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2276发布日期:2018-09-25 16:18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弱视治疗仪,具体涉及一种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镜筒组件,机壳内设置有红光光源,红光光源以及镜筒组件实现从镜筒中发出红光,黄斑区主要是视锥细胞,而视锥细胞对红色最为敏感,所以脉冲红光只刺激锥体细胞,使之兴奋,中心凹又占绝对优势,从而达到弱视眼中心注视与提高视力的目的;同时在机壳内设置有光栅机构,在机壳内设置光栅光源,机壳内能放入画片,且放入后画片位于光栅光源之间,光依次经过画片和光栅片后从机壳上的屏幕发出,光栅机构包括光栅片,每块光栅片不一样,进而同一图片经光栅片作用后看到的图像有差异,光栅片通过电机驱动,光栅治疗通过动物的视觉诱发实验得知只要在各个方位上都有反差强、光栅片更换频率的刺激才能引起视皮质大多数细胞产生活动反应。虽然,现有治疗仪的光栅机构配合画片和光栅光源达到了一定的光栅治疗效果,但是该治疗仪存在的缺点为:

1)由于仅依靠控制电机的转动时间,将光栅片更换到工作工位上,每一光栅片与相邻光栅片紧接连接,存在每一段光栅片在卷积筒上的卷积的松紧度不一致等原因,导致电机转动后不是仅一光栅片在工作工位上,而是一部分需要光栅片和一部分相邻光栅片在工作工位上,出现不是需要显现的画面;

2)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公告号为cn101156815b的具有三级视功能的弱视综合治疗仪,虽然该治疗仪实现了如何在机壳内放置画片,以实现显示图像的任意更换,但是该治疗仪需要打开机壳,容易进入灰尘等杂质,机壳内设置的均是光学元件,杂质的进入会导致成像效果大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避免了一部分需要光栅片和一部分相邻光栅片在工作工位上的现象发生,同时实现了自动卷入画片,且保证了机壳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光栅机构以及画片机构,机壳上设置有屏幕;

具体地,光栅机构包括:

光栅带,其包括至少两块光栅片以及若干块导电布胶带,每相邻两光栅片之间均连接有导电布胶带,位于两端的光栅片的未连接光栅片的边缘亦连接有导电布胶带;

主动辊,其转动地设置于机壳内,主动辊用于卷积光栅带一端;

转动驱动机构,其与主动辊相连,以驱动主动辊转动;

从动辊,其通过安装结构转动地设置于机壳内,主动辊用于卷积光栅带另一端,安装结构能使从动辊在主动辊释放光栅带时自转,也能使从动辊在受到主动辊收回光栅带而拉动光栅带时释放光栅带;

光栅检测结构,其设置于光栅片的工作工位旁,光栅检测结构始终与位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光栅带接触,光栅检测结构能感应导电布胶带;以及

控制电路,转动驱动机构以及检测机构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画片机构包括:

第一透光板;

第二透光板,第一透光板和第二透光板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第一透光板和第二透光板均与屏幕平行,机壳上开设有入口,第一透光板靠近入口的端部与入口之间有距离,第二透光板靠近入口的端部穿过入口,第二透光板的一面与入口的一侧壁紧贴;

开闭结构,其设置于入口处,以开闭第二透光板与入口侧壁之间的缝隙;

夹紧结构,其设置于第二透光板上且位于机壳外,以将画片夹紧于第二透光板上;

升降结构,其固定于机壳内且靠近入口设置;

辊筒,其转动地设置于升降结构的输出部上,辊筒的中心线与第二透光板所在平面平行且与画片的插入方向垂直;

插入电机,其设置于升降结构的输出部上,插入电机与辊筒转动连接,以驱使辊筒转动;以及

若干块画片,其置于第一透光板和第二透光板之间。

优选的是,

从动辊包括棍体,棍体为圆环结构,棍体用于卷积光栅带,棍体中心固定有圆环结构的转动筒;

安装结构包括两中心柱,两中心柱均固定在机壳内且分别位于转动筒的两端,转动筒与两中心柱之间连接有卷簧,卷簧一直处于被拉伸状态。

优选的是,

光栅检测结构有两个,两光栅检测结构分别位于工作工位的两侧;

光栅检测结构包括:固定柱,两固定柱的中心连线与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的屏幕平行,固定柱的中心线与主动辊和从动辊的中心线平行,固定柱固定在机壳上,固定柱的外围包裹有两圆弧铁环,两圆弧铁环在与光栅带的接触处有顶缝隙,两圆弧铁环在远离光栅带的接触处有底缝隙,顶缝隙用绝缘胶封闭,绝缘胶所在位置,能使牵拉于主动辊与固定柱之间或固定柱与从动辊之间的光栅带将顶缝隙全部覆盖,一圆弧铁与5v电源连接,另一圆弧铁环与控制电路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两压紧机构,两压紧机构均包括设置于固定柱上的滚轮,滚轮转动连接在挤压杆上,挤压杆穿梭于固定筒内,挤压杆靠近滚轮处设置有安装环,安装环与固定筒之间连接有压紧弹簧。

优选的是,转动驱动机构为光栅电机。

优选的是,开闭结构为电磁阀。

优选的是,升降结构包括气缸,安装架其固定于机壳内壁上,气缸固定于安装架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升降架,升降架即为升降结构的输出部。

优选的是,升降架上设置有粘胶辊,粘胶辊转动地安装于升降架上,粘胶辊与辊筒相切,粘胶辊的表面层为黏胶层,辊筒表面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是,夹紧结构包括:

定位板,其连接边与第二透光板伸出入口的端部连接,定位板的与连接边相邻的一边缘为定位边且定位边与画片的插入方向平行,定位边上连接有标位板,标位板与定位边连接的平面与画片的插入方向平行;

水平压紧板,其滑动地设置于定位板上且与标位板平行,水平压紧板能与标位板配合从水平方向将画片夹紧,水平压紧板上开设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滑动孔;

竖直导向杆,其为“n”型结构,竖直导向杆滑动地设置于滑动孔内,竖直导向杆能在竖直方向上滑动;

限位块,其设置于竖直导向杆上且位于滑动孔外;

第一限位弹簧,其设置于限位块与水平压紧板之间,第一限位弹簧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竖直压紧板与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画片的厚度;

竖直压紧板,其设置于定位板上方,竖直导向杆未伸入水平压紧板的端部与竖直压紧板的顶面连接,竖直压紧板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水平导向杆,其为“l”型结构,水平导向杆一端与水平压紧板背离标位板的面连接,水平导向杆的另一端与水平压紧板所在平面平行,且水平导向杆未连接水平压紧板的端部向下延伸;

滑动杆,在定位板上设置有导向孔,滑动杆滑动地伸入导向孔内,滑动杆位于导向孔外的端部与水平导向杆未连接水平压紧板的端部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限位弹簧,其连接于定位板侧面与水平导向杆未连接水平压紧板的端部之间,第二限位弹簧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水平压紧板与标位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画片的宽度。

优选的是,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固定于第一透光板的一端上的导向筒,导向筒内穿梭有伸缩杆,伸缩杆与画片的插入方向垂直,伸缩杆位于导向筒外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轮,导向轮位于第一透光板靠近定位板的端部旁,伸缩杆上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与导向筒之间连接有导向弹簧,当导向弹簧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导向轮到第二透光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透光板到第二透光板之间的距离。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光栅带由光栅片和导电布胶带组成,为后面光栅检测结构的检测提供了条件;

2)通过设置光栅检测结构,通过检测导电布胶带是否刚到光栅检测结构的位置,实现对光栅片是否准确地到达工作工位的检测,继而控制电路根据此检测以控制转动驱动机构稍微旋转(此控制程序为现有程序,这里不再赘述),以实现将光栅片精确地送达到工作工位,避免了一部分需要光栅片和一部分相邻光栅片在工作工位上的现象发生,继而实现显现需要的图像效果;

3)通过设置开闭结构,实现了自动开闭入口,避免了因不需要插入画片时灰尘进入到机壳内而影响屏幕上出现画面的清晰度;

4)通过设置第一透光板和第二透光板实现了为画片的卡入提供了放置空间,且为画片在滑入机壳内时提供了承载,并且不妨碍光线的透过;

5)通过设置夹紧结构,实现了对画片的预夹紧,避免放入画片时手拿开后画片自动脱离入口;

6)通过设置升降结构,实现了将画片夹紧在第二透光板上,也为卡入画片时画片能卡入第二透光板与辊筒之间提供了条件;

7)通过设置辊筒和插入电机,实现了在电机驱动下自动将画片收入至于屏幕相对的位置,方便了插入画片。

附图说明

图1为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的光栅机构以及画片机构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光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机壳的入口处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包括:机壳3以及发光源4,机壳3内设置有光栅机构1以及画片机构2,机壳3上设置有屏幕5,光栅机构1靠近屏幕5设置,发光源4远离屏幕5设置,画片机构位于发光源4与光栅机构1之间;

具体地,光栅机构1包括:

光栅带11,其包括至少两块光栅片以及若干块导电布胶带,每相邻两光栅片之间均连接有导电布胶带,位于两端的光栅片的未连接光栅片的边缘亦连接有导电布胶带;

主动辊12,其转动地设置于机壳3内,主动辊12用于卷积光栅带11一端;

转动驱动机构13,其与主动辊12相连,以驱动主动辊12转动;

从动辊14,其通过安装结构16转动地设置于机壳3内,主动辊12用于卷积光栅带11另一端,安装结构16能使从动辊14在主动辊12释放光栅带11时自转,也能使从动辊14在受到主动辊12收回光栅带11而拉动光栅带11时释放光栅带11;

光栅检测结构15,其设置于光栅片的工作工位旁,光栅检测结构15始终与位于主动辊12和从动辊14之间的光栅带11接触,光栅检测结构15能感应导电布胶带;以及

控制电路(图中未示),转动驱动机构13以及检测机构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画片机构2包括:

第一透光板21;

第二透光板22,第一透光板21和第二透光板22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第一透光板21和第二透光板22均与屏幕5平行,机壳3上开设有入口31,第一透光板21靠近入口31的端部与入口31之间有距离,第二透光板22靠近入口31的端部穿过入口31,第二透光板22的一面与入口31的一侧壁紧贴;

开闭结构23,其设置于入口31处,以开闭第二透光板22与入口31侧壁之间的缝隙;

夹紧结构24,其设置于第二透光板22上且位于机壳3外,以将画片夹紧于第二透光板22上;

升降结构25,其固定于机壳3内且靠近入口31设置;

辊筒26,其转动地设置于升降结构25的输出部上,辊筒26的中心线与第二透光板22所在平面平行且与画片的插入方向垂直;

插入电机27,其设置于升降结构25的输出部上,插入电机27与辊筒26转动连接,以驱使辊筒26转动;以及

若干块画片(图中未示),其置于第一透光板21和第二透光板22之间。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安装结构16,从动辊14包括棍体121,棍体121为圆环结构,棍体121用于卷积光栅带11,棍体121中心固定有圆环结构的转动筒122;

安装结构16包括两中心柱161,两中心柱161均固定在机壳3内且分别位于转动筒122的两端,转动筒122与两中心柱161之间连接有卷簧162,卷簧162一直处于被拉伸状态。主动辊12在转动驱动机构13的带动下转动,当主动辊12释放光栅带11时,由于卷簧162一直处于被拉绳状态,原本处于拉紧的光栅带11突然变为松动,从动辊14就会在卷簧162的带动下自动转动,实现光栅带11的卷积,使得光栅带11一直处于绷紧状态,实现光栅带11的释放传送;当主动辊12卷积放光栅带11时,光栅带11受到主动辊12的拉力,进而拉力作用于从动辊14,从动辊14就会克服卷簧162的拉力释放光栅带11,实现光栅带11的卷积传送。此安装结构16节省了从动辊14卷积和释放光栅带11的过程中电驱动结构的使用,节省了能源。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光栅检测结构15,光栅检测结构15有两个,两光栅检测结构15分别位于工作工位的两侧;

光栅检测结构15包括:固定柱151,两固定柱151的中心连线与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的屏幕5平行,固定柱151的中心线与主动辊12和从动辊14的中心线平行,固定柱151固定在机壳3上,固定柱151的外围包裹有两圆弧铁环152,两圆弧铁环152在与光栅带11的接触处有顶缝隙,两圆弧铁环152在远离光栅带11的接触处有底缝隙,顶缝隙用绝缘胶153封闭,绝缘胶153所在位置,能使牵拉于主动辊12与固定柱151之间或固定柱151与从动辊14之间的光栅带11将顶缝隙全部覆盖,一圆弧铁与5v电源连接,另一圆弧铁环152与控制电路连接。由于光栅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而导电布胶带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不会因摩擦而失去导电性能,故能够长期在光栅带11的传送中使用,当导电布胶带传送至绝缘胶153所在位置时,导电布胶带刚好将两圆弧铁环152电接通,圆弧铁环152向控制电路输入电压,以告知控制电路导电布胶带已经到位,即需要的下一光栅片到位,实现检测。

由于从动轮的转动在卷簧162带动下有一定的跳动,故设置该两压紧机构17,使得光栅片压紧在固定柱151之间,避免光栅片晃动,还包括两压紧机构17,两压紧机构17均包括设置于固定柱151上的滚轮171,滚轮171转动连接在挤压杆172上,挤压杆172穿梭于固定筒173内,挤压杆172靠近滚轮171处设置有安装环174,安装环174与固定筒173之间连接有压紧弹簧175,压紧弹簧175一直处于被压缩状态。

转动驱动机构13为光栅电机。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开闭结构23,开闭结构23为电磁阀。

为了设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升降结构25,且为插入电机27提供安装基础,升降结构25包括气缸,安装架其固定于机壳3内壁上,气缸固定于安装架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升降架,升降架即为升降结构25的输出部。

为了避免画片上有灰尘带至机壳3内,升降架上设置有粘胶辊28,粘胶辊28转动地安装于升降架上,粘胶辊28与辊筒26相切,粘胶辊28的表面层为黏胶层,辊筒26表面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以避免辊筒26在带动画片时刮花画片,同时橡胶材料对灰尘具有一定的粘附作用,能很好的将画片上的灰尘转移到粘胶辊28上,粘胶辊28及时将辊筒26上的灰尘去除,从而达到去除画片上灰尘的效果。

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画片的预夹紧,并为画片从画片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定位,避免因画片发生偏移而导致在屏幕5上的画面偏移,夹紧结构24包括:

定位板241,其连接边与第二透光板22伸出入口31的端部连接,定位板241的与连接边相邻的一边缘为定位边且定位边与画片的插入方向平行,定位边上连接有标位板240,标位板240与定位边连接的平面与画片的插入方向平行;

水平压紧板242,其滑动地设置于定位板241上且与标位板240平行,水平压紧板242能与标位板240配合从水平方向将画片夹紧,水平压紧板242上开设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滑动孔;

竖直导向杆243,其为“n”型结构,竖直导向杆243滑动地设置于滑动孔内,竖直导向杆243能在竖直方向上滑动;

限位块244,其设置于竖直导向杆243上且位于滑动孔外;

第一限位弹簧245,其设置于限位块244与水平压紧板242之间,第一限位弹簧245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竖直压紧板与定位板241之间的距离小于画片的厚度;

竖直压紧板246,其设置于定位板241上方,竖直导向杆243未伸入水平压紧板242的端部与竖直压紧板246的顶面连接,竖直压紧板246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水平导向杆247,其为“l”型结构,水平导向杆247一端与水平压紧板242背离标位板240的面连接,水平导向杆247的另一端与水平压紧板242所在平面平行,且水平导向杆247未连接水平压紧板242的端部向下延伸;

滑动杆248,在定位板241上设置有导向孔,滑动杆248滑动地伸入导向孔内,滑动杆248位于导向孔外的端部与水平导向杆247未连接水平压紧板242的端部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限位弹簧249,其连接于定位板241侧面与水平导向杆247未连接水平压紧板242的端部之间,第二限位弹簧249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水平压紧板242与标位板240之间的距离小于画片的宽度。

由于第一透光板21和第二透光板22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当画片滑动到第一透光板21靠近定位板241的端部时,容易出现画片卡滞的现象,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进行了如下设计:光栅红光弱视治疗仪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固定于第一透光板21的一端上的导向筒291,导向筒291内穿梭有伸缩杆,伸缩杆与画片的插入方向垂直,伸缩杆位于导向筒291外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轮292,导向轮292位于第一透光板21靠近定位板241的端部旁,伸缩杆上设置有连接块293,连接块293与导向筒291之间连接有导向弹簧294,当导向弹簧294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导向轮292到第二透光板2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透光板21到第二透光板22之间的距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