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原料滴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555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双原料滴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液体胶囊的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原料滴头。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保健品胶囊、烟草爆珠、医药胶囊、精油胶囊等工艺得到迅速的发展。胶囊剂(滴丸机)是生产胶囊的重要机械装置,在应用现有胶囊机进行胶囊制药时,常常会因为温度环境等各个因素影响外液的冷凝速度,而外液在形成胶囊之前发生冷凝,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异常。堵塞异常一旦发生,其清理管道堵塞会耗时较长,给生产带来不便,降低生产效率。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胶囊成品生产质量,同时能够快速排除堵塞异常的双原料滴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胶囊成品生产质量,同时能够快速排除堵塞异常的双原料滴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原料滴头,用于制作密封胶囊,所述双原料滴头包括双层滴液柱和连通于所述双层滴液柱相对外侧的外液滴孔的外液上料件、连通于所述双层滴液柱相对内侧的内液滴孔的内液上料件;所述双层滴液柱的下侧向下凸伸形成导向嘴,且所述内液滴孔穿过所述导向嘴,所述外液滴孔的下端位于所述导向嘴之外;所述双层滴液柱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成型滴嘴,所述成型滴嘴和所述导向嘴之间形成有供外液通过的成型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原料滴头,分别由连通至双层滴液柱的外液滴孔的外液上料件实现对外液上料、连通至双层滴液柱的内液滴孔的内液上料件实现内液上料,其中,双层滴液柱的下侧向下凸伸形成导向嘴,且所述内液滴孔穿过所述导向嘴,而成型滴嘴和导向嘴之间形成有供外液通过的成型通道,如此在外液容易发生冷凝的通道段实质由成型滴嘴和导向嘴相对应的外壁夹持形成,从而在外液发生凝固堵塞时,可以方便地清除堵塞异常、减少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双原料滴头,通过于成型滴嘴和导向嘴之间相应的侧壁夹持形成供外液通过的成型通道,从而可以快速清除因外液冷凝而造成的堵塞异常,提高生产效率。

较佳的,所述外液上料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双层滴液柱的上侧,且所述外液上料件开设有供外液通过的外液上料通道。

具体的,所述外液上料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外液上料件上端的竖向接料通道、连通于所述竖向接料通道下端的横向缓冲通道、及连通于所述横向缓冲通道下侧面的竖向通道,且所述竖向通道的下端和所述外液滴孔相连通;所述横向缓冲通道内还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通过调节所述横向缓冲通道和所述竖向通道之间贯通连通口的大小以控制流速。

具体的,所述调节阀包括伸入所述横向缓冲通道内的阀芯和位于所述横向缓冲通道外并旋钮控制所述阀芯相对所述横向缓冲通道移动的操作部。

具体的,所述竖向通道和所述外液滴孔呈错开地设置,并于所述竖向通道和所述外液滴孔之间设置有外液汇流平面。

较佳的,若干个所述外液滴孔以所述双层滴液柱的竖向中心呈圆周排列;所述内液滴孔包括穿过所述导向嘴的竖向滴流道和连通于所述竖向滴流孔上端并于任两所述外液滴孔之间穿过的横向进料孔;所述内液上料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双层滴液柱的侧壁并连通于所述横向进料通孔。

较佳的,所述双层滴液柱的下端和所述成型滴嘴之间设置有外液均分板,所述外液均分板的中部具有避让所述导向嘴的中心孔,且所述外液分隔板朝向中心孔的周侧开设有若干个外液分隔孔。

具体的,所述外液均分板设置于所述成型滴嘴上侧并与所述双层滴液柱的下端呈间隔设置。

较佳的,所述导向嘴外壁呈锥形,所述成型滴嘴内侧呈与所述导向嘴相对应的锥形内孔,且所述锥形内孔和所述导向嘴的外壁之间形成供外液通过的通道。

具体的,所述成型滴嘴的竖向滴孔正对所述内液滴孔地设置,且所述成型滴嘴的竖向滴孔大于所述内液滴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原料滴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双原料滴头的分解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双原料滴头另一角度上的分解状态图。

图6和图7为双层滴液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密封胶囊通常包括表皮层和被表皮层包裹的有效药物。其中表皮层通常为可食用胶制成,常见为明胶;而被表皮层包裹的有效药物各异。本发明提供的双原料滴头,主要用于制作被表皮层包裹的有效药物为液体的密封胶囊。以下所称的外液为明胶胶液,以下所称内液为液态有效药物。

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双原料滴头,包括双层滴液柱300和连通于双层滴液柱300相对外侧的外液滴孔320的外液上料件100、连通于双层滴液柱300相对内侧的内液滴孔330的内液上料件200;双层滴液柱300的下侧向下凸伸形成导向嘴340,且内液滴孔330穿过导向嘴340,外液滴孔320的下端位于导向嘴340之外;双层滴液柱300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成型滴嘴400,成型滴嘴400和导向嘴340之间形成有供外液通过的成型通道。结合图4-图7所示,更具体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双原料滴头,从上向下依次包括外液上料件100、双层滴液柱300、及成型滴嘴400,而内液上料件200固定连接至双层滴液柱300的侧壁上。其中,经由外液上料件100对双原料滴头内上料外液、经由内液上料件200对双原料滴头上料内液,成型出的外液包覆内液的密封胶囊经由成型滴嘴400滴出。以下对本发明双原料滴头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3所示,外液上料件100固定设置于双层滴液柱300的上侧,且外液上料件100内开设有供外液通过的外液上料通道110,且外液上料通道110的下端连通于双层滴液柱300的外液滴孔320。如图2所示,外液上料通道110包括开设于外液上料件100上端的竖向接料通道112、连通于竖向接料通道112下端的横向缓冲通道113、及连通于横向缓冲通道113下侧面的竖向通道114,且竖向通道114的下端和外液滴孔320相连通,外液进入竖向接料通道112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到横向缓冲通道113,经由横向缓冲通道113对其缓冲后,继续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进入竖向通道114并随后进入外液滴孔320。较佳的,于外液上料件100的上侧、竖向接料通道112的上端开设有接料槽111,接料槽111的设置用于扩大竖向接料通道112的进料口、方便外液的上料。

较佳的,横向缓冲通道113内还设置有调节阀120,调节阀120通过调节横向缓冲通道113竖向通道114之间贯通口的大小以控制流速。具体的,横向缓冲通道113靠近竖向通道114的一端贯穿外液上料件100的侧壁,调节阀120经由外液上料件100侧壁上的贯穿口插入横向缓冲通道113内,并通过沿横向缓冲通道113伸缩以调整横向缓冲通道113和竖向通道114之间贯通口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外液流速的目的。更具体的,调节阀120包括伸入横向缓冲通道113内的阀芯121和位于横向缓冲通道113外并旋钮控制阀芯121相对横向缓冲通道113移动的操作部122;外力驱动操作部122旋转,即可使得阀芯121沿横向缓冲通道113伸缩,进而遮蔽、部分遮蔽、或释放贯通口。

再请参阅图1-图3、图6-图7所示,双层滴液柱300的外形结构大致呈圆柱体状,双层滴液柱300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对应开设有平面槽310,两平面槽310的横截面呈与双层滴液柱300的外壁相同心的圆形,两平面槽310的底面呈平面结构,从而使得双层滴液柱300的竖向截面呈近似h形结构;若干个外液滴孔320绕双层滴液柱300的竖向轴心呈圆周排布,若干个外液滴孔320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上下两平面槽310,且若干个外液滴孔320位于平面槽310的外缘侧;内液滴孔330包括设置于双层滴液柱300的竖向轴心处并向下贯穿双层滴液柱300下侧面的竖向滴流道331和连通于竖向滴流孔上端并贯穿至双层滴液柱300侧壁的横向进料孔332;内液上料件200固定设置于双层滴液柱300的侧壁并连通于横向进料孔332。

更具体的:若干个外液滴孔320的内径较大,以避免外液于外液滴孔320内发生堵塞;若干个外液滴孔320呈等间距地间隔设置,以使得经由外液滴孔320进入成型通道内的外液分布比较均匀。横向进料孔332于两外液滴孔320之间穿过,以连通双层滴液柱300的侧壁和竖向滴流道331。

进一步的,竖向通道114和外液滴孔320呈错开地设置,并于竖向通道114和外液滴孔320之间设置有外液汇流平面。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外液汇流平面即为双层滴液柱300上侧的平面槽310的底面。

如图2和图3、及图6和图7所示,双层滴液柱300的下侧向下凸伸形成导向嘴340,且内液滴孔330穿过导向嘴340,外液滴孔320的下端位于导向嘴340之外;具体的,如图3所示,导向嘴340大致呈倒置的锥形结构,且外液滴孔320位于锥形结构之外、竖向滴流道331向下贯穿锥形结构;成型滴嘴400固定连接于双层滴液柱300的下侧,且成型滴嘴400具有与导向嘴340的外壁相对应的锥形内孔410,并当成型滴嘴400固定连接至双层滴液柱300下侧时,导向嘴340伸入锥形内孔410内,并于导向嘴340的外壁和锥形内孔410的内壁之间形成成型通道。成型滴嘴400内还开设有贯穿成型滴嘴400下端的竖向滴孔420,竖向滴孔420正对竖向滴流道331地设置,且竖向滴孔420的上端连通至锥形内孔410,且竖向滴孔420的内径大于竖向滴流道331的内径。沿外液滴孔320滴下的外液经由成型通道进入竖向滴孔420,以包覆经竖向滴流道331进入竖向滴孔420内的内液。

进一步的,成型滴嘴400上侧对应双层滴液柱300下侧的平面槽310凸伸形成一圆环形凸台,且于圆环形凸台和平面槽3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使得经由外液滴孔320落下的外液可以于该间隙内流动交互、保证外液分布均匀。较佳的,双层滴液柱300的下端和成型滴嘴400之间设置有外液均分板500,外液均分板500靠近圆环形凸台的上侧设置、并与平面槽3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外液均分板500的中部具有避让导向嘴340的中心孔,且外液分隔板500朝向中心孔的周侧开设有若干个外液分隔孔510,外液均分板500设置于成型滴嘴400上侧并与双层滴液柱300的下端呈间隔设置;外液均分板500的设置,进一步均化外液的分布、使得进入成型通道内的外液沿成型通道均匀分布、均匀包裹内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原料滴头,分别由连通至双层滴液柱300的外液滴孔320的外液上料件100实现对外液上料、连通至双层滴液柱300的内液滴孔330的内液上料件200实现内液上料,并于成型滴嘴400和导向嘴340之间形成有供外液通过的成型通道,从而在外液容易发生凝固堵塞时,其堵塞于成型滴嘴400和导向嘴340之间、方便排除堵塞异常,效率非常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