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9540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银屑病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称之为“白疕”,是皮肤科常见病、疑难病和重大疾病之一。该病是一种以皮肤和关节损害为主的慢性炎症性,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按疾病类型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四型,以寻常型最为多见。本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时皮损泛发全身,大量脱屑,瘙痒难耐,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若失治误治,寻常型银屑病可转化成红皮病型、脓疱型或关节病型等特殊类型,会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银屑病属多基因遗传病,发生机制涉及遗传、感染、免疫等多方面。现代医学根据皮损程度采用局部或系统用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维甲酸和生物制剂等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结束后容易“反跳”,而且有不同程度副作用,如免疫抑制剂对肝肾、血液等系统的危害;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高血压、高血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生物制剂可造成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不适。目前缺乏对银屑病安全、针对性强、经济实用的治疗措施。传统中医治疗银屑病有悠久的历史,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从外因致病到由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而致病,治法方药也不断丰富。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确有疗效且副作用少,价格低廉,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有较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医学认为本病与六淫侵肤、七情内伤、禀赋素体、饮食不节、气血失常、脏腑失调及阴阳盛衰等有关;将寻常型银屑病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个基本证型,对应于临床病程的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分别以凉血活血、养血滋阴、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血热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根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银屑病血热证占所有证型的53.8%。研究表明,血热证的治疗是否得当,是决定银屑病皮损消退或向顽固性转化的关键所在。现有的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处方由赤芍、羚羊角粉、茜草、紫草、板兰根、白茅根、地黄、熟大黄组成。该处方源于皮外科名老中医创制的治疗银屑病血热证方剂,并经历了几代学术继承人的不断优化改进,经40余年10万余人次临床应用表明,此方剂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但该方剂中含有濒危动物药材羚羊角粉,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由于目前处方中含有羚羊角,而羚羊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仅价格昂贵,近年来其来源也受到极大的限制。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以现有的配方作为基础,进行优化,在羚羊角去除的情况下,仍达到相当的效果。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各原料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充分提取出来,制得的中药制剂为颗粒剂,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效果佳。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计,赤芍265-270份、茜草265-270份、紫草130-135份、板蓝根530-535份、白茅根530-535份、地黄130-135份、熟大黄130-135份。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赤芍清热凉血且有活血化瘀之效,为本处方之君药;紫草、茜草凉血活血,协助君药凉血解毒且可清除血络之壅滞,促进红斑消退,为本处方之臣药;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白茅根清热凉血,二药共同清解血分之毒热,生地清热凉血,且有养阴生津之功,即可消除红斑又可滋养皮肤,三药为本处方之佐药;熟大黄破积行瘀,为本方之使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在现有配方的基础上,经药效学实验验证,得到去除羚羊角的配方,它仍然具有基本一致甚至稍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强各原料之间的协同增强效果,优选地,按重量份计,赤芍267份、茜草267份、紫草133份、板蓝根533份、白茅根533份、地黄133份、熟大黄133份。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可根据需求制备成各种药物剂型。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包括胶囊剂、颗粒剂、丸剂、片剂,优选为颗粒剂。这些剂型按常规的方法制备即可。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称取各原料,备用;(b)、茜草和紫草醇提,得到醇提物和药渣;(c)、将所述药渣与其他原料合并后水提,得到水提物;(d)、将所述醇提物和所述水提物混合,浓缩,得到浓缩液;(e)、所述浓缩液添加辅料,制成相应的剂型。该方法中,不同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方式得到提取物,已将各原料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充分地提取出来,然后将提取物混合后制成各种剂型即可,整个制备方法简便易行。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醇提为:茜草和紫草用75%-85%乙醇10-12倍量浸泡30min以上,35-50℃温浸提取3-4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离心,去除乙醇,得到所述醇提物。优选地,所述醇提为:茜草和紫草用80%乙醇11倍量浸泡60min后,35℃温浸提取4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离心,上清液60℃减压回收乙醇至完全。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水提为:用水20-25倍量浸泡30-50min,回流提取2次,每次60-65min,得到所述水提物。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水提为:用水25倍量浸泡半小时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得到所述水提物。进一步地,所述剂型为颗粒剂,所述辅料为可溶性淀粉;步骤(e)为:所述浓缩液中加入可溶性淀粉并进行干燥,然后采用湿法制粒。进一步地,步骤(d)中,每ml所述浓缩液中含生药量0.25-0.35g,优选为每ml所述浓缩液中含生药量0.3g。进一步地,步骤(e)中,所述可溶性淀粉的重量为所述原料总重量的13%-18%,优选为15%。进一步地,步骤(e)中,所述干燥为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进行;优选地,所述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液速度30%,雾化温度110℃,雾化压力54mmhg。本发明采用高效、简便的喷雾干燥技术,将浓缩、干燥、粉碎一步完成。考虑到浸膏由醇提、水提两部分组成,且水提物中含较多的多糖类成分,喷雾干燥过程中易出现粘壁现象,造成药粉得率过低,故采用向提取物中添加辅料的方法来解决粘壁问题。以出粉量、吸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选药液浓度、辅料种类及用量,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仪器参数;最终确定喷雾干燥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每ml含生药量0.25-0.35g,优选为0.3g,加入生药量13%-18%的可溶性淀粉,优选为加入生药量15%的可溶性淀粉,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液速度28%-32%,雾化温度110±5℃,雾化压力53-55mmhg,优选地,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液速度30%,雾化温度110℃,雾化压力54mmhg。进一步地,步骤(e)中,所述湿法制粒为:在干燥后得到的粉末中加入乙醇,润湿粉末,制成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在现有配方的基础上,经药效学实验验证,得到去除羚羊角的配方,它仍然具有基本一致甚至稍好的效果。(2)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不同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方式得到提取物,已将各原料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充分地提取出来,然后将提取物混合后制成各种剂型即可,整个制备方法简便易行。(3)本发明还限定了该颗粒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各参数,得到的颗粒剂性能更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不同给药组小鼠给药11天后阴道上皮增殖程度图;图2为发明实施例1中不同给药组给药19天后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情况图;图3为发明实施例1中不同给药组小鼠背部皮肤he染色图片;图4为发明实施例6中不同工艺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柱形图;图5为发明实施例6中不同组小鼠给药19天后尾部鳞片颗粒层数柱形图;图6为发明实施例6中不同工艺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表皮厚度的影响柱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1、对小鼠阴道上皮增殖的影响:1.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雌性,体重18-22g,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动物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4-0013。1.2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羚羊角组(7只)、无角组(7只)、阿维a酸组(6只)。1.3实验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己烯雌酚注射液20mg/kg,0.2ml/只,连续三天后隔天进行注射造模,使阴道上皮处于增殖期;并在造模开始的同时,各组灌胃给予相应组的药物0.3ml/只,连续十一天。第十二天腹腔注射秋水仙碱2mg/kg,0.1ml/10g,使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停滞在有丝分裂中期,方便计数。6小时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取阴道组织,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有丝分裂指数,即每100基底细胞中有丝分裂数。应用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1.4实验结果及分析:雌激素周期中动情期小鼠阴道上皮增生活跃、细胞转换加快,能模拟银屑病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过度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己烯雌酚注射液后,基底层细胞有丝分裂数明显增多(**p<0.01),如表1、图1所示,各实验组与模型组对比,均对基底层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其中,阿维a酸组和无角组作用比较明显(*p<0.05)。其中:除羚羊角粉以外的7味中药如下:按重量份计,赤芍267份、茜草267份、紫草133份、板蓝根533份、白茅根533份、地黄133份、熟大黄133份;羚羊角组灌胃的制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原方除羚羊角粉以外的7味,加水煎煮二次,分别为10倍量2小时、8倍量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离心,上清液浓缩至每ml药液含0.8g生药,加入羚羊角粉,羚羊角占处方总量的0.66%,超声混匀,即得;无角组制备:原方除羚羊角粉以外的7味药加水煎煮二次,其余操作同羚羊角组,上清液浓缩至每ml药液含0.8g生药,即得;阳性药组:按7.5mg/kg·天给药。将阿维a酸用纯净水制成每ml含0.6mg的溶液,备用。表1不同给药组小鼠给药11天后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指数组别有丝分裂指数空白组48.66±1.95**模型组67.40±4.13无角组59.38±1.58*羚羊角组60.57±1.94阿维a酸组56.62±1.83*注:*p<0.05,**p<0.012、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2.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18-22g,雌雄各半。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动物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4-0013。2.2实验分组:模型组、羚羊角组、无角组、阿维a酸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2.3实验方法:选取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雌雄各半。除模型外每组分别给予各组相应药物0.3ml/只,连续19天,脱颈椎处死,选取距尾根部1.8cm的尾部皮肤,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进行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凡两个毛囊口之间的鳞片表皮有连续成行的颗粒细胞层者,称为有颗粒层形成的鳞片。计数每100个鳞片中有颗粒层的鳞片数,即颗粒层指数。2.4实验结果及分析:利用小鼠鼠尾鳞片因表皮正常角化缺乏颗粒层而模拟银屑病角化不全的特点,评价药物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无角组具有显著的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p<0.01),阳性药组及羚羊角组具有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p<0.05*),见表2和图2。表2不同给药组对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的影响3、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3.1实验动物:balb/c雄性小鼠,体重18-20g,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动物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4-0013。3.2造模及分组:参考leslie等模型制备方法。实验前balb/c雄性小鼠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80mg/kg),背部去毛后单笼饲养。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羚羊角组、无角组、阳性药组(甲氨蝶呤),每组10只。各组小鼠(除正常对照组小鼠涂抹适量凡士林)背部每日涂抹4%咪喹莫特乳膏42mg,同时灌胃给药,每天1次,每次0.3ml,连续7d;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3.3检测指标与方法:各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areaandseverityindex,pasi)评分,依据pasi评分标准给予小鼠相应红斑、鳞屑及浸润增厚程度的积分。各组小鼠皮损病理改变采用he染色观察。剪取各组小鼠相同大小的裸露皮肤,经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学改变,并测量表皮厚度以反应表皮增厚情况。3.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15.0软件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实验结果(1)pasi评分红斑:不同给药组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背部红斑的评分结果见表3。表3不同给药组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背部红斑的影响红斑d1d2d3d4d5d6d7正常对照组0.000.000.000.000.000.000.00模型组0.000.050.811.081.341.541.53无角组0.000.000.230.720.800.940.87羚羊角组0.000.000.230.921.111.241.32甲氨蝶呤组0.000.000.140.630.730.860.70实验结果表明,从造模第3天到第7天,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的红斑增加;从造模第4天到第7天,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红斑的形成,其中无角组抑制作用较好,仅次于阳性药(甲氨蝶呤)组。鳞屑:不同给药组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背部鳞屑的评分结果见表4。表4不同给药组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背部鳞屑的评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从造模第4天到第7天,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的鳞屑明显增加;治疗第4天到第7天,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减少鳞屑的形成,其中无角组抑制作用较好,仅次于阳性药(甲氨蝶呤)组。浸润:不同给药组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背部浸润的评分结果见表5。表5不同给药组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背部浸润的评分结果浸润d1d2d3d4d5d6d7正常对照组0.000.000.000.000.000.000.00模型组0.000.200.691.081.311.501.65无角组0.000.230.520.730.810.830.98羚羊角组0.000.350.430.890.921.241.38甲氨蝶呤组0.000.040.380.570.830.860.63实验结果表明,从造模第3天到第7天,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的浸润明显增加。治疗第4天到第6天,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的形成,其中无角组抑制作用较好,仅次于阳性药(甲氨蝶呤)组。(2)背部皮肤组织学变化he染色显示:治疗7d后,对照组皮肤表皮层菲薄,仅2~3层;模型组表皮突延长,角化不全,表皮棘细胞层增厚,基底细胞核分裂像较多,类似银屑病样的皮损形成;给药各组皮损中表皮层较平整,角化不全的细胞明显减少,表皮层厚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作用结果与阳性药(甲氨蝶呤)组相似,见图3。通过测量表皮层的垂直厚度发现:模型组表皮层增厚明显;各给药组表皮增厚程度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无角组抑制作用较好,仅次于阳性药(甲氨蝶呤)组。见表6。表6不同给药组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背部皮肤厚度的影响通过以上3个银屑病动物模型,分别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角化不全和棘层肥厚、炎性细胞侵润等银屑病样组织学改变,观察比较羚羊角组(原方)、无角组(原方除羚羊角以外的其它药味)治疗银屑病的药效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两方均有一定的药效作用;其中无角组在对小鼠阴道上皮增殖的影响、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两个药效学实验中作用均较为显著,仅次于阳性药组,因此,新处方采用无角组处方,即原处方去掉羚羊角。实施例21、茜草、紫草乙醇提取研究1.1单因素考察:以有效成分大叶茜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提取方法、浸泡时间、乙醇浓度以及提取次数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确定采用温浸法、提取前浸泡60min、提取溶剂为80%乙醇、提取次数为2-4次。1.2响应曲面法优选茜草、紫草乙醇提取工艺参数:根据文献及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影响茜草、紫草乙醇提取工艺的三个主要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及料液比,设计因素水平表见表7。评价指标为大叶茜草素及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实验安排及结果见表8。表7响应曲面因素水平表表8实验安排及结果将所得数据输入design-expert9.0.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回归。结果如表9、表10所示:模型极显著(p<0.01);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溶剂倍量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取温度与提取次数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决定系数r2为0.9704,说明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校正决定系数r2为0.9323,说明该模型能解释93.23%响应值的变化,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实验误差小;变异系数cv为3.38%,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表9回归方程显著性检测结果表10方差分析std.dev.0.80r-squared0.97mean23.60adjr-squared0.93c.v.%3.38predr-squared0.67press49.92adeqprecision16.31获得回归方程为:y=25.42-1.00a+3.23b+1.17c-1.41ab-0.19ac-0.31bc-1.48a2-0.30b2-0.90c2;软件筛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36.875℃,提取次数4次,溶剂倍量11.139倍。结合单因素实验结果、响应曲面实验结果及实际情况,最终将茜草、紫草乙醇提取工艺确定为80%乙醇11倍量室温浸泡60min后,35℃温浸提取4次,每次1h。对此工艺进行验证,结果三批样品重现性良好。2水提取工艺研究2.1单因素考察:分别对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方法、提取次数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君药赤芍所含有效成分芍药苷为评价指标;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加水10-50倍,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30-90min。2.2响应曲面法优选水提工艺: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影响凉血活血汤水提工艺的三个主要因素为是否浸泡及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及溶剂倍量,设计因素水平见表11。评价指标为赤芍中芍药苷含量,实验安排及结果见表12。表11响应曲面因素水平表表12实验安排及结果将所得数据输入design-expert9.0.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回归。结果如表13、表14所示,获得回归方程为:y=60.24+0.67a+0.39b-1.20c+1.93ab+1.45ac-0.45bc-6.59a2-8.47b2-2.51c2;模型极显著(p<0.01),决定系数r2=0.9635,说明该模型对实验的拟合程度良好,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校正决定系数r2为0.9148,说明该模型能解释91.48%响应值的变化,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实验误差小;变异系数cv为3.5%,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表13回归方程显著性检测结果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rob>f值显著性model599.16966.5720.090.0003显著a-浸泡时间3.5813.581.080.3333b-提取时间1.2111.210.360.5648c-溶剂倍量11.57111.573.490.1039ab14.94114.944.510.0714ac8.4118.412.540.1551bc0.8110.810.240.6361a2182.921182.9255.210.0001*b2302.161302.1691.20<0.0001*c226.50126.508.000.0255*残差23.1973.31失拟项3.7931.260.260.8512不显著纯误差19.4044.85总误差622.3516表14方差分析std.dev.1.82r-squared0.9627mean51.97adjr-squared0.9148c.v.%3.50predr-squared0.8539press90.92adeqprecision12.374软件分析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30.9min,提取60.9min,溶剂倍量25.3倍。结合单因素实验结果、响应曲面实验结果及实际情况,最终将水提工艺确定为:25倍量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此工艺经验证重现性良好。3.浓缩干燥工艺研究本发明采用高效、简便的喷雾干燥技术,将浓缩、干燥、粉碎一步完成。考虑到浸膏由醇提、水提两部分组成,且水提物种含较多的多糖类成分,喷雾干燥过程中易出现粘壁现象,造成药粉得率过低,故采用向提取物种添加辅料的方法来解决粘壁问题。以出粉量、吸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选药液浓度、辅料种类及用量,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仪器参数;最终确定喷雾干燥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每ml含生药量0.3g,加入生药量15%的可溶性淀粉,并在进液速度30%,雾化温度110℃,雾化压力54mmhg的仪器参数条件下喷雾干燥。4.制粒在干燥后得到的粉末中加入乙醇,润湿粉末,制成颗粒。实施例3取以下各原料:按重量份计,赤芍265份、茜草265份、紫草130份、板蓝根530份、白茅根530份、地黄130份、熟大黄130份;茜草和紫草用10倍量的质量浓度为85%的乙醇水溶液浸泡30min后,50℃温浸提取4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离心,上清液60℃减压回收乙醇至完全,备用;药渣与其它原料合并,用水20倍量浸泡5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65min,合并煎液,离心,上清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醇提取液合并,浓缩至每ml含0.25g生药,加入可溶性淀粉257g,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液速度30%,雾化温度110℃,雾化压力54mmhg,所得粉末加适量乙醇制粒,即得。实施例4取以下各原料:按重量份计,赤芍267份、茜草267份、紫草133份、板蓝根533份、白茅根533份、地黄133份、熟大黄133份;茜草和紫草用11倍量的质量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浸泡60min后,35℃温浸提取4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离心,上清液60℃减压回收乙醇至完全,备用;药渣与其它原料合并,用水25倍量浸泡半小时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煎液,离心,上清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醇提取液合并,浓缩至每ml含0.3g生药,加入可溶性淀粉300g,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液速度30%,雾化温度110℃,雾化压力54mmhg,所得粉末加适量乙醇制粒,制成颗粒1000g,即得。实施例5取以下各原料:按重量份计,赤芍270份、茜草270份、紫草135份、板蓝根535份、白茅根535份、地黄135份、熟大黄135份;茜草和紫草用12倍量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浸泡60min后,40℃温浸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离心,上清液60℃减压回收乙醇至完全,备用;药渣与其它原料合并,用水25倍量浸泡半小时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煎液,离心,上清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醇提取液合并,浓缩至每ml含0.35g生药,加入可溶性淀粉363g,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液速度30%,雾化温度110℃,雾化压力54mmhg,所得粉末加适量乙醇制粒,制成颗粒,即得。实施例6以下试验中,新工艺组采用的制备工艺如下:按重量份计,赤芍267份、茜草267份、紫草133份、板蓝根533份、白茅根533份、地黄133份、熟大黄133份;茜草和紫草用11倍量的质量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浸泡60min后,35℃温浸提取4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离心,上清液60℃减压回收乙醇至完全,备用;药渣与其它原料合并,用水25倍量浸泡半小时后,回流提取2次,水每次1h,合并煎液。老工艺组采用的制剂同实施例1中羚羊角组。阳性药组采用的制剂同实施例1中阿维a酸组。1、对小鼠阴道上皮增殖的影响1.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50只,雌性,体重18-22g,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动物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4-0013。1.2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老工艺组(原方水煎)、新工艺组(无角方醇提加水提)、阳性药组(阿维a酸组)。1.3实验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乙烯雌酚注射液20mg/kg,0.2ml/只,连续三天后隔天进行注射造模,使阴道上皮处于增殖期;并在造模开始的同时,各组灌胃给予相应组的药物0.3ml/只,连续十一天。第十二天腹腔注射秋水仙碱2mg/kg,0.1ml/10g,使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停滞在有丝分裂中期,方便计数。6小时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取阴道组织,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有丝分裂指数,即每100基底细胞中有丝分裂数。应用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1.4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详见表15、图4。小鼠腹腔注射乙烯雌酚注射液后,模型组基底层细胞有丝分裂数明显增多;各实验组与模型组对比,均对基底层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其中,阿维a酸组作用极显著(**p<0.01),新工艺组作用显著(*p<0.05)。表15不同工艺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指数*p<0.05,**p<0.012、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2.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18-22g,雌雄各32只。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动物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4-0013。2.2实验分组模型组、老工艺组,新工艺组、阳性药组(阿维a酸组)。2.3实验方法及结果选取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模型外每组分别给予各组相应药物0.3ml/只,连续19天,脱颈椎处死,选取距尾根部1.8cm的尾部皮肤,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进行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凡两个毛囊口之间的鳞片表皮有连续成行的颗粒细胞层者,称为有颗粒层形成的鳞片。计数每100个鳞片中有颗粒层的鳞片数,即颗粒层指数。利用小鼠鼠尾鳞片因表皮正常角化缺乏颗粒层,可模拟银屑病角化不全的特点,评价药物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结果如表16和图5所示。表16不同给药组小鼠给药19天后尾部鳞片颗粒层数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新工艺组具有极显著的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p<0.01),阳性药组及老工艺组具有显著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p<0.05)。3、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3.1实验动物balb/c雄性小鼠,体重18-20g,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动物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4-0013。3.2造模及分组参考leslie等模型制备方法。实验前balb/c雄性小鼠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80mg/kg),背部去毛后单笼饲养。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老工艺组、新工艺组、阳性药组(甲氨蝶呤),每组10只。各组小鼠(除正常对照组小鼠涂抹适量凡士林)背部每日涂抹4%咪喹莫特乳膏42mg,同时灌胃给药,每天1次,每次0.3ml,连续7d;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3.3检测指标与方法各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areaandseverityindex,pasi)评分,依据pasi评分标准给予小鼠相应红斑、鳞屑及浸润增厚程度的积分。各组小鼠皮损病理改变采用he染色观察。剪取各组小鼠相同大小的裸露皮肤,经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学改变,并测量表皮厚度以反应表皮增厚情况。3.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15.0软件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实验结果3.5.1pasi评分:红斑:不同给药组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背部红斑的影响,见表17。表17不同工艺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背部红斑的影响红斑d1d2d3d4d5d6d7正常对照组0.000.000.000.000.000.000.00模型组0.000.050.281.081.341.541.53老工艺组0.000.000.230.921.111.241.32新工艺组0.000.000.150.550.640.730.73甲氨蝶呤组0.000.000.140.630.730.860.70实验结果表明,从造模第3天到第6天,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的红斑增加,从造模第4天到第6天,两种工艺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红斑的形成,其中新工艺组抑制作用较好,与阳性药甲氨蝶呤组相当。鳞屑:不同工艺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背部鳞屑的影响见表18。表18不同工艺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背部鳞屑的影响鳞屑d1d2d3d4d5d6d7正常对照组0.000.000.000.000.000.000.00模型组0.000.100.580.951.451.591.71老工艺组0.000.140.430.791.111.451.53新工艺组0.000.060.290.691.111.481.49甲氨蝶呤组0.000.000.350.610.830.900.78实验结果表明,从造模第4天到第6天,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的鳞屑明显增加,治疗第4天到第6天,两种工艺给药组抑制鳞屑的产生作用相当,但均不如甲氨蝶呤组。浸润:不同工艺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背部浸润的影响,见表19。表19不同工艺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背部浸润的影响浸润d1d2d3d4d5d6d7正常对照组0.000.000.000.000.000.000.00模型组0.000.200.691.081.311.501.65老工艺组0.000.350.430.890.921.241.38新工艺组0.000.260.350.700.841.281.22甲氨蝶呤组0.000.040.380.570.830.860.63实验结果表明,从造模第3天到第7天,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的浸润明显增加。治疗第4天到第6天,两种工艺抑制浸润的形成作用相当,但均不如甲氨蝶呤组。3.5.2背部皮肤he染色:不同工艺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背部皮肤厚度的影响见表20和图6。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的表皮厚度明显增加,表皮内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相比,不同给药组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表皮厚度和细胞数量增加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真皮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新工艺作用优于老工艺,二组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表20不同工艺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表皮厚度的影响注:***与模型组比较;###与老工艺组比较新工艺在抑制小鼠阴道上皮增殖、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减轻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背部银屑病样红斑及表皮厚度方面优于原工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减轻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背部银屑病样鳞屑和浸润方面两种工艺作用相当。实施例3-5制得的颗粒剂,进行同实施例6试验,结果同实施例6结果一致。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