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冷敷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冷敷贴。
背景技术:
冷敷贴是根据传统冷敷方式(如:冷水、冰水、酒精等)改良而成,以高分子凝胶为基础制备的tdds新型药物释放系统为核心,由背衬层、凝胶层、防粘层组成,其防粘层表面有一层聚酯保护膜压纹薄膜层,使用前揭去,压纹面能使凝胶面形成花纹,既能保证贴敷部位皮肤呼吸代谢,且增大皮肤接触面,使贴敷更牢靠,吸收更完全。
冷敷贴通过高分子凝胶中所含水分及天然清凉成分的汽化带走热量,可以达到局部降温,其中的药物成分与水凝胶相结合,通过水合作用,可以使药物成分迅速穿透脂肪层,渗透到皮下组织,直达病灶部位,作用于患处,达到冷敷祛痛、经皮吸收、缓释给药的效果。
冷敷贴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降温退热,可减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脓扩散。可将体内的热传导发散,增加散热,降低体温。冷敷适用于早期局部软件组织损伤、高热病人及中暑者、牙痛等需要冷敷人群。
冷敷是一种较经济的物理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很广泛。但实践发现,目前在临床中用于冰敷的冰袋并非特制的医用冰袋,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在常温下冰块维持的低温时间很短,使用时冰块容易产生较大的晃动,透气性不佳,冷敷效果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冷敷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冷敷贴在常温下冰块维持的低温时间很短,使用时冰块容易产生较大的晃动,透气性不佳,冷敷效果不够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冷敷贴,包括冷敷贴主体、限位杆、缓冲垫、耐磨层、防水层、冰块放置口、渗透层和筛网层,所述冷敷贴主体的侧面设置有透气通孔,且冷敷贴主体的中部安装有冷袋腔,所述限位杆镶嵌于冷袋腔的内壁,且冷袋腔的外侧固定有隔热层,所述缓冲垫设置于冷袋腔的底端,所述冷敷贴主体的侧面底侧镶嵌有拉伸带,且冷敷贴主体的下方固定有背衬层,所述耐磨层设置于冷敷贴主体的顶侧,且耐磨层的上下两端安置有软绵层,所述防水层安装于耐磨层的中部,且防水层的两侧镶嵌有粘贴带,所述冰块放置口开设于防水层的表面,且冰块放置口的内侧固定有密封条,所述冰块放置口的两侧安置有记录板,所述渗透层固定于背衬层的外壁,且渗透层的内侧设置有凝胶层,所述渗透层的两端安置有隔离垫,所述背衬层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橡胶条,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安装有弹性底座,且弹性底座的顶端和滑块相连接,所述滑块的顶端安装有移动导轨,所述筛网层设置于凝胶层的内侧,且筛网层的底端固定有干燥层,所述干燥层的底侧和薄荷层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透气通孔设置有六个,其透气通孔等距分布在冷敷贴主体的侧面,且透气通孔和筛网层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内侧呈凹槽状结构,且隔热层和冷袋腔为一体化设计。
优选的,所述拉伸带和冷敷贴主体之间为缝接,其拉伸带设置有两个,且拉伸带的最大拉伸距离为0-3cm。
优选的,所述耐磨层的表面呈磨砂状结构,其耐磨层的厚度为0.1cm,且耐磨层的底端和冷敷贴主体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密封条的长度和冰块放置口的长度相等,且密封条和冰块放置口之间为粘接。
优选的,所述渗透层的内侧呈窝蜂状结构,且渗透层的面积大于凝胶层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隔离垫呈长条状结构,其隔离垫设置有两个,且隔离垫的底端和渗透层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弹性底座为软质材料组成,且弹性底座和滑块为一体化设计。
优选的,所述滑块和移动导轨之间为活动连接,且移动导轨的长度为隔热层长度的二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医用冷敷贴,通过透气通孔可保证冷敷贴内外空气良好的循环,使得冷敷贴内外保持较佳的通透性,避免对使用者的冷敷部位造成闷热的情况,并且在冷腔袋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可对放置在冷腔袋内的冰块进行隔热,延长冰块的冷敷时间,提高冷敷贴的使用效果,同时在冷腔袋的内壁镶嵌有限位杆,可对冰块进行限位,减少冰块放置时产生的晃动,其限位杆可随移动导轨进行左右移动,从而改变限位杆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不同大小冰块的使用,拉伸带的设计能够增加冷敷贴的拉伸能力,避免因拉力过大对其整体结构造成损坏,使用时由软绵层可增加贴合状态时的舒适度,同时可防止冷敷贴对皮肤表面造成贴痕,并且冷敷时通过和凝胶层的配合可进一步提升冷敷效果,经过渗透层的作用使药物成分迅速穿透脂肪层,渗透到皮下组织,直达病灶部位,作用于患处,隔离垫的设计可使冷敷贴和皮肤形成微小的间隙,保证空气循环,大大提高了医用冷敷贴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医用冷敷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医用冷敷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医用冷敷贴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医用冷敷贴的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医用冷敷贴的凝胶层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敷贴主体,2、透气通孔,3、冷袋腔,4、限位杆,5、缓冲垫,6、隔热层,7、拉伸带,8、背衬层,9、耐磨层,10、软绵层,11、粘贴带,12、密封条,13、防水层,14、冰块放置口,15、记录板,16、渗透层,17、凝胶层,18、隔离垫,19、橡胶条,20、弹性底座,21、滑块,22、移动导轨,23、筛网层,24、干燥层,25、薄荷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冷敷贴,包括冷敷贴主体1、透气通孔2、冷袋腔3、限位杆4、缓冲垫5、隔热层6、拉伸带7、背衬层8、耐磨层9、软绵层10、粘贴带11、密封条12、防水层13、冰块放置口14、记录板15、渗透层16、凝胶层17、隔离垫18、橡胶条19、弹性底座20、滑块21、移动导轨22、筛网层23、干燥层24和薄荷层25,冷敷贴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透气通孔2,且冷敷贴主体1的中部安装有冷袋腔3,透气通孔2设置有六个,其透气通孔2等距分布在冷敷贴主体1的侧面,且透气通孔2和筛网层23内部相连通,可保证冷敷贴内外空气良好的循环,使得冷敷贴内外保持较佳的通透性,限位杆4镶嵌于冷袋腔3的内壁,且冷袋腔3的外侧固定有隔热层6,隔热层6内侧呈凹槽状结构,且隔热层6和冷袋腔3为一体化设计,延长冰块的冷敷时间,提高冷敷贴的使用效果,缓冲垫5设置于冷袋腔3的底端,冷敷贴主体1的侧面底侧镶嵌有拉伸带7,且冷敷贴主体1的下方固定有背衬层8,拉伸带7和冷敷贴主体1之间为缝接,其拉伸带7设置有两个,且拉伸带7的最大拉伸距离为0-3cm,避免拉力过大对其造成损坏,耐磨层9设置于冷敷贴主体1的顶侧,且耐磨层9的上下两端安置有软绵层10,耐磨层9的表面呈磨砂状结构,其耐磨层9的厚度为0.1cm,且耐磨层9的底端和冷敷贴主体1相贴合,防水层13安装于耐磨层9的中部,且防水层13的两侧镶嵌有粘贴带11,冰块放置口14开设于防水层13的表面,且冰块放置口14的内侧固定有密封条12,密封条12的长度和冰块放置口14的长度相等,且密封条12和冰块放置口14之间为粘接,冰块放置口14的两侧安置有记录板15,渗透层16固定于背衬层8的外壁,且渗透层16的内侧设置有凝胶层17,渗透层16的两端安置有隔离垫18,隔离垫18呈长条状结构,其隔离垫18设置有两个,且隔离垫18的底端和渗透层16相贴合,可使冷敷贴和皮肤形成微小的间隙,保证空气循环,渗透层16的内侧呈窝蜂状结构,且渗透层16的面积大于凝胶层17的面积,背衬层8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橡胶条19,限位杆4的顶端安装有弹性底座20,且弹性底座20的顶端和滑块21相连接,弹性底座20为软质材料组成,且弹性底座20和滑块21为一体化设计,滑块21的顶端安装有移动导轨22,滑块21和移动导轨22之间为活动连接,且移动导轨22的长度为隔热层6长度的二分之一,筛网层23设置于凝胶层17的内侧,且筛网层23的底端固定有干燥层24,干燥层24的底侧和薄荷层25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医用冷敷贴,在使用时先将粘贴带11的外层撕取,随后通过粘贴带11将冷敷贴主体1贴附在皮肤表面,此时通过冰块放置口14向冷袋腔3内放置冰块,并且在冷腔袋3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6,可对放置在冷腔袋3内的冰块进行隔热,延长冰块的冷敷时间,提高冷敷贴的使用效果,同时在冷腔袋3的内壁镶嵌有限位杆4,可对冰块进行限位,减少冰块放置时产生的晃动,其限位杆4可随移动导轨22进行左右移动,从而改变限位杆4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不同大小冰块的使用,此时通过和凝胶层17的配合可进一步提升冷敷效果,经过渗透层16的作用使药物成分迅速穿透脂肪层,渗透到皮下组织,直达病灶部位,作用于患处,由记录板15可手动记录冷敷的起始时间,并且通过薄荷层25散发薄荷气息,增加使用者的舒适,通过透气通孔2可保证冷敷贴主体1内外空气良好的循环,使得冷敷贴内外保持较佳的通透性,避免对使用者的冷敷部位造成闷热的情况,拉伸带7的设计能够增加冷敷贴的拉伸能力,避免因拉力过大对其整体结构造成损坏,使用时由软绵层10可增加贴合状态时的舒适度,同时可防止冷敷贴主体1对皮肤表面造成贴痕,大大提高了医用冷敷贴的实用性。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