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151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有关于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的疾病救治,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鲫鱼“鳃出血”的病原体为鲤疱疹病毒II型(CyHV—II)。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对该病无效,故鳃出血病被称为“不治之症”。该病发病快、传染能力强、死亡率极高。病鱼身体发红,侧鳞以下及胸部尤为明显,鳃丝肿胀,在鳃盖张合或鱼体跳跃的过程中,血水会从鳃部流出,内脏坏死,有的病鱼鳃盖上有红斑,渔民称“美人斑”。此病毒侵染鱼鳃组织粒细胞和肾脏、脾脏的造血细胞,并导致细胞坏死,大概在26-28°左右的时候,死亡率最高,部分塘口因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此病到目前为止未有有效的控制方法。造成了养殖户的重大的经济损失,鲫鱼的养殖进入了病害的瓶颈期。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组方合理、制备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所述的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药子5~8份、白茅根6~10份、三七2~5份、知母5~8份、芦根8~12份、升麻3~6份、夏枯草10~15份、黄芩6~10份、木棉花8~12份。上述的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按所述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按原料药的总量比例1:10加水,浸泡60分钟,并按照常规方法煎煮两次,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即得组合物。所述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药液全池泼洒,泼洒量为2~3ppm。上述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原料功效解析:红药子:止血,活血,养血,止痢,收敛止痛;白茅根:具有利尿、促凝血、增加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强心、降压、保肝、抗炎、降低血中胆固醇、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作用;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有解热、镇痛、消炎和利尿作用;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升麻:有解热、降温、抗炎、镇痛、镇静、抗惊厥、增强免疫功能、护肝、解痉等作用;夏枯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有降压、抗心律失常、抗炎、免疫抑制、降血糖、抗菌、抗病毒、抗细胞毒作用;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血压、利尿、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保肝、保护肾损伤的作用;木棉花: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抗炎、保肝作用。有益效果:1、能有效的防治鲫鱼鳃出血病,降低因鲫鱼鳃出血病死亡;2、采用中草药配方的配合,不易产生抗药性;3、具有安全性高、残留少等诸多优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药子8份、白茅根8份、三七2份、知母6份、芦根12份、升麻6份、夏枯草13份、黄芩6份、木棉花10份。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药子7份、白茅根9份、三七3份、知母7份、芦根11份、升麻5份、夏枯草13份、黄芩7份、木棉花9份。实施例三:所述的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药子6份、白茅根10份、三七4份、知母8份、芦根10份、升麻5份、夏枯草12份、黄芩8份、木棉花8份。上述实例的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按所述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按原料的总量比例1:10加水,浸泡60分钟,并按照常规方法煎煮两次,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即得。所述的一种防治鲫鱼鳃出血病的组合物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组合物药液全池泼洒,泼洒量为2~3ppm。本发明的实验效果取鳃出血病鲫鱼1000尾,分成四组,分四个水池放置,每池放入病鱼250尾,池水深1.5米,控制水温25℃左右。空白组常规养护,实验组1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实验组2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实验组3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实验组的将组合物药液全池泼洒,每天一次,泼洒量为3ppm,记录10天鱼的数据如下表:空白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病鱼数250250250250存活数115224228231存活率46.0%89.6%91.2%92.4%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对鲫鱼鳃出血病有很好的疗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