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阴坐便灸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05588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会阴坐便灸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会阴坐便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络,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运行,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会阴坐便灸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会阴坐便灸,包括纸托和艾塔,所述艾塔的组成成分包括:艾绒6.0-8.0g、川附子0.1-0.5g、桃仁0.1-0.3g、苍术0.1-0.4g、桂枝0.1-0.3g、红花0.1-0.3g和穿山甲0.1-0.4g;

所述纸托包括纸托底和纸托壁,所述纸托底和纸托壁一体成型,所述纸托壁呈百褶状,所述纸托壁内侧与纸托底内侧之间呈150°-170°。

优选地,所述的会阴坐便灸,包括纸托和艾塔,所述艾塔的组成成分包括:艾绒7.2g、川附子0.2g、桃仁0.1g、苍术0.2g、桂枝0.1g、红花0.1g和穿山甲0.1g。

进一步,所述的艾绒为由艾叶经过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和粉尘后而得,艾绒占比90%以上。

更进一步,所述的艾叶为蕲艾中三年以上的陈艾。

上述会阴坐便灸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艾叶经过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和粉尘后得到艾绒,再将川附子、桃仁、苍术、桂枝、红花和穿山甲分别磨成粉末,取艾绒6.0-8.0g、川附子0.1-0.5g、桃仁0.1-0.3g、苍术0.1-0.4g、桂枝0.1-0.3g、红花0.1-0.3g和穿山甲0.1-0.4g混合,通过模具压制成艾塔;

(2)取可降解纸折叠成纸托,将6-10g艾塔放置在纸托上,制得会阴坐便灸。

本发明外用中药适用于疗程法使用:将艾塔点燃后放置在纸托中间,将会阴坐便灸平稳放置在座便器水面上,使其漂浮,患者坐在座便器上,控制患者会阴与艾塔的距离为10-20cm,直至艾塔燃尽,20-30min完成一次施灸治疗,按水即可将会阴坐便灸冲走。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症确定疗程。

注:通常艾灸需要接近皮肤施灸,约3-5cm,但是本发明的会阴坐便灸需要置于座便器内,患者施灸时,座便器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密闭空间,热量不易散播,为避免烫伤,需要控制患者会阴与艾塔的距离为10-20cm,效果最佳。

本发明中药所涉及的药理如下:

艾绒:补阳温经,祛寒止痛。

川附子:温肾助阳,祛寒止痛。

桃仁:活血祛瘀。

苍术:健脾益气,祛风胜湿。

桂枝: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穿山甲:活血通经,消肿散结。

本发明的会阴坐便灸主治妇科病、男性前列腺疾病、肛周疾病、痔疮等病症,具体为:

1、治疗的妇科病主要包含阳气不足、阳虚生寒、寒凝血瘀导致女性宫寒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或不孕等症状。妇科病每7天一疗程,每天灸一次,一次一个,一次20-30min。三个疗程可以减轻,六个疗程基本恢复正常。最佳疗效是在每个月的经期前一个周施灸,经期停灸,其他时间可以保健灸。另外,没有妇科病的妇女可以作为保健灸,对身体也大有益处,未病先防。

2、治疗的男性前列腺主要为年老体衰、肾阳不足、阳虚生寒产生的尿频、遗尿、小便余沥不尽、性功能弱等症状。每10天一个疗程,每天灸一次,一次一个,一次20-30min。连续施灸一个月可以减轻,连续施灸2-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作为保健养生灸对身体也大有益处,可强壮腰脊,补充阳气。

3、治疗的肛周疾病主要为气虚下陷、气滞血瘀导致的脱肛、痔疮等肛周疾病。每7天一个疗程,每天灸一次,一次一个,一次20-30min。连续灸2个疗程可以减轻,4个疗程基本恢复正常,也可以作为保健养生灸,未病先防。

本发明的益处在于:会阴穴属于人体的私密处,不便于在公众场所治疗。本发明的会阴坐便灸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环保健康,便于使用及推广。本发明的中药温阳祛湿,利用会阴穴这一特效腧穴——通过灸疗技术会阴穴给药,会阴穴是任脉、督脉、冲脉三条经络的交会穴,可以治疗三条经脉的病症。本发明在传统灸疗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中药疗法,穴位直接给药,通过座便器的便利条件,可起到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作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为几个具体病例:

病例1

赵某某,女,17岁,患者自15岁月经初潮起,每次行经期间小腹呈持续性剧痛,痛时肢冷、汗出、面色白、泛恶欲吐,小腹腰背有凉感,喜按,得暖则舒,经量少,色暗红或紫,有血块,疼痛持续1-2天,瘀块排出疼痛缓解,血量也逐渐减少,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紧滑。证属寒蕴胞宫,寒凝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治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法。

用会阴坐便灸,经期前1周灸治,来月经后停灸,灸至会阴部红润,局部有温热感为度。七天为一疗程,连续灸3个疗程后,经来腹痛缓解,血块减少,嘱继续治疗3个疗程经来腹痛消失,已无血块,经期仅感小腹微胀,病愈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病例2

张某某,男,56岁,患者自54岁开始尿频小便淋沥不尽,遇劳累后加重,伴有形寒肢冷,小腹会阴部胀痛不适,早泄遗精,头昏头晕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证属肾阳虚损,治以温补肾阳利尿通淋。

用会阴坐便灸,1天1次,灸至会阴部潮红,局部有温热感为宜,10天为1疗程,3个疗程后小便通畅,小腹会阴部胀痛减轻,形寒肢冷减轻;继续灸3个疗程后,小便基本正常,小腹会阴部胀痛消失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以后仍嘱坚持灸,随访半年未复发。

病例3

王某某,男,42岁,患者腹泻3个月,日5-6次,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神疲乏力,气短,面色萎黄,便意频作,肛门坠重脱出,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脾气下陷所致,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法。

用会阴坐便灸,一天2次灸至局部红润,有温热感为度,10天为1疗程。灸2个疗程后,腹泻日2-3次,食欲增加,腹胀肛门坠胀减轻;后继续灸2个疗程,腹泻日1-2次,食欲正常面色红润有光泽,活动有力声音洪亮,肛门复原。以后嘱其继续灸会阴部一日一次,随访半年,未复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纸托;2、纸托底;3、纸托壁;4、艾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会阴坐便灸,包括纸托和艾塔,其组成成分包括:艾绒7.2g、川附子0.2g、桃仁0.1g、苍术0.2g、桂枝0.1g、红花0.1g和穿山甲0.1g。

上述会阴坐便灸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艾叶经过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和粉尘后得到艾绒,再将川附子、桃仁、苍术、桂枝、红花和穿山甲分别磨成粉末,取艾绒7.2g、川附子0.2g、桃仁0.1g、苍术0.2g、桂枝0.1g、红花0.1g和穿山甲0.1g混合,通过模具压制成艾塔;

(2)取可降解纸折叠成纸托,将8g艾塔放置在纸托上,制得会阴坐便灸。

实施例2

一种会阴坐便灸,包括纸托和艾塔,所述艾塔的组成成分包括:艾绒6.0g、川附子0.1g、桃仁0.3g、苍术0.1g、桂枝0.3g、红花0.2g和穿山甲0.4g;

上述会阴坐便灸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艾叶经过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和粉尘后得到艾绒,再将川附子、桃仁、苍术、桂枝、红花和穿山甲分别磨成粉末,取艾绒6.0g、川附子0.1g、桃仁0.3g、苍术0.1g、桂枝0.3g、红花0.2g和穿山甲0.4g混合,通过模具压制成艾塔;

(2)取可降解纸折叠成纸托,将7.4g艾塔放置在纸托上,制得会阴坐便灸。

实施例3

一种会阴坐便灸,包括纸托和艾塔,所述艾塔的组成成分包括:艾绒8.0g、川附子0.5g、桃仁0.2g、苍术0.4g、桂枝0.2g、红花0.3g和穿山甲0.3g;

上述会阴坐便灸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艾叶经过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和粉尘后得到艾绒,再将川附子、桃仁、苍术、桂枝、红花和穿山甲分别磨成粉末,取艾绒8.0g、川附子0.5g、桃仁0.2g、苍术0.4g、桂枝0.2g、红花0.3g和穿山甲0.3g混合,通过模具压制成艾塔;

(2)取可降解纸折叠成纸托,将9.9g艾塔放置在纸托上,制得会阴坐便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