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93523阅读:9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蛇毒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眼镜蛇、银环蛇蛇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中药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医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人们经常于田地间劳作,难免会遇到一些毒蛇。毒蛇能给予人致命的是它的蛇毒,蛇毒中毒即当毒蛇咬伤人体时,其毒液由沟牙或管牙注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而引起各种不同的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最常见的蛇毒可分为四类:一是神经毒素,如金环蛇、银环蛇;二是血液循环毒素,如竹叶青蛇、尖吻蝮蛇等;三是混合毒素类,既含有神经毒素,又含有血循毒素,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等;四是细胞毒素,如海蛇等。在内陆上,常见为神经毒素、血液循环毒素、混合毒素。神经毒素会使得在伤后数小时内出现急剧的全身症状,病人兴奋不安,痛苦呻吟,全身肌肉颤抖,吐白沫,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最后卧地不起,全身抽搐,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血液循环毒素会造成被咬伤处迅速肿胀、发硬、流血不止,剧痛,皮肤呈紫黑色,常发生皮肤坏死,淋巴结肿大。经6-8小时可扩散到头部、颈部、四肢和腰背部。病犬战栗,体温升高,心动加快,呼吸困难,不能站立。鼻出血,尿血,抽搐。如果咬伤后4小时内未得到有效治疗则最后因心力衰竭或休克而死亡。中医对蛇毒的认识,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详细记载。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有效的治疗方法,即内治、外治或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检索到有关解蛇毒的专利文献,列举一些如下: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702726.x<发明名称>一种解蛇毒的中药<申请人>全椒贡菊园茶厂<地址>239500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石沛镇周岗村<发明人>马朝东<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解蛇毒的中药,按重量计,由以下组份配制而成:延龄草8-12份、南天竹5-7份、芒硝5-8份、勾藤1-2份、半枝莲12-15份、白英2-5份、人参3-6份、石斛1-3份、野菊花3-5份;本发明提供的解蛇毒的中药经过长期试验总结,对配方进行了优化,可以大大降低血循毒素蛇类咬伤的致残和致死率,尤其是竹叶青、尖吻蝮等蛇类,有效率更高。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346809.9<发明名称>一种缓解蛇毒的紧急解毒药<申请人>南京泽朗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地址>210046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甘家边108号05幢6楼<发明人>杨成东<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蛇毒的紧急解毒药,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防风10-16份、白芷8-12份、五灵脂8-16份、穿心莲12-20份、半枝莲20-40份、生姜14-22份,本发明制得的产品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消炎的作用,针对蛇咬出现的局部红肿、疼痛、组织坏死、血流不止等具有很好的疗效。3、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36469.6<发明名称>抗病毒蛇药酒<申请人>徐学兵<地址>512438广东省韶关市南雄珠玑镇塘东管理区<发明人>徐学兵<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病毒蛇药酒,包括浸泡用中药,所述浸泡用中药包括田七、杜仲、疗刀竹、七叶花、蛇胆。本发明既能治病、防病,又能解蛇毒、毒虫毒,还能杀菌消炎,促进身体防癌、抗癌、解毒、排毒、祛湿,促身壮实,无毒副作用。本发明采用的药材来源方便,制作工艺简单可行,同时本发明属于抗毒消炎保健酒,便于保存。4、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323244.x<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蛇毒的药酒<申请人>郑阳<地址>515041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珠池街道潮阳庄北区9桩b座<发明人>郑阳<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蛇毒的药酒,由以下组分和重量份组成:入土金80~85;三丫苦80~85;鸡骨香80~85;田基黄45~50;半边莲45--50;米酒800~1500:将入土金、三丫苦、鸡骨香、田基黄、半边莲磨碎,置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1个月后可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蛇毒的药酒,用于治疗蛇毒咬伤。5、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682833.0<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治疗蛇毒的中药组合物<申请人>武燕华<地址>242200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桃州镇红旗社区洪天门<发明人>武燕华<摘要>一种治疗蛇毒的中药组合物,涉及中药配方
技术领域
,由以下组分组成:北沙参、麦冬、石斛、玄参、全当归、女贞子、五味子、生甘草、太子参、茯苓、生地、陈皮。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蛇毒恢复期的中药组合物,对中蛇毒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对恢复期的患者,效果特别明显,能有效的缓解蛇毒对神经和身体的影响和刺激,并且对津液损耗、火症严重患者有良好的疗效,病人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从检索到的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上述处方中或许有疗效,功效太宽。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是所有毒蛇的蛇毒都适用于同一处方的,万一因此耽误治疗,后果很严重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对于眼镜蛇、银环蛇的蛇毒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擦对伤口进行有效修复,不留疤或后遗症;该中药制剂在制作过程中操作简便,能最大化的保留药性。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芷1~100份黄芪1~100份甘草1~100份连翘1~100份浙贝1~100份大青叶1~100份黄莲1~100份吴萸1~100份威灵仙1~100份五灵脂1~100份大黄1~100份川芎1~100份细辛1~100份蜈蚣0.5~50份。以上所述的中药制剂为水剂或粉剂。以上所述的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白芷、黄芪、甘草、大青叶、黄莲、威灵仙、大黄、川芎和细辛,去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机内的温度控制为70~80℃,烘至含水量为10%~12%,备用;(2)将连翘筛去种子及杂质,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3)将浙贝净材,再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4)将收集的五灵脂,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5)收集活的蜈蚣,净材,保存于玻璃瓶内,备用;(6)将上述步骤(1)所制得的药材进行对应各自切段或切片,再按重量份数提取各药材,混合均匀,放于玻璃瓶内;备用;(7)按重量份数往步骤(6)中所得的玻璃瓶内分别加入步骤(2)、(3)和(4)中烘干后的连翘、浙贝、五灵脂;备用;(8)按重量份数往步骤(7)中所得的玻璃瓶内加入步骤(5)的蜈蚣,再按物料重量加入2~5倍的50℃~55℃粮食酒,密封浸泡15~45天,即制得解蛇毒的中药制剂的水剂。以上所述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白芷、黄芪、甘草、连翘、浙贝、大青叶、黄莲、吴萸、威灵仙、大黄、川芎和细辛,去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机内的温度控制为70~80℃,烘至含水量为10%~12%,备用;(2)将收集的五灵脂,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3)将收集活的蜈蚣,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去除头足,备用;(4)将上述步骤(1)、(2)和(3)中所制得的药材进行对应各自切碎或粉碎,再按重量份数称取各药材,杀菌,混合均匀,再使用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装袋,每袋2g,检验,合格品入库,即得解蛇毒的中药制剂的粉剂。以上所述的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于眼镜蛇、银环蛇蛇毒的应用。以上所述的粮食酒为高粱酒、米酒、红薯酒、木薯酒等粮食所酿制的酒。针对于眼镜蛇咬伤,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方法为:(1)对伤口进行灭毒;即用生理盐水稀释高锰酸钾为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注射量可根据伤口情况进行;(2)内服本发明的水剂20~40ml,每日三次;或使用本发明的粉剂,每包粉剂用5ml的20~30℃的白酒调制,再口服,每日三次;直至中毒症状消除。或在口服的同时,可以水剂或粉剂使用白酒调制后,外擦全身。针对于银环蛇咬伤,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方法为:(1)对伤口进行灭毒;即用生理盐水稀释高锰酸钾为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注射量可根据伤口情况进行;(2)内服本发明的水剂20~40ml,每日三次;或使用本发明的粉剂,每包粉剂用5ml的白醋调制,再口服,每日三次;直至中毒症状消除。或在口服的同时,可以水剂或粉剂使用白醋调制后,外擦全身。上述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其制备原料,可以从《中国药典》和其它中药手册中查到其别名、拉丁名以及产地、用法、为了了解本发明抑止疾病的机理,现对上述各味原药的功效和药理性简述如下:(1)白芷,拉丁学名: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exfranch.etsav),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性味归经】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入肺、脾、胃经。为阳明经引经药。【功能与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2)黄芪,拉丁名: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别名有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等。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3)甘草,拉丁学名: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别名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乌拉尔甘草,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性味归经】甘,平,无毒;入脾、胃、肺经。【功能与主治】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4)连翘,拉丁名:forsythiasuspensa,别名有黄花杆、黄寿丹。是木樨科连翘属植物。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株高可达3米,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中空。叶对生,单叶或三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具齿。花冠黄色,1-3朵生于叶腋;果卵球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皮孔;果梗长0.7-1.5厘米。花期3-4月,果期7-9月。【性味归经】苦,凉;入心、肝、胆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5)浙贝,拉丁名:bulbusfritillariaethunbergii,别名有浙贝母、象贝、象贝母、大贝母;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贝母一条,所指即系本品。清《百草镜》始【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6)大青叶,拉丁名:isatisindigoticafortune,别名有蓝叶、蓝菜等。干燥叶皱编成团块状,有时破碎,呈灰绿色或黄棕色。完整的叶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4~11厘米,宽1~3厘米,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尖,基部渐狭,延成翼状,上面有时可见点状突起,下面中脉明显。叶柄长5~7厘米,腹面稍凹下。质脆易碎。气微弱,味稍苦。以叶大、无柄、色暗灰绿者为佳。主产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心,胃,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7)黄莲,拉丁名:coptischinensisfranch.,别名有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肺、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8)吴萸,英文名:medcinalevodiafruit,fruitofmedicinalevodia,别名有茶辣、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栽后3年,早熟品种7月上旬,晚熟品种8月上旬,待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未分离时采收,在露水未干前采摘整串果穗,切勿摘断果枝,晒干,用手揉搓,使果柄脱落,扬净。如遇雨天,用微火抗干。【性味归经】辛;苦;热;小毒【功能与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9)威灵仙,拉丁名:clematischinensisosbeck.,别名有大叶龙胆、大叶秦艽、西秦艽;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hexapetala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manshurica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等疾病。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贵州、四川、陕西南部、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福建、台湾、江西、浙江、江苏南部、安徽淮河以南。越南也有分布。生山坡、山谷灌丛中或沟边、路旁草丛中。【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肝经。【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10)五灵脂,拉丁名:faecestrogopterpri,别称寒雀粪,曷旦,灵脂米,灵脂米即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灵脂块是其粪便与尿液的混合物夹以少量砂石干燥凝结而成。可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既可单味炒研末,温酒送服,又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五灵脂为活血化瘀中药,《本草纲目》曰:“五灵脂”。【性味归经】甘,温。【功能与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11)大黄,拉丁名:rheumpalmatuml.,别称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牛舌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一般从粗短的根茎种植。大黄长有三角形的大叶,叶柄肥厚。花形细小,聚集成花序,颜色从绿白色到玫瑰红色。【性味归经】苦,寒。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功能与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12)川芎,拉丁名:ligusticumchuanxionghort.,别名有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生川军;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胆经。【功能与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13)细辛,拉丁名:asarumsieboldiimiq.,别名有华细辛、盆草细辛、绿须姜、独叶草、玉香丝、金盆草;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细、味辛,故得名。【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肺、肾经。【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14)蜈蚣,拉丁名:scolopendrasubspinipes,别名有天龙、百脚、吴公;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经。【功能与主治】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本发明解蛇毒的中药制剂中各成分的药理功能是: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甘草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浙贝具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吴萸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疏肝下气、燥湿助阳的功效;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五灵脂具有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的功效;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川芎具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细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蜈蚣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综合起来利用了各味药的祛风、燥湿、清热、消肿、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泻火解毒、调和诸药、解毒、散结、凉血消斑、泻火解毒、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燥湿助阳、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活血散瘀、炒炭止血、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通过内服或内服和外用涂擦的形式,使得药性从内脏或人体皮肤渗入人体的内脏吸收,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腑脏,从而消除病状,防治疾病进一步加重,达到解蛇毒功效的目的。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1、本发明为中药制剂,将各原料的中药药性充分融合,形成治疗眼镜蛇或银环蛇蛇毒的特效药;对于蛇毒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阻止蛇毒对于人体腑脏进一步的破坏,保证生命安全;能化解体内的蛇毒,使得蛇毒无残留;还有具有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凉血消斑、泻火解毒、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燥湿助阳、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活血散瘀、炒炭止血、泻下攻积、逐瘀通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通窍、温肺化饮、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从而实现标本兼治的疗效;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制作过程能最大化的保留各原料的药性,能对于蛇毒实现最大的化解作用,将蛇毒进行化解或排出体内,使得蛇毒无残留于体内,保证治疗后无后遗症,且无副作用。3、本发明能对伤口能收敛生肌,促进伤口愈合,外擦还能对伤口进行修复,不留有疤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芷1份黄芪1份甘草1份连翘1份浙贝1份大青叶1份黄莲1份吴萸1份威灵仙1份五灵脂1份大黄1份川芎1份细辛1份蜈蚣0.5份。以上所述的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白芷、黄芪、甘草、大青叶、黄莲、威灵仙、大黄、川芎和细辛,去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机内的温度控制为70~80℃,烘至含水量为10%~12%,备用;(2)将连翘筛去种子及杂质,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3)将浙贝净材,再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4)将收集的五灵脂,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5)收集活的蜈蚣,净材,保存于玻璃瓶内,备用;(6)将上述步骤(1)所制得的药材进行对应各自切段或切片,再按重量份数提取各药材,混合均匀,放于玻璃瓶内;备用;(7)按重量份数往步骤(6)中所得的玻璃瓶内分别加入步骤(2)、(3)和(4)中烘干后的连翘、浙贝、五灵脂;备用;(8)按重量份数往步骤(7)中所得的玻璃瓶内加入步骤(5)的蜈蚣,再按物料重量加入2倍的50℃粮食酒,密封浸泡15天,即制得解蛇毒的中药制剂的水剂。以上所述的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于眼镜蛇、银环蛇蛇毒的应用。实施例2: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芷50份黄芪50份甘草50份连翘50份浙贝50份大青叶50份黄莲50份吴萸50份威灵仙50份五灵脂50份大黄50份川芎50份细辛50份蜈蚣24.75份。以上所述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白芷、黄芪、甘草、连翘、浙贝、大青叶、黄莲、吴萸、威灵仙、大黄、川芎和细辛,去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机内的温度控制为70~80℃,烘至含水量为10%~12%,备用;(2)将收集的五灵脂,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3)将收集活的蜈蚣,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去除头足,备用;(4)将上述步骤(1)、(2)和(3)中所制得的药材进行对应各自切碎或粉碎,再按重量份数称取各药材,杀菌,混合均匀,再使用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装袋,每袋2g,检验,合格品入库,即得解蛇毒的中药制剂的粉剂。以上所述的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于眼镜蛇、银环蛇蛇毒的应用。实施例3: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芷100份黄芪100份甘草100份连翘100份浙贝100份大青叶100份黄莲100份吴萸100份威灵仙100份五灵脂100份大黄100份川芎100份细辛100份蜈蚣50份。以上所述的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白芷、黄芪、甘草、大青叶、黄莲、威灵仙、大黄、川芎和细辛,去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机内的温度控制为70~80℃,烘至含水量为10%~12%,备用;(2)将连翘筛去种子及杂质,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3)将浙贝净材,再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4)将收集的五灵脂,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5)收集活的蜈蚣,净材,保存于玻璃瓶内,备用;(6)将上述步骤(1)所制得的药材进行对应各自切段或切片,再按重量份数提取各药材,混合均匀,放于玻璃瓶内;备用;(7)按重量份数往步骤(6)中所得的玻璃瓶内分别加入步骤(2)、(3)和(4)中烘干后的连翘、浙贝、五灵脂;备用;(8)按重量份数往步骤(7)中所得的玻璃瓶内加入步骤(5)的蜈蚣,再按物料重量加入3倍的52℃粮食酒,密封浸泡30天,即制得解蛇毒的中药制剂的水剂。以上所述的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于眼镜蛇、银环蛇蛇毒的应用。实施例4: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芷52份黄芪48份甘草48份连翘51份浙贝52份大青叶55份黄莲52份吴萸54份威灵仙53份五灵脂54份大黄55份川芎52份细辛52份蜈蚣25份。以上所述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白芷、黄芪、甘草、连翘、浙贝、大青叶、黄莲、吴萸、威灵仙、大黄、川芎和细辛,去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机内的温度控制为70~80℃,烘至含水量为10%~12%,备用;(2)将收集的五灵脂,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3)将收集活的蜈蚣,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去除头足,备用;(4)将上述步骤(1)、(2)和(3)中所制得的药材进行对应各自切碎或粉碎,再按重量份数称取各药材,杀菌,混合均匀,再使用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装袋,每袋2g,检验,合格品入库,即得解蛇毒的中药制剂的粉剂。以上所述的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于眼镜蛇、银环蛇蛇毒的应用。实施例5: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芷60份黄芪60份甘草60份连翘62份浙贝62份大青叶62份黄莲60份吴萸60份威灵仙60份五灵脂60份大黄60份川芎62份细辛62份蜈蚣31份。以上所述的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白芷、黄芪、甘草、大青叶、黄莲、威灵仙、大黄、川芎和细辛,去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机内的温度控制为70~80℃,烘至含水量为10%~12%,备用;(2)将连翘筛去种子及杂质,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3)将浙贝净材,再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4)将收集的五灵脂,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5)收集活的蜈蚣,净材,保存于玻璃瓶内,备用;(6)将上述步骤(1)所制得的药材进行对应各自切段或切片,再按重量份数提取各药材,混合均匀,放于玻璃瓶内;备用;(7)按重量份数往步骤(6)中所得的玻璃瓶内分别加入步骤(2)、(3)和(4)中烘干后的连翘、浙贝、五灵脂;备用;(8)按重量份数往步骤(7)中所得的玻璃瓶内加入步骤(5)的蜈蚣,再按物料重量加入5倍的55℃粮食酒,密封浸泡45天,即制得解蛇毒的中药制剂的水剂。以上所述的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于眼镜蛇、银环蛇蛇毒的应用。实施例6: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芷24份黄芪24份甘草24份连翘22份浙贝24份大青叶24份黄莲24份吴萸22份威灵仙22份五灵脂24份大黄24份川芎24份细辛22份蜈蚣12份。以上所述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白芷、黄芪、甘草、连翘、浙贝、大青叶、黄莲、吴萸、威灵仙、大黄、川芎和细辛,去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机内的温度控制为70~80℃,烘至含水量为10%~12%,备用;(2)将收集的五灵脂,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3)将收集活的蜈蚣,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去除头足,备用;(4)将上述步骤(1)、(2)和(3)中所制得的药材进行对应各自切碎或粉碎,再按重量份数称取各药材,杀菌,混合均匀,再使用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装袋,每袋2g,检验,合格品入库,即得解蛇毒的中药制剂的粉剂。以上所述的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于眼镜蛇、银环蛇蛇毒的应用。实施例7: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芷36份黄芪36份甘草36份连翘34份浙贝34份大青叶34份黄莲33份吴萸33份威灵仙34份五灵脂32份大黄33份川芎34份细辛32份蜈蚣16份。以上所述的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白芷、黄芪、甘草、大青叶、黄莲、威灵仙、大黄、川芎和细辛,去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机内的温度控制为70~80℃,烘至含水量为10%~12%,备用;(2)将连翘筛去种子及杂质,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3)将浙贝净材,再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4)将收集的五灵脂,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5)收集活的蜈蚣,净材,保存于玻璃瓶内,备用;(6)将上述步骤(1)所制得的药材进行对应各自切段或切片,再按重量份数提取各药材,混合均匀,放于玻璃瓶内;备用;(7)按重量份数往步骤(6)中所得的玻璃瓶内分别加入步骤(2)、(3)和(4)中烘干后的连翘、浙贝、五灵脂;备用;(8)按重量份数往步骤(7)中所得的玻璃瓶内加入步骤(5)的蜈蚣,再按物料重量加入4倍的54℃粮食酒,密封浸泡35天,即制得解蛇毒的中药制剂的水剂。以上所述的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于眼镜蛇、银环蛇蛇毒的应用。实施例8:一种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芷45份黄芪45份甘草46份连翘48份浙贝46份大青叶45份黄莲48份吴萸44份威灵仙44份五灵脂46份大黄48份川芎46份细辛46份蜈蚣22份。以上所述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白芷、黄芪、甘草、连翘、浙贝、大青叶、黄莲、吴萸、威灵仙、大黄、川芎和细辛,去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机内的温度控制为70~80℃,烘至含水量为10%~12%,备用;(2)将收集的五灵脂,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备用;(3)将收集活的蜈蚣,净材,放入烘干机内烘干,去除头足,备用;(4)将上述步骤(1)、(2)和(3)中所制得的药材进行对应各自切碎或粉碎,再按重量份数称取各药材,杀菌,混合均匀,再使用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装袋,每袋2g,检验,合格品入库,即得解蛇毒的中药制剂的粉剂。以上所述的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于眼镜蛇、银环蛇蛇毒的应用。本发明的粉剂使用方法为:针对于眼镜蛇咬伤,治疗方法为:(1)对伤口进行灭毒;即用生理盐水稀释高锰酸钾为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注射量可根据伤口情况进行;(2)使用本发明的粉剂,每包粉剂用5ml的20~30℃的白酒调制,再口服,每日三次;直至中毒症状消除、病情痊愈。或在口服的同时,可以将粉剂使用白酒调制后,外擦全身,达到内外治疗的功效。针对于银环蛇咬伤,治疗方法为:(1)对伤口进行灭毒;即用生理盐水稀释高锰酸钾为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注射量可根据伤口情况进行;(2)使用本发明的粉剂,每包粉剂用5ml的白醋调制,再口服,每日三次;直至中毒症状消除,病情痊愈。或在口服的同时,可以将粉剂使用白醋调制后,外擦全身,达到内外治疗的功效。本发明的水剂使用方法为:针对于眼镜蛇咬伤,治疗方法为:(1)对伤口进行灭毒;即用生理盐水稀释高锰酸钾为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注射量可根据伤口情况进行;(2)内服本发明的水剂20~40ml,每日三次;直至中毒症状消除,病情痊愈。或在口服的同时,可以使用水剂,外擦全身,达到内外治疗的功效。针对于银环蛇咬伤,治疗方法为:(1)对伤口进行灭毒;即用生理盐水稀释高锰酸钾为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注射量可根据伤口情况进行;(2)内服本发明的水剂20~40ml,每日三次;直至中毒症状消除,病情痊愈。或在口服的同时,可以使用水剂,外擦全身,达到内外治疗的功效。上述实施例使用效果2011年-2016年在广西横县开始试用本发明解蛇毒的中药制剂,志愿者30人,其中眼镜蛇咬伤的患者30人,银环蛇咬伤的患者30人。眼镜蛇咬伤的伤者出现头昏眼花、视力模糊、呕吐、流涎、胸闷、呼吸困难、严重的病人还会出现语言困难、外周性的呼吸麻痹、四肢无力或全身瘫痪等症状,在牙痕周围和患者有明显的肿胀,有瘀斑、水泡和血泡、组织坏死和溃疡等。银环蛇咬伤的伤者出现头昏眼花、四肢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继而出现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腹痛;严重时很快出现吞咽困难、瞳孔散大、全身肌肉瘫痪,导致呼吸肌麻痹、心脏骤停等症状。患者采用本发明的解蛇毒中药制剂内服或内服外擦,每日3次,一般1-2天见效,2-3天基本好转,7-15天基本康复,有效率达到96%以上。本发明解蛇毒的中药制剂从2011年至2016年共对60例病例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如下表:表1为眼镜蛇咬伤的疗效结果组名治疗人数治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29196%通过表1,可见本发明对于眼镜蛇咬伤的治疗有效率达96%以上。表2为银环蛇咬伤的疗效结果组名治疗人数治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29196%通过表2,可见本发明对于银环蛇咬伤的治疗有效率达96%以上。备注:对于眼镜蛇或银环蛇咬伤的患者,在使用本发明30分钟内,对病情没有明显控制作用,请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临床应用实施例:病例1商xx,男,16岁,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人,跟随父母到自己的茉莉花田间除草,除草过程,突然感到左脚有点微痛,但没在意,猛然间,旁边窜出一条眼镜蛇,慌乱中将眼镜蛇打死,也没发现自己已被毒蛇咬伤,继续劳作,过大概10分钟,感到左脚麻木,全身发热,检查左脚,发现两个牙印,才意识到自己被眼镜蛇咬伤,父母急忙将他载回家,对伤口进行灭毒;即用生理盐水稀释高锰酸钾为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后,用25℃的白酒调制本发明实施例2的粉剂,马上内服,30分钟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1至3天期间出现水肿,但都通过服用本发明的粉剂得到有效控制,继续服用本发明的粉剂,10天后,病情痊愈,并且没留下伤疤。病例2李xx,男,25岁,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人,为伐木工人,以帮人砍伐桉树为业;经常在山丘上劳作,正使用油锯切割树木,右手边上飞窜出一条蛇,躲避不及,被蛇直接咬到右手,丢下油锯,左手捏住蛇的颈部,对蛇进行仔细辨认,发现是毒蛇眼镜蛇,将蛇处理后,马上用皮带绑紧右手手臂,马上往家里赶,回家路上,手臂出现水肿发黑,视力模糊、呕吐、呼吸困难;回到家,马上使用已用生理盐水稀释高锰酸钾为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后,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水剂,并用水剂对伤口部位进行擦拭,20分钟后,能明显感觉到中毒症状得到控制,视力变得清晰,呕吐、呼吸困难较大减轻;解开皮带,2天后,水肿已出现明显减轻,伤口部位也不出现溃烂;继续服用和擦拭10天后,病情得到痊愈,手臂恢复正常,伤口部位肤色正常,没有留下伤疤。病例3覃xx,女,60岁,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人,居住于山脚下,发现自家鸡无言无故死了两三只,怀疑是撒老鼠药时,不小心,撒到鸡窝了,就拿起扫把进去进行清扫,打扫过程,突然眼前飞窜出一条黑物,撞向自己的右腿,并感到疼痛,扫把下意识朝着黑物猛打,直接被打死,拿出给家人辨认,才知是银环蛇,家人马上帮她使用已用生理盐水稀释高锰酸钾为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后,用20℃的白酒调制本发明实施例4的粉剂,马上内服,同时,将粉剂与白酒调制多量,进行擦拭全身;3小时后,出现轻微的呕吐,但呼吸顺畅;服用第二次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继续服用3天后,病情痊愈,恢复正常。病例4陈xx,男,40岁,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人,晚上给自家水稻田灌水,田埂上杂草多,走路时,踩到硬物,左脚有像蚂蝗咬的痛感,用手电筒一照,发现是一条银环蛇,赶紧跳开,检查左脚,发现有两个红点,并有麻木感,使用随身携带的绳子,将左脚进行绑紧,回家使用已用生理盐水稀释高锰酸钾为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水剂,1小时后,伤口部位出现小量水肿,其它一切正常,没有出现中毒的症状,3天后病情痊愈。病例5罗xx,女,30岁,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人,被眼镜蛇咬伤于右手,在医院治疗,但是,伤口部位出现溃烂,需要做手术,费用较高,选择放弃回家,经人介绍本发明的解蛇毒中药制剂;在伤口处,注射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灭毒后,用20℃的白酒调制本发明实施例6的粉剂,进行口服,同时,对伤口进行擦拭,3天后,溃烂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没有脓,5天后出现新皮,10天后,伤口结疤,12天后伤疤脱落,伤口处没留有明显疤痕。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