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7912阅读:1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萎缩性胃炎在胃病中属常见的一种病症,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变薄、色泽变白、黏膜下血管影透见、黏膜表面颗粒样增殖不平。发病因素较多,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遗传因素、浅表性胃炎发展等,患者通常伴有胃部胀痛、烧心、呕吐、呕血、消化不良、大便异常、贫血等症状。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化,据统计萎缩性胃炎患者中65.5%伴有肠化现象,而肠化中的大肠型不完全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属于癌前病变,因此需要及早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该症时与普通胃炎在治疗方法上区别较小,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如生活上戒烟忌酒、不食刺激性食物等,或采用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服用消胆胺抑制胆汁反流腐蚀胃壁;使用吗丁啉增强胃动力;使用五肽胃泌素除促进壁细胞分泌盐酸,对胃黏膜以及其他上消化道黏膜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对于轻中度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以上药物都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或抑制病症的进一步恶化,由于萎缩性胃炎通常为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药物治疗,但该类药物普遍存在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不能长期服用,如五肽胃泌素除了可引起恶心、潮红、头痛、眩晕、胃肠痉挛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外,还具有过敏反应,同时消化道溃疡患者无法使用,无法普及应用。

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属于胃痞范畴,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通降饮食水谷,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泉,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所以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胃病则影响人体受纳、消化饮食水谷,气血化生不足而变生诸症。萎缩性胃炎个体之间症状有所差异,不外胃脘痞闷胀痛、纳呆食少、嗳气嘈杂、乏力倦怠等消化系统及全身症状。本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需辩证论治,包括:气滞,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常伴嗳气,舌尖边红,脉弦,治宜理气和胃;虚寒,胃脘冷痛,喜暖喜按,得食痛减,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胃祛寒;阴虚,胃痛嘈杂,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脉弦细。治宜滋养胃阴;血瘀,胃脘刺痛,固定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治宜活血化瘀,汤药治疗;痰湿,胃脘痞闷胀满,纳呆,肢体沉重,舌暗苔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除湿;食滞,胃脘胀痛,嗳腐吞酸,舌苔厚腻,脉弦滑,治宜消食导滞。患者可兼有多种证型,需统而治之,中西医结合可以取得最佳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中药,针对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遗传因素、浅表性胃炎发展等引起的萎缩性胃炎,伴有胃部胀痛、烧心、呕吐、呕血、消化不良、大便异常、贫血等症状,通过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活血散瘀,益气生津,滋阴清热,辅以收敛止血、消肿散结的方式保护胃黏膜,改善肠皮上化生,从而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效果稳定,费用低,无痛苦,无副作用,调理周身。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份量分别为:

所述的一种治疗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将干姜、三七、鸡内金研磨为细末;把鳖甲、牡蛎、海螵蛸敲为碎块。

第二步:将人参、党参放入砂锅中煎煮1个半小时后浓缩,取滤液a。

第三步:将鳖甲、牡蛎、海螵蛸放入砂锅中煎煮45分钟后,放入干姜、茯苓、延胡索、太子参、苡仁、蒲公英、夏枯草、地榆、西瓜子、神曲、墨旱莲、山慈菇、南瓜子继续煎煮20分钟,放入升麻煎煮8分钟后过滤药渣取滤液b。

第四步:混合滤液a与滤液b后与三七粉、鸡内金粉共同服用。

各原料药药效如下:

干姜,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味辛,性热。归脾、胃、肺经。

党参,别名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经。

延胡索,别名延胡、元胡、玄胡索、元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味辛、苦,性温。归肝、胃经。

三七,别名山漆、金不换、血参、参三七、田三七、田漆、田七。具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主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味甘、微苦,性湿。归肝、胃、心、肺、大肠经。

海螵蛸,别名乌鲗骨、乌贼鱼骨、乌贼骨、墨鱼骨、墨鱼盖、海硝。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主治吐血,呕血,崩漏,便血,衄血,创伤出血,肾虚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嘈杂,嗳气泛酸,湿疹溃疡。味咸、涩,性温。归肝经,肾经。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以及温病后期气虚津伤,内热口渴,或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脾、肺经。

鸡内金,别名鸡食皮、鸡肫内黄皮、鸡毗胫里黄皮、鸡肶胵、鸡肫皮、鸡黄皮、鸡嗉子、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具有健脾消食,涩精止遗,消症化石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疳积,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症瘕经闭,喉痹乳蛾,牙疳口疮。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苡仁,别名薏苡、苡米、薏仁米、沟子米、薏苡仁。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的功效。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味甘、淡,性微寒。归脾经,胃经,肺经。

蒲公英,别名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主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吓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

夏枯草,别名棒柱头草、灯笼头草、棒距草、夏枯头。具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的功效。主治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地榆,别名花椒地榆、酸赭、西地榆、黄瓜香、豚榆系、白地榆、水槟榔、鼠尾

地榆、地芽、红地榆、野升麻、马连鞍、水橄榄根、线形地榆、蕨苗参、岩地芨、血箭草、山枣参。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味苦酸,性寒。归肝、大肠经。

升麻,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具有升阳,发表,透疹,解毒的功效。主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味甘、辛、微苦,性凉。归肺、脾、胃经。

牡蛎,别名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蛎房、蚝山、蚝莆、左壳、蚝壳、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具有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的功效。主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咸湿,凉。归肝、肾经。

鳖甲,别名鳖壳、鳖盖子、甲鱼壳、上甲、团鱼甲、团鱼壳、团鱼盖。具有滋阴清热,潜阳熄风,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小作惊痫,久疟,疟母,症瘕,经闭。味咸,性微寒。归肝、脾经。

人参,别名山参、血参、园参、黄参、土精、地精、神草、百尺杵、孩儿参、金井玉阑。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的功效。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经。

西瓜子,别名黑瓜子、寒瓜子。具有清肺润肠,和中止渴,化痰,健胃,通便的功效。主治吐血,久嗽,骨折。味甘,性平。归心、胃、膀胱经。

神曲,别名六神曲、六曲。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主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

墨旱莲,别名金陵草、莲子草、旱莲草、旱莲子、白旱莲、猪牙草、旱莲蓬、猢孙头、莲草、墨斗草、墨烟草、墨菜、白花草、白花蟛蜞菊、墨记菜、野水凤仙、黑墨草、黑头草、古城墨、水旱莲、冰冻草、墨汁草、节节乌、白田乌草、墨草、摘落乌、水葵花。具有补益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味甘、酸,性凉。归肝、肾经。

山慈菇,别名毛慈菇、茅慈菇、冰球子、泥宾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味甘、微辛,性凉。归肝、脾经。

南瓜子,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降糖止渴,保护胃黏膜,消除致癌物质的功效。主治久病气虚、脾胃虚弱、气短倦怠、便溏、糖尿病、蛔虫等病症。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本发明的治疗临床观察如下:

(一)一般资料

患者44例。

(二)诊断标准

多在中年以上,病程长,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胃脘部胀满,胃脘部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贫血。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胃壁存在溃疡面,伴有胃出血或肠上皮化生。

(三)治疗方法

第一步:将干姜、三七、鸡内金研磨为细末;把鳖甲、牡蛎、海螵蛸敲为碎块。

第二步:将人参、党参放入砂锅中煎煮1个半小时后浓缩,取滤液a。

第三步:将鳖甲、牡蛎、海螵蛸放入砂锅中煎煮45分钟后,放入干姜、茯苓、延胡索、太子参、苡仁、蒲公英、夏枯草、地榆、西瓜子、神曲、墨旱莲、山慈菇、南瓜子继续煎煮20分钟,放入升麻煎煮8分钟后过滤药渣取滤液b。

第四步:混合滤液a与滤液b后与三七粉、鸡内金粉共同服用。

每日一剂。

(四)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好转:胀痛减轻,呕吐呕血现象改善,伴随症状好转。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五)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7例,占39%;好转21例,占48%;无效6例,占13%。总有效率87%。无效为患者在治疗期间仍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喜食辛辣油腻,或自行停药。治愈后半年未复发14例,占82%。可通过4-8个疗程的用药基本达到缓解和痊愈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药针对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遗传因素、浅表性胃炎发展等引起的萎缩性胃炎,伴有胃部胀痛、烧心、呕吐、呕血、消化不良、大便异常、贫血等症状,通过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活血散瘀,益气生津,滋阴清热,辅以收敛止血、消肿散结的方式保护胃黏膜,改善肠皮上化生,从而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本药为纯中药制剂,不含化工成分,不含任何激素,无副作用,服用方便,易于吸收,见效快,价格低廉。经临床应用观察证实,具有高效、长效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份量分别为:

(二)制备方法

第一步:将干姜、三七、鸡内金研磨为细末;把鳖甲、牡蛎、海螵蛸敲为碎块。

第二步:将人参、党参放入砂锅中煎煮1个半小时后浓缩,取滤液a。

第三步:将鳖甲、牡蛎、海螵蛸放入砂锅中煎煮45分钟后,放入干姜、茯苓、延胡索、太子参、苡仁、蒲公英、夏枯草、地榆、西瓜子、神曲、墨旱莲、山慈菇、南瓜子继续煎煮20分钟,放入升麻煎煮8分钟后过滤药渣取滤液b。

第四步:混合滤液a与滤液b后与三七粉、鸡内金粉共同服用。

典型实施例

高某,男,56岁,河南郑州人。因工作需要长期在外饮食,长期胃部隐痛仅服用止痛药,未做进一步检查,近日胃脘隐痛伴腹胀不适,伴随体倦乏力,食欲减退,在当地医院做胃镜及活检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曾服用治疗胃脘胀痛的药,效果均不理想,诊断:纳差,体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大便秘结,咽干口苦。舌红少津,脉弦细。属肝肾阴虚,肝气犯胃之症。治以滋阴疏肝为要。按上方服药两个疗程,胃脘胀痛感大为减轻,饭量有所增加。按前方继续治疗四个疗程后,诸症基本消失,食欲大增,胃镜显示溃疡面缩小。为防反复,按前方巩固治疗一个疗程,目前仍在治疗中。

李某,男,56岁,河南信阳人。自述两年前因胃部疼痛不适曾在医院做胃镜检查,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浅表性胃炎。多次服药仍反复,始终得不到彻底治愈。近半个月病情加重。查体:胃脘胀痛拒按,疼痛部位固定不移,无食欲,口渴,咽干,不思饮水,大便秘结,2-3日一行,小便赤黄,舌质红而干,苔薄黄,脉细涩。属胃阴不足,瘀血内生,经络不畅之症。治以养阴和胃,活血化瘀为要。按上方服药一个疗程,胃脘胀痛明显缓解,口渴,咽感症状消失,大便趋于正常。前方续服两个疗程,思饮食,而饭量增,胃脘胀痛感基本消失。嘱其饮食有节制,生活有规律,不吃辛辣刺激性食品,继续巩固治疗两个疗程患者痊愈。一年后随访,患者无反复。

陈某,女,47岁,河南洛阳人。自述胃部疼痛已达三年有余,曾载多家医院治疗,用药即轻,停药就犯,治疗效果很不满意。胃镜检查显示:胃粘膜红白相间,部分粘膜以白为主,可见丝状血管,粘膜轻度萎缩,伴有轻度增生,诊断为慢性萎缩性伴浅表性胃炎。诊断:胃脘胀满疼痛,疼痛有定处,遇冷则更甚,喜食热饮,纳差,大便不成型,舌质较暗,苔薄白略腻,脉沉而紧。证属:胃阳不足,寒邪内生,瘀血阻滞。治以温阳散寒,通络祛瘀为要。按上方服药两个疗程胃脘胀满疼痛明显减轻。上方续服两个疗程,疼痛感基本消失,饮食增加。前方巩固治疗四个疗程,上述诸证消失。经胃镜复查:胃粘膜萎缩面积缩小,部分腺体增生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反复。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和临床资料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如膏剂、片剂、口服液等,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