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5254阅读:57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



背景技术:

中药的熏洗法是指将中药组合物煎煮后,趁热先用蒸气熏疗,待药液降温后,再用药液洗浴全身或局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就已载有用苦参汤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下部者,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载有以药物熏洗痔瘘的方法。以后此法历代习用,并逐渐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人体的跌打损伤、淤血集聚,久肿不消(未破损表皮皮肤的)等症状主要病机为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关节、肌肉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而形成痹症,由于感受外邪不同,或有偏胜,临床表现亦不同,风邪偏胜者为行痹,风邪善行而数变,故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偏胜者为痛痹,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关节疼痛又定位。湿邪偏胜者为着痹,湿性重着粘腻,故关节肌肉麻木重着肿胀,热邪偏胜者为热痹,经络蓄热,故关节红肿灼热,痛不可近。痹症初起属实症,久则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痹症容易出现如下变化:一是痹症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脉淤阻,津液凝聚,以致淤血痰浊痹阻经络,出现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瘀斑、结节,屈伸不利等状,二是病久气血耗伤,呈现气血两亏的症状。三是痹症不愈,由经络及脏腑,出现脏腑痹。中医认为:肝主筋,而筋络、筋膜、筋腱的损伤,脱位复位后均属伤筋,故治疗当以肝为主,筋骨相附,伤筋必及骨,故治疗时亦必健骨。所以,活血调气,强筋健骨,散瘀活血是治疗跌打损伤,筋骨劳损等病症的必须手段。临床中综合应用活血化瘀、补血理气、健骨补髓、祛风湿、强筋骨药来散瘀活血,能取得“祛瘀生新”、“填精补髓”“、蠲邪活络”的效果。这是由中药独有的性能决定的,可见传统医药治疗筋络伤、骨伤、淤血集聚,久肿不消等病有其独特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其成分包括:艾叶、老姜、益母草、红花、鸡血藤、路路通、丹参、紫苏,具体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艾叶4-6份、老姜1-3份、益母草4-6份、红花1-3份、鸡血藤7-9份、路路通7-9份、丹参4-6份、紫苏4-6份。

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各组分的优选重量份数为:艾叶5份、老姜2份、益母草5份、红花2份、鸡血藤8份、路路通8份、丹参5份、紫苏5份。

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各组分的优选重量份数为:艾叶4份、老姜1份、益母草4份、红花1份、鸡血藤7份、路路通7份、丹参4份、紫苏4份。

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各组分的优选重量份数为:艾叶6份、老姜3份、益母草6份、红花3份、鸡血藤9份、路路通9份、丹参6份、紫苏6份。

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可从普通中药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标准即可。

一种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取相应重量的艾叶、老姜、益母草、红花、鸡血藤、路路通、丹参、紫苏,充分混合后分包待用;

(2)将配比后的艾叶、老姜、益母草、红花、鸡血藤、路路通、丹参、紫苏使用1000-2000ml的凉水浸泡30-60分钟;

(3)将浸泡后的药剂用不锈钢锅或砂锅煎煮8-15分钟,然后先熏蒸脚部5-8分钟;

(4)之后加入30-45摄氏度水,浸泡全身或者脚部20-30分钟。

1、药理分析:本发明是发明人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结合祖国中医学精髓辩证组方而得,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病灶发挥疗效,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经归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功效分类止血药;祛湿药;主治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

老姜:性味性热,味辛;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益母草:性味性微寒,味苦、辛;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红花: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鸡血藤:性味性温,味苦、甘;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路路通:性味性平,味苦。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丹参:药性味苦;性微寒;归经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功效分类活血祛瘀药;安神药;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紫苏: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本发明在中药材选择和配伍上符合中医辨证理论,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达到了中药配伍中相辅相成的目的。

与已公开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优点:本发明活血调气,强筋健骨,散瘀活血、舒筋活络,且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药源广泛、无毒副作用,而且使用方便,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工作流程、使用方法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取相应重量的艾叶5份、老姜2份、益母草5份、红花2份、鸡血藤8份、路路通8份、丹参5份、紫苏5份,充分混合后分包待用;

(2)将配比后的艾叶、老姜、益母草、红花、鸡血藤、路路通、丹参、紫苏使用1000-2000ml的凉水浸泡30-60分钟;

(3)将浸泡后的药剂用不锈钢锅或砂锅煎煮8-15分钟,然后先熏蒸脚部5-8分钟;

(4)之后加入30-45摄氏度水,浸泡全身或者脚部20-30分钟。

孙某,女,45岁,于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经期不准、腹胀、腰痛。服用本中药方剂,十天后病症明显好转,继续服用两周后,症状消失。

实施例2

一种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取相应重量的艾叶4份、老姜1份、益母草4份、红花1份、鸡血藤7份、路路通7份、丹参4份、紫苏4份,充分混合后分包待用;

(2)将配比后的艾叶、老姜、益母草、红花、鸡血藤、路路通、丹参、紫苏使用1000-2000ml的凉水浸泡30-60分钟;

(3)将浸泡后的药剂用不锈钢锅或砂锅煎煮8-15分钟,然后先熏蒸脚部5-8分钟;

(4)之后加入30-45摄氏度水,浸泡全身或者脚部20-30分钟。

段某,45岁,遇阴雨天气,手脚关节肿胀,关节涨达,经核磁共振和验血检查,轻度风湿。使用本实施例,每天熏洗2次,两周后复诊,关节肿胀消退,病状消失。

实施例3

一种驱寒祛湿暖宫熏洗配方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取相应重量的艾叶6份、老姜3份、益母草6份、红花3份、鸡血藤9份、路路通9份、丹参6份、紫苏6份,充分混合后分包待用;

(2)将配比后的艾叶、老姜、益母草、红花、鸡血藤、路路通、丹参、紫苏使用1000-2000ml的凉水浸泡30-60分钟;

(3)将浸泡后的药剂用不锈钢锅或砂锅煎煮8-15分钟,然后先熏蒸脚部5-8分钟;

(4)之后加入30-45摄氏度水,浸泡全身或者脚部20-30分钟。

伍某,男,37岁,患者3年前因寒受凉后出现腰骶部不适,僵痛,未予重视,半年前渐出现左臀、髋酸痛,服用本实施例药60天后,腰骶部疼痛和僵硬均有明显减轻;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用药5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