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描系统。
背景技术:
pet-mr设备是由pet(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mr(magneticresonance,磁共振))结合形成的一体化医疗设备,同时具有pet和mr的检查功能。其中,pet扫描设备中,将一些短寿命的物质注入人体,这些短寿命的物质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正电子,一个正电子在行进十分之几毫米到几毫米后遇到一个电子后发生湮灭,从而产生方向相反的一对光子(basedonpairproduction),pet探测器环捕捉这对光子,并经计算机进行散射和随机信息的校正用于成像。pet-mr设备将pet探测器环内嵌在mr磁体孔内中部,pet-mr病床承载病人在磁体孔中运动实现扫描。由于扫描范围的要求,需要pet-mr病床水平运动距离较大,若增加pet-mr病床的水平运动行程,pet-mr病床在伸入到磁体孔中时,pet-mr病床的端部会存在下垂的现象,进而磁体孔中的pet扫描pet-mr病床上患者的位置会存在偏差,影响扫描效果,进而影响诊断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因pet-mr病床的水平运动行程过长导致的床体端部下垂影响扫描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床体端部下垂、保证扫描准确的扫描系统。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扫描系统,包括扫描设备和病床装置,所述扫描设备包括形成有第一扫描区域的第一扫描设备和形成有第二扫描区域的第二扫描设备,所述病床装置包括可进出所述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的床板,其中,所述扫描设备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床板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扫描区域的内壁且避开所述第二扫描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扫描区域的内壁且避开所述第二扫描区域的两个支撑架及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顶面凸出于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板的底面对应所述第一滚轮处设置有凹陷的滑道,所述滑道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床板靠近所述滚轮结构的一端;
所述第一滚轮的顶面与所述滑道的顶壁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病床装置还包括于扫描区域外支撑所述床板的床架,所述床架上设置多个第二滚轮,多个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对称设置于所述床架上,并与所述滑道滚动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至少一个过渡滚轮,在同一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过渡滚轮比所述第一滚轮靠近所述床架设置,所述过渡滚轮的顶面在沿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滚轮的顶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滚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过渡滚轮的直径从靠近所述床架向远离所述床架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板的底面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从所述床板的端部向所述床板的底部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床架中且驱动所述床板运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连接件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所述床板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带及两个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移动支架、第二同步带及两个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上,且两个所述第二同步带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支架上;
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及所述移动支架,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同步带上,所述驱动轮驱动所述第一同步带绕所述第一同步带轮转动,并带动所述移动支架运动;所述第二同步带带动所述床板运动。
还涉及一种扫描系统,包括扫描设备及病床装置,所述扫描设备具有沿前后方向的扫描腔,所述扫描腔内包括一个或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扫描区域,所述病床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床板,所述床板沿所述前后方向来回运动以进出所述扫描腔,所述扫描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支撑床板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扫描区域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设备包括射线探测器和/或射频线圈,所述扫描区域被所述射线探测器和/或射频线圈包围形成,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射线探测器前端的前方和/或射线探测器后端的后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扫描系统,在扫描设备上设置支撑结构,床板可进出的在第一扫描区域与第二扫描区域中运动实现对床板上的患者进行扫描;床板在第一扫描区域与第二扫描区域中运动时,床板的下表面能够与支撑结构滚动接触,支撑结构能够支撑床板,使得床板在扫描区域中运动平稳,增加床板在运动过程中的刚性,避免床板端部的位置在扫描区域中下垂而存在偏差,有效的解决目前因pet-mr病床的水平运动行程过长导致的床体端部下垂影响扫描效果的问题,保证扫描系统扫描床体上的病人的信息准确,进而保证诊断结果准确。而且,支撑结构设置在第一扫描区域的内壁上,pet部件可以设置在第二扫描区域中,这样能够使得pet部件对应部分不存在支撑结构,避免支撑结构对pet部件的扫描产生干扰,保证pet部件的扫描结果准确,进而保证诊断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扫描系统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两个支撑结构在扫描设备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扫描设备中伸入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与床架上的滑道相接触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一个滑道的侧壁与其中的第二滚轮的侧壁对应接触;
图5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与床架上的滑道相接触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两个滑道的侧壁分别与其中的第二滚轮的侧壁对应接触;
图6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与床架上的滑道相接触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两滑道的异侧侧壁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滚轮的侧壁相接触;
图7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端部与第一滚轮配合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端部与第一滚轮配合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与支撑结构中的过渡滚轮相接触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第二滚轮与床板的滑道配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滚轮的顶面为直线型;
图11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第二滚轮与床板的滑道配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滚轮的顶面为弧形;
图12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驱动结构在初始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的驱动结构运动最远距离的示意图;
其中:
100-病床装置;
110-床架;
111-第二滚轮;
120-驱动结构;
121-驱动组件;
122-第一传动组件;
1221-第一同步带;
1222-第一同步带轮;
123-连接件;
124-第二传动组件;
1241-移动支架;
1242-第二同步带;
1243-第二同步带轮;
125-张紧组件;
1251-张紧轮;
126-负载块;
127-第一压带块;
128-第二压带块;
130-床板;
131-滑道;
132-导向斜面;
200-扫描设备;
210-支撑结构;
211-支撑架;
212-第一滚轮;
213-过渡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扫描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扫描系统的使用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扫描系统,该扫描系统对患者进行扫描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扫描系统主要是指pet-mr扫描系统;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扫描系统还可指mr扫描系统或者其他类型的扫描系统,或者是其他组合形式的扫描系统。本发明的扫描系统能够在保证运动平稳可靠的同时,保证扫描结果准确、可靠。
参见图1至图3,图2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支撑结构210在扫描设备200中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扫描设备200中伸入床板13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中,扫描系统包括病床装置100和扫描设备200。扫描设备200包括形成有第一扫描区域的第一扫描设备和形成有第二扫描区域的第二扫描设备。本实施例的扫描系统为由两种扫描设备形成的组合式扫描系统。比如说,第一扫描设备为mr设备,第二扫描设备为pet设备,对应的mr设备限定有mr扫描区域(对应第一扫描区域),pet设备的射线探测器限定pet扫描区域(对应第二扫描区域),第一扫描区域与第二扫描区域同轴。在本实施例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pet扫描区域由若干射线探测器沿径向环绕mr扫描区域形成的探测器环围绕而成,且pet扫描区域沿轴向位于mr扫描区域的中心位置。当然,第一扫描设备与第二扫描设备也可设置其他类型的扫描设备。
在本发明中,病床装置100包括床板130,床板130可进出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患者躺在床板130上,床板130的运动能够带动其上的患者进出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实现对患者进行扫描,以得到准确的诊断信息。扫描设备200还包括支撑结构210,支撑结构210设置于第一扫描区域的内壁上且避开第二扫描区域。也就是说,支撑结构210设置在第一扫描区域的内壁上,且不设置在第二扫描区域的内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数量和位置并不做特别限定,示例性地,支撑结构210可以设置于第一扫描区域沿轴向靠近扫描区域任一端开口的内壁上,且避开第二扫描区域;支撑结构也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扫描区域沿轴向靠近扫描区域两端开口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210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支撑结构210分别位于第二扫描设备200的两侧,两个支撑结构210沿床板130的运动方向排列,且两个支撑结构210之间存在预设距离,床板130能够先后与两个支撑结构210滚动接触。
本发明的扫描系统以pet-mr为例,通过支撑结构210支撑床板130在第一扫描区域与第二扫描区域中的运动,以减小床板130形成悬臂梁结构的长度,增加床板130在运动过程中的刚性,避免床板130端部的位置在扫描区域中下垂,有效的解决目前因pet-mr病床的水平运动行程过长导致的床体端部下垂影响扫描效果的问题,进而保证诊断结果准确。同时,支撑结构210设置在第一扫描区域的内壁(即mr扫描区域上),且避开第二扫描区域(即pet扫描区域)由于pet扫描区域中不存在支撑结构210,这样能够避免支撑结构210对射线造成衰减,保证pet扫描结果准确;支撑结构210设置在第一扫描区域中较在扫描区域中全部设置支撑结构210而言,也能够降低支撑结构210的设置成本,进而降低扫描系统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预设距离沿床板130运动方向的长度为扫描区域沿床板130运动方向的长度的0.3~0.8。这样能够保证两个支撑结构210之间的预设距离能够足够设置pet设备的射线探测器,避免支撑结构210对pet扫描产生干扰,保证扫描结果准确可靠;同时,两个支撑结构210之间的预设距离在上述范围内时,还能保证支撑结构210对床板130的支撑效果,进而保证床板130在运动时的刚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个支撑结构210包括对称设置于第一扫描区域的内壁且避开第二扫描区域的两个支撑架211及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架211上的第一滚轮212,第一滚轮212的顶面凸出于支撑架211的表面设置。支撑架211起到固定支撑第一滚轮212的作用,支撑架211固定设置在第一扫描区域中,以保证第一滚轮212的位置固定,避免床板130带动第一滚轮212转动时使得第一滚轮212的位置存在偏差。而且,两个支撑架211对称设置能够保证床板130两侧的支撑相同,避免发生偏坠现象。而且,第一滚轮212的顶部能够与床板130滚动接触,在保证床板130稳定运动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床板130的作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2通过支撑架211固定在第一扫描设备的内壁上。较佳地,支撑架211可与第一扫描设备为一体结构。而且,每个支撑架211上第一滚轮2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以保证支撑与传动可靠;当然,每个支撑架211上也可只设置一个第一滚轮212,只要能够满足支撑与传动需求。同时,支撑架211设置在第一扫描区域中且避开第二扫描区域,这样能够使得支撑架211及其上的第一滚轮212避开第二扫描设备200的扫描区域,避免第一滚轮212对第二扫描设备的扫描产生干扰。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病床装置100还包括床架110和驱动结构120,床架110设置于扫描设备200的外侧,在扫描区域的外侧支撑床板130。床架110安装于基准面上,通常基准面为地面。床架110能够起到支撑和收纳的作用,同时床架110还能支撑床板130。驱动结构120设置于床架110中,床板130设置在驱动结构120上,驱动结构120驱动床板130进出第一扫描区域和第二扫描区域。这样驱动结构120的运动是在床架110中进行的,能够避免操作人员触及驱动结构120而造成安全隐患。病人躺在床板130上,驱动结构120带动床板130向扫描设备200的扫描部件中运动,通过扫描部件扫描患者,以得到诊断信息。
其中一个支撑结构210靠近床架110设置,另一支撑结构210远离床架110设置,驱动结构120带动床板130向扫描区域运动时,床板130的底部先滚动接触扫描区域中靠近床架110的支撑结构210,驱动结构120继续带动床板130运动,床板130的底部再与另一支撑结构210相滚动接触;当床板130运动至终止位置后,驱动结构120再带动床板130朝向相反方向运动,使得床板130复位,此时,远离床架110的支撑结构210先脱离床板130,靠近床架110的支撑结构210后脱离床板130。两个支撑结构210能够起到支撑床板130的作用。驱动结构120带动床板130运动时,床板130呈悬臂梁结构设置,随着床板130逐渐朝向扫描区域运动,床板130伸出的长度增加,会导致床板130的刚性逐渐下降,使得床板130的端部下垂而偏离床板130所在的水平面,这样床板130带着病人运动到扫描区域中会存在扫描偏差而影响扫描结果。通过支撑结构210支撑,能够提高床板130运动时的刚性,减小床板130形成悬臂梁的长度,最大限度减小床板130端部下垂的距离,使得床板130的端部与床板130所在的水平面基本共面,进而保证床板130在扫描区域中的位置,保证扫描结果准确可靠,进而保证诊断结果准确。同时,支撑结构210对床板130进行滚动支撑还能保证床板130运动平稳可靠。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10采用滚动结构实现支撑;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210也可设置成滑动结构,这样也能够对床板130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床板130运动平稳可靠。
参见图4至图6,图4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130与床架110上的滑道131相接触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一个滑道131的侧壁与其中的第二滚轮111的侧壁对应接触;图5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130与床架110上的滑道131相接触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两个滑道131的侧壁分别与其中的第二滚轮111的侧壁对应接触;图6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130与床架110上的滑道131相接触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两滑道131的异侧侧壁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滚轮111的侧壁相接触。为了保证床板130与第一滚轮212之间的运动轨迹,避免床板130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斜,在床板130的底面对应第一滚轮212处设置有凹陷的滑道131,滑道131沿床板13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床板130靠近支撑结构210的一端设置。第一滚轮212的顶面与滑道131的顶壁相接触。第一滚轮212在床板130的滑道131中做滚动运动,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床板130沿着预设的方向运动,进而保证床板130的运动轨迹准确,避免发生偏斜,以保证扫描结果准确可靠。由于支撑结构210具有两个支撑架211及对应的第一滚轮212,相应的,床板130上的滑道131也为两个,分别对应两个支撑架211上的第一滚轮212设置,以保证支撑与传动需求,进而保证床板130运动平稳、可靠。而且,为了保证床板130在床架110上运动的准确性,在床架110上还设置多个第二滚轮111,多个第二滚轮111可转动地对称设置于床架110上,并与床体底面的滑道131滚动接触。第二滚动也能够对床板130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还能方便床板130沿着床架110滑动。而且,第二滚轮111也与滑道131相配合,以保证床板130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地,滑道131的宽度不小于第二滚轮111的宽度,滑道131的异侧侧壁能够对第二滚轮111在滑道的宽度方向上即第二滚轮111的轴向方向上限位。需要说明的是,异侧侧壁是指两个相对的侧壁,如同一滑道131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也可为两个滑道131中各一个相背对或者相面对的侧壁。也就是说,通过两个滑道131的至少两个异侧侧壁限制第二滚轮111沿轴向方向的位置,避免第二滚轮111滑出滑道131,保证床板130的运动轨迹准确。第二滚轮111与异侧侧壁相接触,限制第二滚轮111沿轴向方向的位移包括以下情况:参见图4和图5,一种情况为:至少二个滑道131的异侧侧壁与第二滚轮111相接触,此时,参见图4,可以只一个滑道131的两个相对异侧侧壁与对应滑道131中的第二滚轮111的两个侧壁相接触,参见图5,也可以是两个滑道131的异侧侧壁均与对应滑道131中的第二滚轮111相接触,其中一个滑道131中的两个侧壁分别与其中的第二滚轮111的两个侧壁相接触,另一滑道131中的两个侧壁也分别与其中的第二滚轮111的两个侧壁相接触;参见图6,另一种情况为,两个滑道131的异侧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二滚轮111相接触,此时,两个滑道131中各一个侧壁形成异侧侧壁后分别对滑道131中的第二滚轮111进行限位,其中一个滑道131的侧壁对其中的第二滚轮111在一个方向上限位,另一滑道131的侧壁对其中的第二滚轮111在另一方向上限位,以实现第二滚轮111在轴向方向上的限位。
参见图1、图7和图8,图7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130端部与第一滚轮212配合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130端部与第一滚轮212配合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较佳地,床板130的底面设置有导向斜面132,导向斜面132从床板130的端部向床板130的底部倾斜。导向斜面132能够便于床板130运动至第一滚轮212上。若床板130的端部出现轻微下垂时,导向斜面132能够使得床板130的端部平滑的接触到第一滚轮212,避免出现第一滚轮212与床板130发生撞击的问题;而且,导向斜面132是用来起导向作用的,方便床板130的端部进入扫描区域中与支撑结构210相配合,便于第一滚轮212滑动到床板130底部的滑道131中,保证支撑结构210对床板130支撑可靠,以提高床板130运行时的刚性。较佳地,导向斜面132的倾斜角度的范围为5°~30°。这样能够避免床板130的端部在初始时撞击第一滚轮212,同时还能保证床板130通过导向斜面132的导向效果,便于第一滚轮212进入床板130的底部。
参见图1和图9,图9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床板130与支撑结构210中的过渡滚轮213相接触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支撑架211上还设置至少一个过渡滚轮213,在同一支撑架211上,过渡滚轮213比第一滚轮212靠近床架110设置,即过渡滚轮213靠近床架110,第一滚轮212远离床架110。过渡滚轮213的顶面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一滚轮212的顶面。床板130在朝向扫描区域运动时,床板130先接触过渡滚轮213后再与第一滚轮212接触,这样过渡滚轮213能够起到过渡的作用,床板130的端部出现轻微下垂时,床板130的端部可以先与顶面位置较低的过渡滚轮213相接触,通过过渡滚轮213支撑床板130后,能够减小床板130端部的下垂,使得床板130端部的高度逐渐增加,通过过渡滚轮213过渡后,使得床板130端部的高度能够适应第一滚轮212的高度,避免床板130的端部撞击第一滚轮212,使得床板130能够平滑的过渡到第一滚轮212上,保证床板130的位置准确。较佳地,过渡滚轮2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过渡滚轮213的直径从靠近床架110向远离床架110的方向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至少两个过渡滚轮213在沿床板130朝向扫描区域的运动方向上逐渐增大。通过多个过渡滚轮213过渡后,使得床板130端部的高度能够直接适应第一滚轮212的高度,进一步避免床板130的端部撞击支撑架211和/或第一滚轮212,使得床板130能够平滑的过渡到第一滚轮212上,保证床板130的位置准确。
进一步地,过渡滚轮213位于远离床架110一端的支撑结构210中。也就是说,过渡滚轮213设置在与床板130后接触的支撑结构210上。这样能够使床板130的端部平稳过渡到第一滚轮212上,避免床板130的端部与支撑架211和/或第一滚轮212之间发生撞击。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过渡滚轮213可以设置在与床板130先接触的支撑结构210上,还可以两个支撑结构210上均设置过渡滚轮213。这样都能够使床板130的端部平稳过渡到第一滚轮212上,避免床板130的端部与支撑架211和/或第一滚轮212之间发生撞击。
参见图10和图11,图10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第一滚轮212与床板130的滑道131配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滚轮212的顶面为直线型;图11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第一滚轮212与床板130的滑道131配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滚轮212的顶面为弧形。再进一步地,第一滚轮212顶面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或者直线型,第一滚轮212的顶面形状、过渡滚轮213的顶面形状及第二滚轮111的顶面形状均相同。滑道131的顶面的截面形状与第一滚轮212顶面的截面形状相适配。这样能够保证第一滚轮212、第二滚轮111及过渡滚轮213在滑道131中平稳运动,保证床板130运动平稳。
参见图1和图12,图12为图1所示的扫描系统中驱动结构120的结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驱动结构120包括驱动组件121、第一传动组件122、连接件123及第二传动组件124,驱动组件121与第一传动组件122传动连接,第二传动组件124与第一传动组件122层叠设置,即在图12中,第二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一传动组件122的上方,床板130设置于第二传动组件124上,第一传动组件122与第二传动组件124通过连接件123连接。驱动组件121驱动第一传动组件122运动,第一传动组件122通过连接件123带动第二传动组件124运动,第二传动组件124带动床板130运动,且床板130还可沿第二传动组件124的传动方向在第二传动组件124上运动。本发明的病床装置100通过双层结构满足床板130水平运动行程要求,即为第一传动组件122位于第二传动组件124的下方,第一传动组件122能够驱动第二传动组件124带动床板130运动,第二传动组件124还能驱动床板130运动,这样能够增加驱动结构120的水平运动距离,满足扫描设备200对行程要求。较佳地,第一传动组件122与第二传动组件124可以为带传动结构、齿轮传动结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链轮传动结构等等。而且,驱动结构120还包括负载块126,负载块126设置在第二传动组件124上,且负载块126用于实现床板130安装到第二传动组件124上,同时,第二传动组件124还能通过负载块126相对于第一传动组件122运动,这样能够增加床板130运动的行程,以满足扫描设备200对行程的要求。
参见图12和图13,图13为图12所示的驱动结构120在初始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4为图12所示的驱动结构120运动最远距离的示意图。参见图13,驱动结构120在初始位置时,第一传动组件122与第二传动组件124大部分重叠设置,此时,第一传动组件122与第二传动组件124在水平上的占用空间最小,当驱动组件121驱动第一传动组件122运动时,第一传动组件122带动第二传动组件124朝向扫描区域运动,而且,第二传动组件124还带动其上的床板130朝向扫描区域运动,第一传动组件122与第二传动组件124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如图14所示,此时,床板130的运动距离为第一传动组件122的实际运动距离l1加上第二传动组件124的实际运动距离l2,这样能够使得床板130的水平运动行程明显增加,满足行程要求。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121包括驱动轮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轮连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轮转动。第一传动组件122包括第一同步带1221及两个第一同步带轮1222,第一同步带1221套设于两个第一同步带轮1222上;第二传动组件124包括移动支架1241、第二同步带1242及两个第二同步带轮1243,第二同步带1242套设于两个第二同步带轮1243上,且两个第二同步带轮1243可转动地设置于移动支架1241上。连接件123连接第一同步带1221及移动支架1241,驱动轮设置于第一同步带1221上,驱动轮驱动第一同步带1221绕第一同步带轮1222转动,并带动移动支架1241运动;第二同步带1242带动床板130运动。而且,驱动结构120还包括第一压带块127及第二压带块128,第一压带块127设置在第一同步带1221上,且第一压带块127通过连接件123与移动支架1241连接,第一压带块127能够保证第二传动组件124与第一传动组件122的连接点可靠,避免连接件123在第一同步带1221上滑动而影响第二传动组件124的水平运动行程。第二压带块128用来将第二同步带1242固定在基准上,同时第二同步带1242在转动时还能沿着第二压带块128运动,避免影响第二同步带1242的运动。
本发明的病床装置100运动时,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轮转动,进而驱动轮通过第一同步带轮1222驱动第一同步带1221转动,同时第一压带块127跟随第一同步带1221运动,第一压带块127通过连接件123带动移动支架1241运动,进而推动第二同步带1242及第二同步带轮1243运动;同时,第二同步带1242的一侧通过第二压带块128固定,第二同步带轮1243带动第二同步带1242转动,进而负载块126能够跟随第二同步带1242运动,使得负载块126的运动最远距离为第一传动组件122的实际运动距离l1和第二传动组件124的实际运动距离l2之和,通过充分利用空间和避免第一压带块127、第二压带块128与第一同步带轮1222及第二同步带轮1243发生干涉,增加床板130的水平运动形成。而且,由于第一传动组件122的实际运动距离l1和第二传动组件124的实际运动距离l2长度相当,故床板130的传动距离为第一传动组件122的实际运动距离l1的两倍。本发明的病床装置100通过驱动结构120的双层设置来增加床板130的水平运动行程,满足行程要求。
再进一步地,驱动结构120还包括张紧组件125,张紧组件125用于张紧第一同步带1221。张紧组件125是用来张紧第一同步带1221的,避免第一同步带1221松弛而影响第一同步带1221传动的可靠性,保证床板130运动平稳可靠。较佳地,张紧组件125包括多个张紧轮1251,多个张紧轮1251分别设置于第一同步带1221的内侧或外侧,张紧轮1251与第一同步带1221相接触。在使用时,根据第一同步带1221张紧力的需要设置张紧轮1251的位置及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张紧轮1251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张紧轮1251位于第一同步带1221的外侧,另一张紧轮1251位于第一同步带1221的内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扫描系统,包括扫描设备及病床装置,扫描设备具有沿前后方向的扫描腔,扫描腔内包括一个或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扫描区域,病床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床板,床板沿前后方向来回运动以进出扫描腔,扫描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支撑床板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与至少一个扫描区域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也就是说,支撑结构可以设置于扫描区域之外,这样也能够实现支撑结构对床板的支撑,同时还不会对扫描产生干扰,保证扫描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扫描系统通过病床装置将病人输送到扫描设备的扫描区域中,扫描设备的支撑结构能够保证床板支撑可靠,增加床板的刚性,使得床板运行稳定、平稳,减少床板形成悬臂梁的长度,进而减小床板端部的下垂量;同时,支撑结构沿扫描区域轴向与至少一个扫描区域间隔设置,能够使得扫描设备的部分区域不存在支撑结构,这样能够降低支撑结构的成本。
本实施例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扫描设备包括mr设备和pet设备,其中,所述mr设备包括射频线圈,pet设备包括射线探测器,扫描区域被射线探测器和射频线圈包围形成,示例性地,射频线圈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mr扫描区域,pet设备的射线探测器沿径向环绕mr扫描区域形成pet扫描区域,在本实施例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pet扫描区域沿扫描腔轴向位于mr扫描区域中间。支撑结构位于射线探测器前端的前方和/或射线探测器后端的后方。也就是说,支撑结构避开射线探测器设置,这样能够避免支撑结构对射线探测器产生影响,保证扫描结果准确。其中,两个支撑结构之间的预设距离不小于pet探测器环沿扫描区域轴向上的长度。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pet探测器环沿扫描区域径向设置于该扫描区域的中部,正好位于两个支撑结构之间,此时,扫描区域中对应pet探测器环的一段距离无支撑结构支撑,这样能够避免支撑结构对pet扫描产生干扰,保证pet扫描精度,进而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在pet探测器环与除磁共振以外的其他扫描设备组合而成的医疗设备中,也可以参照本发明来设置病床装置,使得扫描区域中对应pet探测器环的位置无床板支撑结构,从而避免支撑结构对光子造成衰减,影响pet探测器环扫描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