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全自动眼球训练仪。本发明还涉及全自动眼球训练仪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眼眶骨折是一种在外力的间接作用下造成的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眼球内陷、复视、视力下降。
随着影像诊断的进步和生物材料的发明与应用,推动了眼眶骨折整复手术的发展;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有:许多手术患者术前症状不明显,术后出现复视、眼球移位等并发症状,可能与术后眼外肌、软组织等植入物发生粘连产生瘢痕化有关;因此,眼眶骨折术后患者积极采取眼球运动训练等辅助治疗变得尤为重要,眼眶骨折术后早期规范的训练课提高眼球的运动能力,并可激发眼外肌周围功能性结蹄组织形成;可促使嵌顿变形的肌肉迅速恢复功能,消除水肿,重新建立双眼单视,提高视觉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因此,规范合理的眼球运动训练在眼眶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训练用具的不规范,训练时长的随意性,摆动频率的不固定不利于患者视觉功能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眼球训练仪,规范摆动小球高度、频率、幅度,提高眼球的运动能力,促使嵌顿变形的肌肉迅速恢复功能。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全自动眼球训练仪的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包括遥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摆动装置;所述自动摆动装置包括控制电机、连接固定装置、摆动小球,所述连接固定装置连接于所述控制电机下侧端,所述摆动小球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固定装置上;有底座位于所述自动摆动装置下方,有滚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下端,有架杆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架杆包括横向架杆、竖向架杆;所述竖向架杆下端连接于所述底座中部,有第二电动伸缩调节盒设置于所述竖向架杆上;有第一电动伸缩调节盒设置于横向架杆上,所述竖向架杆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调节盒上;所述横向架杆长度的调节范围为60~80cm,所述竖向架杆长度的调节范围为170~200cm;所述连接固定装置的旋转范围为-90~90度,所述摆动小球的摆动角度范围为-75~75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滚轮有多个;有脚刹设置于所述滚轮上。方便随时移动、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遥控器包括LED显视屏、电源开关按钮、摆动频率调节按钮、横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竖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摆动方向调节按钮、时间调节按钮、摆动开关调节按钮,所述摆动频率调节按钮的调节范围为40~60次/min。LED显视屏的遥控器可以选择眼球运动时间、摆动频率、幅度,方便患者自行仰卧设置。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全自动眼球训练仪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患者仰卧,手握遥控器,点击遥控器的电源开关按钮,并在LED显视屏上显示;
步骤2:调节遥控器的竖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横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选择患者舒适的眼部与摆动小球距离,并在LED显视屏上显示;
步骤3:点击摆动开关调节按钮,调节遥控器的摆动方向调节按钮,调节连接固定装置的旋转方向,根据患者目视方向调节摆动小球的摆动方向及摆动角度,并在LED显视屏上显示;
步骤4:调节遥控器的摆动频率调节按钮调节摆动小球的摆动频率,并在LED显视屏上显示;
步骤5: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点击时间调节按钮,调节训练时间,并在LED显视屏上显示;
步骤6:训练完毕后记录LED显视屏上显示的数据;关闭摆动开关调节按钮,调节横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竖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关闭电源开关按钮。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提高眼球的运动能力,促使嵌顿变形的肌肉迅速恢复功能;
(2)消除水肿,重新建立双目单视,提高视觉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3)辅助眼球运动,规范摆球高度、频率、幅度,根据情况设置合理的训练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
(4)滚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下端,方便本发明随时移动、固定;竖向架杆、横向架杆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高度、长度调节;自动摆动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旋转调节摆动方向;具有LED显视屏的遥控器可以选择眼球运动时间、摆动频率、幅度,方便患者自行仰卧设置;连接固定装置可满足仪器无论如何摆放,都能保证摆球在双眼上方同一水平线方向摆动;
(5)本发明造型新颖,方便移动,不需要额外固定在其他物体上,环境适应度高,除极特殊环境外都可以正常使用;调节方便,全智能遥控,不需要额外的第二人辅助调节产品,使用者独自操作即可完成整个使用过程;整体构造主要是通过多连杆配合电动绞牙调节,成本较低;
(6)本发明副作用几乎为零,目前在临床上类似本产品功能的治疗手段中,有使用电子光源来进行的,对于使用者来说长时间使用会带来诸如电子辐射、视疲劳、干眼等副作用,而使用本发明则不会有上述的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全自动眼球训练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遥控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电动伸缩调节盒,2-第二电动伸缩调节盒,3-横向架杆,4-竖向架杆,5-控制电机,6-摆动小球,7-底座,8-滚轮,9-连接固定装置,10-遥控器,10.1-LED显视屏,10.2-电源开关按钮,10.3-摆动频率调节按钮,10.4-横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10.5-竖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10.6-摆动方向调节按钮,10.7-时间调节按钮,10.8-摆动开关调节按钮,11-自动摆动装置,12-架杆,13-脚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包括遥控器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摆动装置11;所述自动摆动装置11包括控制电机5、连接固定装置9、摆动小球6,所述连接固定装置9连接于所述控制电机5下侧端,所述摆动小球6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连接固定装置9上;有底座7位于所述自动摆动装置11下方,有滚轮8设置于所述底座7下端,有架杆12位于所述底座7上,所述架杆12包括横向架杆3、竖向架杆4;所述竖向架杆4下端连接于所述底座7中部,有第二电动伸缩调节盒2设置于所述竖向架杆4上;有第一电动伸缩调节盒1设置于横向架杆3上,所述竖向架杆4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调节盒1上(如图1所示);所述横向架杆3长度的调节范围为60~80cm,所述竖向架杆4长度的调节范围为170~200cm;所述连接固定装置9的旋转范围为-90~90度,所述摆动小球6的摆动角度范围为-75~75度。所述滚轮8有多个;有脚刹13设置于所述滚轮8上。遥控器10包括LED显视屏10.1、电源开关按钮10.2、摆动频率调节按钮10.3、横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10.4、竖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10.5、摆动方向调节按钮10.6、时间调节按钮10.7、摆动开关调节按钮10.8(如图2所示),所述摆动频率调节按钮10.3的调节范围为40~60次/min。
参阅附图可知:所述的全自动眼球训练仪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患者仰卧,手握遥控器10,点击遥控器10的电源开关按钮10.2,并在LED显视屏10.1上显示;
步骤2:调节遥控器10的竖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10.5、横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10.4选择患者舒适的眼部与摆动小球6距离,并在LED显视屏10.1上显示;
步骤3:点击摆动开关调节按钮10.8,调节遥控器10的摆动方向调节按钮10.6,调节连接固定装置9的旋转方向,根据患者目视方向调节摆动小球6的摆动方向及摆动角度,并在LED显视屏10.1上显示;
步骤4:调节遥控器10的摆动频率调节按钮10.3调节摆动小球6的摆动频率,并在LED显视屏10.1上显示;
步骤5: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点击时间调节按钮10.7,调节训练时间,并在LED显视屏10.1上显示;
步骤6:训练完毕后记录LED显视屏10.1上显示的数据;关闭摆动开关调节按钮10.8,调节横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10.4、竖向架杆伸缩调节按钮10.5,关闭电源开关按钮10.2。
下面通过对比试验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及其使用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在视觉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比较。
选取眼眶骨折,眼球内陷大于或等于3mm,有不同程度的复视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100例,将100例复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其中第一组50人,第二组50人;
选取眼眶骨折,眼球内陷大于或等于3mm,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症状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100例,将100例眼球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其中第一组50人,第二组50人。
复视:分级:0级:无复视;Ⅰ级:仅周边视野复视;Ⅱ级:除正前方及阅读位,均复视;Ⅲ级:正前方及阅读位复视;对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达到0级者为临床痊愈,较原来级别降低者为有效。
眼球运动功能:通过主动收缩、被动牵拉、角膜映光试验测定患者眼外肌运动功能,将眼球运动障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0级(临床痊愈):无障碍;Ⅰ级:眼球向一个或多个方向极限运动受限;Ⅱ级:眼球不固定,运动明显受限;Ⅲ级:眼球固定,无法运动;对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达到0级者为临床痊愈,较原来级别降低者为有效。
第一组(对照组):对复视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
第二组(实验组):对复视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及其使用方法护理;
第一组(对照组):对眼球运动障碍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
第二组(实验组):对眼球运动障碍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及其使用方法护理。
患者术后3个月复视情况:(1)有显效:0级:无复视;(2)有效:Ⅰ级:仅周边视野复视;Ⅱ级:除正前方及阅读位,均复视;或较原来级别降低者;(3)无效:Ⅲ级:正前方及阅读位复视。
患者术后3个月眼球运动功能情况:(1)有显效:0级(临床痊愈):无障碍;(2)有效:Ⅰ级:眼球向一个或多个方向极限运动受限、Ⅱ级:眼球不固定,运动明显受限;或较原来级别降低者;(3)无效:Ⅲ级:眼球固定,无法运动。
复视患者术后3个月复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术后3个月复视情况
眼球运动障碍患者术后3个月眼球运动功能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术后3个月眼球运动功能情况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及其使用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较(在视觉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比较):复视患者术后3个月复视情况第二组(实验组)有显效人数明显多于第一组(对照组)、且无效人数明显少于第一组(对照组);眼球运动障碍患者术后3个月眼球运动功能情况第二组(实验组)有显效人数明显多于第一组(对照组)、且无效人数明显少于第一组(对照组)。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