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及浸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92605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及浸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及浸浴方法。



背景技术:

浸浴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疗效已得到公认,其作用是比较彻底的清除创面脓液积坏死痂皮,减少创面细菌和毒素,清理积脓,浸浴可减轻换药时去除外辅料的痛苦,促进微循环,改善功能。传统疗法是设置专门的浸浴治疗间,患者需要浸浴时,由病床搬运至治疗间进行浸浴治疗,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烧伤患者在床旁使用的浸浴缸,而由于烧伤病患一般病情严重,甚至不能移动,不能很方便的使用专门治疗间的浸浴设备,搬运途中无疑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病人的坠床风险,也增加医护工作者的劳动量,因此,对于烧伤患者来说,设计一款可以床旁方便使用的浸浴缸,将更加方便患者的烧伤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该浸浴缸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直接放置在病床上使用,无需来回搬动病人,减轻患者痛苦,特别是降低了大面积烧伤病人来回搬动导致意外发生的风险,同时也减轻医护人员劳动量,是烧烫伤病人床旁治疗的医疗辅助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浴缸体和设置在浸浴缸体底部的防漏盘,所述浸浴缸体和防漏盘为分体式设置,所述浸浴缸体的内底面沿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浸浴缸体由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组成,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沿所述浸浴缸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插接,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侧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密封塞,所述排水口可拆卸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第一缸体的外底面与沿长度方向的外侧面通过支撑斜面过渡连接。

上述的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浴缸体内设置有可充气式软垫。

上述的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的宽度为第二缸体宽度的1~2倍。

上述的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连接处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缸体与第一缸体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相配合的插块,所述密封条固定安装插块上。

上述的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与插槽相接触的侧部均设置有密封凸耳,所述密封凸耳具有插接斜面和与所述插接斜面一侧相接的圆弧凹面,所述插接斜面的另一侧与所述密封条的端头相接,所述圆弧凹面与所述密封条的侧面相接。

上述的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加固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连接的卡扣,其中一部分卡扣固定安装在所述浸浴缸体沿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部,另一部分卡扣固定安装在所述浸浴缸体的底部的凹槽中。

上述的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上均设置有把手。

上述的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均由亚克力板制成;所述防漏盘的材质为铝合金。

上述的一种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浴缸体的浸浴容腔的长度为1.7m~2m,宽度为0.7m~0.8m,高度为0.4m~0.5m。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医用烧伤创面清创浸浴缸对烧伤病人进行浸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烧伤病人身体的一侧抬起后,将第一缸体插放在烧伤病人被抬起的一侧,然后放下被抬起的烧伤病人身体的一侧,再以支撑斜面为支撑面转动第一缸体将烧伤病人抬起,并将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组装在一起形成浸浴缸体,最后将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放置成水平状态,此时烧伤病人躺在浸浴缸体内;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躺有烧伤病人的浸浴缸体抬起,将防漏盘放置在病床上,再将浸浴缸体放在所述防漏盘上,然后将所述密封塞安装在排水口处;

步骤三、向步骤二中安装了密封塞的浸浴缸体内注入浸浴用的药水,烧伤病人开始浸浴;

步骤四、待步骤三中烧伤病人浸浴结束,将排水管安装在排水口上,拔出密封塞,排出缸内的药水,药水排完后,将排水管拆除,擦干浸浴缸体的内壁,对烧伤病人的创面进行外科换药包扎,然后抬起浸浴缸体,抽走防漏盘,并将浸浴缸的外底面擦干后放置在病床上,再以支撑斜面为支撑面转动第一缸体使第二缸体撬起,拆掉第二缸体,最后放平第一缸体,再抬起烧伤病人身体的一侧取走第一缸体,最终烧伤病人完成浸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集浸浴、清创、消毒、清洗为一体,可方便搬运占地面积小,无需设置专门浸浴间,节约病房空间,并且可放置在病床上,无需病人来回搬动,减轻患者痛苦,特别是降低了大面积烧伤病人来回搬动导致意外发生的风险,同时也减轻医护人员劳动量,是供烧烫伤病人床旁治疗的医疗辅助设备。

2、本发明的浸浴缸体由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组成,方便组装和拆卸,并为浸浴缸体配置了防漏盘,以防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之间密封不严,产生浸浴水泄露,弄湿病床,保险系数高。

3、本发明的浸浴缸体内底面沿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使病人的头部枕在相对高的一侧,脚放置在低的一侧,防止浸泡时间过长影响病人身体血液循环,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侧底部开设有排水口,保证浸浴后排水时,保证浸浴缸体内的水能够完全排出,不会出现残留水污染病床。

4、本发明的浸浴缸体内还设置有可充气式软垫,使病人能舒服地浸浴,并能适当地延长浸浴时间,提高烧伤患者的浸浴治疗效果。

5、本发明的浸浴缸体上还设置有卡扣,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结合力,保证在浸浴时不会分离,产生漏水。

6、由于一般的烧伤病人尤其是大面积的烧伤患者,移动患者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移动过程中可能带给病人二次伤害,而浸浴的治疗方式非常有利于病人康复,因此本发明的浸浴缸可直接用于烧伤病人在病床上浸浴,不需要来回移动烧伤病人,减轻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强度,而且密封效果好,不会产生漏水现象,组装和拆卸也简单、方便,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浸浴缸体的底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浸浴缸体的正面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连接处的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缸体;1-1—插槽;2—第二缸体;

2-1—插块;3—防漏盘;4-1—密封凸耳;

4-2—插接斜面;4-3—圆弧凹面;5—卡扣;

6—排水管;7—把手;8—支撑斜面;

9—密封塞;10—可充气式软垫;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浸浴缸体和设置在浸浴缸体底部的防漏盘3,所述浸浴缸体和防漏盘3为分体式设置,所述浸浴缸体的内底面沿长度方向倾斜设置,该处倾斜的角度为10°~15°,符合人体工学,可缓解烧伤后心功能及肺功能下降引起的不适,可使烧伤病人舒服地躺在浸浴缸内,也有利于浸浴后排水及创面浸浴脱落物排泄;所述浸浴缸体由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组成,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沿所述浸浴缸体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插接,所述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的侧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密封塞9,所述排水口螺纹连接有排水管6,所述第一缸体1的外底面与沿长度方向的外侧面通过支撑斜面8过渡连接。

需要强度地是:所述支撑斜面8的作用是为了保证该浸浴缸能直接在病床上使用,尤其在安装或拆卸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的过程中,能够将躺有病人的浸浴缸斜着立起来,此时支撑斜面8作为支撑面,然后将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组装或拆分,然后再恢复第一缸体1和病人的平放,将第一缸体1拿掉,实现在病床上组装或拆分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无需来回移动病人。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斜面8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所述支撑斜面8与第一缸体1的外底面和外侧面倒圆角过渡,保证旋转第一缸体1时,支撑斜面8不易受损,使用寿命长。

本实施例中,所述浸浴缸体内设置有可充气式软垫10;可充气式软垫10能使病人舒服地躺在浸浴缸内浸浴,并能适当地延长浸浴时间,提高烧伤患者的浸浴疗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缸体1的宽度为第二缸体2宽度的1~2倍,由于第一缸体1需要先插入烧伤病人的身体下方,并需要通过旋转第一缸体1将烧伤病人抬起,因此优选第一缸体1的宽度为第二缸体2宽度的2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缸体1与第二缸体2连接处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槽1-1,所述插槽1-1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缸体2与第一缸体1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1-1相配合的插块2-1,所述密封条固定安装插块2-1上,由于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插接的连接方式简单,安装和拆卸更便捷。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条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密封条包括与所述插块2-1相配合的插槽4-1,所述密封条与插槽1-1相接触的侧部均设置有密封凸耳4-1,所述密封凸耳4-1具有插接斜面4-2和与所述插接斜面4-2一侧相接的圆弧凹面4-3,所述插接斜面4-2的另一侧与所述密封条的端头相接,所述圆弧凹面4-3与所述密封条的侧面相接。

需要强调地是,所述密封凸耳4-1的设计有利于将插块2-1插入插槽1-1中,并且当插块2-1插入插槽1-1中时密封凸耳4-1受到挤压,圆弧凹面4-3产生形变,使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不易分离,保证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不会在连接处产生漏水现象,便于该浸浴缸放置在病床上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加固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连接的卡扣5,其中一部分卡扣5固定安装在所述浸浴缸体沿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部,另一部分卡扣5固定安装在所述浸浴缸体的底部的凹槽11中,具体地,在浸浴缸体的一个侧部安装两个卡扣5,在浸浴缸体的底部安装有三个卡扣5,卡扣5能将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固定连接在一起,防止浸浴过程中出现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分离漏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上均设置有把手7,方便抬起浸浴缸,放置防漏盘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均由亚克力板制成,因为亚克力板强韧度好,质量轻,价格低廉,加工成本低,整体降低了成本;所述防漏盘3的材质为铝合金,由于防漏盘3处于浸浴缸的底部,作为受力部件,需要具有比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更强的强度,而且铝合金的质量较轻,方便搬运。

本实施例中,所述浸浴缸体的浸浴容腔的长度为1.7~2m,宽度为0.7~0.8m,高度为0.4~0.5m;可根据病患的体型,设计出不同尺寸的浸浴床,满足所有病人的使用要求,但是浸浴缸体的尺寸不局限于上述尺寸,也可针对儿童设计符合儿童身高和身形的浸浴缸。

所述浸浴缸体的浸浴容腔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与底面之间通过圆弧凹面连接,该设计是为了让组装或拆卸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时,将第一缸体1倾斜以支撑斜面8作为支撑受力面时,病人能够更舒服的侧躺在第一缸体1内。

实施例2

使用本发明医用浸浴缸对烧伤病人进行浸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烧伤病人身体的一侧抬起,将第一缸体1插放在烧伤病人被抬起的一侧下方,然后放下被抬起的烧伤病人的一侧,转动第一缸体1借助支撑斜面8作为受力面将烧伤病人抬起,抬起后在烧伤病人的身体下部放置可充气式软垫,同时扣合卡扣5加固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的连接,此时第二缸体2与第一缸体1组装在一起形成浸浴缸体,最后将第一缸体1和第二缸体2放置成水平状态;

步骤二、通过把手7将浸浴缸体和烧伤病人抬起,将防漏盘3放置在病床上,再将浸浴缸体和烧伤病人放置在所述防漏盘3上,然后将所述密封塞安装在排水口处,同时向可充气式软垫中充气;

步骤三、向安装过密封塞的浸浴缸体内注入浸浴用的药水,烧伤病人开始浸浴;

步骤四、待烧伤病人结束浸浴后,将排水管6安装在排水口上,拔出密封塞,排出缸内的药水,药水排完后,将排水管6拆除,擦干可充气式软垫和浸浴缸内壁,并对烧伤病人的创面进行外科换药包扎,放出可充气式软垫中的气体,然后抬起浸浴缸,抽走防漏盘3,并同时将浸浴缸的外底面擦干后放置在病床上,再将浸浴缸向第一缸体1一侧倾斜放置,使第一缸体1的支撑斜面8成为支撑受力面,然后拆离第二缸体2并去掉可充气式软垫后,放平第一缸体1,再抬起烧伤病人的一侧取走第一缸体1,则烧伤病人完成浸浴,并且整个浸浴过程未出现药水渗漏的现象。

本实施例的浸浴方法,无需移动烧伤病人,可直接在病床上实施浸浴,尤其适合烧伤严重不能下床的病人使用,避免来回移动病人产生二次伤害,有利于烧伤病人的康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