在该第一组装部及该第二组装部,各推齿件具有至少一个套齿环以环套欲外推的牙齿。

因此,本发明的齿颚维持装置,可装设在患者口腔中,将内凹的牙齿外推,后续再搭配矫正线以拉力矫正定位,实现提升乱齿矫正的效果及效率等功效。

其中,该第一螺孔与该第二螺孔的中心共轴。

其中,该第一螺孔与该第二螺孔的螺距相同;该结构使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可保持相同的移动速度与距离。

其中,该套筒的中间部位设为六角柱状;该结构易于加工成型,且能减少控制套筒旋转时产生滑脱的情况。

其中,该套齿环呈封闭的环圈状,该套齿环的径向截面符合所欲外推的牙齿外形;该结构使该套齿环的内环面可更加贴合牙齿表面,以提升牙齿受外推力时的均匀性。

其中,该套齿环的数量为一个,该套齿环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一组装部或该第二组装部;该结构使套齿环可依据患者的牙齿角度旋转,具有提升套入患者牙齿的操作顺畅度等功效。

其中,该套齿环的数量为多个,任意两个相邻的套齿环之间由一个连接片连接,该第一组装部或该第二组装部可旋转地连接该推齿件的其中一个套齿环或其中一个连接片;该结构使套齿环可依据患者的牙齿角度旋转,具有提升套入患者牙齿的操作顺畅度等功效。

其中,该第一组装部或该第二组装部可旋转地连接位于该推齿件中间位置的套齿环或连接片;该结构具有提升推齿件各部位的受力均匀性等功效。

其中,该第一组装部设于该第一螺杆的其中一个轴向端部,该第一螺杆在该第一螺纹部至该第一螺杆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处具有一个最大外径;该第二组装部设于该第二螺杆的其中一个轴向端部,该第二螺杆的内部设有一个穿伸槽,该穿伸槽在该第二螺杆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呈开放状,该穿伸槽具有一个最小内径,该最小内径大于该第一螺杆的最大外径;该结构可提升套筒控制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相靠近或相远离的幅度。

其中,该第一螺杆与该第二螺杆除了该第一螺纹部与该第二螺纹部的螺旋方向相反以外,其他部位的外形结构相同;具有提升制造便利性等功效。

其中,该第一组装部设于该第一螺杆的其中一个轴向端部,该第一螺杆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止部,该第一止部的端面呈平面形态,该第一螺纹部位于该第一组装部与该第一止部之间;该结构使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最靠近时能稳固地相抵接,且可避免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变形错位。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内凹齿推出前的实施示意图。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内凹齿推出后的实施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装入患者口腔时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套筒11第一螺孔

12第二螺孔

2第一螺杆21第一螺纹部

22第一组装部23第一止部

3第二螺杆31第二螺纹部

32第二组装部33第二止部

34穿伸槽

4推齿件41套齿环

5推齿件51套齿环

52连接片

d1最大外径d2最小内径

t待外推齿t’牙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图2,其是本发明齿颚维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齿颚维持装置的材质可采用纯钛、钛合金(如:ti6al4v、tini、ti15mo等)、医用不锈钢(如:304、316、410不锈钢等)或医用钴铬钼合金等,并利用3d打印、cnc加工、铸造或线切割等其中至少一种加工法成型。该齿颚维持装置大致上包括一个套筒1、一个第一螺杆2、一个第二螺杆3及两个推齿件4,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分别螺合于该套筒1内,该两个推齿件4分别裸露于该套筒1外,并各结合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

该套筒1的内部呈中空,该套筒1具有轴向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设有一个第一螺孔11,该第一螺孔11供该第一螺杆2螺合,另一端则设有一个第二螺孔12,该第二螺孔12供该第二螺杆3螺合,转动该套筒1可控制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同步往相靠近或相远离的方向移动。本发明不限制该套筒1的外形,其中可借助将该套筒1的外形设为非光滑的圆筒状,减少控制该套筒1旋转时产生滑脱的情况;例如但不限制地,本实施例可选择将该套筒1的中间部位设为简单又易加工成型的六角柱状。

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一螺孔11与该第二螺孔12的螺旋方向相反。也即,该第一螺孔11具有左旋内螺纹时,该第二螺孔12则具有右旋内螺纹;而该第一螺孔11具有右旋内螺纹时,该第二螺孔12则具有左旋内螺纹。另外地,该第一螺孔11与该第二螺孔12的中心较佳设为共轴;该第一螺孔11与该第二螺孔12的螺距可设为相同,使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可保持相同的移动速度与距离。

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除了螺旋方向相反之外,其他部位的外形结构可依使用需求设为相同或不同,本实施例选择将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除了螺旋方向以外的其他部位设为相同的外形结构,使该第一螺杆2与该第二螺杆3在加工螺纹前并不需要分类,以便于大量且快速地制造出该第一螺杆2与该第二螺杆3的半成品,有助提升制造便利性。

详言之,该第一螺杆2具有一个第一螺纹部21及一个第一组装部22,该第一螺杆2由该第一螺纹部21螺合于该第一螺孔11,并使该第一组装部22维持裸露在该套筒1外,以便组装连接其中一个推齿件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组装部22可设于该第一螺杆2的其中一个轴向端部,该第一螺杆2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则形成一个第一止部23,该第一止部23的端面可设为平面形态,该第一螺纹部21位于该第一螺杆2的该第一组装部22与该第一止部23之间。

同样地,该第二螺杆3具有一个第二螺纹部31及一个第二组装部32,该第二螺杆3由该第二螺纹部31螺合于该第二螺孔12,并使该第二组装部32维持裸露在该套筒1外,以便组装连接另一个推齿件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组装部32可设于该第二螺杆3的其中一个轴向端部,该第二螺杆3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则形成一个第二止部33,该第二止部33的端面可设为平面形态,该第二螺纹部31位于该第二螺杆3的该第二组装部32与该第二止部33之间。

因此,朝一个方向转动该套筒1时,可控制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同步往相靠近的方向移动;当该第一螺杆2与该第二螺杆3最相靠近时(如图2所示状态),可以由该第一螺杆2的第一止部23与该第二螺杆3的第二止部33稳固地相抵接,使操作者得到停止转动该套筒1的手感,且可避免该第一螺杆2与该第二螺杆3变形错位。相对地,朝另一个方向转动该套筒1时,则可控制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同步往相远离的方向移动,借以由两端的推齿件4对所连接的牙齿施予外推的力(容后详述)。

请参照图1、图3,该推齿件4具有一个套齿环41,以由该套齿环41环套在患者口腔中欲予以外推的牙齿,并供该第一螺杆2的第一组装部22或该第二螺杆3的第二组装部32可旋转地连接。其中,该套齿环41可设为c形状而具有一个开口,使该套齿环41可弹性变形以便套入患者的牙齿及取下。或者,较佳如图3所示,依据患者的待外推齿t外形来定制化该套齿环41,使该套齿环41的径向截面符合所欲外推的牙齿外形,并将该套齿环41设为封闭的环圈状以维持预定外形,使该套齿环41的内环面可更加贴合该待外推齿t表面,以提升该待外推齿t受外推力时的均匀性,避免推力集中在牙齿的局部而伤害牙齿并造成患者疼痛感加剧。

另外地,本实施例可选择将该第一螺杆2的第一组装部22的自由端贯穿该套齿环41的环周壁,并由该套齿环41的内侧予以铆合,使该套齿环41可相对于该第一螺杆2转动,以依据患者的牙齿角度旋转该套齿环41以便顺畅套入患者牙齿。另一个推齿件4也以相同结构供该第二螺杆3的第二组装部32可旋转地连接。

请参照图3,通过前述结构,本发明的齿颚维持装置可用以矫正乱齿,使用时,由操作者将该齿颚维持装置放入患者口腔中,并转动该套筒1,将该两个推齿件4调整到相距适当的间距,并以该两个推齿件4分别套合至患者上颚左右两侧的一颗待外推齿t,即可快速地完成该齿颚维持装置的安装。完成安装后,操作者可再次微量地转动该套筒1,控制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同步往相远离的方向微量位移,以由该两个推齿件4分别对其连接的待外推齿t施予外推的力。

请参照图4,该两个待外推齿t受到推力而可逐渐地朝外移动,只要定期转动该套筒1,即可循序渐进地将该两个待外推齿t朝外推移,直至该两个待外推齿t被推回正常齿列中,甚或稍微凸出于齿列亦可。接着,只要拆除该齿颚维持装置,再搭配矫正线以拉力将各牙齿矫正定位,即可完成乱齿的矫正。

请参照图5,其是本发明齿颚维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大致上同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其主要差异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选择将第一螺杆2及第二螺杆3的其中一个设为直径较粗的管体结构,另一个则为直径较细的杆体结构,使两者相靠近时,直径较细的杆体可以穿伸入直径较粗的管体内部,以增加两者相对伸缩的空间。

例如,请参照图6,当该第一螺杆2为直径较细的杆体,该第二螺杆3为直径较粗的管体时,该第一螺杆2在其第一螺纹部21与第一止部23具有一个最大外径d1,而该第二螺杆3与该第一螺杆2的主要差异在于,该第二螺杆3的内部另设有一个穿伸槽34,该穿伸槽34在该第二止部33呈开放状,该穿伸槽34具有一个最小内径d2,且该最小内径d2大于该第一螺杆2的最大外径d1。

因此,转动该套筒1以控制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同步往相靠近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并不会在该第一螺杆2的第一止部23与该第二螺杆3的第二止部33通过同一个径向平面时被迫停止,该套筒1可继续转动,使该第一螺杆2的第一螺纹部21及第一止部23穿伸入该第二螺杆3的穿伸槽34中(如图7所示状态),借以提升该套筒1控制该第一螺杆2与该第二螺杆3相靠近或相远离的幅度,而可通用于更多不同口腔尺寸的患者。

请参照图5、图6,本实施例的第一螺杆2及第二螺杆3可分别组装连接一个推齿件5,以由一个推齿件5同时推动两颗以上的待外推齿。详言之,该推齿件5具有多个套齿环51以分别环套在患者上颚同侧欲予以外推的多个牙齿,任意两个相邻的套齿环51之间由一个连接片52连接,该第一螺杆2的第一组装部22或该第二螺杆3的第二组装部32可旋转地连接该推齿件5的其中一个套齿环51或其中一个连接片52;较佳可旋转地连接位于该推齿件5中间位置的套齿环51或连接片52,使该推齿件5各部位的受力较为均匀。

本实施例以该推齿件5设有两个套齿环51为例进行以下说明,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推齿件5设有两个套齿环51,故该连接片52的数量为一个,该连接片52的尺寸依该两个套齿环51之间所需保留的间距而定。举例而言,请配合参照图7,本实施例设定将该两个套齿环51套合至间隔有一颗牙齿t’的两颗待外推齿t,故该连接片52的长度约略大于中间牙齿t’的宽度;若该两个套齿环51所欲套合的两颗待外推齿t相邻接,该连接片52的长度则较短;相对地,该两个套齿环51所欲套合的两颗待外推齿t相距越远,该连接片52的长度则越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且可依使用需求调整该推齿件5形态。

请参照图7,通过前述结构,使用本实施例的齿颚维持装置时,操作者可将该齿颚维持装置放入患者口腔中,并转动该套筒1,将该两个推齿件5调整到相距适当的间距,并以各推齿件5的多个套齿环51分别套合至患者上颚左右两侧的多颗待外推齿t,即可快速地完成该齿颚维持装置的安装。完成安装后,操作者可再次微量地转动该套筒1,控制该第一螺杆2及该第二螺杆3同步往相远离的方向微量位移,以由该两个推齿件5分别对其连接的待外推齿t施予外推的力,经一段时间后,即可将该多颗待外推齿t推回正常齿列中。

其中,由于本实施例患者上颚单侧具有两颗待外推齿t,且该两颗待外推齿t之间具有一颗位于正常齿列中的牙齿t’,故该推齿件5的两个套齿环51分别套合于该两颗待外推齿t,并使该两个套齿环51之间的连接片52对位于中间的牙齿t’,而该推齿件5外推该两颗待外推齿t的过程中,该连接片52并不会接触到中间的牙齿t’,故不会影响到该中间的牙齿t’。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也可组装连接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推齿件,而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螺杆及第二螺杆同样也可组装连接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推齿件。又,当患者上颚只在一侧具有待外推齿时,仍如前述将该待外推齿及与其相对的另一颗牙齿同步外推,待该待外推齿被推回正常齿列中后,再搭配矫正线以拉力将各牙齿矫正定位即可。以及,本发明的齿颚维持装置同样可适用于下颚乱齿的矫正治疗,不以前述所举例说明的上颚限制其使用部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齿颚维持装置,可简易而快速地装设在患者口腔中,且不会造成额外的伤口,可降低感染风险;该齿颚维持装置可以从牙齿内侧朝外推动,使内凹的牙齿能逐渐被推回正常齿列中,后续再搭配矫正线以拉力矫正定位,从而达到良好的乱齿矫正的目的,并大幅缩短矫正时间,提升矫正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