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背肌筋膜炎是因外伤或慢性劳损而使背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局部微循环障碍以及纤维性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湿冷可使腰背部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性劳损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其它如经常一个姿势坐着、缺少相应的活动、久坐电脑前及病毒感染、风湿症的肌肉变态反应等都是诱因。本病发病率高,并不伤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背肌筋膜炎多采用布洛芬等止痛类药物,虽能有效缓解疼痛,但病机犹在,并不治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止痛类药物治疗背肌筋膜炎存在治标不治本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伍科学、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构皮麻10-30份,菟丝子10-20份,秦艽10-20份,海桐皮5-15份,五味子10-20份,寄马桩10-20份,穿破石10-20份,土鳖虫5-15份,桑寄生10-20份,薏苡仁10-20份,牡丹皮5-15份,黄柏10-20份,伸筋草10-20份,桔梗10-20份,防风5-15份,党参10-20份,元宝草10-20份,木香5-15份,钻地风10-20份,穿山甲10-20份,鹿衔草10-20份,乳香5-15份,吊干麻10-20份,葛根10-20份,甘草5-1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构皮麻20份,菟丝子15份,秦艽15份,海桐皮10份,五味子15份,寄马桩15份,穿破石15份,土鳖虫10份,桑寄生15份,薏苡仁15份,牡丹皮10份,黄柏15份,伸筋草15份,桔梗15份,防风10份,党参15份,元宝草15份,木香10份,钻地风15份,穿山甲15份,鹿衔草15份,乳香10份,吊干麻15份,葛根15份,甘草10份。
中医认为,背肌筋膜炎属“痹症”范畴,在外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发病。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配伍科学有舒筋养肝、滋肾固本的功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构皮麻20g,菟丝子15g,秦艽15g,海桐皮10g,五味子15g,寄马桩15g,穿破石15g,土鳖虫10g,桑寄生15g,薏苡仁15g,牡丹皮10g,黄柏15g,伸筋草15g,桔梗15g,防风10g,党参15g,元宝草15g,木香10g,钻地风15g,穿山甲15g,鹿衔草15g,乳香10g,吊干麻15g,葛根15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构皮麻10g,菟丝子20g,秦艽10g,海桐皮15g,五味子10g,寄马桩20g,穿破石10g,土鳖虫15g,桑寄生10g,薏苡仁20g,牡丹皮5g,黄柏20g,伸筋草10g,桔梗20g,防风5g,党参20g,元宝草10g,木香15g,钻地风10g,穿山甲20g,鹿衔草10g,乳香15g,吊干麻10g,葛根20g,甘草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构皮麻30g,菟丝子10g,秦艽20g,海桐皮5g,五味子20g,寄马桩10g,穿破石20g,土鳖虫5g,桑寄生20g,薏苡仁10g,牡丹皮15g,黄柏10g,伸筋草20g,桔梗10g,防风15g,党参10g,元宝草20g,木香5g,钻地风20g,穿山甲10g,鹿衔草20g,乳香5g,吊干麻20g,葛根10g,甘草15g。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中药组合物的用法用量:将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原料按照传统水煎法煎煮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一天一剂,七天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