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暖箱。
背景技术:
婴儿暖箱是综合临床医学、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等各学科的先进技术于一体,为早产儿和病婴提供一个空气净化、温湿度适宜,类似于母体子宫的优良环境。它为新生儿培养、护理及治疗提供了合适的医疗设备,可以用于早产儿、病弱儿、病危儿的恒温培养、体温复苏、抢救和输液观察等,使医护人员更方便对新生儿进行观察和护理。婴儿培养箱目前已普遍应用在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儿童医院等各个医疗单位。通过对婴儿培养箱内温湿度的调节,打造一个类似于母体子宫、温湿度适宜的优良环境。
婴儿暖箱包括透明箱体和位于箱体内的床体,婴儿在暖箱内时趟在床体上,床体的头部具由向上延伸的床头板以防止婴儿头部移至床体外,存在的问题是,床体和床头板为一体的金属或硬塑性材料,床体上可通过垫软垫以给婴儿身体较为舒适的支撑,为了避免床头板碰撞婴儿头部,床头板上往往需要缠绕软布,但是缠绕软布操作较为复杂,且更换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儿暖箱,通过在床头板上套接防撞部以防止婴儿头部被碰,且防撞部与床头板之间安装快速、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婴儿暖箱,包括箱罩和位于箱罩内的床体,所述床体具有床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外设有防撞部,所述防撞部包括硬壳和软垫,所述硬壳具有与其底面连通的盲孔,所述软垫包裹在硬壳除底面外的其他部分上,所述防撞部通过盲孔套于床头板上,所述盲孔内设有与床头板卡接的卡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盲孔包括与床头板滑动配合的第一部分和位于第一部分上方与床头板顶部具有一定间隔的第二部分,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一个槽体、两个滑块和两个支柱,所述槽体下部开槽,所述槽体上部与第二部分的孔底固定连接,所述槽包括两个相对的且由上至下向外倾斜的侧壁,所述两个滑块分别与两个侧壁滑动配合,所述两个支柱分别连接在床头板的两侧并可分别向上支撑两滑块,所述防撞部向下移动时,所述槽体的侧壁相对滑块向下移动并挤压两滑块相互靠近以夹紧床头板。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的侧壁上开有T型槽,所述T型槽的延伸方向与侧壁平行,所述T型槽至少与槽体的下表面不连通,所述滑块上具有与其一体的并在T型槽内滑动的T型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滑块固定在卡接位置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块、锁板、导向柱和弹簧,所述锁块连接于滑块顶部,所述导向柱连接在槽的槽底上,所述锁板数量为两个,并沿导向柱滑动,两个锁板的相对内侧分别开有凹槽,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锁板的相对内侧连接,滑块夹紧床头板的过程中,锁块相对两锁板向上移动并克服弹簧阻力挤压两锁板向相互打开,当滑块夹紧床头板时,锁块两端卡入两锁板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包括位于上方的弧形槽和位于弧形槽下方的斜面槽。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槽的下端位于凹槽中心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婴儿暖箱,防撞部通过盲孔套于床头板外并与床头板卡接,安装方便;
2、本发明的婴儿暖箱,卡接结构能够将套于床头外的防撞部与床头板之间稳定的连接,防止因婴儿头部与软垫摩擦而导致防撞部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婴儿暖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放大视图;
图4为图2中B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4中C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
1-箱罩、2-床体、3-床头板、4-防撞部、5-卡接结构、6-锁紧机构;
41-硬壳、42-软垫、43-盲孔、51-槽体、52-滑块、53-支柱、61-锁块、62-锁板、63-导向柱、64-弹簧;
431-盲孔的第一部分、432-盲孔的第二部分、511-腿部、512-腰部、513-侧壁、514-T型槽、515-槽底、521-T型头、611-弧面部、612-斜面部、621-弧形槽、622-斜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婴儿暖箱包括箱罩1,箱罩1内的温度、湿度、氧浓度分别由保温组件、加湿组件、供氧组件进行控制。
箱罩1内具有床体2,婴儿在暖箱内仰卧在床体2上,床体2的头部具有床头板3,床头板3与婴儿脑部相对,为了防止床头板3碰撞损伤婴儿脑部,床头板3外设有防撞部4,防撞部4包括硬壳41和软垫42,软垫42包裹在硬壳41除底面外的其他部分上,硬壳41由其底面向上开有盲孔43,防撞部4通过盲孔43套于床头板3上,盲孔43内设有与床头板3卡接的卡接结构5。
婴儿置于暖箱内之前,先在床头板3上安装防撞部4:将防撞部4的盲孔43对准床头板3,防撞部4由上至下沿床头板3移动直至防撞部4将床头板3侧面全部包裹,并通过卡接结构5使防撞部4固定在使用位置。防撞部4安装到位后,可以将婴儿置于暖箱内,婴儿置于床体2上,防撞部4的软垫42与婴儿脑部相对,即便婴儿脑部触碰到软垫42,软垫42也会对婴儿脑部进行缓冲,可以避免婴儿脑部不适或受损。卡接结构5能够将套于床头外的防撞部4与床头板3之间稳定的连接,防止因婴儿头部与软垫42摩擦而导致防撞部4松动。
图2为卡接结构5及其相关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盲孔43包括与床头板3滑动配合的第一部分431和位于第一部分431上方与床头板3顶部具有一定间隔的第二部分432,盲孔43的孔底位于第二部分432上,第二部分432与床头板3的顶部之间具有空间。卡接结构5位于盲孔43的第二部分432内,卡接结构5具体包括一个槽体51、两个滑块52和两个支柱53,槽体51包括两个腿部511和将两个腿部511的顶部连接起来的腰部512,两个腿部511由腰部512的水平两端向下延伸,两个腿部511与腰部512之间构成槽510,腰部512的上表面与盲孔43的孔底固定连接,两个腿部511的相对内侧面构成槽的侧壁513,两个侧壁513由上至下向槽外倾斜,两个滑块52分别与两个侧壁513滑动配合,滑块52沿侧壁513的延伸方向移动。两个支柱53分别连接在床头板3的两侧并位于两个滑块52的下方。
卡接结构5的原理是:防撞部4沿着床头板3向下移动,卡接结构5中两滑块52位于床头板3两侧,且两滑块52的初始距离大于床头板3的厚度,两滑块52由上至下移动防撞部4移动并逐渐移动到床头板3顶部外侧,当滑块52与支柱53接触后,滑块52无法继续向下移动,槽体51继续下移,槽体51的侧壁513与滑块52产生相对运动,即槽体51侧壁513相对滑块52向下移动,由于侧壁513倾斜,侧壁513向下移动的同时将挤压两滑块52相互靠近,两滑块52相互靠近与床头板3接触并最终夹紧床头板3,防撞部4安装到位并与床头板3稳定连接。
卡接结构5作为一个整体位于盲孔43内,结构紧凑,利用机械动力实现防撞部4与床头板3的稳定连接。
图3示出了滑块52与槽体51侧壁513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槽体51的侧壁513上开有T型槽514,T型槽514的延伸方向与侧壁513平行,T型槽514至少与槽体51腿部511的下表面不连通,滑块52上具有与其一体的并在T型槽514内滑动的T型头521。滑块52通过T型头521在T型槽514内滑动,由于T型槽514的底部封闭即与槽体51不连通,滑块52不会因沿侧壁513向下滑动而与槽体51脱离,且滑块52位于T型槽514的底部时,且两滑块52之间的距离大于床头板3的厚度。
还包括将滑块52固定在卡接位置的锁紧机构6,如图4所示,锁紧机构6包括锁块61、锁板62、导向柱63和弹簧64,锁块61连接于滑块52顶部,导向柱63水平连接在槽510的槽底515上;锁板62竖向设置,数量为两个,并沿导向柱63滑动,锁板62对称于锁块61两侧,两个锁板62的相对内侧分别开有凹槽620,锁块61的两侧轮廓与凹槽620的轮廓一致,弹簧6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锁板62的相对内侧连接。滑块52夹紧床头板3的过程中,槽体51相对滑块52向下移动,即锁块61相对两锁板62向上移动,当锁块61的上部与锁板62下部接触后,锁块61对两锁板62施加相对向外的挤压力,两锁板62克服弹簧64阻力向外移动即两锁板62相互打开,当滑块52夹紧床头板3时,锁块61两端卡入两锁板62的凹槽内,弹簧64对两锁板62有相向的拉力,在弹簧64作用下两锁板62压紧锁块61,并在凹槽620限制下,锁块61被锁紧,滑块52保持在夹紧位置,提高了防撞部4与床头板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图5示出了凹槽620与锁块61的连接示意图,凹槽620包括位于上方的弧形槽621和位于弧形槽下方的斜面槽622,同时,锁块61的两侧也具有与弧形槽相适应的弧面部611和与斜面槽622相适应的斜面部612。在安装防撞部4的过程中,即锁板62锁紧锁块61的过程中,弧面部611可以减小锁块61向上移动时向外挤压锁板62时的阻力,锁板62可以快速锁紧锁块61。在拆卸防撞部4的过程中,锁板62与防撞部4一同向上移动,斜面槽622受到斜面部612阻力较小,便于锁板62快速离开锁块61。当弧形槽621的下端623位于凹槽620中心O1的下方时,即可以保证弧形槽621对锁块61的阻力,又能保证锁块61能够快速被锁板62锁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