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颤的按摩手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6416阅读:8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按摩领域,具体是一种游颤的按摩手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社会节奏和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时间久了就会引起精神不振、肌肉紧张、酸痛等情况,工作的人们需要放松自己来缓减工作的压力和身体的疲惫,很多人都会选择按摩的方式来让自己保持身心放松。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以前人们都是去专业的按摩店请专业的按摩技术进行按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了按摩器材,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按摩。但是现有的按摩器材都是采用高频机械按摩,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需要采用药物涂抹在按摩部位才能达到通经活络的功效,人们在按摩前必须涂抹药物,这就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颤的按摩手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游颤的按摩手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头部按摩:技师对准头部的百会穴、风池穴、太阳穴和天冲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3-5分钟,对面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1-2分钟;

步骤二,上肢按摩:技师对上肢的合谷穴、肩贞穴、曲池穴和天井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1-3分钟,对上肢肌肉采用游颤的手法推动0.5-1分钟;

步骤三,背部按摩:技术对肩井穴、风门穴、肾俞穴、肝俞穴、心俞穴、胆俞穴、脾俞穴和肺俞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5-12分钟,对腰部肌肉、肩部肌肉和背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2-4分钟,采用拇指对脊椎和腰椎进行紧贴并且推拨,逐渐扩大部位并且重复12-18次;

步骤四,胸前正面按摩:技师对膻中穴、天突穴和气海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5-8分钟,对腹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1-2分钟;

步骤五,下肢按摩:技师对膝眼穴、百虫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8-12分钟,对腿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3-5分钟;

步骤六,足底按摩:技师对涌泉穴、昆仑穴、太溪穴和厉兑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3-5分钟,对足底采用游颤手法推动3-5分钟,游颤的手法包括游走和颤动,游走为手部有规律的推动,颤动为手部抖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游颤的手法中游走和颤动的时间之比为3-5: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游走的半径为8-15c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低频率为每分钟10-15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步骤简单,采用低频的游颤手法对各个穴位进行按摩,无需涂抹药物,可以加快气血循环,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睡眠,大幅提高睡眠质量,在腹部上游颤按摩能够行气止痛、舒筋通络、消耗多余的脂肪和散结淤血,促进人体内分泌,协助排出体内及皮肤中的垃圾,增强皮肤美容效果,在膀胱上游颤按摩可以温补健长;本方法对上焦、中焦和下焦游堵都可使用,在背部按摩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且有良好的镇静安神之功效,在足底按摩可以通过足底反射区到达五脏六腑,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毛细血管通畅,从而改善全身组织的营养状况,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游颤的按摩手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头部按摩:技师对准头部的百会穴、风池穴、太阳穴和天冲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4分钟,对面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1分钟;

步骤二,上肢按摩:技师对上肢的合谷穴、肩贞穴、曲池穴和天井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1.5分钟,对上肢肌肉采用游颤的手法推动0.5分钟;

步骤三,背部按摩:技术对肩井穴、风门穴、肾俞穴、肝俞穴、心俞穴、胆俞穴、脾俞穴和肺俞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6分钟,对腰部肌肉、肩部肌肉和背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3分钟,采用拇指对脊椎和腰椎进行紧贴并且推拨,逐渐扩大部位并且重复12次;

步骤四,胸前正面按摩:技师对膻中穴、天突穴和气海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5分钟,对腹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1分钟;

步骤五,下肢按摩:技师对膝眼穴、百虫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8分钟,对腿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3分钟;

步骤六,足底按摩:技师对涌泉穴、昆仑穴、太溪穴和厉兑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3分钟,对足底采用游颤手法推动4分钟,游颤的手法包括游走和颤动,游走为手部有规律的推动,颤动为手部抖动,游颤的手法中游走和颤动的时间之比为3:1。

实施例2

一种游颤的按摩手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头部按摩:技师对准头部的百会穴、风池穴、太阳穴和天冲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5分钟,对面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1.5分钟;

步骤二,上肢按摩:技师对上肢的合谷穴、肩贞穴、曲池穴和天井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2分钟,对上肢肌肉采用游颤的手法推动0.8分钟;

步骤三,背部按摩:技术对肩井穴、风门穴、肾俞穴、肝俞穴、心俞穴、胆俞穴、脾俞穴和肺俞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9分钟,对腰部肌肉、肩部肌肉和背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4分钟,采用拇指对脊椎和腰椎进行紧贴并且推拨,逐渐扩大部位并且重复15次;

步骤四,胸前正面按摩:技师对膻中穴、天突穴和气海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7分钟,对腹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1分钟;

步骤五,下肢按摩:技师对膝眼穴、百虫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10分钟,对腿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5分钟;

步骤六,足底按摩:技师对涌泉穴、昆仑穴、太溪穴和厉兑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3分钟,对足底采用游颤手法推动4分钟,游颤的手法包括游走和颤动,游走为手部有规律的推动,颤动为手部抖动,低频率为每分钟12次。

实施例3

一种游颤的按摩手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头部按摩:技师对准头部的百会穴、风池穴、太阳穴和天冲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4分钟,对面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2分钟;

步骤二,上肢按摩:技师对上肢的合谷穴、肩贞穴、曲池穴和天井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2分钟,对上肢肌肉采用游颤的手法推动1分钟;

步骤三,背部按摩:技术对肩井穴、风门穴、肾俞穴、肝俞穴、心俞穴、胆俞穴、脾俞穴和肺俞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11分钟,对腰部肌肉、肩部肌肉和背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3分钟,采用拇指对脊椎和腰椎进行紧贴并且推拨,逐渐扩大部位并且重复16次;

步骤四,胸前正面按摩:技师对膻中穴、天突穴和气海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7分钟,对腹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2分钟;

步骤五,下肢按摩:技师对膝眼穴、百虫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10分钟,对腿部肌肉采用游颤手法推动5分钟;

步骤六,足底按摩:技师对涌泉穴、昆仑穴、太溪穴和厉兑穴采用低频率的游颤手法进行按压5分钟,对足底采用游颤手法推动4分钟,游颤的手法包括游走和颤动,游走为手部有规律的推动,颤动为手部抖动,游颤的手法中游走和颤动的时间之比为4:1。游走的半径为12cm,低频率为每分钟15次。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游颤的手法类似于机械颤动后产生的机械波,在作用深度、传导强度和扩散方面比现有的机械按摩手法作用更强,现有的机械按摩手法采用的都是中频率和高频率的按摩手法,本申请中用手游颤的手法属于低频率按摩手法,低频率手法相对于中频率和高频率手法力度的渗透深度更强,无需涂抹药物就可以从根本上对穴位启动作用,游颤手法可用于肢体和肌肉,可以达到的效果是通经活络和镇痛消炎,加快气血循环,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睡眠,大幅提高睡眠质量,在腹部上游颤按摩能够行气止痛、舒筋通络、消耗多余的脂肪和散结淤血,促进人体内分泌,协助排出体内及皮肤中的垃圾,增强皮肤美容效果,在膀胱上游颤按摩可以温补健长,对上焦、中焦和下焦游堵都可使用,在背部按摩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且有良好的镇静安神之功效,在足底按摩可以通过足底反射区到达五脏六腑,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毛细血管通畅,从而改善全身组织的营养状况,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