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口燥咽干以及胃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慢性胃炎病情迁延,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常见症状为上腹不适、疼痛,进餐后为甚。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因此,本发明根据这些症状采用了一种用于治疗口燥咽干以及胃炎的中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任何毒副作用、药材价格便宜,一种用于治疗口燥咽干以及胃炎的中药。
本发明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麦冬8-15g、玉竹10-20g、百合5-10g、大枣3-8g、生地15-20g、山药10-15g、乌梅肉5-10g、白芍10-15g、北沙参8-15g、金钗石斛5-12g、丹参10-15g、生麦芽10-15g、鸡内金5-10g、炙甘草5-10g。
麦冬:主治劳热咳血,燥咳痰粘,心烦口渴,津枯便秘等症。
玉竹: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养胃阴,清胃热,主治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不振。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
大枣: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生地:主治阴虚发热,热病伤阴,烦渴。
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乌梅肉: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白芍:主治头晕目眩,四肢孪急、泻痢腹痛,虚汗不止等症。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金钗石斛: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等治疗。
丹参: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
生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
鸡内金: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
炙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将上述各药物麦冬、玉竹、百合、大枣、生地、山药、乌梅肉、白芍、北沙参、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鸡内金、炙甘草放入煎药锅里,每天1剂,水煎2次,每次煎取200-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15天为1疗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配方具有清热燥湿,芳香理气健脾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口燥咽干以及胃炎的中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麦冬8g、玉竹12g、百合8g、大枣5g、生地15g、山药12g、乌梅肉5g、白芍12g、北沙参10g、金钗石斛7g、丹参12g、生麦芽12g、鸡内金8g、炙甘草6g。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口燥咽干以及胃炎的中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麦冬10g、玉竹15g、百合8g、大枣8g、生地18g、山药15g、乌梅肉8g、白芍15g、北沙参15g、金钗石斛10g、丹参14g、生麦芽15g、鸡内金8g、炙甘草10g。
下面为使用本发明临床治疗的部分典型病例:
卜某,男,38岁。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两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纳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饮,头昏,是属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而致纳运不健,胃气失和,在服用本发明的配方一个疗程后,胃部不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