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外用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37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皮肤外用制剂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皮肤外用剂。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的最外面的一层结构,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器官。既是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又是效应器,冷、热、疼、情绪变化等机械和化学性刺激都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舒张、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人们常说皮肤疾病反映内脏和血液系统的变化不无道理。

皮肤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湿疹、皮炎、皮肤感染等现象,现有的皮肤药膏,在涂抹患处后,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出现患处发炎、化脓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皮肤外用剂,使用方便,治疗效果明显,主要适用治疗湿疹、皮炎、褥疮、皮肤感染、带状疱疹等皮肤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肤外用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柏8~15g、大黄10~15g、五倍子8~18g、青代8~16g、冰片0.5~2g、炉甘石15~25g、黄连10~16g、明矾3~8g。

进一步,所述一种皮肤外用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柏8g、大黄10g、五倍子8g、青代8g、冰片0.5g、炉甘石15g、黄连10g、明矾3g。

进一步,所述一种皮肤外用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柏15g、大黄15g、五倍子18g、青代16g、冰片2g、炉甘石25g、黄连16g、明矾8g。

进一步,所述一种皮肤外用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柏10g、大黄12g、五倍子10g、青代10g、冰片1g、炉甘石20g、黄连12g、明矾5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方便,治疗效果明显,主要适用治疗湿疹、皮炎、褥疮、皮肤感染、带状疱疹等皮肤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皮肤外用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柏8g、大黄10g、五倍子8g、青代8g、冰片0.5g、炉甘石15g、黄连10g、明矾3g。

制备方法是:先将黄柏8g、大黄10g、五倍子8g、黄连10g用水熬制成液体,然后将青代8g、冰片0.5g、炉甘石15g、明矾3g磨成粉末,最后将粉末放到用水熬制成的液体中即可制得皮肤外用剂。

实施例2:

一种皮肤外用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柏15g、大黄15g、五倍子18g、青代16g、冰片2g、炉甘石25g、黄连16g、明矾8g。

制备方法是:先将黄柏15g、大黄15g、五倍子18g、黄连16g用水熬制成液体,然后将青代16g、冰片2g、炉甘石25g、明矾8g磨成粉末,最后将粉末放到用水熬制成的液体中即可制得皮肤外用剂。

实施例3:

一种皮肤外用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柏10g、大黄12g、五倍子10g、青代10g、冰片1g、炉甘石20g、黄连12g、明矾5g。

制备方法是:先将黄柏10g、大黄12g、五倍子10g、黄连12g用水熬制成液体,然后将青代10g、冰片1g、炉甘石20g、明矾5g磨成粉末,最后将粉末放到用水熬制成的液体中即可制得皮肤外用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