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虾黄头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9436发布日期:2019-02-10 13:2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兽药制剂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虾黄头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头病是对虾的主要病害之一,由黄头病毒(yellowheaddisease,yhv)引起,因病虾头胸部肝胰腺呈黄色故名黄头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必须申报的疾病。病毒感染的靶器官为虾的鳃、触角腺、造血组织、淋巴器官等。病虾发病初期摄食量增加,然后突然停止吃食,在2~4天内会出现临床现象并死亡。许多濒临死亡的虾聚集在池塘角落的水面附近,其头胸甲因里面的肝胰腺发黄而变成黄色,对虾体色发白,鳃棕色或白色,濒临死亡的虾其外胚层和中胚层发源的器官会出现全身性的坏死,并形成强嗜碱性细胞质包涵体。yhv主要通过水平传播,鸟类也是传播媒介之一,鸟类(海鸥等)摄食患黄头病虾,并通过排泄将病毒传播到邻近的池塘中去。养殖期为50~70天对虾最易感,感染后3~5天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达80%~90%。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或化学物质能够控制这种病毒,只有通过良好的管理和正确的操作来阻止这种疾病的发生和蔓延。由于黄头病能引起对虾大量而迅速的死亡,所以一旦发现患病虾必须销毁,给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开发出能够有效治疗虾黄头病的纯天然中药制剂,从而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副作用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虾黄头病的中药配方。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虾黄头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茵陈18-30份、大黄8-12份、桂枝7-12份、苍术16-20份、附子5-10份、当归16-20份、赤小豆10-16份。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的最佳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茵陈30份、大黄10份、桂枝7份、苍术18份、附子5份、当归18份、赤小豆12份。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是含有或不含有药用辅料的各种常规中药口服药物制剂形式。进一步地,所述制剂可以是散剂。进一步地,该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40-100目筛;(3)混合5-15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分装成100-300g/袋,即得成品。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组方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燥湿健脾、和血补血之功效,经临床检验用于治疗虾黄头病疗效确切,治愈率达93.5%。(2)本组方所选原料均为纯天然中草药,无毒害、无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是一种真正的绿色兽药。(3)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是: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大黄:泻下通便,导湿外出;桂枝:助阳化气;苍术:燥湿健脾;附子:补火助阳;当归:和血补血;赤小豆:利水消肿,利湿退黄。配方之中,茵陈性寒清热,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为治黄疸主药;大黄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治湿热蕴结之症,茵陈与大黄同用治湿热黄疸效果佳;赤小豆利湿退黄;苍术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主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腹胀食少;桂枝甘温,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助苍术燥湿健脾;附子补火助阳,与茵陈配伍使用,治脾胃寒湿郁滞,阳气不得宜运之阴黄;当归甘温质润,最善和血补血,为补血之圣药。上述七味药配伍使用,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燥湿健脾、和血补血之功效,治疗虾黄头病疗效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治疗虾黄头病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茵陈30份、大黄10份、桂枝7份、苍术18份、附子5份、当归18份、赤小豆12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60目筛;(3)混合1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按每袋200g分装,即得成品。实施例2一种治疗虾黄头病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茵陈18份、大黄12份、桂枝12份、苍术16份、附子10份、当归16份、赤小豆16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60目筛;(3)混合1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按每袋200g分装,即得成品。实施例3一种治疗虾黄头病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茵陈24份、大黄8份、桂枝10份、苍术20份、附子8份、当归20份、赤小豆10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60目筛;(3)混合1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按每袋200g分装,即得成品。临床试验实验1:天津市汉沽区一虾场养殖的白对虾发病,患病虾主要症状表现为头胸部发黄、全身变白,聚集在池边缓慢游动,食欲骤减,很快出现死亡。经解剖发现病虾肝胰腺比正常虾软且发黄,区别于健康虾的褐色,鳃变成淡黄色到棕色。根据病虾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诊断为虾黄头病。遂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散剂,按照200g:100kg饲料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药饵,每日投放药饵两次,早晚各一次,连续投喂10天。待药饵吃完后,用溴氯海因对水体进行消毒,按每667m2水深1米,250g溴氯海因兑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连用3日。投药3日后死虾数量明显减少,5日后不再有死虾,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继续用药5日,以巩固疗效。实验1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散剂治疗虾黄头病,起效快,疗效佳,可有效控制病情,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实验2天津市宁河区一养虾场爆发虾黄头病,虾场一共有3个虾池,分别为1号虾池12亩,2号虾池20亩,3号虾池25亩,3个虾池均发病,病虾表现为头胸部发黄、全身发白,肝胰腺发黄,病情发展迅速,很快出现死虾。遂对3个池塘分别投以不同药物进行治疗。1号虾池为对照组,只使用消毒剂消毒,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5mg/l,一日一次,连续泼洒3日;2号虾池拌料饲喂土霉素,用量为80mg/kg,一日2次,连续投喂10天,同时连续3日泼洒0.5mg/l二溴海因消毒;3号虾池拌料饲喂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散剂,用量为200g/100kg饲料,早晚各一次,连续投喂10天,另外连续3日于药饵吃完后全池泼洒0.5mg/l二溴海因消毒。以不出现死虾作为治愈标准。各组治疗结果如下:表1不同药物治疗虾黄头病疗效比较组别面积(亩)治疗药物死亡率(%)治愈率(%)1号池12对照组75.624.42号池20土霉素46.253.83号池25中药散剂6.593.5实验结果表明,在未实施药物治疗的1号池,病虾的死亡率高达75.6%,仅有24.4%的对虾存活;而在3号池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中药散剂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明显控制,死亡率降低至6.5%,治愈率达93.5%,明显高于2号池使用抗生素治疗的53.8%治愈率。实验结果进一步肯定了中药散剂治疗虾黄头病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的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