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352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引起,并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临床常见证型有气滞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心肝阴虚四种,以上四种症型之间常发生转化。治疗瘿病的主要原则是理气化痰,消瘿散结,活血软坚,滋阴降火,可针对不同的症候选用适当的方药。对本病的预防应防止情志内伤并注意饮食调摄。

目前西药治疗瘿病存在起效较慢,副作用较大,安全系数低,依赖性大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的: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的生产方法,使用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夏枯草5-20份,青皮3-15份,山慈菇8-20份,左牡蛎12-25份,炙鳖甲5-17份,炙僵蚕5-18份,川芎5-20份,桃仁3-15份,枸杞5-18份,生薏苡仁8-25份,天冬3-15份,白芥子4-15份;

制备方法包括: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纯净水;常温浸泡1小时,使中药材充分湿润;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1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即得。

优选地,纯净水与混合原料的质量比为5-20:1。

优选地,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夏枯草12份,青皮10份,山慈菇15份,左牡蛎20份,炙鳖甲12份,炙僵蚕10份,川芎10份,桃仁10份,枸杞12份,生薏苡仁15份,天冬10份,白芥子10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夏枯草8份,青皮5份,山慈菇10份,左牡蛎15份,炙鳖甲8份,炙僵蚕8份,川芎8份,桃仁8份,枸杞7份,生薏苡仁12份,天冬7份,白芥子6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夏枯草16份,青皮13份,山慈菇17份,左牡蛎23份,炙鳖甲15份,炙僵蚕15份,川芎15份,桃仁13份,枸杞15份,生薏苡仁20份,天冬13份,白芥子13份。

本发明各原料的功效: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左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炙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炙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川芎: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枸杞:养肝,滋肾,润肺。

生薏苡仁:健脾,补肺,清热,利湿。

天冬:养阴生津,白喉。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白芥子: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治乳痈、乳癌、乳腺疼痛、结核、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将上述各中药材混合,利用各个药材的药理,相辅相成,达到药效好、作用明显,不易引发其他病变,副作用小,能够达到显著的治疗瘿病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夏枯草5份,青皮3份,山慈菇8份,左牡蛎12份,炙鳖甲5份,炙僵蚕5份,川芎5份,桃仁3份,枸杞5份,生薏苡仁8份,天冬3份,白芥子4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夏枯草20份,青皮15份,山慈菇20份,左牡蛎25份,炙鳖甲17份,炙僵蚕18份,川芎20份,桃仁15份,枸杞18份,生薏苡仁25份,天冬15份,白芥子15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夏枯草12份,青皮10份,山慈菇15份,左牡蛎20份,炙鳖甲12份,炙僵蚕10份,川芎10份,桃仁10份,枸杞12份,生薏苡仁15份,天冬10份,白芥子10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夏枯草8份,青皮5份,山慈菇10份,左牡蛎15份,炙鳖甲8份,炙僵蚕8份,川芎8份,桃仁8份,枸杞7份,生薏苡仁12份,天冬7份,白芥子6份。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夏枯草16份,青皮13份,山慈菇17份,左牡蛎23份,炙鳖甲15份,炙僵蚕15份,川芎15份,桃仁13份,枸杞15份,生薏苡仁20份,天冬13份,白芥子13份。

实施例6

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分别将上述实施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纯净水;常温浸泡1小时,使中药材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1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即得。

纯净水与混合原料的质量比为5-20:1。优选为10:1。

临床案例

来自浙江的冯女士,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有点像喉结,肿块长期不消,且伴有胸闷,肿块影响呼吸和血液流通,导致面部发红,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于2015年9月开始服用本发明的药剂。每次口服20ml,每日2次。持续服用3个月后,肿块变软,减小,胸闷及面部发红症状消失。随后,继续服用2个月后,各个症状基本消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使用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夏枯草5‑20份,青皮3‑15份,山慈菇8‑20份,左牡蛎12‑25份,炙鳖甲5‑17份,炙僵蚕5‑18份,川芎5‑20份,桃仁3‑15份,枸杞5‑18份,生薏苡仁8‑25份,天冬3‑15份,白芥子4‑15份,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纯净水;常温浸泡1小时,使中药材充分湿润;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1小时,过滤除去药渣,即得。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范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范影
技术研发日:2017.06.27
技术公布日:2017.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