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旋转加压固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781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旋转加压固定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胫骨隧道外口的旋转加压固定钢板,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是一种运动医学领域暴力损伤,常见于车祸伤或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运动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口膝关节后部对骨折块进行固定,但是由于膝关节后部血管和神经分布丰富,很容易造成损伤,临床治疗中难度很大。

随着精准医疗和微创理念的推广普及,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后髁撕脱骨折,临床上所选用的治疗方法是使用不可吸收线或钢丝行套扎韧带止点连接部或撕脱骨块,即关节镜下撕脱骨折套扎固定术。手术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在胫骨外口收紧撕脱骨折块的牵拉线必须拉紧,不能有松弛现象,毫米级别的移动或松弛就会造成张力的极大降低或丧失,进而造成固定手术的失败。然而,由于膝关节腔内的狭小及后交叉韧带张力恢复时的牵拉力度,在最后固定牵拉线时做到完全拉紧是异常困难的。

目前,临床医师所使用的方法多为徒手拉紧打结法或着纽扣钢板固定,但是无论手法打结法还是纽扣钢板固定过程中如何小心和紧绷,均需有打结固定动作,此过程中线的翻转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毫米级的松弛,而这是造成术后张力丧失和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将牵拉线拉紧而不出现松弛是目前临床上困扰医生的难题,至今没有找到一种能够较好地解决打结松弛的医疗器械和方法,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旋转加压固定钢板,这种加压固定钢板可以协助医生将牵拉线拉紧,避免后交叉韧带的张力松弛,防止因后交叉韧带的张力降低造成固定手术的失败。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旋转加压固定钢板,钢板为圆形,圆形钢板的板面上有四个圆孔,四个圆孔在钢板板面上均布,四个圆孔中心与圆形钢板的圆心距离相等,其中两个圆孔的中心连线与另外两个圆孔的中心连线相垂直,钢板的一侧板面上沿着钢板边缘有一圈棘爪,多个棘爪的制动方向为环绕钢板板面圆周的同一方向。

上述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旋转加压固定钢板,所述钢板板面上的棘爪为齿形棘爪,棘爪齿的前端面与钢板板面的夹角为70-80°,棘爪齿的后端面与钢板板面的夹角为30-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圆形钢板上有成十字形交叉的四个圆孔,与胫骨侧接触的板面上有同一方向的一圈棘爪结构,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套扎固定的两根牵拉线经胫骨隧道拉出后,穿过钢板的两个相对的圆孔,常规徒手打结法压紧,之后使用工具通过另两个圆孔向棘爪制动的相反方向旋转钢板,牵拉线即可交叉绷紧,由于棘爪具有单向旋转性,钢板无法自行回转,从而避免了后交叉韧带的张力松弛。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锁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将牵拉线拉紧,避免后交叉韧带的张力松弛,防止因后交叉韧带的张力降低造成固定手术的失败。

本发明是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旋转加压固定钢板紧固牵拉线的首创,以简单的结构解决了长期困扰医生的牵拉线不能有效拉紧的难题,满足了精准医疗和微创手术的要求,对微创手术在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可以在临床中得到有效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钢板1、圆孔2、棘爪3。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显示,本发明是一个圆形钢板1,钢板1的直径为10-12mm,厚度为1-2mm。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钢板1直径为10mm,厚度为1.5mm。

图中显示,圆形钢板1的板面上有四个圆孔2,四个圆孔2在钢板1板面上均布,四个圆孔2中心与圆形钢板1的圆心距离相等,其中两个圆孔2的中心连线与另外两个圆孔2的中心连线相垂直。两个对角的圆孔2用来穿过牵拉线,另外两个对角的圆孔2用来使用工具转动钢板1。

图中显示,钢板1的一侧板面上沿着钢板1边缘有一圈棘爪3,多个棘爪3的制动方向为环绕钢板1板面圆周的同一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也可以是顺时针方向。如果棘爪3的制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则钢板1只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果棘爪3的制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则钢板1只能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图中显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棘爪的制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图中显示,钢板1板面上的棘爪3为齿形棘爪,棘爪齿的前端面与钢板1板面的夹角为70-80°,棘爪齿的后端面与钢板1板面的夹角为30-50°。图中显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棘爪齿的前端面与钢板1板面的夹角α为70°,棘爪齿的后端面与钢板1板面的夹角β为40°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常规关节镜下探查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处情况后,胫骨导向器定位自胫骨结节内侧至骨折块远端钻取一直径5mm骨隧道,导入不可吸收缝线(fiberwire高强线)八字后扣压固定骨折块,将牵拉线从骨隧道拉出并于胫骨隧道远端使用旋转加压钢板1固定;选取钢板1的一对圆孔2穿过牵拉线,然后将钢板1压至胫骨隧道外口骨面,常规徒手打结法压紧;再使用一把小弯钳,将小弯钳的两个钳尖插入另外一对没有牵拉线通过的圆孔2,向与棘爪3制动方向(逆时针)相反的方向(顺时针)旋转钢板1,两根牵拉线产生交叉、绞紧,旋转3周左右即可绷紧牵拉线。由于棘爪3具有的单向旋转性,钢板1无法自行回转,从而避免了后交叉韧带的张力松弛。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旋转加压固定钢板,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用于对牵拉线进行拉紧。其技术方案是:钢板为圆形,圆形钢板的板面上有四个圆孔,四个圆孔在钢板板面上均布,四个圆孔中心与圆形钢板的圆心距离相等,其中两个圆孔的中心连线与另外两个圆孔的中心连线相垂直,钢板的一侧板面上沿着钢板边缘有一圈棘爪,多个棘爪的制动方向为环绕钢板板面圆周的同一方向。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锁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将牵拉线拉紧,避免后交叉韧带的张力松弛,防止因后交叉韧带的张力降低造成固定手术的失败。

技术研发人员:董江涛;许宏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4.11
技术公布日:2017.07.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