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膏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1529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膏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胃黏膜癌肿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在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之为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所以临床上常把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或胃癌前期病变,伴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大肠型化生则称之为真正的胃癌癌前病变。

目前,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方面,西医多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改善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等针对其病因的治疗方法,或内镜下微创治疗,但缺乏疗效肯定的治疗药物及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药虽疗效显著,但口服中药(或免煎颗粒)均或多或少存在携带不便、煎煮冲服麻烦、药剂难喝、质量难控、费用难控、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而且有确切疗效的口服中成药少之又少。因此,寻求一个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膏剂,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28~32g,半枝莲16~20g,薏苡仁28~32g,醋三棱5~8g,白芷8~10g,山奈5~8g,山慈菇5~8g,红景天10~15g,肉桂2~4g,冰片2~4g。

优选的,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黄芪30g,半枝莲18g,薏苡仁30g,醋三棱6g,白芷9g,山奈6g,山慈菇6g,红景天12g,肉桂6g,冰片3g。

所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黄芪、半枝莲和红景天,加8倍量(重量倍数,下同)的50%乙醇溶液(体积百分数,下同),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所述稠膏,含水量为15%~20%,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此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取薏苡仁、白芷和山慈菇,加8倍量的8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

取醋三棱和山奈,粉碎成粗颗粒,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提取、收集挥发油(按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提取,为常规方法),提取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05,冷却至室温,加乙醇或乙醇溶液使含醇量至70%,4℃冷藏24h,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加入前述收集的挥发油,混匀,得稠膏,备用;

取肉桂,粉碎成细粉(120目),得肉桂粉末;

取冰片,加少量乙醇研磨溶解,加入肉桂粉末,混匀,加入上述得到的三种稠膏(含挥发油),混匀,得药物提取物,备用;

(2)将上述得到的药物提取物加入基质,制成凝胶贴膏剂(巴布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取去离子水(70份),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少许(0.001~0.003份)和Tween-80(0.01~0.03份),混匀,低速搅拌(60~90转/分钟),加入卡波姆-940树脂(2份),中速搅拌(200~400转/分钟),分3~5批加入卡波姆-941树脂(15份),低速搅拌2小时至均匀,倒入捏合机,调节温度为50℃,搅拌2小时,抽真空,搅拌均匀,静置,得空白基质;

低速搅拌空白基质,调节pH值至5~7(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调节),同时缓慢加入甘油(加入量为空白基质体积的15%~23%,优选22.67%),混匀,得含甘油的空白基质;

将药物提取物混悬于3倍体积的95%乙醇溶液中,在低速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到上述含甘油的空白基质中(加入后,药物提取物占总重量的1%~5%),搅拌分散均匀,趁热涂布在无纺布上,冷至室温切割成块即可。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以脾胃虚损、气阴两虚为本,气血郁滞、湿热蕴结为标。病变部位在胃,病理以脾肾虚损为中心。据此,本发明确立了健脾益肾、行气化瘀、清热化湿、散结解毒的治法。方选黄芪善补脾胃之气,生肌养血。半枝莲善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并能抗癌止痛。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解毒散结。白芷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醋三棱行气化瘀,行气止痛,消积。山奈行气温中,止痛。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红景天补气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冰片清热解毒、防腐生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益气生肌、行气化瘀、清热化湿、解毒散结之功。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膏剂,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疗时,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贴敷中脘、足三里、脾腧、胃腧穴),使药物通过直接皮下吸收和间接刺激激发穴位经气的途径而发挥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胃粘膜病变及病理,能有效改善胃脘疼痛、胃脘痞满、纳呆乏力、嘈杂嗳气等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发明的膏剂,在改善患者胃粘膜病变及病理,缓解胃脘疼痛、胃脘痞满、嘈杂嗳气等方面优于芪莲舒痞颗粒,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综合疗效方面,以及改善患者胃粘膜病变及病理,缓解胃脘疼痛、胃脘痞满、嘈杂嗳气等方面优于胃复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制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膏剂

组方为:黄芪30g,半枝莲18g,薏苡仁30g,醋三棱6g,白芷9g,山奈6g,山慈菇6g,红景天12g,肉桂6g,冰片3g。

步骤如下:

(1)取黄芪、半枝莲和红景天,加8倍量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

取薏苡仁、白芷和山慈菇,加8倍量的8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

取醋三棱和山奈,粉碎成粗颗粒,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提取、收集挥发油,提取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05,冷却至室温,加乙醇或乙醇溶液使含醇量至70%,4℃冷藏24h,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加入前述收集的挥发油,混匀,得稠膏,备用;

取肉桂,粉碎成细粉(120目),得肉桂粉末;

取冰片,加少量乙醇研磨溶解,加入肉桂粉末,混匀,加入上述得到的三种稠膏(含挥发油),混匀,得药物提取物,备用;

(2)将上述得到的药物提取物加入基质,制成凝胶贴膏剂(巴布剂):取去离子水70份,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02份和Tween-80 0.012份,混匀,低速搅拌(80转/分钟),加入卡波姆-940树脂2份,中速搅拌(300转/分钟),分4批加入卡波姆-941树脂15份,低速搅拌2小时至均匀,倒入捏合机,调节温度为50℃,搅拌2小时,抽真空,搅拌均匀,静置,得空白基质;

低速搅拌空白基质,调节pH值至6(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调节),同时缓慢加入甘油(加入量为空白基质体积的22.67%),混匀,得含甘油的空白基质;

将药物提取物混悬于3倍体积的95%乙醇溶液中,在低速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到上述含甘油的空白基质中(加入后,药物提取物占总重量的3%),搅拌分散均匀,趁热涂布在无纺布上,冷至室温切割成块即可。

实施例2制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膏剂

组方为:黄芪28g,半枝莲20g,薏苡仁28g,醋三棱8g,白芷8g,山奈8g,山慈菇5g,红景天15g,肉桂2g,冰片4g。

步骤如下:

(1)取黄芪、半枝莲和红景天,加8倍量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

取薏苡仁、白芷和山慈菇,加8倍量的8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

取醋三棱和山奈,粉碎成粗颗粒,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提取、收集挥发油,提取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05,冷却至室温,加乙醇或乙醇溶液使含醇量至70%,4℃冷藏24h,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加入前述收集的挥发油,混匀,得稠膏,备用;

取肉桂,粉碎成细粉(120目),得肉桂粉末;

取冰片,加少量乙醇研磨溶解,加入肉桂粉末,混匀,加入上述得到的三种稠膏(含挥发油),混匀,得药物提取物,备用;

(2)将上述得到的药物提取物加入基质,制成凝胶贴膏剂(巴布剂):取去离子水70份,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01份和Tween-80 0.03份,混匀,低速搅拌(60转/分钟),加入卡波姆-940树脂2份,中速搅拌(200转/分钟),分5批加入卡波姆-941树脂15份,低速搅拌2小时至均匀,倒入捏合机,调节温度为50℃,搅拌2小时,抽真空,搅拌均匀,静置,得空白基质;

低速搅拌空白基质,调节pH值至5(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调节),同时缓慢加入甘油(加入量为空白基质体积的15%),混匀,得含甘油的空白基质;

将药物提取物混悬于3倍体积的95%乙醇溶液中,在低速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到上述含甘油的空白基质中(加入后,药物提取物占总重量的1%),搅拌分散均匀,趁热涂布在无纺布上,冷至室温切割成块即可。

实施例3制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膏剂

组方为:黄芪32g,半枝莲16g,薏苡仁32g,醋三棱5g,白芷10g,山奈5g,山慈菇8g,红景天10g,肉桂4g,冰片2g。

步骤如下:

(1)取黄芪、半枝莲和红景天,加8倍量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

取薏苡仁、白芷和山慈菇,加8倍量的8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

取醋三棱和山奈,粉碎成粗颗粒,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提取、收集挥发油,提取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05,冷却至室温,加乙醇或乙醇溶液使含醇量至70%,4℃冷藏24h,过滤,滤液50~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加入前述收集的挥发油,混匀,得稠膏,备用;

取肉桂,粉碎成细粉(120目),得肉桂粉末;

取冰片,加少量乙醇研磨溶解,加入肉桂粉末,混匀,加入上述得到的三种稠膏(含挥发油),混匀,得药物提取物,备用;

(2)将上述得到的药物提取物加入基质,制成凝胶贴膏剂(巴布剂):取去离子水70份,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03份和Tween-80 0.01份,混匀,低速搅拌(90转/分钟),加入卡波姆-940树脂2份,中速搅拌(400转/分钟),分3批加入卡波姆-941树脂15份,低速搅拌2小时至均匀,倒入捏合机,调节温度为50℃,搅拌2小时,抽真空,搅拌均匀,静置,得空白基质;

低速搅拌空白基质,调节pH值至7(缓慢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调节),同时缓慢加入甘油(加入量为空白基质体积的23%),混匀,得含甘油的空白基质;

将药物提取物混悬于3倍体积的95%乙醇溶液中,在低速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到上述含甘油的空白基质中(加入后,药物提取物占总重量的5%),搅拌分散均匀,趁热涂布在无纺布上,冷至室温切割成块即可。

临床研究资料

本发明的发明人所在课题组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芪莲舒痞颗粒逆转CAG癌前病变的机理研究”(NO:30973826)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及药效学评价关键技术”(NO:2009ZX09502-015)(均已结题)研究表明本发明的组方是能从多环节、多靶点阻断和逆转CAG癌前病变的有效方剂。“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本发明对“芪莲舒痞方”进行工艺、质量、稳定性等研究,研制成“芪莲膏”,以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学说以及腧穴的生理功能为理论依据,创新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发挥特效内服药物的外用法治疗CAG癌前病变。特将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及2006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1.2纳入标准①符合CAG诊断标准;②所有病例纳入试验前均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③病理检查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④年龄18~65岁;⑤患者自愿参加本课题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合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怀疑恶变者;③合并有心、脑、肝、肾、肺和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过敏体质或对两种以上药物及对研究药中已知成分过敏者。

1.4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消化内科门诊CAG癌前病变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芪莲膏组、芪莲舒痞颗粒组和胃复春组,每组各40例。芪莲膏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51.60±7.24)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4.35±4.58)年。芪莲舒痞颗粒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9.23±6.77)岁,病程5个月~15年,平均(4.18±5.54)年。胃复春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50.91±7.98)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4.56±5.02)年。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

芪莲膏组:予芪莲膏(本发明的膏剂,实施例1制备)穴位贴敷(每贴药量相当于生药20g),贴敷中脘、足三里、脾腧、胃腧穴。每2天换1次膏药,每贴敷6天,停用1天。

芪莲舒痞颗粒组:予芪莲舒痞颗粒(黄芪24g、半枝莲12g、女贞子9g、莪术6g、薏苡仁24g组成),每包颗粒相当于生药10g(潍坊市人民医院制药厂生产)。用法:每次10g,每日3次,温水冲服。

胃复春组:予胃复春片口服,规格:0.359g×60片/瓶,国药准字Z33020146,由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片,每日3次。

各组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

2.2观察指标及方法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并进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进行疗效评定。病理指标分度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标准:①炎症:轻度:炎症细胞浸润位于胃小凹底部以上。中度:炎症细胞浸润深达腺体固有膜。重度:炎症细胞浸润深达黏膜肌层。②萎缩:轻度:固有腺体萎缩减少1/3以内。中度:固有腺体萎缩减少1/3~2/3。重度:固有腺体萎缩减少2/3以上。③肠上皮化生:轻度:肠化表面上皮或/和腺体占黏膜全长的1/3以下。中度:肠化表面上皮或/和腺体占黏膜全长的1/3~2/3。重度:肠化表面上皮或/和腺体占黏膜全长的2/3以上。④异型增生:轻度:细胞核稍大,深染,呈圆形、卵圆形或柱状,排列较密集,位于细胞基底。如为胃型,上皮细胞呈柱状,黏液分泌减少;如为肠型,杯状细胞减少,少见潘氏细胞。腺管轻度增生,管腔稍不规则,排列稍紊乱和疏密不匀。中度:细胞异型性较明显。细胞核增大,卵圆或杆状,大小不一,浓染密集,排列较乱,参差不齐,呈假复层结构,核分裂较多。上皮细胞呈柱状,黏液分泌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少见,不见潘氏细胞。腺管排列较密集,有分支迂曲,管腔结构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重度:细胞异型性非常明显,有时与高分化黏膜内皮癌难以区分。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肠型),不见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或呈立方形、不定型(胃型),黏液分泌功能消失。细胞核明显增大,大小、形状不一,排列紊乱,参差不齐,核/胞比例增大,浓染或疏松网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常见。腺管结构明显紊乱,形状大小和排列极不规则,常见出芽、分支、乳头、共壁及背靠背现象。

2.3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④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2.4胃镜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①治愈: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②显效: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③有效:胃镜复查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④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2.5中医疗效指标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主症:胃脘疼痛、胃脘痞满;次症:纳呆乏力、嘈杂嗳气。主症根据病情无、轻、中、重分别记0分、2分、4分、6分,次症根据病情无、轻、中、重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比较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2.6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达,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各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芪莲膏组与胃复春组比较,痊愈、显效、有效情况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芪莲膏组痊愈、显效、有效患者多于芪莲舒痞颗粒组,但是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各组综合疗效比较

注:与芪莲膏组比较,*P<0.05,**P<0.01。

3.2各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

芪莲膏组治愈、显效、有效患者多于芪莲舒痞颗粒组(P<0.05)和胃复春组(P<0.01).芪莲膏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各组胃镜疗效比较

注:与芪莲膏组比较,*P<0.05,**P<0.01。

3.3各组患者病理变化比较

治疗前,各组在病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芪莲膏组和芪莲舒痞颗粒组,治疗后在粘膜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异型增生无明显改善(P>0.05);胃复春组治疗后炎症、萎缩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无明显改善(P>0.05)。

炎症方面,治疗后芪莲膏组病情改善优于芪莲舒痞颗粒组(P<0.05)和胃复春组(P<0.01);萎缩方面,治疗后芪莲膏组病情改善优于芪莲舒痞颗粒组(P<0.05)和胃复春组(P<0.01);肠上皮化生方面,治疗后芪莲膏组病情改善优于胃复春组(P<0.05),与芪莲舒痞颗粒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型增生方面,各组治疗后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各组病理变化比较(例)

3.4各组患者症状改善比较

3.4.1胃脘疼痛积分比较

芪莲膏组治疗后胃脘疼痛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芪莲膏组胃脘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各组胃脘疼痛积分比较

注:与芪莲膏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3.4.2胃脘痞满积分比较

芪莲膏组治疗后胃脘痞满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芪莲膏组改善胃脘痞满症状优于其他两组,与芪莲舒痞颗粒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胃复春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5。

表5各组胃脘痞满积分比较

注:与芪莲膏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3.4.3纳呆乏力积分比较

各组治疗后纳呆乏力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纳呆乏力改善情况方面,各组治疗后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6。

表6各组纳呆乏力积分比较

注:与芪莲膏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3.4.4嘈杂嗳气积分比较

各组治疗后嘈杂嗳气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芪莲膏组改善嘈杂嗳气症状优于芪莲舒痞颗粒组和胃复春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7。

表7各组嘈杂嗳气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与试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3.5安全性评价

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均较好。

4讨论

芪莲膏方选:黄芪30g,半枝莲18g,薏苡仁30g,醋三棱6g,白芷9g,山奈6g,山慈菇6g,红景天12g,肉桂6g,冰片3g。采用现代工艺制成膏剂穴位贴敷。此配方是在原有芪莲舒痞颗粒组方的基础上,增加了原有药物黄芪、半枝莲和薏苡仁的用量,其补气生肌、凉血散瘀、利水渗湿散结之力更强;醋三棱代替了醋莪术,醋三棱和醋莪术均有行气化瘀,行气止痛,消积功效,但醋三棱破血祛瘀功效更强,醋莪术更偏于行气。将原有芪莲舒痞颗粒方去掉了女贞子,改为肉桂,女贞子补益肝肾,作用平和,而肉桂暖脾肾、补元阳、通血脉,补肾通脉力量更强,并增加白芷,山奈,山慈菇,红景天,肉桂,冰片等药物。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以脾胃虚损、气阴两虚为本,气血郁滞、湿热蕴结为标。病变部位在胃,病理以脾肾虚损为中心。据此确立健脾益肾、行气化瘀、清热化湿、散结解毒的治法。方选黄芪善补脾胃之气,生肌养血。半枝莲善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并能抗癌止痛。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解毒散结。白芷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醋三棱行气化瘀,行气止痛,消积。山奈行气温中,止痛。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红景天补气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冰片清热解毒、防腐生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益气生肌、行气化瘀、清热化湿、解毒散结之功。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芪莲膏”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综合疗效,改善患者胃粘膜病变及病理,能有效改善胃脘疼痛、胃脘痞满、纳呆乏力、嘈杂嗳气等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芪莲膏”在改善患者胃粘膜病变及病理,缓解胃脘疼痛、胃脘痞满、嘈杂嗳气等方面优于芪莲舒痞颗粒,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芪莲膏”在综合疗效方面,以及改善患者胃粘膜病变及病理,缓解胃脘疼痛、胃脘痞满、嘈杂嗳气等方面优于胃复春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本发明对原有“芪莲舒痞颗粒”进行药物的临床效果的优选,并对工艺、质量、稳定性等研究,研制成“芪莲膏”,以中医整体观念、经络学说以及腧穴的生理功能为理论依据,采用贴敷中脘、足三里、脾腧、胃腧穴的方法,使药物通过直接皮下吸收和间接刺激激发穴位经气的途径而发挥治疗作用。不仅作用直接,而且价廉药简、无创无痛。

本发明采用穴位贴敷的外治法,选取协同增效的俞募配穴,“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治疗胃癌前病变,不仅作用直接、疗效明确,而且简便易行、价廉药简、无创无痛,充分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的优势。此外,精选高效中药并缜密组方配伍,进行系列研究,形成工艺合理、质量可控、制剂稳定、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的现代中药外用膏剂,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经济学效益,为其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

5结论

本发明的“芪莲膏”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芪莲舒痞颗粒”及临床常用中成药胃复春,安全性良好,加之其治疗简便易行、价廉药简,为其在临床推广提供保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