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9117阅读:14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酒,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酒。



背景技术:

尿酸(uric iced,UA)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嘌呤合成与分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也相对恒定。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况下,非同日2次空腹尿酸水平增高,男性>420μmol/L(7.0mg/dl,尿酸单位换算公式:mg/dl*60=μmol/L),女性>360μmol/L(6.0mg/dl)。当嘌呤的代谢异常、体内核酸大量分解或食入高嘌呤食物时,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暂无症状、无痛风石的高尿酸血症。

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有:(1)尿酸生成过少 高嘌呤饮食、饮酒、药物、溶血、骨髓增生性疾病、横纹肌溶解等均可引起血尿酸生成增加;(2)尿酸排出减少 遗传、肥胖者、某些药物(噻嗪类利尿剂、胰岛素、青霉素、环孢素、阿司匹林等)、肾功能不全、酸中毒;(3)混合性因素 即尿酸生成增多和排出减少同时存在。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常形成共病。但是血浆尿酸水平过低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过饱和状态的尿酸钠微小结晶析出,沉积于关节、滑膜、肌腱、肾及结缔组织等处,形成痛风结实,可引发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出现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等多系统损害。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为痛风。

引起痛风发作的诱因有关节损伤、暴饮暴食、过度疲劳、受湿冷、药物、感染、创伤及手术等。

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常有家族遗传史,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主要是体内嘌呤合成过多,产生过多的尿酸,其中部分患者的尿酸排出过少。继发性痛风无家族史,多继发于肿瘤、白血病等所致核酸大量分解及肾功能减退而造成的尿酸排泄减少;或由于药物抑制肾小管的排泄能力而致尿酸的排除不畅,体内尿酸积蓄过多,以女性多见。

痛风的药物治疗

治疗目标是急性发作期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在发作间歇期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复发和慢性痛风带来的多系统损害。

痛风急性发作期以控制关节炎症(红肿热痛)为目的,尽早使用抗炎药。部分痛风患者在急性时期血尿酸水平是正常的,与急性期肾脏排泄尿酸增加有关。此阶段不能使用降尿酸药物。

痛风发作间歇期及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期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并使用促进尿酸排出药或抑制尿酸生成药,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范围,预防急性期发作及防止痛风结石的形成。急性症状缓解后方可开始降尿酸治疗。降尿酸治疗目标是控制急性炎症反复发作,预防尿酸盐沉积,促进通风结石的吸收,防止慢性通风关节炎的进展。预防复发,血尿酸应长期控制在360μmol/L(6.0mg/dl)以下。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尿酸需控制在300μmol/L(6.0mg/dl)以下。降尿酸治疗的适应证有急性通风复发、慢性痛风关节炎、有痛风石、尿酸肾结石。降尿酸治疗必须终身维持。

常用的抗痛风药物有秋水仙碱、丙磺舒、苯溴马隆、别嘌醇、非布索坦、NSAIDs、糖皮质激素。其中NSAIDs和糖皮质激素是抗炎药,主要用于急性发作期。有些NSAIDs还具有镇痛作用,如对乙酰氨基酚。别嘌醇和非布索坦可抑制尿酸生成。丙磺舒和苯溴马隆可促进尿酸排泄。秋水仙碱可抑制粒细胞浸润。需要注意的是,秋水仙碱不宜长期应用;别嘌醇和丙磺舒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禁用;阿司匹林和苯溴马隆在痛风患者急性期不宜使用。

以上是现有技术对于痛风及其常用药物的认识。根据这个常识,目前西医对于痛风的治疗,采取的是急性期控制、间歇期维持治疗的原则。

在中医来看,形成痛风的原因如下: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

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痛风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

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

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

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在中药运用方面,通常由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组合而成。

如专利号为201310525973.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酒,其技术方案如下:熟地黄10~50、花椒10~50、丝瓜20~50、苦瓜10~30、刺玫果20~50、墨旱莲10~30、胡椒0.5~10、木香20~50、枸杞30~50,将上述药物加入酒中浸泡得到产品。

又如专利号为201310626555.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痛风药酒,其技术方案如下:干水蛭200~250g、百足200~300g、牛膝80~100g、黄芪50~60g、红毛鸡1500~2000g、眼镜蛇蛇身2500~3000g、眼镜蛇蛇胆8~12g、松树寄生100~200g、红花5~8g、鸡血藤80~100g、川芎50~60g、杜仲80~100g、当归100~150g、防风50~60g、羌活50~60g、麻黄45~50g、苍术50~60g、茯苓100~150g、独活50~60g、虫退15~20g、海风藤200~250g、穿破石200~250g、巴戟天50~60g、淫羊藿50~60g、枸杞子50~60g,白米酒25000g。

再如专利号为200810051350.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痛风药酒,其技术方案如下:鹿茸40~80、川乌50~80、草乌50~80、葛根80~120、毛狗80~120、牛膝80~120、枸杞子80~120、熟地黄80~120、松节60~100、寻骨风60~100、三七80~120、桂枝50~80、金银花80~120、红糖750~1250、白酒12500~17500。

不同的药材虽然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但不同的药材在性味归经上也有可能接近或者相似。并且不同地区通常习惯使用不同的药材,而且不同药物的组合时,常常能够起到功能主治互补、相互增效、相互减轻不良效果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因此在面对即使是同一患者在同一时期所患的相同疾病,不同中医所开的方子都是不同的,甚至是差别甚大。这当然不乏中医对患者所患疾病的本因判断不清的原因,但在排除这个因素后,不同中医所开的方子还是具有很大差别的。就如同前面所述的针对痛风患者的3张不同药方那样。

有些方子中还涉及一些名贵药材或者不常见的药材,如眼镜蛇、鹿茸等。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治愈痛风,并且由常规药材组成的药方成为了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酒。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酒,由中草药密封浸泡在基酒中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由以下质量份组分构成:

杜仲 80~120

枸杞子 10~30

五加皮 10~30

南蛇藤 10~30

松树叶 5~15

蒲公英 5~15

绞股蓝 1~10

黑木耳 1~5

地龙 1~5。

作为优选,所述中草药由以下质量份组分构成:

杜仲 95~105

枸杞子 20~25

五加皮 15~20

南蛇藤 15~20

松树叶 8~12

蒲公英 8~12

绞股蓝 1~5

黑木耳 2~4

地龙 1~3。

作为优选,所述酒基为38vol%以上的白酒。

作为优选,所述酒基为58vol%以下的白酒。

作为优选,所述酒基为3年陈以上白酒。

作为优选,所述酒基的用量为通风药酒总质量的80wt%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痛风药酒是将配方量的中草药倒入基酒后,密封浸泡10~30天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痛风药酒是将配方量的中草药倒入基酒后,在15℃~25℃下,密封浸泡10~15天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另一种形式的用于治疗痛风的药酒,通过以下制法得到:

(a)将中草药用乙醇浸泡提取,分离得到乙醇提取液和药渣;

(b)将药渣用沸水提取,过滤浓缩得到水提浓缩液;

(c)将乙醇提取液浓缩得到醇提浓缩液;

(d)合并水提浓缩液和醇提浓缩液;

所述中草药的配方如下:

杜仲 80~120

枸杞子 10~30

五加皮 10~30

南蛇藤 10~30

松树叶 5~15

蒲公英 5~15

绞股蓝 1~10

黑木耳 1~5

地龙 1~5。

作为优选,所述中草药配方如下:

杜仲 95~105

枸杞子 20~25

五加皮 15~20

南蛇藤 15~20

松树叶 8~12

蒲公英 8~12

绞股蓝 1~5

黑木耳 2~4

地龙 1~3。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痛风散,通过以下制法得到:

(a)将中草药用乙醇浸泡提取,分离得到乙醇提取液和药渣;

(b)将药渣用沸水提取,过滤浓缩得到水提浓缩液;

(c)将乙醇提取液浓缩得到醇提浓缩液;

(d)合并水提浓缩液和醇提浓缩液,得到混合浓缩液;

(e)将混合浓缩液喷雾干燥。

所述中草药的配方如下:

杜仲 80~120

枸杞子 10~30

五加皮 10~30

南蛇藤 10~30

松树叶 5~15

蒲公英 5~15

绞股蓝 1~10

黑木耳 1~5

地龙 1~5。

作为优选,所述中草药配方如下:

杜仲 95~105

枸杞子 20~25

五加皮 15~20

南蛇藤 15~20

松树叶 8~12

蒲公英 8~12

绞股蓝 1~5

黑木耳 2~4

地龙 1~3。

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其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枸杞,又称枸杞子、红耳坠,是茄科小灌木枸杞的成熟子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枸杞子药食同源的历史悠久,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称其为“久服轻身不老、耐寒暑”;有延衰抗老的功效。

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南蛇藤,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南蛇藤,以根、藤、叶及果入药。全年采根、藤;夏季采叶;秋季采果。晒干或鲜用。【性味】根、藤:辛,温。果:甘、苦,平。叶:苦,平。【功能主治】根、藤:祛风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果:安神镇静。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健忘。叶:解毒,散瘀。用于跌打损伤,多发性疖肿,毒蛇咬伤。

松树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松叶,名为松毛,性苦,无毒,入肝、肾、肺、脾诸经,治各脏肿毒,风寒湿疹。又说能够治疗肿疱,促进毛发再生,强健肝、肾、心、脾、肺五脏,能够充饥,延年益寿。孙思邈还创立了“复松子法、服松叶法、服松脂法”等自然养生方法。

蒲公英,【药用部位】干燥的全草。【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绞股蓝,又称:天堂草、福音草、超人参、公罗锅底、遍地生根、七叶胆、五叶参和七叶参等,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

黑木耳,味甘,性平,有小毒。主治气虚或血热所致腹泻、崩漏、尿血、齿龈疼痛、脱肛、便血等病症。具有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抗凝血;降压;抗癌;运血、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止血、涩肠、活血、强志、养容等功效。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白酒浸泡,实际是乙醇和水混合提取的工艺;采用该种混合提取工艺可将药材中的主要药效成分提取出来。使用时可弃去药渣;但人们习惯上还会保留这些药渣,这种习惯也不会带来不利影响,在售卖这类药酒时还能证明药酒的品质。

2、本发明采用的多种药材属于常规药材,廉价易得;并且本发明的配方不曾被公开,这个配方对于痛风具有显著疗效。

3、西医治疗痛风时具有诸多禁忌,比如:秋水仙碱不宜长期应用;别嘌醇和丙磺舒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禁用;阿司匹林和苯溴马隆在痛风患者急性期不宜使用。而本发明药酒的机理在于调节患者的身体,主要是固本强肾,兼具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在治疗痛风时就没有那么多的禁忌,疗效以治疗慢性和间歇期的痛风尤为显著。当然,在治疗急性痛风时,为了迅速控制症状、抑制疼痛,可与激素、NSAIDs类药物同时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1、基酒

基酒采用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陈年烧酒2.12kg,酒精含量42vol%。

2、配方

枸杞子22g、杜仲100g、蒲公英9g、南蛇藤18g、淫羊藿10g、绞股蓝3.5g、枇杷叶5g、五加皮18g、地龙2g、黑木耳2.8g、松树叶10g。

3、制备

以中秋前后平均气温在20℃~25℃为例。选取一瓦罐,冲洗干净后晾干,将上述配方量的中药放入瓦罐中,再将上述基酒倒入瓦罐内,然后用薄膜将罐口密封。浸泡12天后,即得。如气温偏高可适当缩短浸泡时间,如气温偏低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上述配方也不是绝对,可在上述配方所公开的范围内,适当增减,通常增减幅度不超过50%是为本领域公知常识。

另外,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适量的蔗糖,以调整口味。

4、使用方法

由于本药酒主要成分还是白酒,因此,在使用时建议餐后或者餐中服用,尽量避免酒精对空腹的刺激。使用时以每日两次,每次30ml为宜。如症状严重可加餐服用。另外,还可外用,擦涂于患处。

5、疗效

德清县二都沈XX,男,57岁。

吴兴区东林镇保永村陶XX,男,51岁。

吴兴区东林镇保卫村沈XX,男,58岁。

吴兴区东林镇东升村姚XX,男,51岁。

等多人,均是痛风患者。在服用本药酒后,都呈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减轻、缓和。尤其是是保卫村沈XX,由于坚持多年使用本药酒,目前已与正常人无异。

6、发明人经历

通风带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本人在年幼时就开始受到痛风的折磨,起初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脚趾关节肿胀,几天后消失。限于当时医疗水平,又加上20来岁时喜食酒类肉食。症状逐渐开始显著,嗜酒肉当夜,在脚趾跖关节处就会出现强烈的肿痛。

随着岁月流逝,年龄增长,发病频率越来越高,膝盖以下的所有关节处都先后急性发作过。期间也经常就医,中药、西药也前前后后用过不少,但总不能治愈。管住嘴,虽有效,但也不是一定的,有时候也防不胜防。正是这样的折磨,才让本人花了20余年的时间苦苦钻研。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试过了千余付药方。把一个个的药物逐渐排除,有些药物的排除并不是因为没有效果,比如雷公藤和关木通,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不符合长期使用的宗旨。在试验的过程中,虽然一边在排除药材,但另一边也在慢慢地锁定药材,比如枸杞子和杜仲。

实施例二

1、配方

枸杞子22g、杜仲100g、蒲公英9g、南蛇藤18g、淫羊藿10g、绞股蓝3.5g、枇杷叶5g、五加皮18g、地龙2g、黑木耳2.8g、松树叶10g。

2、制备

本方案与气候因素关系不大。

(a)将中草药用乙醇浸泡提取,分离得到乙醇提取液和药渣;

(b)将药渣用沸水提取,过滤浓缩得到水提浓缩液;

(c)将乙醇提取液浓缩得到醇提浓缩液;

(d)合并水提浓缩液和醇提浓缩液,得到混合浓缩液。

所述混合浓缩液即可直接食用。

上述配方也不是绝对,可在上述配方所公开的范围内,适当增减,通常增减幅度不超过50%是为本领域公知常识。

实施例三

1、配方

枸杞子22g、杜仲100g、蒲公英9g、南蛇藤18g、淫羊藿10g、绞股蓝3.5g、枇杷叶5g、五加皮18g、地龙2g、黑木耳2.8g、松树叶10g。

2、制备

本方案与气候因素关系不大。

(a)将中草药用乙醇浸泡提取,分离得到乙醇提取液和药渣;

(b)将药渣用沸水提取,过滤浓缩得到水提浓缩液;

(c)将乙醇提取液浓缩得到醇提浓缩液;

(d)合并水提浓缩液和醇提浓缩液,得到混合浓缩液;

(e)将混合浓缩液喷雾干燥,制得痛风散。

上述痛风散可按照常规散剂,冲水服用。由于几乎不含乙醇,儿童亦可服食。

上述配方也不是绝对,可在上述配方所公开的范围内,适当增减,通常增减幅度不超过50%是为本领域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