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喷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8783发布日期:2018-11-24 11:58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有效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外用喷剂。

背景技术

骨质增生病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骨质增生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降低了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痛苦。现有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中,依然存在疗程长、易复发及难治愈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喷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喷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红花55-65份。血竭15-20份,乳香15-20份,没药15-20份,生川乌10-15份,生草乌10-15份,丹参55-65份,苏木55-65份,七叶草55-65份,川穹50-60份,樟脑55-65份,勾丁15-20份,薄荷15-20份,南星20-30份,路路通20-30份,洋金花10-20份,土元25-35份,地龙25-35份,麝香1-2份。按比例将以上药物放入1公斤60度白酒泡制15天后喷涂于患处。本发明诸药相合具有滋肾养肝、补骨生髓、活血化瘀、祛旧生新之功效,治疗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等特点。

疗程:30天为一疗程,每天三次,每次将中药喷剂均匀喷涂在患处按摩揉搓至发热,边揉搓边喷药,每次喷药0.5ml。

具体的各个药物成分的药理如下。

1红花:中药名。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主产河南、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

2血竭: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处。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

3乳香:中药名。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弁为乳香珠和原乳香。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4没药:中药名。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等地。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常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5生川乌:中药名。别名鹅儿花、铁花。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

6生草乌:中药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野生种)或北乌头的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目前市场上所用的草乌多为野生品,我国北部地区主要取自毛茛科植物北乌头,南部地区则主要取自乌头的块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效。

7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8苏木:中药名。为豆科苏木属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又名苏枋(《南方草木状》),苏方(《肘后方》),苏方木(《唐本草》),窊木(《诸蕃志》),棕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赤木(《兽医国药及处方》),红柴(《四川中药志》)。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10米。分布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心材入药,为清血剂,有祛痰、止痛、活血、散风之功效。近年来云南植物研究所从苏木的心材中提取一种苏木素,可用于生物制片的染色,效果不亚于进口的巴西苏木素。本种边材黄色微红,心材赭褐色,纹理斜,结构细,材质坚重,有光泽,干燥后少开裂,为细木工用材。

9七叶草:中药名。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生于山坡、林下或溪边、灌丛下阴湿处。地下根茎横生,肥厚,黄褐色,有斜形环节,并生须根。茎单一,无毛。叶4~9片,通常为7片,轮生茎顶;叶片长卵形。春夏间在轮生叶的中心抽出花梗,顶端生一朵花。秋季果熟;葫果球形,内有多数鲜红色种子。

10川穹:中药名。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血瘀气滞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若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如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11樟脑:中药名。由粗樟脑精制而成。粗樟脑通常在冬季加工用50年生以上樟树树干和根为原料,削成薄片后在木甑中隔水蒸馏,樟脑和樟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凝所得白色晶体为粗樟脑,油状液体为樟脑油。

12勾丁:中药名。勾丁就是钩藤。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它是一味中药,无毒,无副作用。和其它药材一起泡制才能发挥最大药效。

13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多生于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长,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14南星:中药名。也就是天南星,是一种带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南星又名山苞米、山棒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山野阴湿地,而且在全国各地都能生长。高30-90厘米。叶柄肉质,圆柱形,直立为茎状,叶片在叶柄顶端全裂成7~23片,披针形。夏季抽花茎,顶端开出一大型花序。果实成熟时为红色,似玉米状。南星具有散风、祛痰、镇惊、止痛的功效,可治中风麻痹,手足痉挛,头痛眩晕,惊风痰盛等病症。

15路路通,中药名。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蒴果集合而成,呈球形,直径2~3cm。基部有总果梗。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多数尖刺及喙状小钝刺,长0.5~1mm,常折断,小蒴果顶部开裂,呈蜂窝状小孔。体轻,质硬,不易破开。气微,味淡。用于风湿痹痛,用经不调。本品能活血通络,对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而腹胀者,可与香附、茺蔚子等配伍;对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络拘挛等症,可与当归、川芎、独活、桑寄生等同用。

16洋金花,别名闹洋花、凤茄花、风茄花、曼陀罗花。是白花曼陀罗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近于无毛。茎直立,圆柱形,高30~100cm,基部木质化,上部呈义状分枝。叶互生,上部的叶近于对生;叶柄长2~6cm,表面被疏短毛;叶片卵形、长卵形或心形,长8~14cm,宽6~9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不对称,全缘或具三角状短齿,两面无毛;叶脉背面隆起。花单生于叶胶或上部分枝间;花梗短,直立或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状,长4~6cm,淡黄绿色,称端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花冠管漏斗状,下部直径渐小,向上扩呈嗽叭,白色,三角形,先端长尖。配合其它药材可治骨折疼痛关节疼痛。

17土元,中药名,属于昆虫,身体扁,棕黑色,雄性有翅,雌性无翅。常在老式土质住宅墙根的土内活动。是市场紧缺的中药材,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逐年扩大尤其以其质量优良而闻名遐迩,野生土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上的价格逐年攀升。地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配合其它药材可活血散瘀,通经止痛,有效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18地龙:中药名。俗名:蚯蚓。其性寒,清热定惊,痛经活络、平喘利尿;用于脑血栓、脑梗塞、冠心病、中风,关节麻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症等病症。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

19麝香:中药名。又名寸香、元寸、当门子、臭子、香脐子。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辛,温。入心、脾、肝经。开窍,活血,散结,止痛。两岁的雄麝鹿开始分泌麝香,10岁左右为最佳分泌期,每只麝鹿可分泌50g左右。此外,麝香鼠等其他有香动物也有类似麝香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

本发明的功能及主治:以本发明诸药相合具有滋肾养肝、补骨生髓、活血化瘀、祛旧生新之功效,治疗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等特点。本发明在有关医院进行临床试验1000多例,有效率近100%,治愈率达98%。

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喷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红花55-65份。血竭15-20份,乳香15-20份,没药15-20份,生川乌10-15份,生草乌10-15份,丹参55-65份,苏木55-65份,七叶草55-65份,川穹50-60份,樟脑55-65份,勾丁15-20份,薄荷15-20份,南星20-30份,路路通20-30份,洋金花10-20份,土元25-35份,地龙25-35份,麝香1-2份。按比例将以上药物放入1公斤60度白酒泡制15天后使用。使用时将泡制好的药酒(喷剂)均匀喷涂于患处,并揉搓患部至发热,边揉搓边喷药,每次喷用0.5ml,每日3次,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情况下两个疗程后即可治愈。

本发明临床观察的结果如下:几年来,本发明治疗参与统计的患者共1000多例,其中:痊愈850例,有效果150例,总有效率达到98%以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