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8590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面部过敏性皮炎是皮肤科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面部的额头、眼睑、颧、颊等,有时双耳和头皮亦会出现皮肤病症。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水肿,大小不等的水泡,甚至渗液糜烂。不仅对患者正常学习和工作带来严重困扰,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因患者抓挠而出现继发性感染。

面部过敏性皮炎的发病率上升,与现代人饮食起居、生活方式等有有一定的关联,如过食生冷,晚睡熬夜等。这些都会伤及人体脾、肾的阳气,导致寒湿内生。部分患者体内寒湿可蕴而化为湿热,加上外感风邪,使机体受风寒湿热的侵扰。或患者素体脾虚,对风、寒、湿诸邪易感。湿热风邪致病,面部皮肤出现红疹、红斑,和瘙痒不难理解;而寒湿风邪引起的,则要从中医基础理论的阴性阴阳失调方面来分析:寒湿为阴邪阻滞于内,阳补格于表或上,风邪外犯,又易于伤人上部,从而出现面部的真寒假热证,使面部亦出现红斑或红疹,以及瘙痒。风、寒、湿、热诸邪皆可阻滞人体气机,影响机体水液的代谢,则面部又可出现水肿或红肿,甚至水泡、渗液糜烂等。

目前,西医治疗过敏性皮炎多采用免疫抑制或调节疗法、抗组胺药、激素类药、钙剂及肥大胞膜稳定剂等。包括口服、外用、注射剂等多种剂型,常见的第一代抗组胺药氯苯敏(扑尔敏)、苯海拉明、赛海拉明、赛庚啶等,第二代抗组胺药阿斯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依巴斯丁等,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化学药显效迅速,能在较短时间内减轻和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易形成依赖,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愈后复发率高,长时间使用可导致头痛、抑郁、眩晕、疲乏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和心律不齐、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另外,还有腹泻、便秘、定向力障碍、复视、鼻出血、肌痛、精神失常及男性乳房发育、精子减少、女性月经不调等不同的副作用。目前尚未见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有效又无副作用的西药报道。

随着现代药理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中药抗皮肤过敏研究愈来愈受重视,并发现多种单味和复方中药及其提取物或有效成份具有抗过敏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柴胡4~8份、防风4~8份、姜半夏4~8份、青皮4~8份、炒枳壳4~8份、黄芩5~15份、焦栀子5~15份、生白术5~15份、苏叶5~15份、荆芥5~15份、金银花5~15份、赤芍5~15份、桂枝5~15份、黄芪5~15份、肉桂1~5份。

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柴胡5~7份、防风5~7份、姜半夏5~7份、青皮5~7份、炒枳壳5~7份、黄芩8~12份、焦栀子8~12份、生白术8~12份、苏叶8~12份、荆芥8~12份、金银花8~12份、赤芍8~12份、桂枝8~12份、黄芪8~12份、肉桂2~4份。

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柴胡6份、防风6份、姜半夏6份、青皮6份、炒枳壳6份、黄芩10份、焦栀子10份、生白术10份、苏叶10份、荆芥10份、金银花10份、赤芍10份、桂枝10份、黄芪10份、肉桂3份。

其中,各药材的性味、归经及功效为: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之功效。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的功效。

姜半夏: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降逆止呕的功效。

青皮: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

炒枳壳: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宽中、消滞除胀的功效。

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焦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

生白术:味苦、甘而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

苏叶:味辛、微温、无毒;入脾经、肺经二经;具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的功效。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入肺、肝经。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的功效。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

桂枝:味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

肉桂:性热,味辛、味甘;入肾经、脾经、心经、肝经;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健胃,止痛之功效。

本发明全方以柴胡、黄芩、金银花为君药,以防风、姜半夏、生白术为臣药,以青皮、炒枳壳、焦栀子、赤芍、桂枝、黄芪、肉桂为佐药,以荆芥、防风为使药,共奏“清热除湿、健脾化湿、袪风止痒”之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全方共15味中药材,通过前期临床观察和全方的药效学试验等实验验证,该方确有“清热除湿、健脾化湿、袪风止痒”之功,具有阻断抗原抗体反应、减缓或清除过敏反应的抗过敏作用及组织修复作用,在治疗脾虚湿热、风热上扰型面部过敏性皮炎具有确切的疗效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并且,和治疗过敏性皮炎的西药相比,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柴胡6份、防风6份、姜半夏6份、青皮6份、炒枳壳6份、黄芩10份、焦栀子10份、生白术10份、苏叶10份、荆芥10份、金银花10份、赤芍10份、桂枝10份、黄芪10份、肉桂3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柴胡4份、防风8份、姜半夏4份、青皮8份、炒枳壳4份、黄芩15份、焦栀子5份、生白术15份、苏叶5份、荆芥15份、金银花5份、赤芍15份、桂枝5份、黄芪15份、肉桂1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柴胡8份、防风4份、姜半夏8份、青皮4份、炒枳壳8份、黄芩5份、焦栀子15份、生白术5份、苏叶15份、荆芥5份、金银花15份、赤芍5份、桂枝15份、黄芪5份、肉桂5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柴胡5份、防风7份、姜半夏5份、青皮7份、炒枳壳5份、黄芩12份、焦栀子8份、生白术12份、苏叶8份、荆芥12份、金银花8份、赤芍12份、桂枝8份、黄芪12份、肉桂2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柴胡7份、防风5份、姜半夏7份、青皮5份、炒枳壳7份、黄芩8份、焦栀子12份、生白术8份、苏叶12份、荆芥8份、金银花12份、赤芍8份、桂枝12份、黄芪8份、肉桂4份。

应用实施例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间共收集240例过敏性皮炎的门诊患者。上述门诊患者为脾虚湿热、风热上扰型面部过敏性皮炎:面部满布红斑疹,或有小水疱、渗液,瘙痒,舌质纸,苔白黄腻。

随机分为:实验组200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等情况进行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2、试验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扑尔敏片,按照其说明书服用。疗程2周。

实验组:实施例1~5的中药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温服。

2.2观察项目:对治疗前后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症状进行观察。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停药观察一周未见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由以上数据可知,治疗组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是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对两组的复发率进行跟踪观察,治疗组的复发率仅为6%,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0%,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